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禪宗演義連載之26 南嶽懷讓

(2021-11-03 06:25:05) 下一個

作者 四川紅塵洗夢

讚  播梵音於禪話  傳大悲於有緣

第十一節 南嶽懷讓

  在慧能大師的曹溪法脈中,南嶽係是最為龐大最為顯赫的一支。直至如今,南嶽係的臨濟宗依然占據天下禪院的絕大多數,雖然很多早已名不副實,但至少在法脈的傳承上或者他們寫出的名片上是如此。而南嶽係的祖師爺就是南嶽懷讓。不過,南嶽懷讓雖然在中國禪宗史上聲名顯赫,但是在南嶽懷讓生前,他的聲望並不是很高,而且早期的禪宗典籍也沒有他多少的記載。以至於我們現在連懷讓禪師真正的法名都無從得知,因為懷讓是他的俗家名字,並不是他的法名。不過,這並不妨礙他教導出了全天下最優秀的學生馬祖道一,不但使自己的法係成為禪宗內部所稱的正統,更是讓曹溪禪法席卷全國,進而成為佛教真正的主流。

  唐高宗儀鳳二年(公元677年)四月八日,懷讓禪師出生於金州(今陝西安康)一戶普通人家,戶主名叫杜光奇。
  《西遊記》記載,孫悟空剛從石頭裏蹦出來時,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直接驚動了天上正在淩霄寶殿辦公的玉皇大帝他老人家。以至於玉帝馬上命令千裏眼和順風耳到南天門外查看是什麽情況。
  無獨有偶,我們的懷讓禪師剛出生時,也是有六道白氣直衝星宿。不止左鄰右舍一個個驚奇不已,就連遠在長安城裏專門負責天文曆法觀看星象的太史也觀察到了。太史看見有六道白氣從安康一帶直衝上天,趕緊跑去給唐高宗匯報此事。
  唐高宗也覺得這件事情有點奇怪,古代的帝王,對於這些東西從來都是深信不疑的。於是唐高宗趕緊問道:“這六道白氣代表什麽呢?對我本人和國運有沒有什麽影響呢?”
  太史回答道:“這種情況,依臣下看來,應該是有高僧誕生的吉兆,此人應是國之法寶。”
  沒過多久,金州太守韓偕也把他們看到有六道白氣直衝上天的情況上奏給了唐高宗。
  唐高宗一看,覺得此事應該是個祥瑞,作為一國之君,自己還是應該對此表個態的,於是道:“這個高僧應世的祥瑞,朝廷應該表彰和慶賀啊。”唐高宗於是馬上下詔,命令韓偕親自帶人到這戶人家去看望慰問。當然,作為皇帝的特使前來看望,慰問品自然是十分豐厚的。
  懷讓禪師出生後,因為從小就心懷恩讓,不與人爭,所以他的父親杜光奇就給他取名叫做杜懷讓。所以,禪宗南嶽係的頭號祖師爺懷讓禪師的懷讓二字,並不是懷讓禪師的法名,而是他的俗家名字。
  懷讓禪師一直長到了十歲,對於一般孩子必學的什麽四書五經之類的國學課程,從來不感興趣。他隻有一個愛好,那就是一天到晚抱著各種佛經看個不停。
  有一天,有個名叫玄靜的法師到懷讓禪師家裏來做法事,完事後,玄靜法師指著懷讓禪師告訴杜光奇道:“這個孩子不得了啊,如果他出家為僧的話,一定能精通所有的佛理,獲得無上菩提道果,造福天下眾生啊。”
  先有朝廷派太守前來慰問,現在又有法師說這些話,杜光奇聽了後,對於自己的這個孩子以後會成為高僧自然是深信不疑。
  懷讓禪師十五歲的時候,終於拜別父母,不遠千裏來到了荊州玉泉寺,拜弘景律師為師出家為僧。並且在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四月十二日在本寺受戒,正式學習毗尼藏。
  不過,懷讓禪師在玉泉寺刻苦學習了五年,對於自己的學習成果並不滿意。有一天懷讓禪師站在院子裏自言自語的道:“我在這裏已經五年了,可是天天學習的這些枯燥的戒律和繁瑣的經文,對於真正的契合佛之真理毫無幫助啊。我出家是為了追求無為法,這個世界哪裏又有呢?”
  懷讓禪師一個人在那裏自言自語,不過這番話卻被同在寺中參學的坦然禪師聽到了。
  坦然禪師看到懷讓禪師誌向高遠,於是上前道:“這裏沒有無為法,別的地方難道也沒有嗎?師兄何不雲遊他方,四處參訪高僧試試呢?”
  懷讓禪師一聽,這番話正合自己的心意。於是和坦然禪師兩人結伴外出參學。
  此時慧安國師在嵩山開法傳授禪宗課程,聲名遠播。於是懷讓禪師和坦然禪師兩人便不遠千裏來到了慧安國師那裏參學。不過,一番交談後,坦然禪師領悟了慧安國師的禪意,從而留了下來繼續求學。可是懷讓禪師卻不能契合慧安國師的禪機。於是,慧安國師便指點懷讓禪師到慧能大師的曹溪佛學院去試試。
