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燕無心 第二十七章 請旨

(2021-07-10 20:16:27) 下一個

李淵出身於貴族,起兵以來,打仗的事情完全交給了自己的幾個兒子,所以李淵認為當皇帝的主要工作就是平衡一下各方麵的關係,用不著事事親曆親為,享受生活更重要,所以從他當上皇帝開始,唐朝的朝會改為一月僅兩朝,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接見群臣,謂之朔望朝。而且由於李淵的出身,他從心眼裏瞧不起那些出身貧寒的官宦,他重用的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出身一定要高貴。比如裴寂,雖然不學無術,打仗屢戰屢敗,但是靠著自己的出身和當初資助李淵的從龍之功,卻能一直高居廟堂。不僅如此,李淵極其護短,他寵愛的嬪妃個個都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家人在長安城內橫行霸道,胡作非為,無人敢管,民憤極大。

  燕無心在沒有成為李世民之前,對此看得一清二楚,這也是為什麽燕無心堅定地站在李世民這邊與太子為敵的根本原因。李淵已經老了,但李世民還年輕,按照李世民的品行,隻要他能夠榮登大位,實乃天下百姓之福。當然現在這個責任落在了自己的肩上,那就拚盡全力地鬥一鬥吧。

  經過一夜沉思熟慮,李世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盡量拉攏朝堂中出身不好的重臣,第一個要拉攏的人就是上柱國、右武衛將軍,彭國公王君廓。江湖出身的王君廓顯然抱錯了大腿,因為李建成跟李淵一樣,其人懶政好色,任人唯親,王君廓這樣的出身隻可能被利用,不可能被重用。好啊,既然你不重用王君廓,我來。

  李世民早早起床,簡單梳洗後,準備騎馬去大興宮,發現門外停著長孫無垢的馬車,看來長孫無垢生氣歸生氣,該辦的事情還是照樣辦。李世民經過昨夜思想上的洗禮之後,王霸之氣更盛,朝長孫無垢點點頭,然後騎上馬帶著侍衛飛奔而去。

  長孫無垢知道昨晚自己有點任性了,早早起來等著李世民一起乘馬車入宮的本意是向李世民示好,沒想到李世民竟然視而不見,絕塵而去。長孫無垢憤怒地在馬車裏踢了一腳,車夫誤會以為這是在催促自己趕緊走,於是大喝一聲:“駕!”

  李世民趕到大興殿前的時候,大臣們還是三三倆倆紮堆在閑聊。這也是李淵定下的規矩,上朝可以比規定的時間晚一刻。總之,由於李淵的懶散,大臣們也都比較懶散,如果不是極其重大的決策,堅決、肯定不麻煩李淵,上朝也就是走走過場。

  終於等到上朝了,大臣們陸陸續續走進大興殿,跪坐在地等待李淵。李世民坐在李建成的下手,對麵坐的是左仆射裴寂。

  又過一刻,李淵在太監的攙扶下姍姍來遲,大臣們行過禮,剛坐下,禦前太監就高呼:“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李世民皺了一下眉頭,心想這朝堂現在真成了廟堂了,大臣們進來就為了拜一拜,什麽公務都不想麻煩上麵那位了嗎?

  “臣有事啟奏。”李世民隻能站出來。

  “皇兒有何事?”李淵終於開了金口。

  “兒臣請父皇下旨,討伐鄭國。”

  李淵手指在龍椅的扶手上敲擊了幾下,問道:“皇兒可有必勝的把握?”

  李世民很堅定地回答道:“不滅王世充,誓不收兵!”

  李淵沉思了一會,說道:“這王世充作為前朝東都守將,在東都駐守多年,兵強馬壯,又與河北竇建德交好,皇兒可知此戰如果失敗的後果是什麽?如果竇建德趁機出兵夾擊我大唐,則我大唐危已。都說說吧,你們怎麽看?”

  其他大臣們麵麵相覷,都不言語,隻有裴寂在李建成眼神的暗示下走出來說道:“臣以為此戰不可操之過急。如今我大唐立國不過三年,人心未穩,國庫空虛,實無力輕啟戰端。”

  李建成馬上也附合道:“臣附議。”

  李建成不想打洛陽嗎?當然想,李建成是太子,李淵的接班人,打下的國土麵積越大以後的利益越多。但是李建成和他的謀士們一致認為,現在的主要目標是對付李世民而不是開疆擴土,打仗我不行,拖後腿我還不行嗎?所以在得到了李世民已經把洛陽的商鋪提前賣出的消息後,李建成認為機會來了,隻要這次不讓李世民出兵,李世民在河東的名聲也就徹底臭了。國事算個屁,攘外必先安內。

