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答體、性、相、用就教孔雀羽平等性諸師兄

(2021-11-15 10:10:57) 下一個

奉題後檢點自己心中那點對佛學義理的淺見,似乎有了一點答案,卻又不免惶恐。索性放下,海查濫索一番,然後回歸, 交上答卷,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不至於過於偏題甚或南轅北轍而已。 

言歸正傳,入題,且以水為例,

天下眾水之根本是水分子, 此其不可變不能變者,是為水之”體“。

水可以隨境而化形, 此即水之“性”。 

遇熱蒸汽,遇冷為冰, 常溫為液,此水之“相”。

江、海、雲、雨、冰、雪,此水之“用”。

 

喻之凡夫,則阿賴耶識為凡夫的根本“體“,此識不屬於任何被知可知的範疇, 故無善惡無是非無古今無生死可言。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這些名相,皆屬強名,譬如指月那根手指而已,眾生的根本”體“不是可以命名的任何東西, 但卻是化生凡夫 世界的根本因。

第八識以執藏流注”性“,執藏流注而生生滅心,是為第七末那識,末那識內執八識為自內我, 外執六識而生分別,故為知善惡、是非、古今、生死的凡夫之”性“。

善惡留形,積因成果,各呈不同的形質, 是為凡夫之  ”相“。

行善行惡,紛爭是非, 造作因果,是為”凡夫體性”之  ”用”

 

xxxxxx

問題:

 如何轉識成智,脫此凡夫心性,而得生死解脫。顯然,一切善行皆紅塵因果邊事。無清靜心不能得平等智,凡夫也隻能從5、6識修行方有下手處。但如何下手?

 

 

附文:

https://www.sohu.com/a/246776621_464088

什麽是體、性、用、相? 

體性用相是事實的因果邏輯,是一切萬法的因果規律,是絕對邏輯法。

體性用相的體是本體的意涵,體性用相的性是性能的意涵,體性用相的用是作用的意涵,體性用相的相是狀態的意涵

例如:

杯子的體是杯體,杯子的性能是能裝,杯子的作用是裝水,杯子裝水之後會呈現一個狀態。

狀態會隨著時間的變異刹那變異。裝水叫水杯,裝茶叫茶杯,裝油叫油杯,裝了油畫原料叫色杯,裝泥土可以種花叫花盆,拿去刮痧叫刮痧器,打破可以用來割東西,.....

每一種用法都必然需要杯體的本性支持,如果杯體是紙做的,其體性用相必然變異成另外有一套邏輯關係。

綜上所述:

每個狀態必然對應一個作用,

每個作用必然對應一個性能,

不管狀態如何變異、作用相對狀態是不變的。

不管有多少種作用、性能相對作用是一一對應的。

一切性用相都必然有一個不變的體決定的。

體性用是一致而絕對的不變異,唯一變異而不能穩定的就是相。

體是唯一執持性用相的本,這個本體一旦變異,其執持的性用相必然變異。

體性用相的體分為兩種,一種叫真本體,一種叫假本體,真本體是無相的本質,是一切萬法的根源,假本體是有相的本源,是每個現實的原因。所謂真就是本來如此,所謂假就是暫時如此,上麵舉的例子就是假本體,杯子的體性用相是暫時存在的,不會像真本體一樣永恒存在。

其實真本體就是心,佛法因心體有不可壞滅的體性而用金剛來比喻。整部金剛經都是從不同維度描述心體特性的大乘經典,心經的描述簡單直接而非常直白。

明朝王陽明先生創立的心學有四句教: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其中的意涵分別是:心的本體是無善無惡的,心的性能是知善知惡的,心的作用是追善追惡的,心的修行是為善去惡的。

心的狀態就是我們能感知的人性。因為陽明先生了知人性,具有換位思考的知己知彼的心力,自然知道別人會如何言行舉止一舉一動,用於打仗就知道對方將領會如何排兵布陣,

用於治理就知道民眾會在意什麽不在意什麽,用於布道就知道學生心裏如何思慧如何糾結,

用於溝通就知道受眾對象會如何情緒波動。用於修行就知道自己的起心動念而一一修正。

 

喬布斯用於產品設計,諸葛亮用於唱空城計,孔子用於教書育人,老子用於撰寫道德經,一切聖賢皆有通達事實的悟性而悟道成功的心通之人,把體驗通達的真實用了不同的語言文字告知後世學人,隻是唯一遺憾的是,沒有留下練習心法提高心力實現悟道的訓練方法和教練技術。留下了大量的哲理和事實規律的描述,為後世學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總結:

1、體性用相是絕對法

2、心是真本體

3、心通必能具有知己知彼的能力

4、心力訓練是提高悟性的捷徑

5、心學之所以實用是因為具足了換位思考的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