  於是,懷讓禪師為了求法,又不辭艱辛的來到了慧能大師的曹溪佛學院。
  看到有人前來報考曹溪佛學院,慧能大師自然先進行了一下麵試。
  慧能大師問道:“你從哪兒來的啊?”
  懷讓禪師恭敬的道:“從嵩山慧安禪師那裏來的,特意前來禮拜師父。”
  哦,原來是從慧安師兄那兒轉學過來的,看來是一家人啊。
  既然是一家人,慧能大師也就顯示出了禪師的本色出來:“什麽物與麽來?”
  懷讓禪師雖然已經出家有幾年了,可是先前學習的都是佛教的律法,對於正宗的禪宗課程,卻是從來沒有學習過。自然對於慧能大師的問話,茫然不知所措。
  懷讓禪師滿臉通紅的站在那裏,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是好。
  不過,因為是大師兄慧安禪師推薦來的,慧能大師也不好不錄取這個麵試不及格的考生。於是對懷讓禪師道:“看來你對於禪宗課程還是個門外漢啊,這樣吧,以後我上課的時候,你就在最後一排找個位置坐著,好好聽課,看看以後能不能有所領悟。”
  就這樣,懷讓禪師在曹溪佛學院留了下來。
  對於自己不能回答慧能大師的問題,懷讓禪師一直耿耿於懷。所以在慧能大師上課的時候,懷讓禪師都是最為專心聽講的學生之一。並且在任何時候,隻要有自己不懂的地方,他不是去請教慧能大師,就是去請教別的師兄們。所以,懷讓禪師的進步非常迅速。
  不過,即便如此,懷讓禪師還是感覺到了禪宗課程的博大精深,因為他整整在佛學院刻苦學習了八年,才忽然明白了慧能大師最初問自己的那個問題。
  於是,他放下手中的課本,高興的來到了慧能大師的方丈室。
  慧能大師看到懷讓禪師滿麵春風的跑了進來,不由得問道:“懷讓啊,今天什麽事這麽高興啊?”
  懷讓禪師興奮的道:“師父,我今天終於明白你當初問我的那句話的真正含義了。”
  既然你說你明白了,那我就來考考唄。慧能大師笑著道:“什麽物與麽來?”
  這一次懷讓禪師立馬就接上話了:“說似一物即不中。”
  慧能大師一聽,不由得一下就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對於懷讓禪師的回答,慧能大師感到非常的滿意。當然,慧能大師更滿意的是,這個有如此精妙而獨特見解的人,是自己的弟子。
  慧能大師講三十六對,色與空對,動與靜對,實與虛對,凡與聖對,進與退對,生與滅對等等。後來的禪師們在啟迪後學時,從來都不會按照書本上的東西如實開示的,他們往往都是繞路說禪,指東答西,以便讓學生們自己能領悟禪法。慧能大師和別的禪師們為什麽如此?那就是他們都明白說似一物即不中的道理。而且更要讓前來參學的人們明白,禪,是說似一物即不中的。
  所以,說似一物即不中,這是中國禪宗史上,最為精妙絕倫的話語之一。就憑這句話,懷讓禪師足可躋身祖師行列。
  又過了三年,到了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懷讓禪師覺得自己在曹溪佛學院學習得差不多了,該畢業了。於是前來拜別慧能大師。
  慧能大師看到懷讓禪師準備離校而去,那不行啊,還沒通過自己組織的畢業考試呢。如果一個沒有拿到畢業文憑的學生出去到處亂竄,豈不要壞了曹溪佛學院的名聲。
  於是慧能大師正襟危坐,趕緊對懷讓禪師進行畢業論文答辯。
  慧能大師問道:“你上次講‘說似一物即不中’,還需要憑借修證嗎?”
  懷讓禪師對於禪宗課程,在這個時候已經爛熟於心了,他回答道:“修證即不無,汙染即不得。”
  對於懷讓禪師不落兩邊一無所滯的回答,慧能大師感到非常滿意。看來,這個懷讓不僅可以畢業,而且足可擔任老師了啊。於是慧能大師道:“隻此不汙染,諸佛之所護念。你即如是,我亦如是。”
  然後,慧能大師把懷讓禪師喊了過來,在他的耳邊輕輕的道:“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對你有個讖言,佛法會在你的身上大放異彩,並且以後你的門下會出現一個姓馬的人,這人的禪機鋒銳無比,從而讓天下折服,使佛法廣被天下蒼生。這個讖言你隱藏在心中即可,千萬不要吐露出來。”

