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天的太陽和昨天不一樣

(2023-06-23 12:33:35) 下一個

電影《逆光》是第四代導演丁蔭楠以外省人的視角遙望上海的影片,個人認為這是80年代表現上海這座城市最優秀的一部影片,沒有之一。片中匯集了很多上海籍演員,如郭凱敏、徐金金、肖雄、史鍾麒、顧永菲等,除了他們精湛的演技,攝影師魏鐸的攝影堪稱全片的亮點,此片一舉奪得當年金雞獎最佳攝影獎,實至名歸。

丁蔭楠導演想打破傳統的戲劇式結構,探索一種新的電影語言,影片不依靠戲劇情節,但要有詩,有充滿詩意的空鏡頭,這些鏡頭要很美但又不能脫離生活,即詩情畫意中要呈現生活的本來麵貌,講故事的人用旁白抒發情感,語言要充滿哲理引人深思,因此《逆光》這部詩意盎然的散文電影誕生了。

影片一開場就充分體現了鏡頭語言的美學特色。含苞欲放的梧桐樹,綿綿細雨中的輪渡,蘇州河畔的燈座,尼龍繩上晶瑩的水珠,弄堂裏被雨水浸潤的石板路,院子裏晾曬的衣服,石庫門連成片的房子,小樓一角一隻水泥雕塑的海鷗在牆上展翅飛翔,一切都是那麽生機勃勃,春意盎然。這組舒緩詩意的空鏡頭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將“春天,踩著濕淋淋的步子來到了”展現得具體而真實,使春天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清晨,瀟瀟春雨,灰蒙蒙,濕漉漉,人們從各個角落出發,匯聚於車上、路上,奔向自己的工作崗位,這是每個普通人的早晨,也是城市生活中最普通的景象,故事就在這雨中流動的汽車上展開了。影片透過出身棚戶區的劇作家蘇平的視角,講述了 80年代初蓬勃發展的上海和幾對青年人的痛苦選擇。

導演認為詩意電影講的是韻律,而生活的韻律就是流動感,因此丁蔭楠要求拍出流動的生活。在他這個外省人看來,雨中的上海才是最美的,他不要人工造雨,他要在真實的雨景中記錄上海的變化和思索,因此攝影師魏鐸在布局這部電影時,一直試圖找到一種氛圍去表現雨中流動的生活。為了拍好這場春雨,整個攝製組在上海等了20多天,魏鐸說空氣是濕的,拍出來的那種厚重感,沉重度才有韻味,因為雨中空氣的透明度和幹澆水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幹澆沒那個氣氛,隻有嘩嘩作響的春雨才有那個味道。當年該片在日本放映時受到熱烈歡迎,影評家佐藤忠男說:丁蔭楠對於影片中“雨”的感受之深出乎我的想象。

造船廠鉗工廖星明,從小生長在棚戶區,文革中他在蘇平和江老師的引導下,抓緊時間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成年後他發現孩子們的精神世界非常貧瘠,有些人甚至連最基本的科學常識都不知道,為了幫助他們從愚昧中走出來,廖星明利用業餘時間寫作科普作品,他還經常為工廠的同事代寫情書。工廠選舉新一屆團委,夏茵茵想不出適合的人選,正巧隔壁房間正播放著大西洋底來的人,於是她在選票上寫下了“麥克哈裏斯”的名字;因報紙刊登了廖星明與外國人的合影,廖星明在團員大會上受到批評,他站起來勇敢地表達了對物質追求的思考,這段台詞有風骨、有思想,閃爍著理想主義的光芒。

美麗純真的夏茵茵被廖星明的才華深深吸引,兩人相愛了。

夏茵茵家庭條件優渥,媽媽是出版社的領導,12年前她成功地使侄女江老師脫離了棚戶區的蘇平,現在她要跟廖星明訂一個合同,廖星明為了更好地進取,做出了放棄愛情的決定,單純的茵茵無法理解他的選擇。

