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論人生

數論是一門學科,也是我的人生。有人把酒論英雄,我用數字描天下。
正文

天文學的曆史

(2022-02-09 08:49:51) 下一個

自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無人不對浩瀚的宇宙充滿了好奇:它是怎麽來的?我又怎麽在這裏?我們又要向何處去?盡管理論提出了一大堆,有的被證明是錯的;沒有眼見為實的觀測,任何理論都是算不得數的。不過,人們還是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論—多一個不多,怎比沒有好,等待觀測手段的更新,再由人眼去驗證。

公元前3000年,古人類就用石頭構建了太陽和月亮的天文曆。

公元前380年,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創立了地心說:太陽、月亮和行星都繞地球作圓周運動;公元前270年,Aristarchus提出了日心說。

公元前150年,Ptolemy發表了星際檔案,列出48個星座。

公元928年,伊斯蘭藝人造出了星盤,可以準確指出恒星和行星的位置。

1054年,中國人記錄了一顆突然出現的明亮的新星;現為螃蟹星雲。

1543年,哥白尼發表了地球繞太陽轉動的理論,但依然認為是作圓周運動。

1608年,Hans Lippershey發明了折射望遠鏡。

1609年,開普勒發表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1610年,伽利略發表了他通過自製望遠鏡的觀察發現,包括:太陽黑斑、月球火山口、木星的四個衛星。由此確認哥白尼的日心說。

1663年,蘇格蘭天文學家James Gregory建造了反射望遠鏡,使用鏡片而非透鏡,可有更大的光圈,並減少光的損失。

1687年,牛頓發表引力和運動定律,解釋了開普勒的行星運動定律,使得天文學家們理解了太陽、行星及其衛星之間力的作用。

1705年,Edmond Halley計算出1456年和1682年出現的慧星是同一顆,並預言1758年再現。證實後,此慧星被命名為哈雷慧星,繞太陽的周期為76年。

1750年,Nicolas航行到南方海洋,編輯了南方天空一萬多顆星星的檔案。

1781年,William Herschel發現天王星(Uranus)。

1784年,Charles Messier發表了星團和星雲的檔案;本意是為了避免把它們當作慧星,現為標準編號。他共發布103個,包括星團、星雲和星係;現在一共110個,從M1編到M110.

1800年,William Herschel把太陽光透過棱鏡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這是第一次對恒星的光譜研究,並發現了不可見的紅外線,為光譜分析打下了基礎。

1838年,Friedrich Bessel利用視差(Parallax)法算出了到恒星天鵝-61的距離,開創了準確測量星際距離的先河。

1845年,愛爾蘭天文學家The Earl Of Rosse完成了第一台大型望遠鏡,短短數月就發現了Whirlpool星係的旋狀結構。

1846年,Galle發現海王星(Neptune)。

1868年,天文學家們在日全食時注意到了太陽大氣層的光譜中一種新的明亮的放射線,它來自一種發光的元素;Norman Lockyer推論那是地球上未知的元素,並稱之為氦(Helium),即希臘語的太陽。

1872年,美國天文學家Henry Draper得到了織女一Vega的光譜圖,其吸收線揭示了化學組成。自此,光譜分析成為理解恒星進化的關鍵工具。

1906年,Hertzsprung建立了測量恒星絕對亮度的標準;揭示了銀河係中百分之九十的恒星的亮度與顏色的關係。1913年,Henry Russel 發表了這個關係圖,現稱H-R圖。

1916年,德國物理學家Karl Schwartzschild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推出了黑洞的存在。

1923年,Edwin Hubble在仙女座發現了一個變星(其亮度周期性地變化),證明了仙女座及其它星雲是銀河係外的其它星係。1925年,他建立了星係的分類係統。

1929年,Hubble發現了宇宙在膨脹,離得越遠的星係,其離去的速度越快。兩年後,Georges Lemaitre提出大爆炸理論。

1930年,Chabdrasekhar根據量子物理推出,質量超過1.44個太陽質量的白矮星中的原子將分裂,導致劇烈收縮。1933年,Walter Baade 和 Fritz Zwicky 描述了收縮形成中子星,導致新星爆發。

1930年,Clyde Tombaugh發現冥王星(Pluto)。

1932年,Karl Jansky檢測到來自太空的無線電波。1942年,測到來自太陽的無線電波。7年後,確定了第一批遠距離的來源–螃蟹星雲、半人馬座A和M87。

1938年,德國物理學家Hans Bethe解釋了恒星如何生成能量。一係列的核聚變把氫變成氦,(4個氫原子聚變為一個氦原子),其質量差轉變為巨大的能量。由於氫用的很慢,可以使恒星燃燒幾十億年。

1944年,由Werher Von Braun領導的一群德國科學家製造了V2火箭,第一顆一火箭為動力的彈道導彈。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被抓獲後,加入到了美蘇的導彈計劃。

1957年,俄國發射第一顆軌道衛星,開啟了太空時代。美國在4個月後發射了探索者1號。

1959年,美蘇都發射了月球探測器。美國的先驅者探測器全部失敗;俄國的Luna 2號九月墜毀在月球表麵,Luna 3號在10月發回聊月球背麵的第一張圖片。

1961年,俄國的Yuri Gagarin成為繞地球軌道的第一個宇航員。

1963年,MaartenSchmidt測量了類星體的光譜,發現了它們是活躍的星係,而且是離我們最遠的天體。

1965年,Arno Penzias和Robert Wilson 發現了來自天空各個方向的、微弱的物線電信號。科學家們算出。這是來自溫度為-270度的物體,後來確認為140億年前大爆炸的殘存物。

1971年,俄國發射第一個空間站。

1971年,Steph Hawking 提出了黑洞麵積定律(Hawking’s area theorem):黑洞事件視界的麵積不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

1990年,Hubble太空望遠鏡發射。由於鏡片受損,1993年修複後,開始發回遙遠星係、星雲的清晰圖片。

2016年,LIGO(激光幹涉引力波天文台)與Vir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首次宣布對引力波進行了觀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