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翎
多年前,在文學城上讀了“山楂樹之戀”,當時就想到了“呼嘯山莊”。一方麵是因為確實喜歡這部英國的經典作品, 一方麵是覺察到“山楂樹之戀”的作者艾米本人好像也很推崇這部傳世之作,要不怎麽她取的筆名那樣接近人家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呀?更重要的是,她的山楂樹顯然也受了呼嘯山莊的影響:
山楂樹也是以某個若有若無的人的回憶敘述作為主線展開,裏麵的人物少得可憐, 故事情節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也是有情人最終成不了眷屬,“劇情”也是在主人公的病榻旁,一對戀人在生死離別之前深情地守望著,再由“將不久於人世”的一方斷斷續續地說出或心裏說出一串感人的話語時達到了高潮,不同的是艾米莉讓呼嘯山莊失去的是女主人公, 艾米則在山楂樹中把她的男主人公送上了不歸路。
再有,這兩部作品中的男主人公,都是愛自己的戀人愛得很強烈, 強烈到了極限, 差異在於,希斯克利夫愛到最後變成了“魔鬼”,山楂樹下的老三卻升華成了“天使”(這是兩個極端,什麽事情成了極端,也就震撼了)。另有一個相同的地方是,兩部作品中的男主人公都不辭而別,玩失蹤,都玩到了女主人公悲痛欲絕、大病一場的地步。
更有意思的“巧合”是,兩代作者都不讓故事在這裏戛然而止, 而是繼續讓活著的一方演繹下去:希斯克利夫采取的手法是“無情的報複”,靜秋走的路線是“真誠的懺悔”。還有,後來,希斯克裏夫和靜秋都分別與一個不愛的人結婚。
此外,另有一個“巧合”是,裏麵的女主人公都不敢愛或者說失去了愛的勇氣,生長在呼嘯山莊貴族階層中的凱西“不敢愛” 希斯克利夫, 是因為希斯克利夫出身卑微,兩人地位懸殊。 山楂樹裏的靜秋不敢愛老三是因為她自己出身有問題——地主的女兒,與老三這個軍區司令員的兒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當然,不敢愛的深層原因還與兩個特殊時期有關: 呼嘯山莊的故事發生在當時英國的黑暗保守的年代;山楂樹生長在中國黑暗閉塞的文革時期。
兩部書巧合的還有,兩個活下來的主人公都“發跡”了,而且都是跑到了美國才改變了命運:希斯克利夫在美國發了一筆橫財,變成了物質上的富翁。 靜秋來到美國, 一步步演變成大學教授, 成為了精神上的富翁。後來, 兩個富翁又都和各自的國家發生了聯係。“物質富翁” 希斯克利夫在精神上低劣,回去後展開了一連串的報複行動。“精神富翁”靜秋確實在精神上富有,打算回去後搞一連串的善舉:追憶、憑吊老三, 告訴女兒, 山楂樹那片土地上長眠著愛她的那個人……
難怪讀山楂樹時老覺得有股來自呼嘯山莊的風在悄悄地吹啊吹的,原來有這樣多的巧合。
寫到這裏,想起一句話“如有雷同, 純屬巧合”,但願艾米的山楂樹屬於這種情況。
縱觀整個山楂樹, 艾米似乎都在其上奮力營造出呼嘯山莊裏麵的那種似曾相識的淒美的悲劇氛圍,但達沒達到人家那種效果就很難說了。
艾米擔心張藝謀會把它拍成“我的父親母親”,我當時倒擔心張藝謀會把它拍成中國版的“呼嘯山莊”,那就真的沒必要了。還好,張藝謀沒有完全忠實於原著,而是掐頭去尾,拍成了一部獨特的文藝片,還收獲了高票房,盡管遠不能令原著者滿意,但老謀子自己卻陶醉其中,每每拿山楂樹說事兒,說者喜形於色,聽者小聲附和,倒也樂得其所。
多謝分享兩位分享!
兩年前偶而看了山楂樹下,覺得挺感人的。
記住了冬雨這個名字和清純的形象。但是已經
無法去看現在的做作了。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