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武“聖雄”鮑斯 信仰的顛覆(四十一)

(2022-05-29 01:18:39) 下一個

原文再續,書接上回。話說英國人除了培養文“聖雄”甘地外,印度人外很少知道還有一位武“聖雄”,他就是蘇巴斯·錢德拉·鮑斯,在印度他被稱為“印度自由之父”。

1897年1月23日,在印度的奧裏薩邦克塔克市,律師賈納基納特·鮑斯的第九個孩子降生了,賈納基納特·鮑斯為他取名蘇巴斯·錢德拉·鮑斯。鮑斯可以說是含著半個金湯匙出生的。1902年一月,鮑斯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了一所歐洲人建立的學校。大多數同學都是英國或其他歐洲人的混血,或者是有的英國人在印度生下的孩子。全英語教育環境讓鮑斯感到無比陌生,而鮑斯的父親正是希望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1909年,鮑斯進入拉文肖高中,三年後的1912年,在加爾各答大學的入學考試中,鮑斯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順利進入了加爾各答大學的總統學院。1916年2月,在一堂曆史課上,一位英國教授公然侮辱印度文化,甚至給一些學生帶上了項圈,年少輕狂的鮑斯叫上了幾個同學,在樓梯間毆打了這位教授。

事發突然,這位曆史教授沒有看清作案人員,但學生毆打老師這樣的惡性事件不能不了了之,最終在一位學生的告密下,鮑斯被抓到,並被學院開除。

這件事對鮑斯的家人來說像是一道晴天霹靂,一向乖巧的兒子怎麽會去毆打教授,而且毆打的還是位英國教授?在聽聞緣由後鮑斯的父親並沒有過多責備兒子,但兒子的前途不能就這麽耽誤,於是賈納基納特開始動用金錢和人脈,最終在1917年7月,加爾各答大學允許鮑斯回到學校,但是不能回到總統學院,而是去了另一個名為蘇格蘭教會學院的地方繼續學業。

加爾各答大學的蘇格蘭教會學院

1918年,鮑斯順利畢業,在加爾各答大學所有哲學係學生中排名第二,賈納基納特十分高興,並立刻為他安排了下一步計劃,去考英國考ICS。ICS全稱為印度公務員製度,是由英國政府舉辦的,考過的公務員主要負責印度這邊的職務,然而這項考試幾乎是被英國人壟斷的,直到1930年都沒有一個印度人在考過後回國任高級職務,頂多就是個給英國上司跑腿的小角色,即便如此,這依然是印度人想擠入上層人社會的主要途徑。

鮑斯即使知道對於印度人來說ICS就是個笑話,但還是答應了父親的要求,可比起ICS,他更想去劍橋深造。1919年10月,鮑斯成功進入劍橋大學讀書。當然ICS的事情他也沒有忘記,1920年鮑斯就已經通過了大部分ICS考試科目,就在離通過考試就差臨門一腳時,鮑斯突然不想參加ICS考試,他多次給父親寫信:“如果一個人被束縛在公務員隊伍中,就不可能以最好和最充分的方式為國家服務。”

於是,不顧家裏人的反對,身處英國的鮑斯放棄了ICS的考試,下定決心要以自己的方式拯救印度,1921年,鮑斯踏上了回印度的船。

1921年7月,風華正茂的鮑斯回到孟買。此時的印度的民族獨立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要說當時誰在民族運動第一線,那當然是“聖雄”甘地。

對於甘地的一係列活動鮑斯早有耳聞,而他回到印度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訪甘地,恰巧甘地此時就在孟買,二人很快會麵。這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在五十多歲的甘地麵前十分的狂妄,他覺得甘地的主張是“高尚的哲學”,那些殖民者根本就是野獸,難道還期望野獸有什麽道德嗎?麵對殖民者應該采取一切可用的手段,而不是甘地主張的“非暴力”。甘地並沒有駁斥這位年輕人,鮑斯雖然與自己的意見有分歧,但甘地看出這位處世未深的年輕人是一心為了印度的解放,於是便將他引薦到當時影響力巨大的印度國民大會黨。

