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翎

原創文章:紀實連載,名人雜談,美房欣賞,人生感悟
正文

《一個大學女教師的手記》第32章 當“名人”之難

(2021-07-09 03:49:43) 下一個

      時間悄悄滾入了1999年,但老柳的名人情結得倒回至難忘的1997年。


      1997年以來,老柳陸陸續續收到一封又一封奇特的信件,它們是邀請老柳加入到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名人大軍中來的。不出三個月,老柳的抽屜裏就堆滿了來自北京、上海、江蘇、山東、廣東、海南、四川、雲南、香港甚至海外的名人錄邀請函。

      老柳對每一封信件都很珍惜,先是戴著老花鏡一字一句仔細閱讀,反複品味,然後,在重點的地方用紅筆勾勒出一條條波浪線,等有時間時再多瞄上幾眼。每次,他都按著說明和人家提供的現成表格,非常認真地將名人信息”填寫好,裝入信封,郵走。

      老柳是個明白人,他看透了給他來信的那些機構的嘴臉:用錢買名。什麽訂一本名人錄,少則三五百,多則上千;如果外加一篇論文,若能評為一等獎,肯定頒發獲獎證書,一張證書又要好幾百;要名人匾嗎?一個鑲了金邊的名人匾優惠賣給你,打八折,450元;喜歡名人石刻嗎?大名刻在石頭上,千秋萬代之後,仍被後人讀取和傳頌,價格不菲,至少二百五……後麵再加個零。他MD,想錢想瘋了,變著法子從窮酸知識分子的腰包裏掏錢。不過,也怪不得人家,現在是市場經濟嘛,誰不想著名利

      老柳實在不甘心做一棵默默無聞的老草,他想,要是能將自己的業績公諸於世,讓盡可能多的人知曉,這對自己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呀。況且,自己還想報正教授,如果能將名人錄也算在報教授的材料裏,這可是錦上添花的好事呀。

      他搜腸刮肚地盡數自己的輝煌成就:出版了五本教材,撰寫了30餘篇論文,參加了數個省部級科研項目,獲得過省部級教學成果獎。

      其實,這五本教材中,隻有一本是正式出版的,就是有書號的那種,而且還是以包銷500冊為前提參編的;另外四本教材,應該叫小冊子,是學校自己油印的,屬於實驗說明,例題選編之類的,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同樣,老柳的三十餘篇論文,也摻了水,他的確費勁巴力地寫過三十多篇文章也可以叫論文,但大部分是在教研室或係裏的論文交流會上念念的那種,高級點的能帶到外麵舉行的力學研討會上,而且還得自己掏錢油印幾十份,開會時扛過去,擇機塞給與會人員。三十篇論文真正被編輯部采用的隻有可憐的七八篇,還沒發在核心期刊和過得硬的正式刊物上。

      至於省部級教學成果獎,既不是一等獎,也不是二、三等獎,而是不在之列的優秀獎,獲這項優秀獎的全省有二百號人,老柳就夾在這些人中間。而且,這還是一項集體獎,老柳隻作為五人中的一人參加,這五人小組成員為:蘇善林、柳雲杉、徐爽、韋君、萬彩霞,而蘇善林任這個課題組的組長。還有,就是參加了數個省部級科研項目,確實在學校內立了項,報到部裏去了,但部裏沒撥錢,也沒下批文,係裏幾個人就先摸索著瞎搞著,既沒結出論文的果實,也沒產出經濟的效益,更談不上專家鑒定了。

      老柳為名人錄寫自傳有一個原則:完全沒有影兒的事不寫,以免深究起來惹麻煩。他仔細想想自己寫的成就,雖然有點唬人,但哪一條都多少能找出一點根據,並非完全無中生有。況且古代先哲老子還說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中生有在特定的條件下,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的。想不到,這玄之又玄的哲言就這樣為老柳所用了。

       此外,老柳還堅持另一個雷打不動的原則:對任何邀請信,無論它寫得多麽天花亂墜,一概不在經濟問題上含糊,也就是:要錢?一分沒有;要”?有一條!像這樣行事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直到最後老柳也忘了到底填寫了多少張名人表,回了多少封名人函

    一天,老柳下課後到辦公室取信,發現了一封檔次較高的名人錄邀請函,是香港駐北京的辦事處發來的,裏麵的介紹極其誘人,編輯是美國海外名人協會,出版是世界人物出版社,發行是全球公開發行。這次,老柳看得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他有點動心了。是啊,自己寫了無數的“名人辭條,到現在也沒有得到過一本名人錄,它們到底長得啥樣呢?不行!我得弄一本瞧瞧。但這本名人錄,給名人們的售價還高達500元,真心疼銀子呀。想來想去,老柳有了高招,三個月後有一個固體力學學術交流會在北京的一所高校召開,正好,那時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可在開會期間作為科技文獻資料買回來到學校報銷。