廖星明的妹妹廖小琴和黃毛要結婚了,黃毛家在蓋新房子,開始的時候姑娘很快樂,後來小琴和黃毛去看電影,在影院門口遇到一個青年,他的姑媽剛從國外回來,要給他3000塊錢結婚用,單身的小夥子想借個女友去見姑媽,事成後回報1000塊酬勞。黃毛和小琴猶豫了,1000塊可不是小數字,他們的工資才三四十塊錢。他們答應了,小琴在豪華飯店見到了有錢的姑媽,那些地方她從沒去過,從下隻角的棚戶區踏進宮殿一樣的地方,她的內心被這種富麗堂皇的“貴族生活”震懾了。從飯店出來小琴的內心不再平靜,她沒有丟掉青年塞在她手裏的電話號碼,她經不起這種生活方式對窮人的誘惑,愛上了那個有錢的青年,跟黃毛分了手,廖星明難過得說不出話。

春雨滋潤著城市,可是沒有陽光的時候,春雨也讓人傷感。夏茵茵的表姐江老師曾經點亮過少年廖星明的人生,她年輕時跟蘇平相愛,可是她缺乏捍衛愛情的勇氣,一對舊時的戀人在雨中重逢,又在雨中各自離去。

曾經在理想與現實間徘徊的廖星明回到了工廠,他告訴夏茵茵他把合同撕毀了,麵對和蘇平12年前同樣的際遇, 廖星明更具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雖然一度放棄過,但他最終捍衛了自己的愛情,畢竟今天的太陽和昨天不一樣了。兩個年輕人在1981年的太陽下憧憬著明天。

導演認為隻有拍出紀實效果,影片才有真實感,因此《逆光》絕大部分場景采用實景拍攝,而且所有實景都選在上海。其中工廠場景集中在江南造船廠,棚戶區選在光複西路,另外國泰、大光明電影院、錦江飯店、江灣體育場等場景也都是實景拍攝。高級豪華的大飯店、外灘海關大鍾、外白渡橋、萬體館,雄偉磅礴的百年老廠,擁擠低矮的棚戶區,熱鬧喧騰的商店、南京路等等,所有這些地方的實景拍攝都讓上海這個大都市和觀眾拉進了距離。

南京路上廖小琴和黃毛滿懷心事默默走著,這一組鏡頭是演員混在人群中,由攝影師躲在車上偷拍的,沒有任何擺拍的痕跡。

《逆光》的攝影,既有詩的意境,又有強烈的時代感。攝影師將鏡頭對準平凡的生活和生活中的普通人,濃濃的生活氣息撲麵而來,仿佛身臨其境,而在紀實的同時,攝影師在畫麵構圖、角度、色光、線條等方麵又拍得很美,既像抒情散文,又似淡雅的風情畫卷。棚戶區有著熱氣騰騰的煙火氣,廖星明女朋友要來家裏的消息給小巷平添了許多歡樂,廖母煎魚做菜,忙忙碌碌中還不忘讓小狗子去買冰棍兒,鄰居老頭兒幾次探頭尋問:客人來了嗎?廖星明和夏茵茵終於走進小巷,大人小孩夾道歡迎,他們進門後,左鄰右舍端著碗、抱著孩子擠進屋裏,好像在看新娘子,那個時代裏弄人家樸實,溫暖的生活情趣被展示得淋漓盡致。

攝影師魏鐸有較深的美術功底,他自幼愛好繪畫, 對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都很有研究。拍攝《逆光》時,他從各種美術形式中吸取養分,並運用到拍攝中豐富影像的藝術感染力。廖星明、夏茵茵步入街巷時,為了增強這組生活鏡頭的美感,魏鐸在藝術形式上借鑒了中國畫的意境,有意拍成《清明上河圖》那樣的中國長卷風俗畫。他用一組長鏡頭,使觀眾依次看到了上海普通街巷的生活常態:女人們歡快地洗衣服,手藝人樂悠悠地彈棉花,家庭主婦在門口生爐子,小青年端著飯碗倚在門邊吃飯,小孩子嬉笑玩耍。這普普通通的家常日子猶如一幅長長的工筆畫,既瑣碎實在,又飽含詩情畫意。