  但作為李淵本人,其實是很想打洛陽的,自己說起來雖然是個皇帝,但是地盤小得很,整個唐朝初期的麵積也就相當於前朝的幾個上上州而已,說好聽點自己是個皇帝,說不好聽那就是個刺史。根本原因就是王世充卡在南下的道路上,打下洛陽,等於控製了中原地區,南下、東進皆宜,整盤棋就活了。李淵想打但是猶豫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李建成的挑唆,李建成私下隻對李淵說了一句話:小國之君總比亡國之君強。李淵也不是草包,他很清楚目前的態勢,目前唐、鄭、夏三國處於鼎立之勢,誰都不會輕舉妄動,誰輕舉妄動都可能遭到另外兩國的聯手攻擊。所以李建成的話使他找到了一個說服自己不打的理由。但是李淵同時對於李世民的戰力也是有信心的,滅薛舉,滅劉武周,李世民都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而且李世民帶出的軍隊都是精銳,幾乎無往而不勝,這樣的軍隊也是很可怕的,如果能夠借王世充的手削弱一下,朝堂又會更平衡一點,自己也能更省心一點。

  李淵左思右想,終於下定決心,說道:“太子和左仆射言之有理,我大唐立國未久,需要休養生息,此事以後待時機成熟再議。除非……”

  李淵故意停頓了一下,心想上次打劉武周就沒給你多派一兵一卒結果你還是打贏了,這次不僅不能多派,還得給你克扣點下來。

  李世民心裏跟明鏡一樣,把李淵的猶猶豫豫、躲躲閃閃看得清清楚楚,於是說道:“父皇,兒臣一不用增兵,二不動用國庫的一分錢。兒臣隻求為父皇征戰,為父皇打下一個大大的江山,讓父皇成為我華夏之主,九州之主。請父皇恩準!”

  李世民熱血沸騰的忽悠讓李淵頗為動心,李淵當初敢在晉陽宮起兵反隋也並非膽小怕事之人。

  “打也可以,隻是河東乃我朝之根基,必須留下足夠的人手防備竇建德的攻擊,所以皇兒,這次你不僅不能增兵,還需要抽出一部留守河東,皇兒可還願請戰?”

  “兒臣願戰!請父皇下旨!兒臣隻要一個要求,請父皇賜兒臣點將之權。”李世民斬釘截鐵地回到道。在李世民的心裏,經過曆次的大戰,他早就很清楚,十萬烏合之眾在幾千精銳麵前,那就是十萬隻待宰的羔羊。李世民有信心就憑著自己原先二、三萬人的班底把洛陽啃下來。何況自己現在還有一支精銳中的精銳:玄甲軍。那是一支來自於地獄的鬼兵,沒有人可以阻擋他們的腳步。

  “好,我兒豪邁!朕準了。著中書省擬旨、撰寫檄文,討伐王世充!李世民,進太尉、陝東道行台、左武侯大將軍,討鄭行軍元帥。複李元吉為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討鄭行軍副元帥。”

  這李元吉是李淵最小的嫡子,因為太原兵敗被奪了兵權,李淵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和借口給他官複原職,現在好了,既然決定打王世充,正好借此事一舉三得,既可以幫他官複原職,又可以讓他跟著李世民刷刷軍功。李淵心想:平衡,一切都為了平衡,誰也別想太冒頭。朝堂隻要有平衡,我這皇上就當得省心。李淵認為的第三得是他知道李元吉跟李建成走得近,如果給李元吉官複原職之事李建成還從中阻擾的話,李元吉也不會答應了。所以此舉也有安撫李建成和裴寂之意。

  果然,李淵的這一番安排,再也沒有人跳出來反對。李世民和李元吉上前領旨,皆大歡喜。李淵心裏暗暗得意,問道:“皇兒先前說要點將,不知皇兒想點誰?”

  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說道:“上柱國、右武衛將軍,彭國公王君廓。”

  李建成臉色一變,但是木已成舟,不好再反對。畢竟是主帥點將,反對總要有個合理的借口吧。李建成心裏有點慌,難道李世民知道了些什麽?為什麽單單點了王君廓的將?

  李建成隻能寄希望於李元吉不是傻子,給李元吉使了個眼色。李元吉知道這是李建成暗示自己也點一人,於是說道:“兒臣推薦左驍衛大將軍,兵部尚書屈突通隨軍出征。”

  李建成暗中舒了一口氣,至少現在整個伐鄭軍隊最高領導層裏有三人是自己陣營的人。以後即便滅了王世充,這李世民的軍功也會被分潤不少。

  屈突通是隋朝降將,降的就是李建成,因此與李建成走得很近,同時他也是一員極有軍事才能的猛將,不然也不會官至兵部尚書。但是屈突通是個極正直之人,民間有俗語:寧食三鬥艾,不見屈突蓋,寧服三鬥蔥,不逢屈突通。因此屈突通雖然對李建成言聽計從,但並不完全是李建成的鐵杆支持者,隻是因為自己的降將身份,所不得不須站隊到李建成陣營而已。

  “都準了。朕靜待你們凱旋的消息。”李淵揮了揮手,禦前太監趕緊大聲唱道:“退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