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學吹葫蘆絲的原因, 開始對樂理產生了一點好奇, 心想不能總是這樣徹頭徹尾地樂盲下去吧,
好歹咱也是玩樂器的人.當然,所謂學習樂理,無非是看看,聽聽那些什麽幾分鍾就讓你學會,
搞懂什麽之類的東西.盡管如此,好嗎,這一接觸,就令我大吃一驚. 不信,請你看看作曲家約翰·凱奇(John Cage)創作的《4分33秒》的演奏盛況:
在一個正規豪華的音樂大廳裏,樂廳坐無缺席,聽眾衣冠楚楚,台上樂器齊備,樂手整裝待發,這時從舞台側麵走出樂隊指揮,開始例行那套固定的程序,先與首席小提琴家握手,然後麵對大家迎接觀眾的掌聲,之後轉過身來,麵對樂隊,打開樂譜,優雅地舉起指揮棒,音樂就要開始,不想他卻立即放下指揮棒,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裏,讓人以為是在祈禱,不過他真的基本上就這樣一直祈禱下去了。突然他聳了一下肩,表示第一樂章結束了,聽眾也非常配合地送來了各種咳嗽聲,樂隊指揮也假模假樣地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水,之後翻了一頁實際上是一張白紙的樂譜,舉起指揮棒又迅速放下,表示開始了一個新的樂章,如此這般地進行了4分33秒。最後他一個華麗的收尾動作表示全曲結束,轉過身來,此刻聽眾席上傳來震耳的掌聲,全部過程無一聲樂響,這就是所謂的無聲音樂。
音樂家的行為藝術,真是令人瞪目結舌.那些所謂有涵養的觀眾,竟說什麽他們在欣賞這讓人安靜思考的藝術.這讓我無語,這讓我疑惑,我問蒼天,難道真能萬事皆收胸腹內,一切盡在無聲中?這樂理,樂在那裏? 理在何處? 我問自己,還要繼續學下去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