  懷讓禪師離開曹溪佛學院後,首先來到了武當山,在山中隱居十年後,又遊方到了南嶽衡山。南嶽衡山乃是五嶽之一,自然是風光無限。懷讓禪師立馬就被山中的風水所吸引,於是決定這輩子就待在這裏了。就這樣,懷讓禪師便在南嶽的般若寺觀音台定居了下來。所以在禪宗史上,懷讓禪師就被稱為南嶽懷讓,並且他的法係,也被稱為南嶽係。
  有一天,有個出家修行多年的僧人前來請教懷讓禪師:“比如把一麵鏡子鑄成一座佛像,佛像鑄成後,那麽鏡子的光明又上哪兒去了呢?”
  懷讓禪師反問道:“你現在是這個樣子,那麽你小時候的相貌在哪兒呢?”不過,後來的法眼文益禪師似乎不是非常滿意懷讓禪師這樣回答,他另外替懷讓禪師作出了一句答語:請問哪個是大德鑄成的像?
  這個僧人繼續問道:“隻如像成後,為什麽不鑒照?”
  懷讓禪師回答道:“雖然不鑒照,謾他一點不得。”
  對於這個公案,北宋雲門宗高手慈受懷深禪師評唱道:
  髑髏裏眼見猶在,枯木中龍聲更狂。
  打破虛空光境盡,個中別有好商量。
  南宋的掩室善開禪師也評唱道:
  問處鉤深答更幽,就身打劫最風流。
  要知一點難謾處,江上數峰青欲浮。

  當時南嶽般若寺裏,有一個叫做玄至的僧人,因為被別人下了圈套從而觸犯了國家的刑法,被衙門裏的人抓到監獄去了。因為事情比較嚴重,自然要承擔的後果也比較嚴重,玄至在監獄裏感到非常的害怕,可是他自己實在想不出什麽辦法出來解救自己,也許,隻有寺裏的師父能幫上忙了。玄至於是就端坐在地上,對著南嶽般若寺的方向虔心祈禱,希望懷讓禪師在外麵能夠想方設法搭救他。
  懷讓禪師雖然不知道玄至被捕之事,不過,當玄至在監獄裏祈禱時,懷讓禪師卻立馬感受到了玄至的禱告。於是懷讓禪師一方麵來到監獄裏看望安慰玄至,另一方麵在外麵為玄至四處奔走,最終事情得到了大家都滿意的結局。
  玄至從監獄出來後,來到了懷讓禪師那裏,跪拜在地上道:“師父真是救苦觀音啊。”自此,人們就把懷讓禪師稱為觀音大師。再加上懷讓禪師本來就居住於般若寺觀音院,所以,懷讓禪師當時的稱呼不是南嶽懷讓,而是觀音大師。
  南嶽般若寺本來是宣傳般若思想和法華思想的寺廟,不過,當懷讓禪師主持般若寺後,懷讓禪師便把般若寺改造成了宣傳禪宗的陣地了。
  懷讓禪師在般若寺弘法二十三年,雖然人們從近處的荊、吳之地,或者從遠處的梁州益州之地,來到般若寺求學,也算是沒有冷場。不過,懷讓禪師在當時的聲勢,實在是平淡無奇的,不但遠遠比不上同門的慧安禪師、永嘉玄覺和神會禪師,更無法企及神秀北宗的普寂禪師和義福禪師了。就是後來的一些禪宗書籍上把懷讓禪師稱為禪宗七祖,那也是因為馬祖道一的洪洲禪係席卷全國大部分地區,人們尊崇馬祖道一,進而就必須要往馬祖道一的師父臉上貼金的緣故。
  不過,懷讓禪師雖然在生前聲望不高,但是,他最為得意的一件事,就是收了一個好徒弟。這不但是懷讓禪師的一件幸事,更是整個中國禪宗史上最大的一件幸事。