鮑斯自從進了國大黨,他不僅沒有接受“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反而更加堅定了暴力反抗的想法。1923年鮑斯當選全印度青年大會主席,然而1925年,鮑斯因參與秘密革命活動之嫌被遣送到緬甸服刑。

兩年後,鮑斯回到印度,他積極參加了籌建青年大學生組織國民誌願軍,並成為該組織的最高指揮官。他以驚人的才幹和組織才能把一些不守紀律的青年編入了這個半軍事組織之中,向印度人民顯示了自己民族的力量。錢德拉·鮑斯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是爭取印度獨立的激進派,並且認為,國家建設的根本任務是消滅貧困。為此,就必須徹底進行土地改革,消滅地主製度,實現國家工業化。同年8月,他和尼赫魯一道,決定抵製英國議會派來的西門調查團,積極主張召開印度各政黨代表大會,自行製定印度的憲法。在這一年的國大黨年會上,鮑斯正式向大會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獨立的決議案,雖然決議案最後被否決了,但鮑斯仍然受到許多國大黨代表的支持,並被選為國大黨總書記。在國大黨內部形成了以他和尼赫魯為代表的激進派和以甘地為首的保守派,鮑斯成為了尼赫魯的左膀右臂

1928年,鮑斯參加了國大黨的例行年會,在這場年會上,鮑斯以青年大學生組織國民誌願軍的最高指揮官身份,穿一身軍裝,向民眾展現了印度的民族武裝力量。

身著軍裝的鮑斯

1928年國大黨年會否決了鮑斯關於印度完全獨立的決議案之後,在印度各地,一大批不同意甘地保守路線的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開始建立“獨立大同盟”組織,這個組織的綱領反映了印度各界進步人士要求積極爭取印度完全獨立的願望。1928年11月,在鮑斯等人的領導和組織下,各地分散的獨立大同盟組織聯合成立全印度獨立大同盟,促進了印度各地的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

1929年底,在國大黨拉合爾會議上,通過了爭取印度完全獨立的決議案,宣布1月26日為印度獨立日,部分實現了鮑斯的政治主張,但當1930年1月26日,印度各地群眾舉行聲勢浩大的集會示威遊行時,鮑斯又被殖民當局拘留,判處一年監禁。釋放後因身體狀態不好,獲準去歐洲。

鮑斯此次歐洲之行主要就是去拜訪這個墨索裏尼。此次歐洲之行鮑斯不僅充分了解了法西斯主義,還聽聞了另一個新興思想——共產主義,他試圖綜合兩種意識形態,在1933到1937年出版了許多作品,但幾乎全都不允許在印度發行。

其中最主要的是《印度的奮鬥,1920-1934》,書中歸納總結了他早期的政治主張,探討了使印度獲得獨立的各種途徑,提出了與甘地非暴力學說完全不同的政治思想;主張建立軍隊,用暴力來反對英國殖民當局統治。這次遍訪歐洲,給錢鮑斯的聲望極大的加分,整個歐洲都知道有這麽一個印度人在為印度的獨立而四處奔走。

寫書期間,鮑斯雇了個失業的奧地利姑娘申克爾當秘書,兩人很快墜入愛河。申克爾說,兩人是1937年在維也納的一個印度教寺院秘密結婚的,但此事沒有見證人,也沒有任何文件證實。1942年,申克爾生下一女。有研究者相信,他們可能是在有了孩子後才正式結婚的。那時候他們已是納粹德國的“貴賓”,住著納粹提供的豪華住所,開著帶納粹徽標的高級汽車。這是後話。至於這個姑娘是否組織分配就不得而知了。

