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關注收藏文化,傳承中華文明。
文章分類
正文

中國的戲祖

(2022-05-06 08:51:50) 下一個

元代末期有一部著名的主要流傳於中國南部地區的戲文,叫《琵琶記》,全稱《忠孝蔡伯喈琵琶記》,又題《蔡中郎忠孝傳》,由高明(字則誠)所著,被號稱中國的“戲祖”。琵琶記主要講述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的愛情故事。琵琶記係改編自民間南戲《趙貞女》(更早時還有金院本《蔡伯喈》),但在原故事中背親棄婦的蔡伯喈在《琵琶記》裏變成了忠孝兩全。

在《琵琶記》(又稱“蔡伯喈認像”)一劇中,故事情節是發生在東漢末年,陳留郡書生蔡伯喈進京趕考應試,得中狀元,被當朝丞相牛氏賞識,丞相府招其為婿。蔡伯喈力辭不從,被迫與牛丞相女兒成婚。其妻趙五娘在家依舊侍奉翁姑,自食糟糠。後因陳留饑荒,其父母皆餓死。而家中的發妻趙五娘性情忠貞,身背琵琶,帶公婆畫像求乞來京尋夫。一天蔡伯喈去彌寺進香,拾到一幅畫像,酷似自己雙親,並認出上有發妻的題字。他推斷發妻一定在京城,於是就把此事稟告給丞相。牛丞相聽後不僅沒有怪罪他,反而叫其女牛小姐幫助尋找,始得團聚。故事最後以後經皇上奏準,蔡伯喈攜二妻回鄉祭掃父母墳墓、全忠全孝而作結。

曆史上,蔡邕,字伯喈,陳留人,是漢末魏初重要的文學家、音樂家、書法家和曆史學家。因官至左中郎將,後人稱他為“蔡中郎”。他思想通脫,行為放達,超拔時代。高明的《琵琶記》(蔡伯喈認像)隨後從元末始至整個明代被龍泉窯工匠們搬到了瓷器上。初期是通過在器麵上作簡單的刻畫,後來是通過更細節化地模印技術把“蔡伯喈認像”的故事表現在龍泉窯瓷器上,使得《琵琶記》故事流傳。之後,《琵琶記》就被譽為“南戲之祖”,在整個明代一直走紅,無論是文人學士,還是民間百姓,無不喜愛《琵琶記》。甚至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對《琵琶記》亦給予了高度評價:“五經四書,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記》如山珍海錯,貴富家不可無”。這裏,朱元璋將四書五經與《琵琶記》並稱,顯然是認為戲劇與儒家經典一樣,可以起到“樂教”的功用。

據北京故宮博物院在2018年發表的研究報道,在該博物院裏收藏有三件模印的內壁主題紋飾為“蔡伯喈認像”的屬於明代前期的龍泉窯青瓷碗。本人多年前亦有幸收藏了一件元末明初的龍泉窯青瓷碗(見下圖)。在剛得到此碗時,雖然從其發色、碗形及底足知道這是一隻元末明初的龍泉窯碗,但不能理解碗內麵所刻畫的圖案,看見了幾個人物和“牛氏”、“真女”等字樣,不知所雲。“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數年的等待和追尋,終於通過故宮的研究結果而知道它原來是在講“蔡伯喈認像”的戲文,是一件非常值得收藏的文物,它見證了元-明時期人文社會的文明和發展。

元末明初的龍泉窯青瓷印“蔡伯喈認像”戲曲碗 (口徑近15、足徑6、高6厘米)

碗直口,弧腹,圈足,胎厚,整器外表施青釉,猶如蔥綠。外底無青釉,但整個底麵似乎塗過護胎釉,呈火石紅色。碗內壁印有五個人物畫麵,一為一官員(應該就是新入狀元蔡伯喈)騎在馬上,後邊有一馬夫肩挑擔子緊隨其後;其後是一個女子女子,左手抬起,指向前方的主仆兩人,並有“真女”二字;該女子左邊也是一個女子,亦是左手抬起,指向剛才的第一個女子,其右邊則有“牛氏”二字;而後就是一個戴官帽的男子,應該就是“牛丞相”;然後在牛丞相和騎馬的蔡邕之間是一隔扇門,碗底有雲形開光並內刻一個“孜”字。

元末明初的龍泉窯青瓷人物故事圖碗,反映了社會的物質、精神生活狀態,反映了當時時代的價值判斷。就明代龍泉窯青瓷人物故事圖碗而言,在明代社會生活中,似乎更多的是作為奢侈品為人所擁有,其滿足人們精神方麵的需求要大於物質方麵的需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謝謝麥子,周末快樂!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一隻碗講出一個故事,跟著收藏家長見識。祝周末愉快!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ong140' 的評論 : 謝謝光臨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周末快樂!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梅華書香' 的評論 : 嗬嗬,謝謝梅花欣賞了!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問好曉曉,你是真正的寫作高手呢!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學到好多知識,很棒的解讀!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好故事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跟您學習,會發大財的啊,,,哈哈!祝發發,旺旺!!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候老師寫的好看易懂,跟讀學習,以後去博物館也能夠依樣畫葫蘆自我陶冶。
非常自覺做學生了。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多謝京妞欣賞和謬讚了。俺隻是喜愛收藏,對器物意欲“尋根”哈!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真有意思。 好文好文。 每件古物都有一個故事啊。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是老師。 敬佩。蔡伯喈認像的故事得益於“琵琶記”這個優美的名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