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戀歌

以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為時代背景,以晉惠帝皇後羊獻容為中心, 從她出生到去世的傳奇經曆和當皇後的五立五廢、忽榮忽辱為主線,描寫了圍繞著她的一些 英雄劍客俠義戀情及悲歡離合。(根據鄧永瑞先生遺稿《九劍一魂》整理,謝絕轉載)
正文

九劍一魂 - 第19回 王郎失魂 楊姬得婚(二)

(2021-12-14 18:11:18) 下一個

張昌漢化很深,但也能辨出是鮮卑人,自有一種威嚴和雍容的氣派,他說話不多,幾人在他麵前似也無 拘無束,但他一開口說話,其他人立即恭聽,顯然有一種很高的威望,受手下人崇拜。

四天師中可能杜韜是漢人,但王篪深思後,覺得純種的漢人或胡人,已經不多了。雲娘更是一雙愛慕的眼光,簡直離不開張昌。他說的話,都是一些悲天憫人的事,簡單地向王篪談了談荊州石岩山的民變。

原來,荊州刺使羊觚死前,薦弟子杜預自代。於是,鎮南大將軍杜預接掌荊州。杜預一本羊觚的方針,勸農課桑,興修水利 ,人民安居樂業。杜預本人也注釋儒書,成一代大儒,著有《左傳注釋》。不久杜預去世,恰如被尊為 ‘羊公’的羊觚,萬民送葬,哭聲震天,稱杜預為‘杜父’。

這時八王亂起,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 瑋在同一天被殺,朝中亂成一團,親王爭權。賈南風有殺人最高權威,但對治國理民一竅不通。新野王 司馬歆賄賂權臣當了荊州刺使。他如同大多親王一樣,貪婪殘暴,壓榨百姓,搜刮民財,很短時間,把羊觚、杜預幾十年心血成果付諸東流,民不聊生、流離失所。

與此同時,晉廷又驅趕益州的巴氐人回梁州、秦州、雍州,使他們失去千辛萬苦建起的小小家園。出現 大量瀕於死亡邊沿的巴氐流民,因而李特帥氐民起義。在並州,宗室東瀛公司馬騰又殘酷壓榨胡人,大量掠賣五胡(匈奴、羯、氐、羌、鮮卑)貧民到山東、關中、益州等地為奴隸,其中匈奴人受害最烈。於是 ,巴氐首領、七星教祖李特,鮮卑天師道紅蓮教祖張昌,和匈奴左王大都督劉淵,秘密連絡,相約起事 ,反抗晉廷。

李特首先在益州建立大營收容流民起義;天師道張昌手下也在荊州石岩山發動,大敗新野 王司馬歆的官兵,也舉義旗;劉淵被成都王司馬穎監視,不能離開洛陽,一時無法動作。 張昌自然沒把這些全說出來,隻說新野王司馬歆貪婪殘暴無比,一反羊公、杜父所為,民不聊生,官府橫行,盜賊蜂起,江湖好漢、劍客義士紛紛殺貪官汙吏、劫富濟貧。

王篪心想,《韓非子》中說:儒以文犯禁,俠以武亂法。韓非是法家,排斥儒、俠。王篪自己是儒家弟子,但對俠士劍客殺貪官、劫為富不仁者以濟危困,自己雖未幹過,但一直是內心讚同的,但推而廣之,豈非反叛朝廷,以武亂法?心中 感到矛盾,故對張昌的話,聽而不答。

張昌也看出,王篪是一個有頭腦的人,不敢說得過多。張昌正在 布置起事。他很有政治頭腦,認為宗教隻能控製一般老百姓,要成大事,需有一個具有號召力的偶像,而且是漢人貴族王公才能團結上層士大夫。楊家世代顯宦、大儒,被滅門後許多人不服,一聽到王篪被太後、先帝封為弘農王,張昌認為這是一麵極好旗幟,故竭盡全力攏絡,希望推為名義上的首領。 但大巫娘的一番努力,及自己剛與王篪一接觸,就發現王篪雖年紀不大,但有見識,有定力,不為酒色 富貴所迷,更不會為人左右,怕他起疑,決定要耐心地做工作,滴水穿石。

好在有複興楊家這一共同目標,大巫娘又很能耐,天生尤物,工於內媚,弘農郡上至太守,下至黎民,隻要她願意,還沒有一個不 拜在她蓮花裙下。晚上,張昌單獨來拜,同王篪推心置腹地談話。他說自己本姓張名金牛,父母雙亡, 一貧如洗,幼年時在琅琊王府當小馬夫,為琅琊王妃趕車。(琅琊是山東地名)。王妃見他聰明好學, 讓他入塾讀書,後不見容於琅琊王,被趕出流落街頭,幾乎凍餓而死,後得楊家收留,免於饑寒,並送他上學,直至20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