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論人生

數論是一門學科,也是我的人生。有人把酒論英雄,我用數字描天下。
正文

分析學科的開篇:微積分

(2022-02-21 08:32:24) 下一個

微積分(Calculus),顧名思義,就是微分與積分,代表函數的第七種(Differentiation)和第八種(Integration)運算。前六種運算是:加、減、乘、除、冪、代入(或稱複合),即函數的初等運算。Calculus的意思就是“演算”,比如有命題演算(Proposition Calculus),張量演算(Tensor Calculus)。演算不是代數學幹的事情嗎?還真是有很多人把微積分當成了代數來進行教/學:隻會了那十幾個導函數公式、五條運算法則及三種方法,卻對微積分的根本概念—極限,視若不見,或許根本就是無法理解。

據說是Newton和Leibniz各自獨立地發明了微積分。Newton是從物理量的時間變化率得出了流數的概念;Leibniz則是從幾何圖形的切線斜率導出了微分的概念。兩人都是從Fermat求極值的方法得到了啟發。英、德兩國為此爭論了一百多年:到底是誰先發明了微積分?以致於英國人使用牛頓的流數記號(函數名頭上帶 “點” ),德國人使用Leibniz的微商記號(dy/dx),互不通用達一百多年之久!可惜,都輸給了法國人Lagrange帶撇的記號(y’, y” 等)。

至今,人類對數量的認識經曆了三個飛躍:一是從正數到負數,二是從數值到記號(變量),三是從靜態的量到動態的極限。極限的思想,其實在牛頓-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之前就有了。中國古代的《九章算術》裏就說,一尺之長,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祖衝之求圓麵積的辦法,用的就是微元法—無限細分再累加,也就是積分。還有不有第四次飛躍呢?量子力學說,一切量都是離散的,世界不是無限可分的!有了量子計算機,你總該信了吧?【可我堅信,第四次飛躍不是關於量的,而是關於神的。】

微積分學處理的是一些性質良好的函數,至少得是分片(段)連續的;再廣一點,按照《實變函數》的說法,不連續點構成的集合的Lebesgue測度必須為0;這是一個函數黎曼可積的充要條件。可微函數的要求就更高了:函數的改變量,不得超過自變量的微小改變的有限倍。幸運的是,人類能夠想到的函數: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與反三角函數、階乘函數,經過有限次的前六種運算所得到的函數,在它有定義的“開區域“上,都是連續、可微的。如果經過無窮多次六種運算呢?在一定條件下,還是連續甚至可微的。

連續的概念是難以理解的。我們說“一條曲線是連續的”,究竟是何意呢?想像有一條無窮長的直線,設定一個起點0,往一個方向為正,相反方向為負,用一個單位長度去切分它,建立起所謂的“數軸”;所有的“實數”應該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假設整數長度的線段都可以被等分成任意有限段,有理數係統就建立起來了;可這遠非數軸上的所有點。人們自然想到了無限逼近: 用有理數列去逼近一條數軸上的所有點;逼近程度的刻劃,使用了代數化的epsilon-N語言,這就引入了 “極限” 的概念。

什麽樣的點列才有極限呢?在《數學分析》中,有八條等價的公理:Dedekind原理、Archimedean原理、Cantor原理(閉區間套定理)、Weierstrass原理(單調有界數列必有極限)、確界原理、Cauchy準則、Bolzano-Weierstrass原理(有界無窮集必有收斂子列)、Heine-Borel定理(有限開覆蓋定理)。在數學家們研究了一般的距離空間之後才發現,這隻不過是完備緊致空間的特例。在《一般集合論》中,可以歸結為選擇公理(Zorn引理),以及等價的歸納原理、良序公理。

數列極限的運算遵循“兩邊夾定理” (squeeze/sandwich theorem)、四則運算法則,還有求0/0型、 型的Stolz定理。從數列極限過渡到函數極限,有Heine定理。函數極限是用epsilon-delta語言定義的;它也滿足四則運算法則、複合函數法則。函數的連續性是一種局部性質,是用極限值等於函數值來定義的;緊致集(閉區間)上的連續函數,具有良好的性質:比如有界、有最大最小值、介值定理。一致收斂性是一種全局性質,它可以保持函數的連續可微性。在《微積分》中,僅從單調有界定理出發,可導出歐拉常數e;再用兩邊夾定理推廣到函數的極限,導出五個基本初等函數的連續性。

