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奧運會的財務代價已經足夠驚人,但運動員的精神代價也不應被忽視。

(2022-02-21 07:16:16) 下一個

2008年9月,201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劉曉波寫了一篇關於那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的精彩文章。 三個月後,警察在午夜時分將他帶離家中,他再也回不去了,九年後在獄中去世。

如果劉曉波今天還活著,毫無疑問,他會譴責正在新疆發生的種族和文化滅絕事件,在西藏和內蒙古繼續進行的令人窒息的殖民統治,在香港對自由進行機器式的壓製,以及中共對台灣生存進行的威脅。 但劉曉波在2008年寫的精彩的文章主要是對國內的觀察:關於奧運會對中國漢族人的代價。

2008年奧運會耗資約700億美元,是當時中國政府每年用於公共衛生和醫療保健的支出的七倍之多,是每年教育支出的四倍多。劉曉波說,這是人民的金錢,隻有獨裁專製統治者才能如此輕率地花錢。

其次是精神成本。一個沉醉於捶胸頓足的“愛國主義”的國家好嗎? 在中國,這個詞已經被塑造成“熱愛國家”進而“熱愛黨”,但即使拋開這種憤世嫉俗的意義汙染,劉考慮到: 我們中國人想被認為是一幫青春期人們的虛張聲勢嗎?

劉提供了中國輕重量級拳擊手張小平擊敗愛爾蘭人肯尼·伊根獲得金牌的故事。在勝利時刻,央視主播爆笑道: “我們的張小平把對手打傻了!他的一擊彰顯了中國男子漢的光輝!我們可以用拳頭說話,在任何比賽中都可以用不僅腦力而且體力去戰鬥!一個傳奇誕生了!中國騰飛了!中國龍起飛了!”劉問到: 這就是我們想要成為的一個國家的樣子嗎?

劉接著展示了中國精英運動員如何成為美化黨國的商品的事實。 例如,跨欄運動員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追平了110米跨欄項目的世界紀錄,這一壯舉在中國各地都為他贏得了“中國飛人”的讚譽。 可惜,在2008年他受傷了,這並不是他自己的過錯,因此不得不退出了奧運會比賽。 在中國,他迅速從英雄變成了狗雄。 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八卦浪潮”,普通中國人都覺得這位運動員讓整個國家失望了,並應該道歉。

劉接著問道:公眾在這種情況下的感受是否真是如此地瘋狂。 黨國對奧運運動員所需的公共資金投入畢竟是巨大的。 他寫道:“無論是金錢還是人力,沒有什麽數字是過多的。” “奧運機器中的金牌運動員們獨自生活在一個孤獨的高高在上,供應充足的世界中”遠高於“支持他們的13億人民”。從某種意義上說,政府說運動員是祖國的好孩子並不是完全的錯誤。 “劉翔沒出成績自然必須道歉。”

至少那些生活在雲端中的精英運動員一定很幸福吧?也許並不是這樣的。劉曉波做了一些調查,揭露了這些國家榮耀偶像們被迫做出的犧牲。他們從小就進入官辦體校,住在特殊的宿舍裏,與外界完全隔絕,接受接近軍事性的訓練。 他們被告知,“為祖國爭得奧運榮耀,是中央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 在準備2008年奧運會的訓練中,柔道金牌得主冼冬梅不得不離開她僅僅18個月大的女兒整整一年。舉重金牌得主曹蕾的母親在她訓練期間去世了,當局一直不讓她知道這個消息,擔心她的分心可能會影響她的金牌目標,一直到賽後才告訴她真相。 體操運動員陳一冰在接受采訪時說:“你無法控製自己的生活。教練總是在你身邊。總有人在觀察著你;甚至醫生和食堂裏的廚師都在觀察著你。你別無選擇:你必須接受培訓。你不能讓別人失望。”

劉發現,中國的奧運跳水運動員在他們五六歲的時候就被選中了。中國醫療保健專業人士知道,這個年齡段的潛水會對一個人的視網膜造成永久性傷害。 2007年,奧運跳水隊的一名醫生告訴記者,跳水隊184名隊員中有26人的視網膜受損。六歲時就被招募潛水的奧運金牌得主郭晶晶幾乎失明。

最後,劉指出,“奧運精英和其他人民”在體育資源占有方麵存在巨大的差距。 “中國體育”已經兩極分化,而這兩類是完全不平等的。” 劉認真計算了中國一般學童去附近的遊泳池要走多少路,更不要說你是否有權力進遊泳池了。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7歲的楊佩儀演唱了《祖國頌》,但由於當局認為她不夠上鏡,電視鏡頭中被9歲假唱的林妙可代替。 天空中的煙花以“腳印”的形式出現,但由於無法在電視攝影機上捕捉到,因此人為地將其圖像添加到電視視頻中。 那時侯就是這樣。 現在,每個人都知道,奧運會上所有的雪,以及其他許多,都是通過人造完成的。