為了追求紀實效果,影片還加入了寫實性的自然音響,用以捕捉生活的細節。音響的層次感很強,且各有其代表性,使人一聽到聲響,便能判斷出所處的環境。比如南京路上都市的喧囂,工廠裏各種金屬的撞擊聲,林蔭路上的蟬鳴,自由市場的叫賣,球場上的呐喊,以及棚戶區豐富的音色:廖星明帶夏茵茵走在弄堂裏,屋裏傳出的戲曲聲、彈棉花聲、洗滌聲、磨刀聲等等,這些聲音都交織成一支渾厚的生活交響曲。

進入80年代後很多東西,如政治,經濟,道德,觀念等都在重組。編劇秦培春說,“80年代以前,中國封閉得那麽厲害,所有的人都很自大,都覺得要去解放別人,結果一打開之後,發現所有要被解放的那些人活得都比我們好,這個摧毀在精神上是很厲害的,但是又感覺到有一些新的景象,有些東西就要來臨了,你是擋不住的。”。都市人麵對新潮文化的湧入感到焦慮、迷惘,傳統的觀念依然存在,但又對未來心生憧憬。時代大潮下,物欲對精神的侵蝕,新舊價值觀的撕扯,以及由此引發的一係列思考都真實地展現在觀眾麵前,讓你自行去判斷,去選擇。

雖然《逆光》讓人們看到了這個民族的自卑和脆弱,但影片的整體基調卻是昂揚的、蓬勃的,充滿激情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車輛在雨霧中行走、奔馳,象征著這個城市的活力仍然在奔湧,雖然步態有些緩慢和遲疑,但卻一直向前流動著。雨不停地下,路不停地走。那是一個覺醒的年代,也是一個沸騰的年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Tina_芬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杜鵑盛開' 的評論 : 在這部影片中肖雄和顧永菲都是配角,找她們演可能因為她們都是上海籍吧,這一部關於上海的影片。
杜鵑盛開 回複 悄悄話 電影肯定看過,但具體內容忘了。不過往特別喜歡肖雄和顧永菲兩個演員:) 周末快樂!
Tina_芬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邵豐慧' 的評論 : 真的,那時沒有美顏,更沒有整容,你看女孩們美得那麽自然生動,演技也那麽自然鬆弛。
Tina_芬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是影片本身好,我對電影有執念,尤其對高水平的攝影作品執念更深,不寫出來很難受。
Tina_芬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丹哥' 的評論 : 一直忘不了這部老片就是因為它是一部探索性影片,並且出現在1981年,這就更難得可貴了,那個時候都能拍出這麽詩意盎然的電影,說明中國導演是有才華的,可惜很多人被埋沒了。
邵豐慧 回複 悄悄話 影評用心又專業! 那時的美女也很自然。 80年代是個反思的年代, 很多好的作品。 後麵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商業化了, 現在更是審查的嚴格。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讚Tina這篇高水平的影評。讀著讀著覺得你是從電影廠出來的,非常多的專業語言啊!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昨天有些忙,坐一下沙發,還沒有捂熱乎就走了!
剛剛閑下來,重新捂沙發!
我喜歡詩意電影,喜歡它傳遞出來的,有關情感、意象、美學的隱喻。
讀懂了這些隱喻,會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甚至情感共振。
我喜歡電影的非線性敘事方式,會給我很多詮釋的空間。
如:《La La Land》和《霸王別姬》。
Tina_芬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我最遺憾的是沒有找到高清片源,我是一個不高清不活的人,這部電影真值得好好修複!
Tina_芬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omo_sharon' 的評論 : 影片是1982年公映的,我年齡尚小,沒有大人帶我去電影院看,印象中是後來電視台經典回顧還是什麽,我在電視上看到的,但我永遠記住了夏茵茵的白色連衣裙和那把紅傘。之後的很多年我都忘不了這部影片,這次寫影評也算了卻一個心願吧。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omo_sharon' 的評論 : +1

我也好像看過,但印象不深了。Tina的介紹總是精彩,厚重,回頭有時間再去看看。
momo_sharon 回複 悄悄話 電影看過,那時太小,什麽都沒記住,除了主演郭凱敏和吳玉華。80年代有很多探索人生的優秀影片,是一個真正百花齊放的時代,美好時光一去不複返了。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沙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