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有暇思往事,運筆記輕閑,讀客莫深究,細思皆惘然,雪泥留此地,鴻飛海藍天
正文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伶仃遊英倫

(2021-08-22 07:27:20) 下一個

九十年代在英倫遊學數年,造訪倫敦多次。運氣時好時壞,晴天雨天各半。數年前辦事路過倫敦,難得浮生半日閑,下飛機到酒店把行李放到房間,坐上地鐵,直奔西敏寺。天空布滿了濃雲,撲麵飄的是細雨,但是做一名準英國人,我相信“隻有不好的外衣,沒有不好的天氣 (No bad weather, only bad clothing)". 二十多年重訪故地,幾滴杏花雨怎能讓我止步前行。

出了地鐵,迎麵撲來是西敏寺的大笨鍾(Big Ben), 時間正好下午三點。大笨鍾和鍾塔建於1895年,是英國的標誌。左右看看,二十多年後,塔是一樣的塔,雲是一樣的雲,唯一的變化就是遊人手上不拿照像機了,改成手機了。

大笨鍾對麵,看到這個小店,依稀記起二十年前似乎在這店裏吃過,菜單是英倫酒店標準食品,炸魚加薯條,隻是價錢變了,時差做怪,饑腸轆轆,擠進店內,要了份炸魚加薯條。

店子隻一層,坐位擠擠,好像變大了,店員一色的韓國人,蠻怪的。定下菜後,兩分鍾,身後鈴鐺一響,店員過來把牆上的暗窗打開,將一份炸魚從中搬出。看來是因為地價高,一層全部改做了飯廳,廚房搬到了樓上。炸魚做法如舊,不多不少,吃了一個回舊味。看牆上介紹,這裏離西敏寺一步之遙,首相大臣常來此喝酒。這也是邱吉爾常來之地。

 

出飯館門,上倫敦橋,眺倫敦眼。真可謂”倫敦橋下泰晤水,流走無數英雄淚,西敏寺裏麵,議會吵翻天,歐盟留不住,分合有定數,故地吾重遊,少年變蒼頭“。

海德公院邊,邱吉爾首相的雕像巍然矗立。帶領英國民眾不懼納粹德國的淫威,贏得二戰的勝利,是英國民族堅韌不拔的象征。

穿過海德公院,走到皮卡迪利(Piccadilly Circus). 這裏應該和紐約時代廣場類似。街上馬車汽車共行。

街上仍有英國電信的電話廳,估計下次在來此地時,電話亭就應該進博物館了。天漸晚,朋友來約吃飯,去到郊外一個叫“羽毛 (The Feathers") 的小飯館。

店不大,但曆史悠久,有幾百年的曆史(晚上自照的照片不夠清晰,這裏是網上的)。

店麵不大,但店悠長的曆史是和英國王室的很多八卦息息相連的。現在的店是幾十年前重建的。重建時將原建的內牆保留下來,做為曆史的見證。

店每天菜單不一樣,晚上廚師推薦慢燉羊肉,加上一份開胃湯,一瓶紅酒。和朋友聊起本地的八卦。

原來這個酒館對麵就是倫敦著名的克裏維登酒店(Cliveden House, 照片來自網絡). 今天這是個五星酒店。哈裏王子和梅根結婚前夜,梅根就是入住這個酒店。克裏維登莊院曆史上有很多與英國王室有關的風流豔事。最著名的就是克裏維登莊院的一代風流主人伊麗莎白-維勒公爵夫人 (Elizabeth Villiers, 1657-1733) 。公爵夫人將克裏維登莊變成了皇家娛樂中心。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常常在郊外狩獵後,先到“羽毛酒店”和獵友喝酒,喝高了再過到對麵的克裏維登莊院參加公爵夫人的舞會。羽毛酒店成為了男性王親國戚聚集之地。這就是酒店重建時要把原來老酒店的內牆留下的原因:國王們靠過的,沾點皇氣。

所以店雖不大,曾有神靈,菜雖一般,吃者有名。克裏維登莊院上世紀依然醜聞不斷。1961年英國國防大臣在克裏維登莊院短住,遊泳池邊墜入情網,在此中了蘇聯的美人計。

酒飽飯足,古今多少事,盡付談笑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