 

 

(這是我的原始翻譯。

原文英語作者:Perry Link)

 

劉曉波原文:中共奧運戰略的金牌綜合症

從北京申奧成功到奧運召開的七年裏,官方的愛國主義宣傳一直圍繞著"百年奧運夢"展開。奧運一周年倒計時,愛國主義宣傳也進入倒計時的衝刺時段,大陸媒體開始排山倒海般的奧運公關。到了奧運開幕,愛國攻勢先是圍繞著宏大奢華的開幕式夢幻展開,繼而是圍繞著金牌榜旋轉。
    
奧運賽事開始後,自從中國隊獲得第一枚金牌,央視和地方台的奧運報道就開始了"數金牌"的宣傳;整個奧運期間,中國金牌數一直名列榜首,每個頻道的奧運節目都會無數遍地播出金牌榜。所以,看中國媒體關於中國隊的賽事報道,聽主持人或解說員的說辭,最突出的感覺就是滿眼金牌。在那些主持人的腔調和表情中,在前線記者對金牌運動員的提問中,隻有吸食了"金牌主義鴉片"的飄忽感,除了金牌和國旗,還是金牌和國旗,真可謂大黃大紅的中國京奧!而全不見對精彩比賽的欣賞和由此產生的愉悅,更看不見奧運精神和人的價值。
    
比如,在拳擊81公斤級比賽中,中國拳手張小平打敗了愛爾蘭拳手肯尼·伊根獲得金牌,央視解說員韓喬生居然亢奮地說:"我們的張小平把對手打得找不著北了!""打出了中國男人的威風,我們用拳頭說話,在力量對抗中一樣有智慧,一樣有力量,創造了神話:中國在騰飛,中國龍在騰飛!"
    
奧運結束至今,圍繞金牌第一的主題,各類宣傳和節目仍然遍地開花,侵占著包括港澳在內的中國人的生活。央視的幾個主要頻道和地方台的體育頻道,仍然在一遍遍地數金牌,一塊塊地回顧奪金過程,一個個地讚美冠軍,反反複複地念叨中國終於崛起為金牌巨無霸。最大門戶網站新浪網也推出了《北京奧運中國金牌視頻全回放,大國崛起榮光無限》,回顧所有金牌的獲獎過程。另一門戶網站"網易"推出《北京奧運會完美閉幕,中國51金獎牌榜第一創曆史》,以視頻和圖集的形式回顧51個奪金的過程。
    
與此同時,在中共體育官員劉鵬的帶領下,金牌得主們還要進行港澳之旅,讓內地的金牌之光征服港澳。在香港的記者會上,劉鵬等體育官員的表現極為蠻橫,他們不但要代替運動員來回答敏感提問,而且用的全都是早已準備好的答案。他們的語氣和神情似乎在告訴港人:這些金牌運動員都是民族英雄,絕不允許記者的冒犯。
    
中共官權及愛國者們對金牌的熱衷,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如同暴發戶對金幣的畸形快感,不厭其煩地數口袋裏的金幣,金幣碰撞的聲音是世界上最美的音樂,金色是世界上最耀眼的色彩。
    
在獨裁民族主義的操控下,京奧已經成為胡溫政權的最大政治,廣泛的政治操作和全民動員,巨額的資金投入和罕見民族主義狂潮,乃百年奧運史上前所未有。所以,國際性體育比賽的勝負,在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泛政治化民族化的象征性符號,奧運金牌負載了過於沉重的強國夢想,負載著毛澤東時代遺傳下來的"趕超情結"。
    
我不知道其他國家是否也像中國這樣熱衷於金牌,隻知道其他國家絕不會像中國這樣以舉國之力來實現"金牌大躍進"。中共黨魁胡錦濤在奧運前就號召說,"北京奧運要體現社會主義製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這不能不讓人想起毛澤東發動的"趕英超美"的大躍進,其指標集中在鋼鐵產量上的超越,那時的國人對鋼鐵產量有種狂熱的癡迷。五十年前的"全民大煉鋼鐵"和五十年後的"全民辦奧運",其癲狂如出一轍!
    