  大約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左右,南嶽傳法院來了一個俗家姓馬法名道一的年輕僧人,他一天到晚都是一個人獨處一庵,整天隻知道坐禪,從不與人交往,寺廟裏別的僧人去他那兒串門,他也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
  大家都覺得很奇怪,於是紛紛來到懷讓禪師那裏,給懷讓禪師講這件事。懷讓禪師聽到自己的寺廟裏居然來了這號人,也覺得有點奇怪,於是決定自己親自前去看個究竟。
  懷讓禪師來到傳法院,走進了道一和尚獨居的小庵,誰知道道一和尚看見寺院的當家和尚懷讓禪師來了,依舊不理睬懷讓禪師,還是好好的端坐在那兒。當然,有人對自己無禮,懷讓禪師是不會和他計較的。
  不過,道一和尚不理睬懷讓禪師,但是懷讓禪師卻發覺道一神采飛揚,異於常人。不由得立馬想起了師父慧能大師給自己說的讖言。懷讓禪師心裏一激靈,莫非自己門下的那匹能蹋殺天下人的馬駒,就是此人?
  於是,懷讓禪師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個人收為徒弟。
  可是,道一和尚一直獨居,對別人從來都是愛理不理的,咋辦?
  你不理睬人,那我不跟你說話就是了。作為從曹溪佛學院畢業的高材生,懷讓禪師自然有辦法讓道一和尚出來主動找自己說話的。
  於是,懷讓禪師便在寺廟裏找來一塊磚頭,來到了道一和尚坐禪的小庵門前,拿著磚頭就在庵前的石頭上嘩嘩嘩的磨了起來。
  道一和尚依舊在小庵裏坐禪,根本就不為所動。
  懷讓禪師同樣不在乎,隻要沒事,就拿著磚頭在小庵門前的石頭上磨。我就不信勾不起你的好奇心。
  時間久了,也不曉得是嘩嘩嘩的磨磚聲影響了道一和尚坐禪,還是懷讓禪師每天的舉動終於勾起了道一和尚的好奇心。終於,道一和尚走出了坐禪的小庵,來到了懷讓禪師身邊問道:“你這個老和尚不好好學佛傳法,一天到晚在這裏磨著這塊磚頭幹嘛?”
  魚兒終於上鉤了,懷讓禪師心中一陣暗喜。他不動聲色的道:“我幹嘛暫且不論,你一天到晚在庵裏傻坐著幹嘛呢?”
  道一和尚理直氣壯的道:“我坐禪是希望能成佛啊。”
  懷讓禪師哈哈大笑道:“你坐禪是希望能成佛,而我磨磚,是希望能把這塊磚頭磨成一麵鏡子。”
  道一和尚聽得莫名其妙的:“天啊,這個世界哪有能把一塊磚頭磨成一麵鏡子的?你不是在瞎忙乎嗎。”
  懷讓禪師正色道:“磨磚既然不能成鏡,那麽坐禪又豈能成佛呢?”
  道一和尚一聽懷讓禪師話裏有話,趕緊作禮道:“請問師父,那我應該怎麽做才對啊?”
  看到道一和尚虛心求教,懷讓禪師也立馬顯露出禪宗祖師的本色出來:“比如牛駕車而行,車若不行,你是打牛呢,還是打車呢?”
  頓了頓,懷讓禪師又接著道:“汝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
  這種道理,也隻有那些開悟的禪師才能講得出來。那些照本宣科望經生義的法師們,是萬萬沒有這樣的見解的。
  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道一和尚還算聰明,一聽之下豁然大悟,立馬心悅誠服的上前跪拜了懷讓禪師。並且留在懷讓禪師身邊十年,徹底把曹溪禪法的精髓裝在了自己的心中,然後才離開南嶽般若寺。
  而道一和尚離去後,沒用多長時間,就成為了整個禪宗史上,唯一可以比肩六祖慧能大師的馬祖道一禪師。
  對於這個故事,宋末元初的橫川行珙禪師的評唱,很有力度:
  坐禪成佛生妄見,磨磚成鏡妄尤多。
  打車打牛俱是妄,攪得心腸沒奈何。