1936年他從歐洲返回印度,但剛一踏上自己的領土就被英國殖民當局囚禁了,出獄後又馬上投身反英鬥爭中去。需要強調一點,英國人對國大黨的囚禁人士相當優待

1938年1月,鮑斯當選為國大黨主席,剛一上任,他就著手建立一個民族計劃委員會,提出重建印度,土地改革,實行國家工業化等國大黨新的經濟綱領,形成同甘地那種以手工紡車為代表的消極經濟主張之間的尖銳對立。鮑斯的這一經濟主張,遭到了國大黨內部保守集團的強烈反對。

1938年末,鮑斯提出一項國大黨行動計劃,在解釋這一計劃時,鮑斯說:“我們願意盡快的取得完全自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表現主動。”鮑斯的行動計劃規定向英國提出要求完全獨立的最後通牒,給英國政府六個月的時間為最後期限,如果英國政府拒絕,就開展全麵性的不合作運動。鮑斯的這一行動計劃得到了國大黨廣大黨員的支持,準備在1939年3月舉行的國大黨第52次例會上通過。

鮑斯的行動計劃提出和準備實施,加深了國大黨內部的激進派和保守派之間的矛盾。1939年初,國大黨保守派集團推出右派領袖帕達比·西達拉馬亞作為國大黨主席候選人,借以破壞鮑斯的行動計劃在國大黨全會上通過。國大黨激進派再次提名鮑斯為國大黨主席候選人。一次提出兩個主席候選人,這在國大黨曆史上還是第一次。這反映了國大黨內的矛盾的不可調和性。

1939年1月19日,國大黨舉行選舉。選舉結果是鮑斯以比西達拉馬亞多203票而再度當選國大黨主席。國大黨保守派對鮑斯的再度當選反應強烈,甘地帶頭出來反對,國大黨工作委員會全體會員,除了一人外全部拒絕與鮑斯合作並集體辭職。尼赫魯雖然出來調解,但未見成效。1939年3月10日,國大黨召開52界例會,鮑斯因病未能參加,行動計劃流產。

這幾件事使鮑斯感到很失望,他認為在失去甘地派的支持後,繼續留在國大黨內也不會有什麽成就,因此在4月毅然辭去了國大黨主席的職務,同年6月,他組織了前進集團與甘地的國大黨決裂,並準備把全印度的激進派別都集中在這一集團裏,繼續同英國殖民當局進行堅決的鬥爭。

1940年7月,鮑斯由於反抗活動再次被監禁,在獄中,他堅持絕食鬥爭,抗議英國殖民當局的行徑,1941年1月,他在侄子的幫助下,搞到一份意大利護照,化裝逃出了加爾各答監獄,他從陸路經過阿富汗來到蘇聯莫斯科,希望得到斯大林的支持進行反英運動,但遭到拒絕。鮑斯又來到德國大使館,並搭上了飛往柏林的飛機,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一簡單邏輯,希望和德國結盟反英。希特勒非常高興,滿口答應支持鮑斯,給鮑斯提供場所和資金在德國建立印度自由政府。德國人還從在北非俘虜的英軍中挑選了幾千名印度士兵,交給鮑斯組建印度軍團。

鮑斯逃離加爾各答時乘坐的汽車

鮑斯還建立了自由印度電台,不停地宣傳反英言論。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由於錢鮑斯巨大的聲望,大英帝國的BBC電台和錢鮑斯正麵論戰,進一步提升他的聲望。

讓錢鮑斯失望的是,在德軍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後,德國人對錢鮑斯似乎越來越不放在心上,德國人自顧不暇,早就不把跨海入侵大英帝國的計劃放在心上了,哪還有心思去管錢鮑斯的印度獨立的計劃。後來希特勒跟鮑斯挑明了,德國隻不過是借鮑斯之手宣傳“抗英”,一開始就沒想幫忙。也可能是元首目光如炬,看穿鮑斯背後的老板是誰。

正當錢鮑斯鬱悶之極的時候,一封來自東京的密電激發了他的興趣,此時的日本早就攻下了東南亞,驅逐了當地的英國殖民勢力,日本人苦惱的是如何穩定當地的局麵。在1943年,鮑斯就搭乘了一艘德國的潛艇經停馬達加斯加,一路開到了日本東京。潛艇可不比客輪,這一路一萬多公裏,還要躲過盟軍,路途的艱深可想而知。

