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戀歌

以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為時代背景,以晉惠帝皇後羊獻容為中心, 從她出生到去世的傳奇經曆和當皇後的五立五廢、忽榮忽辱為主線,描寫了圍繞著她的一些 英雄劍客俠義戀情及悲歡離合。(根據鄧永瑞先生遺稿《九劍一魂》整理,謝絕轉載)
正文

九劍一魂 - 第17回 雙雄爭妻 孤魂返鄉(八)

(2021-11-05 11:58:49) 下一個

秋水放低聲音說,“這一帶天師道是個幌子,實為拓拔的勢力範圍,篪公子一定要諸多小心。好在天師道與楊家關係緊密,一而二,二而一,合二為一,不分彼此,道中人不少曾幾代受楊家厚恩,因此願助楊家複興。

先帝、太後既封你為弘農王,你就是這裏主人了。我大姐秋雲是本處天師道的大巫娘,很有勢力。母親是巫婆,專門畫符治病,配製秘藥。”王篪對於以後安排,本無主意,一切聽從秋水指點。

突然,左右路邊兩個暗藏的碉堡中,各射起三束五色焰火。一陣鼓樂響起,飛來兩騎,竟是一對十五六歲少年男女,身著金銀彩色號衣。兩人至王篪車前,滾鞍下馬,伏在道旁,同聲報告,聲音清朗,如金玉齊鳴:“殿前傳令小使金鍾、玉瓶,特來迎接弘農王千歲大駕,大巫娘率眾隨後就到。”

王篪愣了,不知地室中封的王,竟到這裏管用。當時他不過為安慰太後,接受了封贈,自己並未當真。因而,這位手執馬鞭,身穿爛褸馭手裝的‘弘農王’,在有人跪接時,簡直不知應該如何回答。

秋水連忙解圍:“金玉二使請起。弘農王遠途奔波,有些不適,請傳語大巫娘,一切從簡。”金鍾年歲不大,卻果然聲如洪鍾:“啟殿下千歲和秋姑娘:大巫娘知千歲鞍馬勞頓,接駕大典安排在五天後,今天隻有大巫娘帶四位巫娘恭迎。”這時,一隊百人鼓樂,引著一紅四藍,五乘呢轎,如飛而來。後隨二百人衛隊,俱是七尺武夫,腰佩短劍,卻手持鬆枝和鮮花。鼓樂和衛隊列成兩行,轎子抬到車前停下,走出五個女子,盈盈拜倒,鶯嚦燕語:“秋雲娘等迎接弘農王殿下與小姑奶奶芳駕。”

王篪又糊塗了,勉強猜到弘農王是自己,那麽,誰是小姑奶奶?回頭看了看車中,恍然大悟,是稱太後。王篪心中有些不悅,又一想,莫非是此地風俗?或不以晉室太後為榮?且先不管。

秋雲娘站起來,王篪一看,是個二十五六歲、宮妝高髻的妖豔女人,胸前繡著紅色蓮花,發上也插一朵紅寶石蓮花。秋水、秋花已很美麗,但這秋雲似乎還要美,個兒很高,細腰長腿,豐乳圓臀,體態極為風流。秋水忙說:“篪公子,這是我大姐秋雲,是這裏大巫娘,教主不在,由她當家。另四位也是巫娘。”

這四位一個近三十,兩個二十多,一個隻有十四五歲。她們穿著一種奇異的衣服,介乎道裝與宮裝之間,十分華麗,均繡有紅蓮,發上也插較小的紅玉蓮花。王篪想,這可能是巫娘的標誌。

王篪站起,對秋雲娘拱手說:“秋雲姐,我恭送太後法駕回來安居,請多多照拂。王篪無能,未能保住令妹,慚愧煞人。”聽到此言,秋水和夏桂、冬雪等均下淚。雲娘勾魂奪魄的大眼睛布滿淚水,但未流出,說:“舍妹小花,造化不小,死為皇後,來生必會正位中宮,寵擅專房,大家不必為她傷心了。”回頭說,“把車轎帶上來。”後麵抬上一頂黃呢大轎,雲娘來扶王篪上轎。

王篪正要遜謝,秋水向他使眼色,他就讓雲娘扶他上轎,八人抬起先走。他從轎窗中看見,一輛寬大華麗的六馬宮車上來,大家把太後抬進去,放平蓋好。秋水等進入車中,關好車門,放下車簾。

一個身穿黑色號衣,天神般的虯髯昆侖奴,鞭梢一響,把車緩緩趕著,隨轎前進。秋雲等巫娘也分別上轎,鼓樂響起,衛隊後隨,一齊向山上走去。來到半山,到達一座極為華麗雄偉的府第前。這裏一片廣場,四外鬆林,門口一對巨大銅獅,八根高高旗竿,門楣上懸金字扁額:弘農王府。轎子進了三重大門,秋雲搶先下轎,來攙王篪。王篪下來,卻不見了宮車,正要動問,秋雲說:“已把小姑奶奶送到別宮醫治,殿下盡可放心。”領著王篪來到後麵一間極為華麗的宮殿,床帳家具,無比氣派。雲娘請王篪上坐,兩紅衣宮妝小姑娘獻上香茶。正是:

                  大王追妻下青城,刀劍撞擊泣鬼神。

                   小俠奉後入弘農,卻陷羅網迷紅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