兩個變量的相關變化率是一個重要概念,這體現了因果關係變化的快慢(程度)。在現實中,隻有變化率、或者某個高階變化率才能保持穩定;比如,在引力場中,加速度與時刻無關,隻與位移有關;在曲線論中,曲線由曲率(curvature)和擾率(torsion)唯一確定。瞬時變化率被定義為平均變化率的極限,稱為導數、微商或者流數。多個自變量時,先固定其它自變量,再定義“偏導數”。並非所有函數都有導函數,不可求導的點包括:不連續點、尖點、具有垂直切線的點。直觀上看,連續可導就是具有光滑性。多元函數的各階全微分,代表了函數差分的各種程度的逼近。

計算上,從歐拉數e出發,可以求出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的導函數;至於三角函數的導數,可從正弦函數的定義以及兩邊夾定理導出。按照極限運算的五條法則,初等函數的各階導函數都可以機械化算出。隱函數,在對某個變量的偏導數不為零的條件下,可以局部確定;其導函數可由偏導數表出。行列式的導數,可以逐行(或逐列)求導後相加。無窮級數的導函數,在一致收斂的條件下,可以逐項進行。無窮乘積的導數,可以先取對數化為和式,再求導數。總之,沒有求不出的導函數。

有了導函數,我們能推出五個微分中值定理:Fermat定理,Rolle定理,Lagrange定理,Cauchy定理,Taylor公式。自此,函數的等式關係、單調性、凹凸性就變成了導函數為零、正或負、減與增的判定,證明恒等式、不等式、求極值、求極限、作圖、解方程、近似計算等,就成了一個機械化的過程。

微分的相反運算是積分。給定一個函數f(x),我們要找另一個原函數F(x), 使其導函數等於f(x)。當f(x)連續或分段連續時,這種原函數存在,而且有無窮多個,它們隻相差一個常數。全體原函數的集合就叫不定積分。不定積分的計算有分項計算公式、分部積分法、換元積分法,分別來自於微分的加法、乘法及鏈式求導法則。然而並不是任何一個初等函數的積分都是初等函數;比如,一個二次三項式 x^p * ( x + a)^q,隻有當p, 或q, 或p + q 為整數時,它的積分才是初等函數。

即使原函數是初等函數,要親手算出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可以用計算器,卻領會不到任何積分技巧了。衡量一個人積分技巧的高低,在於“湊微分法”,必須得熟記五個基本初等函數的反導數、微分運算的五條法則,還得對各種函數之間的各種關係式了然於心。如果你懷疑這有什麽用,想想後麵的《微分方程》,《微分幾何》,以及各種分析學科。

練習不定積分的目的是為了做定積分。黎曼積分的定義就是無限細分:分割、取值、作和、取極限;這裏的極限既不是函數極限,也不是數列極限,而是一種“體極限”(我把它叫做body limit;拓撲學中還有更一般的net limit)。極限存在的必要條件是函數有界,充分必要條件是黎曼大和與黎曼小和之差的極限為零。在連續性的條件下,可以推出,變限積分就是一個原函數(微積分第一基本定理),進而得出Newton-Leibniz公式(微積分第二基本定理)。這時,我們才發現,定積分的值就是原函數在兩個端點處的值之差(保守場裏的功能與路徑無關)。在一些積分變換的技巧下,某些原函數為非初等函數的定積分的值也能算出。

其實,我們的學習過程弄反了:人們在提出導數的概念之前,早就有了微元法的思想。對於連續的剛性物體,都是具有可加性的:整體等於各個部分之和;例如,幾何形體的直徑、麵積、體積、角度都是可加的,物理中的矢量、功能、力矩、壓強也都是可加的。計算時,先把它分成微小的部分,在每個微段上,變量可以當作暫時固定不變的(連續假定),從而可以近似求出;然後累加起來,得到整體量的近似值;再想像每個微段縮成一個點,就得出了該量的準確值。微元是黎曼積分的靈魂,也是現在大多數學生的噩夢。

黎曼積分是“豎著相加”,勒貝格(Lebesgue)積分則是“橫向相加”:按照函數值乘以小段的測度再累加;這可以放寬對函數連續性的要求。Stieltjes積分是按照求質量中心用的靜力矩平均導出,Feynman積分則對所有連續曲線求和(複變函數圍道積分的變種);還有Henstock-Kurzweil積分的delta細分。各種積分形式各異,本質上都是“細分”。目的隻有一個,要數字化表示盡可能多的量。目前,最廣泛的表示是多複變函數的積分。

然而,這還沒有到頂(點):還沒有一個和式是按“點”相加的,因為沒有了收斂性。我們寫出一個式子,總是希望它具有良好的性質,比如可以逐項求導,或者可以逐項積分(累加),至少也得具有某種穩定性(哪怕是暫時的)。我認為,數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把和式變成乘積,也就式“分解因式”,因為數學家們的工作就是解方程。所以,我致力於求出黎曼函數的零點,也對質數分布有個了解;也分解了最基本的Bernoulli多項式序列。各種力場的能量譜的分解正在進行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