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第一財經的社論說起

(2022-10-25 13:09:58) 下一個

第一財經昨天的社論的最後一段:二十大報告強調房住不炒和租購並舉的背後,是對經濟社會變遷的深刻理解,投資者需做好不動產定價重估的積極準備,各地應把握住政策激勵的頭寸,避免過猶不及的誘多,扼殺當地經濟的活力和透支長期的增長潛能。

這個社論宣告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黃金時代正式結束,以後隻保房子的民生屬性,不保價值屬性,政府不再強行救市。

如今中國的領導者曾經插過隊,所以對農村和農民的理解比以前的學術型領導者要深刻,因此他的理念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的目標就必然導致政策總體而言對富人不友好,但對窮人和農民有利。當然,其實深層的原因是已經先富起來的那些人並沒有因為富裕而對這個國家和這個政府心存一絲一毫的感激之情。比如某雲,他甚至膨脹到挑戰國家的金融政策,想當呂不韋嗎?嗬嗬。
曆史上,每有外族入侵,帶路黨基本都是大富大貴的商人群體,因為他們沒什麽國家、民族的概念。但如今的領導者和開國者一樣都是熟讀曆史的人,你們說他回到毛思想的老路其實完全不對,他隻是在吸取教訓,穩執政的基本盤——占中國人口80%的農民們。
 

中國社會是一個家國文化為基礎的社會,隻要家裏日子過得好,國就安穩。農們隻要能吃飽飯,能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過日子,就沒人會去給政府添麻煩。而且不管是小家庭還是大家族,都有一個家長,大家一輩子聽家長的已經習以為常了,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除非是少數在家庭或家族裏被認定的逆子,誰會特別的渴望絕對的民主和自由?這句話說直白點:在家裏聽家長話都聽習慣了的人,他努力的方向是如何通過奮鬥在家族中取得一個更好的位置從而可以多分點糧食,你卻告訴他要掙脫家長的束縛去追求民主自由,他沒啐你一口已經算很客氣的了。所以,西方幾十年反複的宣傳洗腦,在其他國家可以暢行無阻,一旦走入中國社會,如石沉大海不起一絲波瀾,完全做了無用功。

因此那些認為中國要走老路,要崩潰,要閉關鎖國的人都看錯了。中國隻是在根據現實情況調整發展方向而已,前麵四十年的路已經走進了瓶頸,是時候換個思維方式趟出一條新路了。這就跟做芯片一個道理,矽芯片已經做到了三納米了,你再努力還能有多少提高?更何況,西方經濟學主導的世界已經充分證明了西方經濟學的失敗,中國根本就沒有必要去重蹈一次西方的覆轍。至於對錯,我也隻能借鑒一下曆史的客觀事實:在人類有文字記錄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中國強盛了四千九百年,弱小的時間僅僅一百多年而已。人的作用無非是給曆史的發展加速或者減速,但根本無法決定曆史的走向,決定曆史走向的,是文化和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