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哥評論

王裕慶—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台籍博士生、曾是大陸多家知名媒體特約評論員,由他出鏡的《慶哥評論》視頻欄目主要圍繞兩岸關係發展的話題展開討論,並獲得了眾多粉絲的關注與熱愛。
正文

“再平衡”與“亞太夢”的對接-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構建產生

(2021-04-01 01:39:42) 下一個

“亞洲再平衡”是冷戰結束以來美國戰略調整中最重要的戰略之一,而這項戰略被眾多海內外人士解讀為旨在遏製中國,引發了相關國家的擔憂。相應的是,2014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設和平合作、共同繁榮的“亞太夢”,受到很多國家的歡迎和支持。當“再平衡”與“亞太夢”相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能否順利建構成為各方關注點,這不但關乎兩國人民幸福,也關乎亞太人民的福祉。因此,“再平衡”與“亞太夢”能否實現完美對接是對中美兩國的考驗。

一、美國“再平衡”戰略:概念與政策的形成

美國提出“再平衡”這一概念後,國內外華人學者多是以對抗性思維來解釋其核心概念和目的,並片麵引用了希拉裏國務卿“重返亞太”的說法對美國“再平衡”戰略進行解讀。我們應當回歸這一概念與美國決策的本源,全麵理解美國對於亞洲“再平衡”戰略的背景。這對於我們理解美國外交決策和處理當前的中美關係非常重要。

美國政府頻頻使用的“再平衡”(Rebalancing)一詞,本身就包含著“調整與改變”的意思。從字麵上分析,“再平衡”就是指把本來原先不利於美國主導地位的“不平衡”狀態,通過調整與改變以達到“再度平衡”,以試圖再主導各項“不平衡”的國內外議題來回歸原來的局勢, 甚至還寄望塑造比現在更有利於美國發展與全球領導地位的局麵。 而且, “Pivot”(重心或是重視)的解釋與功能,也就如方向盤之於汽車般的,駕馭再平衡概念到所需要主導議題裏,來做出“調整與改變”在其需要主導的政策、戰略與布局中。 換句話說,再平衡隻是一種想主導概念,如果沒有Pivot(重心或是重視)的駕馭,“再平衡”將隻會是一種缺乏主導目標議題的空概念。 當然,美國的“再平衡”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對美國傳統利益和政策的繼承。 美國國務卿希拉裏撰寫的《美國太平洋世紀》一文中指出,美國“再平衡”包含三大立場與六項行動綱領,三大立場是“堅持領導、維護利益、提升價值”,而六項行動綱領是:強化雙邊安全同盟、深化與中國等區域崛起國家的對外關係、參與區域多邊機製、擴大貿易與投資、建立廣泛的軍事存在、促進民主與人權。 換句話說,學界常提及所謂“亞洲再平衡”的內涵, 也是依據這“三大立場”與“六項行動綱領”來“再平衡”一些美國已經逐漸失去主導的亞洲各項如安全、金融與貿易等議題裏。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美國的“再平衡”不是一個為了專門遏製中國崛起而製定敵對戰略,而是一係列“全球性”、“多層次”、“各領域”的戰略政策布局的重要一環,而且也有國內版本與國外版本不同的再主導需要。 同樣,這種發現也適用於了解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與戰略”中,對於亞洲所希望再主導各項亞洲議題的“調整和改變”。

分析至此,本文就試圖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詮釋奧巴馬“再平衡”政策與戰略的理論模型內涵:

再平衡=(調整+改變)= 再主導,個別國家利益的需求>全球人民利益的需要

這裏的“調整”是指調整那些過時和不符合時代需要的政策和戰略,“改變”是指對原有安排洗牌,實行新的戰略布局,最終達到美國“再主導”的目標,維持其國際領導地位。 特別對於亞洲來說,其主要內容就包括:其一,實現軍事同盟關係方麵的“再平衡”,鞏固盟國關係;其二,在經濟領域大力推進TPP和TTIP,“再平衡”中國大陸在亞太區域經貿力量的崛起。其三,鼓勵美國商人重返美國,幫助降低失業率,並帶給美國新的技術與更多的稅收;其四,對於中資企業在美發展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加大對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和美國企業在華運營上的監督和管控力度;其五,在專利戰爭和技術輸出許可方麵加大對中國的壓力等等。