  雖然前來懷讓禪師南嶽般若寺佛學院求學之人眾多,不過在懷讓禪師組織的畢業考試中,隻有六個學生通過了懷讓禪師的畢業論文答辯。自然,懷讓禪師隻給這六個學生頒發了畢業證書。並且對這六個獲得畢業證書的學生,懷讓禪師一一作了針對性的點評:“嚴峻同學因為善於談說經文佛理,所以得到了我的舌。坦然同學善於傾聽各種道理,所謂兼聽則明嘛,所以得到了我的耳。神照同學善於了解萬物的氣息,所以他得到了我的鼻。常浩同學非常遵守戒律,舉止之間自然威儀具足,所以得到了我的眉。智達同學善於觀察世間的一切實相,所以得到了我的眼。隻有道一同學,通明了古今之理,徹底領悟了我的心啊。”看來,馬祖道一才是懷讓禪師最為看重的畢業生啊。
  但是馬祖道一離開南嶽有兩年了,從來沒有給師父寫過書信問候。這下懷讓禪師就有些犯嘀咕了,自己這個徒兒怎麽了?是不是在外麵混得不好,不好意思給自己寫信啊?是不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寺廟定居傳法啊?
  懷讓禪師太牽掛自己的這個得意門生了,於是有一天趁著給大家上課的時候,懷讓禪師問道:“你們知不知道道一同學有沒有開辦自己的佛學班給大家上課說法啊?”
  有個曉得情況的學僧趕緊道:“聽說道一師兄已經在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西裏山開辦了一座佛學院,而且前來聽他講課的學生那是非常的多啊。”
  懷讓禪師一聽,不由得道:“這個道一,自己都當老師了,也不給我報個信。”
  古代的禪師也好法師也好,一旦自己主持寺廟開始傳法後,都要給自己的授法恩師通達法嗣書的,這在中國根深蒂固的宗法體製中是非常重要的。可是,馬祖道一在臨川西裏山開法授徒,卻並沒有給懷讓禪師通達書信,這實在有些違背當時的常理。
  不過,懷讓禪師這種開悟的禪師,對於那些世俗的禮節,跟馬祖道一一樣是毫不在乎的。懷讓禪師更為關心的是,自己的這個徒弟現在開始當老師了,他能不能好好給大家上課呢?能不能把曹溪禪法發揚光大傳承下去呢?
  於是,懷讓禪師馬上喊來一名學生,讓他按照自己的吩咐,立即前往臨川西裏山,去實地考察馬祖道一是怎麽教學的。
  這個學生風塵仆仆的來到了臨川西裏山,自然,他沒有通報自己是從南嶽來的。他等到馬祖道一開始給學生上課了,才從後排站起來,按照懷讓禪師的吩咐問道:“作麽生?”
  這一句突如其來的話,並沒有難住馬祖道一,馬祖道一回答道:“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曾少鹽醬。”
  禪語,一般都有多重含義的。禪師們說話,或者開示學生,從來都不會把話說死,把意思說死的。
  “胡亂”,表麵上說的是“胡人亂華”,實則暗指“碧眼胡僧達摩西來”。
  但是,“胡亂”,實在是“胡人”“亂華”啊。
  在禪師們的眼裏,世界本來是清淨無染的,可是包括釋迦牟尼啊,菩提達摩啊,各大祖師啊等等之類的人,一個個出來成天嘰嘰喳喳的鬧個不停,搞得天下人轟轟烈烈的參禪悟道,鼎沸不已。所以,這些人實在是“罪莫大焉”啊。既然如此,這些人就是應該被“攻擊”乃至被“剿滅”的。
  所以,禪宗最大的宗派臨濟宗的掌門人臨濟義玄才會“逢佛殺佛,逢祖殺祖。”以“德山棒”與臨濟義玄齊名的德山宣鑒才會說“這裏無祖無佛,達摩是老臊胡,釋迦老子是幹屎橛。”後來雲門宗的掌門人雲門文偃更是要把釋迦摩尼:“一棒打殺與狗子吃卻,貴圖天下太平。”
  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禪師破除偶像,不受人惑的崇高精神。哪怕你是祖你是佛,同樣不會受你的迷惑和影響,同樣要進行超越。因為唯有如此,禪師們才能得大自在,傲嘯於天地間。
  而“三十年不少鹽醬”,既然不受人惑,那麽自己的整個內心世界也好麵對的外部世界也好,自然就是清淨無染的,就是不得不失的,就是本來具足的,自然也就是“不少鹽醬”的。
  這個學生回來後,把馬祖道一的回答,一字不漏的告訴了懷讓禪師,懷讓禪師聽後,感到非常的滿意。看來,自己的這個得意弟子,確實可以承擔老師的工作了啊。
  對於這個公案,宋朝的大慧宗杲禪師評唱道:
  見得分明識得親,舉來猶自涉途程。
  直饒不犯毫芒者,也是拈(食+追)舐指人。
  南宋的月林師觀禪師也評唱道:
  自從胡亂後,更不少鹽醬。
  開口便見膽,豈在語言上。

  懷讓禪師在南嶽般若寺定居後,就一直在般若寺弘法,而且二十三年來,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南嶽。看來,懷讓禪師那是徹底保持了一個禪者甘於淡泊傲嘯山林的本色啊。
  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八月十一日,懷讓禪師在南嶽般若寺圓寂,享年六十八歲。
  唐憲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馬祖道一的兩個弟子章敬懷暉禪師和興善惟寬禪師找到了當時的湖南觀察使張正甫,請他給自己的師爺懷讓禪師撰寫了碑銘。現在這篇《衡州般若寺觀音大師碑銘(並序)》,我們在全唐文中還能看到。
  也是在這一年,衡陽太守令狐權因為向往懷讓禪師的光輝事跡,拿出自己的錢財來為懷讓禪師舉辦忌齋。當地的行政一把手親自組織這種活動,這個忌齋自然是辦得非常熱鬧的。而且因為有朝廷官員的助推,在當地居然形成了每年八月要舉辦觀音忌的傳統節日。
  十餘年後,唐寶曆年間,唐敬宗李湛賜予懷讓禪師“大慧禪師”的諡號,這也算是對懷讓禪師弘法一生的最大肯定了。