獨裁中國的奧運戰略以金牌主義為核心,舉國體製下的巨額投入,也確實帶來中國金牌數的連續增長。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第四,2000年悉尼奧運第三,2004年雅典奧運第二,可謂一屆上一個台階。雅典奧運後,爭奪金牌第一便成為京奧的最大目標。現在,中國如願以償,終於取代美國而成為金牌老大,可以驕傲地向世界炫耀金牌數第一了。
    
遙想2004年雅典奧運,劉翔獲110米欄金牌,跨出12秒91的破奧運記錄、平世界紀錄的好成績,成為亞洲獲此殊榮的第一人。劉翔奪金後央視直播員的瘋狂叫喊,劉翔在領獎時的誇張動作,他在接受采訪時的大言不慚:"亞洲有我,中國有我",使他瞬間變成了"民族英雄"。帶來了"賽出一個新中國"的狂歡,"翔飛人"也由此成為中國體育的代名詞,也成為肩負給予最大期待的民族英雄。
    
隨著京奧的到來,劉翔身上的民族主義光環照耀全中國,他的廣告和招貼遍布中國的城鎮鄉村和大街小巷。更過分的是,劉翔身背的1356號,據說象征著十三億人和五十六個民族,他在鳥巢的表演成為最大看點,110米欄的金牌成為中國人心中分量最重的金牌。甚至,中國觀眾前往鳥巢僅僅是為了看劉翔一個人的表演。但劉翔因傷退賽,讓中國田徑的衝金希望落空,也讓民族英雄頓時光彩,致使愛國者們的極度沮喪演變為輿論狂潮。
    
在奧運曆史上,偉大運動員的因傷退賽乃平常之事,還從來沒有哪個著名運動員的退賽,會引發出類似劉翔退賽的輿論狂潮。盡管中國已經大幅度超越美國而成為當今世界體壇的金牌老大,但劉翔退賽引發的輿論潮說明,這種金牌狂熱的背後,仍然是"輸不起"的弱國心態和畸形虛榮。正因為官權和國人都太在乎金牌,愛國者們才會變得極為蠻橫,動不動就揮舞著國家利益或民族榮譽的尚方寶劍逼人低頭。劉翔退賽所引發的輿論潮,也壓垮了一向驕狂的"翔飛人",使他不得不出麵向全國人民道歉。
    
在我看來,隻有中國這樣的舉國體製才會產生金牌崇拜,也隻有金牌崇拜才會逼出了奧運史上的荒唐劇--因傷退賽的運動員居然要出麵向全國人民道歉。更荒唐的是,在中國體製下,要求劉翔道歉似乎理由充分:劉翔的成績,是黨國出錢培養出來的;劉翔作為"民族英雄"的崇高榮譽,也是黨國和愛國民眾給予的,所以,劉翔的成敗不僅關係到他個人的得失,更關係到黨國利益和民族榮譽。既然他背上了1356這個號碼,就意味他必須與十三億生死與共,其成功是黨國和民族的榮耀,其失敗也就必然是黨國和民族的恥辱,他自然要因自己的失敗而道歉。
    
自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中國實現了金牌零突破以來,舉國體製下的奧運金牌主義,已經讓中國納稅人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此次京奧的金牌第一,還將讓中國體育背負"高處不勝寒"的壓力。奧運結束後,中國媒體陷於沒完沒了的自我炫耀,並大量引述境外媒體的讚美之詞,甚至自戀到把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讚美(truely exceptional games)翻譯成"無與倫比",金牌第一的舉國亢奮似乎預示著整個中國將全麵超越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的輝煌前景,讓中國體育患上了金牌崇拜綜合症--對金牌的絕對依賴和由此產生的焦慮。
    
這種金牌綜合征起碼隱含著四重危機:
    
1,奧運工程是黨國的最大麵子工程,為了"黨國麵子"而不惜勞民傷財,導致體育資源占有的嚴重兩極分化。在長達七年的時間內,國家的奧運工程必然占有最多最優質的體育資源,而普通百姓甚至享受不到任何體育資源。金牌運動員被捧上"不勝寒"的雲端,獲得金錢與榮譽的雙豐收,而普通運動員隻能陷於雙重貧困。正如跛足改革造就了畸形的GDP崇拜,讓今日中國變成權貴們一夜暴富的天堂與無權無勢者持續受損的地獄,舉國體製造就的金牌崇拜,也隻能帶來精英體育的天堂和大眾體育的地獄。
    
中國的金牌第一靠的是金錢第一的投入。即便不提用於聖火傳遞和奧運安保等難以統計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僅賬麵的投入就高達430億美元(北京奧組委顧問黃為透露的另一數據是5200億人民幣,計700多億美元),相當於中國2007年衛生醫療開支97億美元的四倍、教育支出157億美元的三倍。如此"奢侈的金牌體育",不僅在第三世界絕無僅有,即便與發達國家相比也堪稱"豪華體育",很可能是奧運史上前無古人和後無來者的投資。四年後倫敦奧運的資金投入和人力動員,不可能超過北京。因為這樣的"豪華體育",隻有罔顧民眾權益的獨裁國家才能做到--讓全國納稅人買單的權力體育。
    