在鮑斯麵見東條英機質問是否無條件支持印度獨立的時候,東條信誓旦旦的發誓“日本的援助是不帶任何條件的”。鮑斯在日本組建了自己有印度臨時政府,雖然日本人一再施壓,但是鮑斯僅限於向英美宣戰,拒絕向中國和蘇聯宣戰,一方麵,他推崇蘇聯共產主義,另外一方麵,他對中國的反帝運動有一定的同理心。

在日本人的支持下,錢鮑斯終於有了自己的軍隊——印度國民軍,盡管這支軍隊破爛不堪,根本無法作戰,但是錢鮑斯的巨大聲望,整個東南亞的印度裔都被動員起來了,這些海外的印度人視鮑斯為救星,捐款的捐款,參軍的參軍,印度國民軍從16000人暴增到50000人,到1943年初,這支印度偽軍已經有3個師近9萬人的規模。鮑斯所幻想的帶領10萬大軍打回印度的美夢似乎近在眼前了。鮑斯甚至還打破了印度教的禁忌,組建了女子軍團,並以當年抵抗大英帝國殖民的章西女王命名,稱之為“章西女王營”

同年11月,鮑斯代表所謂自由印度臨時政府到東京,參加了由日本和亞洲各傀儡政府一起召開的“大東亞會議”,並在《大東亞共同宣言》上簽字。

然而,戰爭的形勢卻發生根本改變。這一年,德軍在蘇聯遭受了致命打擊,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也節節敗退,軸心國的失敗已經指日可待。日本發動英帕爾戰役,試圖攻入印度扭轉戰局。這次戰役鮑斯也派出了約8000人“印度國民軍”參戰。鮑斯曾天真地以為,隻要自己的部下喊出一些口號,對麵英軍中的印度人就會望風而降,調轉槍口向英美軍開火,但事實證明連普通印度士兵都比鮑斯識時務。不但望風而降的情況沒有出現,自己的部下卻不斷發生開小差逃跑的問題。弄得日軍都不敢把其用在前線了,隻賦予了一些後勤任務。

“印度國民軍”的一位團長在戰役中曾向鮑斯抱怨說:“當我們團組建時,我和每一位士兵都深信:我們將作為先頭部隊挺進印度……但當我們真正到達前線時,我們被分派的任務卻是築路修橋,滅火,或是駕著牛車為日軍部隊運送給養。”最終,“印度國民軍”除了在印度邊陲的曼尼普爾邦升起了一次旗幟以外,其他時間毫無作為。隨著英帕爾戰役日軍慘敗以及盟軍在東南亞的反攻,9萬“印度國民軍”很快灰飛煙滅。

不久後日本宣布投降,鮑斯攜帶著“來自東南亞300萬印度人所捐獻的鑽石”準備投靠蘇聯人。8月18日的中午時分,鮑斯搭乘的轟炸機在台北降落,這次停留僅是為了加油,鮑斯等人無意久留,沒想到這是他人生旅程的終點。 載了過多乘客的轟炸機起飛時,左舷引擎逆火,發出一聲轟天巨響後機身旋即向右大幅傾斜,當場墜地裂成兩半,燃起一團巨大的火焰。飛機駕駛、副駕駛與隨行的日軍中將四手井綱正當場死亡,鮑斯的副手Habibur Rahman也當場暈倒。鮑斯雖然清醒且隻是輕傷,他卻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衣服已浸滿了汽油。

鮑斯搭乘的九七式重轟炸機

鮑斯帶著蘇醒的拉曼與幸存的眾人,意圖衝出火牆。機場的地勤人員目睹墜機眾人逃出殘骸火場,在那一瞬間,其中一人成了奔跑的火球,那個人就是鮑斯。他們緊急上前救援,但鮑斯從頭到腳,皆已受到嚴重的三度灼傷,不可能救治了。飛機上的鑽石也隨著爆炸飛散,盡管飛散的寶石很快被機場人員與日本軍方收集起來,鮑斯攜帶的財寶掉落或被藏在某地的傳說,卻開始以台北為中心擴散出去,隨後政權轉移,日本軍民全麵撤離台灣,在快速的政局變化之中,這批寶石的下落也不得而知。