第十二節:無暇拭涕

  神秀大師的北宗一係,雖然屢屢受到慧能南宗一係的批評,不過在北宗的子弟中,同樣有些禪師淡泊名利甘於寂寞,放浪形骸且禪理高深,從而受到後世禪客們的極大關注。明瓚禪師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明瓚禪師,《祖堂集》、《景德傳燈錄》等典籍寫作懶瓚,《神僧傳》、《指月錄》等典籍寫作懶殘(懶殘其實是外號),《宋高僧傳》、《祖庭事苑》等典籍寫作明瓚。對比之下,一般僧傳更嚴謹些,自然其可信度也就更高些。所以本書依照《宋高僧傳》寫作明瓚。
  明瓚禪師因為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並且長期隱居山林,所以我們現在已經無從得知他的姓氏、籍貫、生死日期、出家前的生活情況等等相關履曆了。
  當神秀大師的頭號弟子普寂禪師在嵩山嵩嶽寺弘揚北宗教義,名動天下的時候,明瓚禪師不曉得從哪兒趕了過來,也來找普寂禪師學習禪宗課程。
  明瓚禪師經過自己的努力學習,終於得到了普寂禪師頒發的畢業證書。不過因為明瓚禪師是個不愛拋頭露麵甘於淡泊的人,從不張揚,這種人自然就沒有多少人願意跟他打堆,所以明瓚禪師雖然擁有普寂禪師親自頒發的畢業證書,可是在嵩嶽寺並沒有受到人們的推重。而明瓚禪師本就是個淡泊名利之人,也就趁此機會離開了嵩嶽寺外出遊方。
  後來,明瓚禪師來到了南嶽衡山,不過他卻沒有居住在寺廟裏,而是在寺廟附近找了個山洞隱居。僧人們一天到晚燒香拜佛,念經超度,參禪打坐,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可是明瓚禪師卻非常悠閑的四處晃蕩,一天到晚無所事事。在大家的眼中,明瓚禪師就是一個非常懶散之人。而且明瓚禪師從不自己燒火做飯,而是等到寺廟裏的僧人們吃過飯後,自己跑進去收拾僧人們的殘羹剩飯充饑。明瓚禪師因為性懶而食殘,所以,大家都把明瓚禪師稱為懶殘和尚。而且,懶殘這個外號越傳越響,居然漸漸的蓋過了明瓚禪師的真實法號了。
  明瓚禪師在山中放浪形骸,一天到晚表現得有點瘋瘋癲癲的,對於寺廟僧眾的責備,他從來都不在乎。而且整天神經叨叨的,嘴裏經常嘰裏咕嚕的說個不停。不過,有好事的僧人閑著無事專門去認真聆聽,卻發現這些話語大都深含佛理。大家聽後,一個個都感到有點不可思議。
  唐玄宗天寶初年,明瓚禪師覺得在山洞裏待厭煩了,便正式搬進了南嶽寺居住。而且在寺中當了一名負責勤雜工作的僧人。明瓚禪師雖然以前一天到晚無所事事而被人詬病,不過住進寺廟後,明瓚禪師一改先前的作風,變得異常的勤快,一個人就把全寺的勤雜工作全部承包了。
  白天幹活,晚上明瓚禪師就睡在牛圈裏的幹草堆裏。雖然明瓚禪師一天到晚要幹很多的活,可是大家從來沒有看到明瓚禪師有任何的疲倦之態。睡的地方不好,大家也從來沒有看到明瓚禪師有任何的不滿之處。
  公元757年,當時擔任廣平王府行軍司馬的李泌,為了躲避中書令崔圓、禁軍首領李輔國等人的陷害,給當時的唐肅宗打了個報告,要求隱居衡山避禍。唐肅宗看到大家的關係非常的緊張,也就同意了李泌的請求。
  李泌為人曠達,對於神仙方術以及參禪拜佛之類的,那是非常的熱衷。他來到南嶽寺後,沒過幾天,他就發覺明瓚禪師是個非同一般之人。
  於是,有一天晚上,李泌看到明瓚禪師回到牛圈休息了,他趕緊過去禮拜明瓚禪師。
  明瓚禪師看到有人居然跑到牛圈來禮拜自己,不由得納悶道:“這位兄弟,你腦殼沒發燒吧,你跑到這兒來禮拜我幹嘛?”
  李泌恭敬的道:“我用心聆聽過師父在半夜唱經,聲音竟然可以響徹山穀。經音開始淒愴而後喜悅,一定是貶謫之人艱難的時運要結束了啊。”
  明瓚禪師一聽,不由得仰空而唾進而大怒道:“我本來是個隱居清閑之人,你的這些話語要是傳出去的話,那就是在害我啊。”
  李泌受到嗬斥,不但沒有任何的不滿之態,神色反而更加恭敬,對著明瓚禪師禮拜不已。
  明瓚禪師也沒多少工夫搭理他,因為他正忙著用牛糞火煨燒芋頭吃呢。芋頭終於煨熟了,懶殘禪師趕緊刨出來一個,拿到手裏拍拍灰燼就啃了起來。不過剛啃了一半,一抬頭看見李泌還站在那裏,於是對著李泌道:“過來和我一起坐吧。”
  等到李泌坐下後,明瓚禪師把自己手裏啃剩的那半個芋頭遞給了李泌。李泌也沒嫌棄這是別人剛啃食過的半截芋頭,他上前跪著接過這半截芋頭,三下五除二的就吃下肚去了。
  明瓚禪師看到李泌態度還算恭敬,於是對他道:“你現在千萬不要在多說什麽了,以後你會當十年宰相的。”
  後來,李泌果然在唐德宗貞元三年,公元787年,成為當朝宰相。不過,不知什麽原因,李泌隻當了三年宰相就去世了。
  明瓚禪師給李泌吃芋頭一個月後,當地的刺史因為要祭拜南嶽,決定對上山的主要通道進行擴建。因為工期很緊,所以官府上下都催辦的很急。可是有些事情越忙越亂,有一天半夜三更,忽然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驚雷四起,一座山峰忽然發生崩塌,一塊巨石也隨之滾落到了一條上山的主要通道上麵,而且卡得嚴嚴實實的。
  這可把上上下下的人急壞了,當地的一把手要祭嶽,那可不是小事啊,要是耽誤了工期,肯定有很多人要倒黴的。
  於是大家趕緊找來十幾頭牛,然後給牛套上繩子讓牛拉,但是那塊巨石卻像生了根一樣紋絲不動。
  大家又招呼來數百人,喊著號子共同用力去推,可是這塊巨石依舊紋絲不動。
  大家一個個傻站在那兒,望著這塊巨石搖頭歎氣,卻又無可奈何。
  在寺廟裏幹活的明瓚禪師被山下數百人的號子聲驚動了,莫非出啥事了?明瓚禪師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跑過來一看,原來是塊巨石把道路阻斷了,大家正在那裏無可奈何呢。
  不就是塊石頭嗎,明瓚禪師笑著道:“一塊石頭而已,哪裏用得著這樣麻煩啊,我一個人就可以把它搬開。”
  大夥一聽,一個個不由得哈哈大笑,我們幾百人都沒推動,你一個人就能把它搬開,真是天大的笑話啊。
  明瓚禪師根本就沒有理會大家的譏笑,而是來到了這塊巨石旁,看準位置,然後就開始往下推石頭。這時,不可思議的事情出現了,這塊數百人都沒有推動的巨石,明瓚禪師一個人竟然把它推動了,不但動了,而且在明瓚禪師的連續發力下,忽然盤旋著就滾下山去了,滾落的聲音轟轟轟的就好像巨雷轟鳴一般。
  大家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隨即一個個歡呼雀躍起來,紛紛上來禮拜明瓚禪師。大家都把明瓚禪師當做神仙一樣的看待,當地的太守更是對明瓚禪師尊崇有加。

