艾蒿團子
總是聽說江南的糯米團子,也看到朋友自己做的艾蒿團子,
記得看(唐朝四傑)裏麵的一章,
唐伯虎因為思秋香心切,隻把秋香做的圓滾滾,白白嫩嫩的團子當作秋香,卻隻能分到下等的粗手奴婢做的沒型沒款的,歪瓜裂棗的團子,而教書先生的團子剛好是秋香做的桂花餡的團子,最是上乘標致漂亮的團子。
按照常例,每人都能分到三個,唐伯虎聽說每年先生每次都隻吃一個,把剩下的兩個賞給書僮,所以唐伯虎早早就把自己的三個吞下肚子,然後眼巴巴的等待先生隻吃一個,把剩餘的兩個團子賞給唐伯虎。他一邊等著,一邊想象著吃著白花花,香噴噴的團子,想象著秋香如蔥白的小手做的團子,更進一步就等於接觸到了秋香的香腮,不知不覺唐伯虎的口水都流了下來。
作者大篇描寫唐伯虎熱辣辣熱切盼望的眼光,真是入木三分。 誰知迂腐的老先生卻一邊搖頭晃腦的讀著一篇八股文章,一邊張開一張山羊胡子臭嘴,
沒有了先生,家主人因為唐伯虎滿腹經綸,提拔他成為教書先生,自此唐伯虎得以留在豪門,繼續尋找各種機會接觸秋香,最後終於攜得美人歸。
看書裏描寫的團子那麽誘人,從此在心裏種了一顆種子,有機會也嚐嚐團子的味道。
去年與朋友爬山采了美國山裏的艾蒿嫩尖,朋友拿回去做了團子,
後來覺得艾蒿不應該是苦的,經過研究才發現,艾蒿有很多種,
今年三月份下了幾場雨,艾蒿小苗長得齊刷刷,嫩嫩的, 今天心血來潮采下來一把,用開水湯一下,用我的小美機打成汁,
放入蒸箱蒸20分鍾,拿出來一看,賣相不好,暗沉的粑粑綠,不漂亮, 也不像別人蒸的那麽青脆欲滴,不過平生第一次做團子 ,本來不吃晚飯的我忍不住試吃了一個花生團子,真好吃,
我們在美國太不容易,想吃個艾蒿團子,還需要從種艾蒿開始,不過自己種的,自己做的,覺得格外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