與中國的巨額奧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國際奧委會正在開始的"瘦身"計劃。北京奧運結束後,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盡管讚美北京奧運的巨大成功,但他從這成功中領悟到不是號召其他主辦國學習北京,而是公開強調奧運的未來改革:"奧運巨人症"已經給舉辦國帶來沉重的負擔,未來的奧運要進行"瘦身",絕不能再舉辦如此規模的奧運會了。
    
2,金牌第一讓中國運動員付出巨大的個人尊嚴和人性的代價。為了奧運金牌,中國運動員從孩童時就被選入官辦體校,進行半軍事化的寄宿式的全封閉訓練,不但失去了個人自由,甚至不得不放棄親情。正如中共體育官員所說,"為祖國贏得奧運的榮耀是黨中央指定的神聖任務。"正是這"神聖任務",無情地剝奪了運動員的母女之情。比如,贏得柔道金牌的冼東妹是中國隊中唯一的母親選手,她在奧運前的訓練期間,整整一年沒見過她18個月大的女兒。舉重金牌得主曹磊,連自己母親去世的消息也無法知道,因而錯過了母親的葬禮。
    
奧運備戰也使運動員失去了所有個人生活。比如,贏得體操吊環金牌的陳一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誠:"你沒有辦法控製自己的生活。教練一直都陪著你。人們總是看著你--從醫生甚至到餐廳的廚師。你沒有選擇,隻能接受訓練,不讓別人失望。"
    
舉國體製的強迫性還讓中國運動員付出了慘重的健康代價。比如,中國的跳水隊員一般在5、6歲就被征選訓練,但保健醫學顯示,在眼睛發育尚未完全之前的稚齡就開始跳水,眼睛很可能要受到嚴重傷害,因為在落入水中的瞬間,水的衝擊力對視網膜有極大損傷。比如6歲就進入跳水隊的金牌得主郭晶晶患有嚴重的眼疾,視力差到幾乎看不見跳水板,隨時可能失明。中國國家跳水隊隊醫李鳳蓮也對記者表示,她去年發表的一份研究中指出,184名跳水員中有26人視網膜受損。
    
3,金牌第一向國人和世界顯示著黨國主義下的"全能政治"的威力。當奧運變成"國家的最高利益",也就自然成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具有壓倒性的優先,必須做到"一切為了奧運"和"一切為奧運讓路"。黨政軍民商學都要動員起來完成這一"最大的政治"。不惜財力物力人力建設一流的場館和服務設施,參與奧運的工作人員、誌願者和安保人員,不但數量創曆屆奧運之最,而且要保證政治可靠,經過層層選拔、審察和培訓,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用柔性的身段包圍外國的記者和遊客,向他們獻上可人的微笑和特權式服務,以便把"雜音"減少到最低分貝。
    
與此同時,為了黨國的最高利益,"全能政治"可以不擇手段,既可以大言不慚地作假--從開幕式的假歌聲、假腳印到運動員的假年齡,甚至還有誌願者的假微笑;也可以明目張膽地消除一切"異見"--從國內媒體的"零批評"到境外媒體的"全讚美",從驅逐外國示威者到三個示威公園裏的"零示威"。
    
正是這樣的全能政治,才能向世界炫耀一流的場館設施、賽事組織和後勤保障的成績單,也才能在奧運安保上打造出"銅牆鐵壁的北京"。而這成績單所遮蔽的,恰恰是黨國體製對人權承諾的背叛。與金牌第一的夢幻成功相比,人權的黯淡無光,如同國人的噩夢。
    
4,金牌第一的最大害處是增加了改革舊體製的阻力。因為,它加強了中共政權對舉國體製的信心,使國人沉浸在中國即將變成世界第一的幻覺中,進而相信中共體製的高效。正如奧運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在事後接受采訪時所言:集豪華鋪張、整齊劃一與宏大敘事為一體的開幕式,必須動用如此之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在當今世界上也隻有中國和朝鮮才能做到。如此,不但會延緩對陳腐舊體製的改革,而且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繼續強化舊體製。君不見,北京奧運金牌榜的座次基本排定之後,中共體育官員對勞民傷財的舉國體製的高度肯定,北京奧組委高級顧問魏紀中在記者會上表示,四十五塊金牌說明了"舉國體製"是有效的。他還舉出蘇聯解體後體育的衰落來證明中國維護舉國體製的明智。
    