  估計是李泌回京後在唐德宗麵前擺談過明瓚禪師的事,唐德宗一下對明瓚禪師有了興趣,於是立馬派出使臣拿著自己的詔書,到南嶽寺去請明瓚禪師入京。
  使臣拿著皇帝的詔書,風塵仆仆的來到了南嶽寺,好不容易在一處岩石下找到了明瓚禪師。使臣站在明瓚禪師的麵前高聲的道:“天子有詔,師父請站起來謝恩接詔。”
  明瓚禪師此時正蹲在地上用樹枝拔弄著牛糞火,在那裏煨燒芋頭吃。因為天氣有點冷,清鼻涕都流在臉頰上了,也顧不得擦拭。自然更沒有功夫搭理這位使臣。
  使臣看到明瓚禪師這個樣子,不由得笑道:“請師父還是先把臉上的清鼻涕擦拭下吧。”
  誰知明瓚禪師回答道:“我哪有閑工夫為你們這些世俗之人擦拭鼻涕哦。”自然,明瓚禪師忙著整吃的,根本就沒有站起來接受什麽皇帝的詔書。
  明瓚禪師沒有閑工夫為俗人擦拭鼻涕,實在是曠達之人天真之士啊。麵對著皇帝的使臣和詔書,能做到毫不在意且毫不理會,這實在不是哪個人能隨便做到的啊。
  明瓚禪師在自己的樂道歌中寫道:不朝天子,豈羨王侯?生死無慮,更須何憂。看來明瓚禪師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啊。對比那些趨炎附勢追名逐利之徒,明瓚禪師實在是能夠傲嘯山林的真正禪僧啊。可惜,這種人,從古到今,都是不多見的。
  使臣沒有辦法,無可奈何的回到京城,向皇帝匯報了自己的經過。唐德宗聽後,不由得對明瓚禪師大加欽歎。