總之,經濟與貿易還是實際上美國最在乎的主要內容,同樣也是美國施行“再平衡”戰略與政策最核心的部分。 美國政府依據其國內外利益,創造一係列專屬美國需要“再主導”強權利益的“再平衡”戰略與政策。 而其本質上就是為了服務於美國的個別國家利益,其政策和戰略的製定本身就非是以推進亞太人民利益為出發點。

二、“亞太夢”與 區域需要的發展

“亞太夢”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4年11月9日出席2014年 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時提出的概念。其核心內容是:堅持亞太大家庭精神和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共同致力於亞太繁榮進步;讓經濟更有活力,貿易更加自由,投資更加便利,道路更加通暢,人與人交往更加密切;讓人民過上更加安寧富足的生活,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從中我們可以歸納出一些核心概念,即“穩定”、“富足”、“平等”。其一,“穩定”是亞太夢實現的宏觀背景,它既包括亞太地區的整體穩定,也包括國與國之間、國家內部的穩定。其二,“富足”是亞太夢實現的重要手段,亞太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特別是包括大量發展中國家,因此“富足”是一個基本和重要的要求。它強調發展、動態、競爭、效率,以解決地區的不發展和貧困現象,確保經濟增長、技術進步和政治穩定。其三,“平等”是實現亞太夢的基本前提。目前霸權秩序或霸權治理是國際體係運行的基本範式,而治理一個多元世界,平等的理念是至關重要的。這種治理模式與霸權治理或是壟斷治理有著根本的不同,它本質上要求“多樣性、包容性和互補性”這三個基本要素。

因此我們也同樣試圖用一個公式來創造出中國“亞太夢”設想的模型:

亞太夢=(穩定+富足+平等)× 道德價值=亞太人民主導的新秩序,亞太人民利益的需求>個別國家利益的需求。

在這個模型中,除了“穩定”、“富足”、“平等”這些概念之外,還包括“道德價值”這一關鍵係數。老子曰:“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中國王道主義外交不是空洞口號,通俗來講,王道主義外交可歸納如下:協同發展、分享利益、合作安全、改善民生、獲得民心。秦亞青教授認為,中國參與國際體係進程會以夥伴關係的思想和實踐影響國際秩序的發展。關係治理的理想模式是一個信任社會,其中有規則製度,也有關係認同,更有道德規範。關係治理和規則治理是相互補充的兩種治理方式。在國際關係的總體進程中加入道德和規範因素,才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出的某種“中國方案”和“中國貢獻”。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中國有能力、有意願向亞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特別是為促進區域合作深入發展提出新倡議新設想。為了落實“亞太夢”的構想,中國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建設,本質上就是推動地區互聯互通的實現,增加各國在經濟政策的協調,加深對彼此政治體製的理解和學習,加強對維護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共識,對地區認同的培育更將意義重大。因此“亞太夢”本質上關注的是亞太地區人民的整體利益,而並非隻是中國國家利益的外部延伸,這也是中國大國責任的體現。

三、中美戰略對接與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方式

那麽美國的“再平衡”戰略與中國的“亞太夢”構想能否實現某種對接呢?如何讓中美在各自的發展戰略下和衷共濟,而不至於撞車,是目前麵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創新思維,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發展不斷增添新的內容,而中美在經貿領域的合作將為新型大國關係的發展起到“壓艙石”的作用。

總體而言,經貿與民生改善的議題將會變成兩國外交上的關注焦點與破解美國製定對於亞洲“再平衡”戰略與政策的方式。 由於兩國的經貿合作發展符合雙方戰略利益,因此這完全不會與美國本身“再平衡”的戰略思維相抵觸,而這種“再平衡”戰略甚至會起某種推進作用,推動“亞太夢”和新型大國關係的最終實現。

在中美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趨勢下,全球化一體化與國際分工的背景下,將逐步帶動全球經濟複蘇,由此帶來的是新型大國關係的發展衍生出的全球共贏、各方攜手合作、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良性局麵。在全球一體化下的新紀元裏,新型大國關係的發展實際上是國際大區域之間的關係發展。兩個大國的交好將帶來的是兩大區域之間的良性發展與成長,中美兩國將會努力完成在經貿方麵的深度合作與發展。

*刊登於《中國評論》2015年6月號

內容來源:https://www.toutiao.com/i694389755445936183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