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前言:美食係列
九十年代在舊金山工作時,一位親近的美國朋友告訴我她的新助手在點午餐時問了一句 “ What kind cheese is baguette?” (baguette,法語長麵包)如果用中文翻譯的話她就是問了“法式長麵包是什麽奶酪?“ 朋友感覺非常意外。她說這位新大學畢業不久的女孩三歲就移民美國了,她搖了搖頭,沒再說下麵的。
十多年後我問起她那位助手後來怎麽樣了,她很意外我還記得這個細節,而她早已記不起那女孩子的姓名了。
在美國與人交往一起進餐,能夠看得懂菜單似乎是一件最基本最普通的事兒。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理解看得懂一個菜單並非是那麽自然而然的,特別是很多本來就不熟悉的菜肴和烹調法還是從法語,意大利語或者是西班牙語來的。
我希望我的美食係列文章,可以為大家介紹一些不僅好吃而且有意思的特別食材。有些也可以自己在家嚐試著做的佳肴。這個係列的前兩篇介紹了各地洋薊的吃法和我自己的做法。這一篇,和上麵講的故事有直接的聯係。是在舊金山的那些年,我學會了品味不同的麵包。但開始學習著做麵包還是搬到了亞特蘭大之後的事兒。
舊金山生活讓我對美國的飲食文化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同時也開闊了我對食品配料的眼界。
舊金山是喜歡麵包人的天堂。美國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可以與其比美。起初很好奇,不知是因為那兒的山水,那兒的人,還是氣候, 舊金山的麵包從口感到味道都令人讚歎不已。住那裏的時候,每個周末去農貿市場第一目標就是奔向麵包攤頭。去晚了我喜歡的那些很可能就沒了。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舊金山的麵包外殼和內部都各有不同的嚼勁,這跟烘培技術以及講究的發酵過程很有關係。去讀讀曆史,才知道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淘金時代,那著名的酸麵包 (sourdough)就是一位法國烘焙世家的兒子Isidore Boudin把家裏的麵肥(又叫起子)帶到了灣區而做出來的。麵肥發麵的麵包自然發酵,容易保存。有趣的是,一樣的發酵手法,發出來的麵與他在法國家裏的味道卻不同。這麵發出來有一種特殊的酸味,後來就成了這裏特色的sourdough麵包。1849年Isidore Boudin 開建了著名 The Boudin Bakery 。至今還是遊人必去嚐試的一個地方。九十年代在漁人碼頭我第一次吃到的酸麵包,就是他家把裝蛤蜊濃湯裝入切成碗狀圓麵包。雖然我一般不愛去旅遊景點吃東西,但去那家絕對是一個特別的體驗。
[caption id="attachment_397290" align="alignnone" width="640"] 網絡照片[/caption]
搬離舊金山的十多年裏,我每次回去看到麵包櫃台都特別感慨。哪怕是普通的超市裏的三明治都會好過別的城市像樣的餐廳裏做出來的。這三明治的關鍵,除了裏麵用的新鮮香草配料以外,主要還在它用的麵包上。
美國多數城市買三明治也許隻會問你要什麽麵包?選擇基本是白麵的,全麥的(其實隻是摻進一部分的全麥),還是多穀的。而加州,則多是用法語或意大利語的原名來稱呼麵包的。
網絡照片
在舊金山,講究一點的三明治不是用那些包裝在塑料袋裏的,從大機器流水線生產出來的麵包片做的,而是用當天新鮮烘烤出來的上下外殼還帶脆的麵包,中間就一刀然後塞入奶酪,香料,或者是肉腸,烤好的蔬菜。有些還會加上意大利香醋和濃鬱的橄欖油。麵包有嚼勁兒的口感,發酵好了的小麥麵粉香味與夾在中間的食料配合,每一口咬下去,就是一個完滿的味蕾世界在口中。慢慢咀嚼那樣的三明治就會理解為什麽世界上有吃三明治這個文化的精髓了。