    苦熬了三個月後,老柳真的從北京背回來一本厚得像長城的大磚頭一樣的世界華人名人錄。在開會期間沒時間也不好意思當眾瀏覽。下了火車,坐上機動三輪車回到家裏,第一件事就是關在自己的小屋裏,抱著名人錄”悉心翻看。大32開的名人錄的厚重超過了精裝版的《紅樓夢》,快趕上《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厚度了,足足有1700多頁,但裏麵每個字都小得像螞蟻。

      老柳戴著老花鏡,拿著放大鏡,仔仔細細尋覓著自己的大名,好不容易在第903頁找到了自己爛熟於心的三個字柳雲杉,還沒等他開始激動,心就涼了一半,咋姓柳的這麽多呢? 他數了數,僅有他名字的這一頁上,就有十八個姓柳的,前後頁上,也是柳某,柳某某的一大堆。老柳死盯著寫自己的那幾行小字,讀了又讀。再看跟自己共同分擔一頁的另外十七人的名字,一個比一個陌生,翻了幾百頁,也沒找到一個真正的名人。別說錢學森,蘇步青這些大名人的名字看不到,就是跟他年齡相仿專業相近的柳家的驕傲——科學家實業家柳傳誌同誌也不在其上。

      突然,老柳想起了什麽,他翻到800多頁姓處,一個一個過濾,終於,發現了一個刺眼的名字蘇善林,那感覺跟聞醋蒸汽無異,又嗆又難受。老蘇與老柳同在一個名人錄上,既在意料之中,又在預料之外。再仔細看看老蘇的簡介,比他的份量還重,至少他沒忘寫係省優秀課程課題組負責人這一條。後來,還在400多頁,找到了韋君的名字,甚至,在倒數幾十頁,夏明德的名字也趴在那兒。老柳心灰意冷,他娘的,什麽名人錄,簡直是一堆烏合之眾,人不人,狗不狗的都往裏麵鑽!” 他不知是罵自己還是罵別人。

    第二天,老柳提著這部沉得像石頭一樣的鴻篇巨著,到主管教學科研的嚴副校長那兒去簽字,準備報賬。嚴副校長正提筆簽字的一霎那,忽然意識到什麽:咿?你這次怎買了這多貴重的資料?都買了什麽?” 老柳不得不把那個大部頭抬了出來。嚴副校長的臉一下子笑開了花:我說柳老師,你看你呀,一個月前,我就為圖書館訂購了兩本樣書,現在一本在閱覽室的架子上,一本屬於館藏,誰要看自己的名,就到那裏看好了,還用再買第三本?” 接著,又補上一句 按財務規定,這個是不能報銷的,還是你自己留存吧。

    老柳將書背回去後,坐在床頭,呆呆地沉思了片刻。後來,在700多頁發現了嚴副校長的名字。特別是,在扉頁,嚴副校長的名字也赫然在上,他是89位編委之一。老柳越想越來氣兒,看看自己桌前的藤椅,都十年了,還沒舍得換把新的,這五百塊錢得買多少把精致的上海藤椅啊!你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呀!” 老柳陷入深深地自責。

       此後,老柳再看到角落裏的大磚頭時, 就心生厭倦之感,還像長蟲吃了煙袋油似的心裏直打哆嗦。再後來,為了物盡其用,他將這大磚頭放在略顯低矮的藤椅上,在上麵又加放了一個棉墊子,墊屁股用,感覺似乎好了一點。

    自從老柳買了這本書之後,他的名人信函越收越多,幾乎天天有信,老柳懶得打開,拿回家後,隨手扔進垃圾桶裏;後來,幹脆當場一撕兩截,直接丟進係辦公室的廢紙簍中;幾個月後,老柳看到自己信袋裏的這類信,甚至連拿都不拿了。有時,秘書會提醒他:柳老師,您的信袋裏放不下信了,該清理清理了。

       有幾個新分配來的年輕教師,會偷偷拆開老柳丟棄的信,看兩眼,之後,一起感歎:柳老師成果卓著,又不計名利,難能可貴呀。隻有一個人了解老柳,那就是蘇善林。但他對人們給予老柳的任何議論,都不予置評。這就是當幹部的能耐,該說的說,不該說的深埋在心底,就是腐爛了,也是爛在肚子裏。

      幸好,老柳作為知識分子,還算孤高清傲,九九年春天,申報正教授時,沒好意思將他的大磚頭一樣的名人錄搬出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遠山W' 的評論 : 謝謝點評。估計那陣風已經過去了,成為了曆史。
遠山W 回複 悄悄話 確實在90年代這種名人錄騙錢的很多,你寫的很實際。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林向田' 的評論 : 確實如此!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花錢買氣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