  因為在眾人麵前一個人推動巨石從而顯露了神跡,明瓚禪師覺得有違佛理且會誤導眾生修行,便產生了離開南嶽的念頭。
  沒過多久,南嶽寺外麵不知咋的,忽然虎豹成群結對的出沒,並且每天都有人畜被虎豹咬死或咬傷,大家想盡一切辦法,可是還是不能把這些虎豹趕走。
  這時,明瓚禪師走過來告訴大夥道:“你們去給我拿一根棍子來,我去給你們把那些虎豹趕走。”
  大夥兒都非常的高興,想到明瓚禪師那麽大的石頭一個人都能搬動,這些虎豹再多,明瓚禪師也應該能輕而易舉的把他們趕走的。
  廟裏的僧人很快的就找來了木棍,明瓚禪師接過棍子,立馬就往寺門外走去。不過,很多人都悄悄的跟在明瓚禪師的後麵,想看看明瓚禪師是如何驅趕虎豹的。
  誰知明瓚禪師走出寺門沒多遠,一隻老虎猛地撲過來,明瓚禪師還沒來得及動手,就被老虎撲倒,然後這隻老虎就用嘴把明瓚禪師拖走了。
  後麵的人一個個看得心驚膽戰,而且更是目瞪口呆,明瓚禪師這是怎麽了,怎麽會出現這種結局呢?
  不過,唯一讓他們感到欣慰的是,明瓚禪師不見了,山中那些成群結隊的虎豹也不知怎的再也沒人看見他們的蹤跡了。
  後來,皇帝賜予明瓚禪師“大明禪師”的諡號。

  明瓚禪師雖然一生傲嘯山林,隱身埋名,致使後人對於他的種種情況了解不多。但是他卻為後人留下了一篇深含佛理蘊合人生之道且又明白易懂的樂道歌,好在這篇《懶殘和尚樂道歌》並不長,紅塵洗夢可以全文收錄於此,讀者諸君可以仔細觀摩,一覽大意。

  懶殘和尚樂道歌

  兀然無事無改換,無事何須論一段。
  真心無散亂,他事不須斷。
  過去已過去,未來更莫算。
  兀然無事坐,何曾有人喚?
  向外覓功夫,總是癡頑漢。
  糧不畜一粒,逢飯但知食。
  世間多事人,相趁渾不及。
  我不樂生天,亦不愛福田。
  饑來即吃飯,睡來即臥瞑。
  愚人笑我,智乃知賢。
  不是癡鈍,本體如然。
  要去即去,要住即住。
  身被一破衲,腳著娘生褲。
  多言複多請,由來久相誤。
  若欲度眾生,無過且自度。
  莫漫求真佛,真佛不可見。
  妙性及靈台,何曾受薰煉?
  心是無事心,麵是娘生麵。
  劫石可移動,個中難改變。
  無事本無事,何須讀文字?
  削除人我本,實合個中意。
  種種勞筋骨,不如林間睡兀兀。
  舉頭見日高,乞飯從頭喂。
  將功用功,展轉冥朦。
  取則不得,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絕慮忘緣。
  巧說不得,隻用心傳。
  更有一語,無過直與。
  細如毫末,大無方所。
  本自圓成,不勞機杼。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鬆蔽日,碧澗長流。
  臥藤蘿下,塊石枕頭。
  山雲當幕,夜月為鉤。
  不朝天子,豈羨王侯?
  生死無慮,更須何憂?
  水月無形,我常隻寧。
  萬法皆爾,本自無生。
  兀然無事坐,春來草自青。

  明瓚禪師的樂道歌問世後,便受到了後世禪師們的高度關注。
  臨濟宗的頭號祖師爺臨濟義玄禪師在上堂說法時,就多次引用過明瓚禪師樂道歌中的話語。尤其是饑來吃飯困來即眠一句,更是為後人津津樂道,徹底成為了所有參禪悟道之人的一句口頭禪。
  法眼宗第三代祖師永明延壽禪師在其百卷巨著《宗鏡錄》中,也曾引用過明瓚禪師的樂道歌,並且對於明瓚禪師非常欣賞。
  臨濟宗的第六代祖師汾陽善昭禪師在上堂說法中,也曾引用過明瓚禪師的樂道歌。
  南北宋交際間的頭號禪宗大師圓悟克勤,也曾對明瓚禪師樂道歌中的話語進行拈古評唱。
  上述這些人,都是禪宗南宗的祖師級人物,可是對屬於神秀北宗的明瓚禪師,依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由此可見,明瓚禪師雖然是禪宗北宗的著名禪師,可是他的禪法,卻已經超越了南北宗的界限,受到了後世禪客們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追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