奧運後,《人民日報》以《體育要堅持舉國體製》為題發表了對中共體育總局局長劉鵬的采訪,他明確指出中國之所以堅持"舉國體製",既是根據國情的需要,更是基於政治的需要。他說:"體育的政治色彩淡,但政治功能強。從體育與民族意識、國家意識的密切關聯來看,在不同國家、不同曆史階段,均有不同表現形式,在中國更有特殊意義。弱國無體育,對此國人更有切膚之痛。所以隨著國家的發展進步,體育的振興既是應有之義,更有超越體育之外的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的重大作用和意義。"所以,"我們將繼續沿用舉國體製這一名稱,因為它既是我們優良傳統、有效模式的一種概括,同時具有凝聚劑、動員令的作用。對於舉國體製,我們的態度很明確,一要堅持,二要完善。"他甚至還很得意地說:"聽說現在很多國家都在學習和借鑒中國的舉國體製"。
    
正是這種極端的權力虛榮和民族虛榮所形成的畸形壓力,讓中國體育變形為輸不起的比賽。比如,劉翔退賽引發的輿論狂潮,致使不堪重負的劉翔不得不出麵道歉。2012年,中國代表隊將背負著金牌老大的沉重包袱前往倫敦。如果四年後中國的奧運金牌達不到51枚,甚至保不住金牌老大的位置,我不敢想象中國國內將陷入怎樣的歇斯底裏!
    
在體育的商業化和民族主義並行的現代世界,金牌並不能完全等同於體育精神,金牌多也並不能完全代表某一國家的真實國力和文明水平。冷戰時期,前蘇聯曾多次在奧運會取得金牌與獎牌雙第一,特別是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蘇聯取得金牌55枚、獎牌132枚的巨大成功,至今仍然是曆屆奧運會之最。東德也曾是體育強國,在蒙特利爾、莫斯科、漢城奧運會取得獎牌與金牌第二的佳績。但這種在舉國體製庇護下的奧運巨無霸,並不能挽救前蘇東帝國的轟然倒塌。
    
以往的教訓證明,與商業化對體育文明的傷害相比,金牌民族主義對體育文明的傷害更大,特別是在獨裁國家舉辦世界性體育盛會之時,舉國體製確實可以讓這類國家變成金牌大國,但並不能提升人類文明的水準,反而會為人類帶來巨大災難:體育必然變成獨裁者進行自我宣傳的工具,普世的體育精神被狹隘的民族主義所利用,金牌的耀眼閃光變成了獨裁者們鞏固政權和煽動狹隘民族主義的工具。
    
如果中國官民繼續沉浸於舉國體製的金牌輝煌中,不斷地用中國式翻譯的"無與倫比"來自我炫耀,那麽中國體育就隻能在政治化、奢侈化、兩極分化的金牌崇拜路上越走越遠,"金牌大國"永遠不可能成為"文明大國"。

 

我最近其他的博文:

中國是一個正在衰落的大國,這才是問題的所在

《長津湖》帶來的聯想

從9兵團的檢討看長津湖戰役

文學城發生了奇跡後,奇葩的新舉動

文學城發生了奇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仙掌月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xiangPAPA' 的評論 : 感謝支持。
仙掌月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dwmg' 的評論 : 粉紅們不知什麽是言論自由?
仙掌月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alidali' 的評論 : 嗬嗬。
仙掌月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alidali' 的評論 : 謝謝來訪!
仙掌月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林向田' 的評論 : 謝認同!
仙掌月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alifornian' 的評論 : “紅粉們病的不輕”。
LaoxiangPAPA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zdwmg 回複 悄悄話 一個連正常說話都不被允許的國家,還有什麽好說的。
Dalidali 回複 悄悄話 舉國搞奧運, 如此瘋狂的幾個國家:
希特勒的德國,
前東德,
前蘇聯,
現中國!
結局?
Dalidali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中共官權及愛國者們對金牌的熱衷,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如同暴發戶對金幣的畸形快感" +100
Californian 回複 悄悄話 在勝利時刻,央視主播爆笑道: “我們的張小平把對手打傻了!他的一擊彰顯了中國男子漢的光輝!我們可以用拳頭說話,在任何比賽中都可以用不僅腦力而且體力去戰鬥!一個傳奇誕生了!中國騰飛了!中國龍起飛了!”劉問到: 這就是我們想要成為的一個國家的樣子嗎?
===================================================
原來“用拳頭說話”和‘比拳頭硬“的出處來自這裏啊!整個國家的節奏都不對了, 難怪現在的年輕的紅粉們病的不輕。不得不感歎劉曉波眼光的深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