關於鮑斯之死有人猜測是日本人不想他去蘇聯,但我覺得有另一個可能性是印度民族主義者所為。諸君可以看上文鮑斯的照片,喜歡穿軍裝出現,努力建立一個軍事領袖的形象,與甘地一樣,隻是另外一個戲精而已。如果英國人刻意塑造甘地非暴力文“聖雄”形象,那麽鮑斯就是武“聖雄”。他在英國打教授,通過大部分ICS考試,最後關頭的放棄,已經塑造一個民族英雄形象。回印度後迅速在國大黨爬升,得到甘地與尼赫魯的大力扶持,很難想象背後沒有英國人加持。

鮑斯與尼赫魯一樣,支持徹底進行土地改革,消滅地主製度,實現國家工業化,後來還成為尼赫魯左膀右臂。而尼赫魯一直信仰蘇聯社會主義,甚至將社會主義蘇聯看作是經濟發展的典範,他將這一觀點寫在了1936年國大黨年會的一次演講中:

“除了通過社會主義,我不認為還有什麽方式能夠幫助印度人民擺脫貧困、失業、奴役和退化。這需要對我們的政治和社會結構實行巨大而革命性的改變。……在有限的意義上取消私有財產,以更高級的合作服務模式替代當前的利潤製度,……如果說未來是充滿希望的話,那麽主要是因為蘇聯的存在以及他們現在所做的事。”

故此所謂鮑斯逃亡,蘇聯拒絕,遊曆德日,組織印度軍隊,甚至最後幫助日軍回印度與英軍作戰,都是打造一份完美的軍事履曆,如果他能活下來,就是印度的托洛茨基,建立國大黨的黨軍,為獨立後,推行蘇聯清洗模式打下堅實基礎。到時如有必要,就可以發動如當年紅軍打白軍的內戰,從而把原來已經被印度民族主義者滲透的軍隊徹底消滅,重新建立一支隻忠於國大黨的軍隊。

如今他的銅像和甘地、尼赫魯的銅像並列在印度國會裏,享受印度人的緬懷。他可以與當時盟國的敵人德日聯手,死後竟然與甘地,尼赫魯並列,從側麵可以證明他當時一切行為得到英猶的允許甚至支持。

印度人能識破甘地與國大黨的真麵目,當然也能體察鮑斯的險惡用心。還記得1915年2月加達爾兵變嗎?這是英屬印度軍隊中的印度人策劃發動的,印德密謀中一係列密謀裏最著名的計劃,印德密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4年到1917年發動泛印度造反以推翻英屬印度統治的密謀。革命者包括印度、美國和德國的印度民族主義者,此外愛爾蘭共和主義者及德國外交部也提供幫助。

因此駐海外的印度軍團當然已經被民族主義者滲透,在鮑斯逃去蘇聯,即將完成英雄角色塑造的最後關頭暗殺成功,充分體現印度民族主義者的智慧與行動力。刺殺甘地與鮑斯成功後,隻剩下尼赫魯光杆司令,無力改組軍隊,隻能接受英國人留下的,被滲透的政治現實,也為印度民族主義者最終掌權鋪好道路。

目前俄烏戰爭的戰況是過去的24小時裏,俄羅斯在紅利曼和北頓涅茨克擊敗了烏克蘭軍隊。由於士氣全無的烏克蘭部隊放棄了他們的陣地,後者的崩潰速度比預期的要快。俄羅斯繼續在頓巴斯包圍烏軍。目前唯一疑問是俄羅斯占領烏東後,是與波蘭瓜分烏克蘭,還是獨占。畢竟烏克蘭損失這支10萬精兵後,剩下都是訓練不足的新兵,烏西也無險可守。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