記得多年前我在香港的代理同事們來美國開會。老史問大家,來美國你最不喜歡的食物是什麽?她們一致回答說是三明治。其實這一點兒也不奇怪。看看紐約普通食品店裏那些厚而且軟塌塌的麵包加一點超市牌子的肉腸和奶酪,那樣的三明治我也沒胃口。但是公平的說,紐約還是有很多無比美味的,有著獨特風格和曆史文化的三明治,這些細節我會在有關紐約的美食遊記裏介紹和分享。
有些外來語詞匯的麵包名已經成為了美國英語和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了法語傳來的法棍長麵包 baguette,甜香的布裏歐brioche,咬起來酥脆掉皮的牛角包 croissant ,加州人最喜歡用來做三明治的還是意大利人的佛卡夏focaccia,巧巴達ciabatta,當然也有加州本地的酸麵包sourdough 和鄉村式rustic麵包。
法式麵包和意大利麵包的不同在於,法式麵包是按嚴格的程序烤出來的注重講究口感。意大利麵包則更注重口味搭配。很多意大利麵包都有使用香料,蒜,橄欖油,幹西紅柿,橄欖等配料來調味。這一點在佛卡夏麵包上表現非常明顯。
我真正學會品嚐和享受麵包也應該感謝那五年工作和生活在舊金山的機會。
舊金山城裏並不大,三十多分鍾步行可以在這些小格子裏穿越很多的曆史和文化
我當時住在North Beach的離漁人碼頭兩個街口的公寓裏。每天可以沿著Embarcadero騎車去公司上班, 純粹的加州風格。每天我都會有意的沿著漁人碼頭外圍繞路騎一圈車。時常想好多遊客一輩子來這裏一個星期,而我有幸住這裏,必須像那些遊客一樣珍惜每一刻。家到辦公室一個多邁的距離。不騎車的時候我會挑著不同的路線走回家,
每天騎車沿著碼頭轉一圈,總是有一種特別的幸福感。每周也會騎車跨過金門大橋至少一次。
晚上在家可以聽到海獅們頑皮的叫聲,他們來碼頭的季節總是吸引好多遊人
跟紐約很相似,坐落在舊金山North Beach的意大利區跟中國城相接。九十年代那個意大利區的小餐廳和特色咖啡店很多,客人們除了本地的,幾乎所有的外地遊人也都喜歡來這一帶吃飯喝咖啡吃意大利甜點。我下班也時常去散散步看看街上的燈火,咖啡店裏坐坐吃點兒意大利冰激淩或者點一塊兒提拉米蘇。
網絡照片
那時舊金山特別保護傳統的家庭小生意。記得有一家新餐廳在華盛頓廣場邊上開業,很快就有人查出那個看著挺意大利味道的名字其實是屬於一個大餐飲公司係統的,那餐廳有特色的名字隻是為了和這個區的風格合拍。消息曝光之後,連著好多天都看到不少人在餐廳門口抗議示威。沒幾個星期,這家餐廳就關門了。
在華盛頓廣場邊上的街口,有一家看著好像總也是空的就沒開過門的店。後來問了朋友才知道這家是從1911年就開業的意大利麵包店。隻賣Focaccia 麵包。每天很早開門,基本都在午飯前就賣完關門了。好奇的我立刻周末一起來就奔到那裏排隊去了。
我九十年代初去的時候,他家的麵包有四種口味。原味的,pizza味的,rosemary加蒜味的,蔥味的。我就每一種都買了嚐了一遍,每一種都喜歡。
來自網絡照片
之後,我就變成了那裏的常客。十多年後,上次我再回舊金山的時候,他們已經有十種口味了。
這是我2017年去店裏時拍的。第三代的老太太動作已明顯比前一次緩慢了不少。遺憾過去的照片都不是手機的。
包裝程序和麵包都還是一樣,隻是可以看出老太太和女兒都有些見老。但是麵包和包裝每一包都那麽漂亮和標準。每一個單都是在你麵前包的。
從1984年,舊金山正在又一次的經曆麵包革命階段。一些麵包店逆全美的大商業化麵包生產的趨勢,開始提倡並恢複一些傳統手工做法。所以各家麵包店都有自己的工藝程序和用老麵做引子發酵的講究。Liguria Bakery很明智的決定不去跟別人競爭,就隻集中所有的精力隻做他們特色的佛卡夏 focaccia麵包了。明顯,這是個非常正確的選擇。至今,這麵包還是本地人的鍾愛。所以如果你去舊金山想吃到他們的麵包,一定要早起去排隊。營業時間雖然說是到兩點,但是一般開門都不過十二點。
很多人旅遊喜歡逛名勝古跡。我喜歡探尋本地深藏的特色美食,從美食去看地方特色和風俗總有另一種的喜悅和無窮的回味。下一篇我會講我是怎麽學習來做不同地區風格的理想的佛卡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