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關注收藏文化,傳承中華文明。
文章分類
正文

破解 “誰才是虢國夫人”之謎

(2022-03-25 09:14:17) 下一個

第一次知道“虢國夫人”這個名字,是在一張發行於1995年的中國特種郵票《虢國夫人遊春圖》,(如下圖所示)。而該原圖(乃宋人臨摹之畫),則被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視為國寶。

《虢國夫人遊春圖》是一幅描繪了唐代天寶年間虢國夫人盛裝出遊踏青的畫作,原出自唐朝張萱之手。據說,宋徽宗在得到張萱之原作後,非常喜歡。因怕原作遺失,故命宮廷畫匠們臨摹了數張,而這張則被後人保留了下來。該畫記述了顯赫一時的楊氏姊妹在眾女仆和侍衛的引導護衛下,一行八騎九人(包括一小女孩)揮鞭策馬,如花團錦簇般地前呼後擁外出踏青遊春的情景。圖中人物神態從容,服飾鮮明,乘騎步伐自在。其中,頭梳“墮馬髻”的貴婦人有兩人,著男裝的有三人,所騎之馬掛有“踢胸”(注:球狀紅纓)的有四,又有剪馬鬃為三辮的三花馬兩匹。畫的主題是“遊春”,但在整個畫麵裏不見青草綠樹、歸燕鮮花,也沒有春水蕩漾,隻是在那悠閑歡愉的神情與駿馬輕舉緩行的英姿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那和煦的春天氣息。畫中究竟哪位是“虢國夫人”呢?自遼寧博物館在上世紀40年代收藏到了這幅畫後,中國的藝術史界一直對此爭論不休,莫衷一是。至今,學術界的指向主要有三人, 比如:

有研究者經過十年的研究後認為,“虢國夫人”當是《遊春圖》中第一人(騎),刊於《〈虢國夫人遊春圖〉考辯——兼談“何家村藏寶”》(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一書中;央視[百家講壇]也認定,《虢國夫人遊春圖》中為首的騎馬男子是女扮男裝的虢國夫人;  張蕾的文章《虢國夫人遊春圖辨析》(中國考古網)也基本上附和是第一騎為虢國夫人;他們的理由是因為第一騎招搖著男裝、所騎之馬有“踢胸”並且是“三花禦馬”,所以高貴。

楊仁愷先生指認後麵的從左往右數第二的“紅裙女”為“虢國夫人”,並寫入了中國美術史,但60多年來一直飽受爭議。附和的學者認為(央視節目[ 我有傳家寶 ] 《虢國夫人遊春圖》),這個畫中從左往右數第二的是中間並列的兩騎,兩位婦人都衣裙鮮麗、肩上帔帛、襟口開敞、雪散胸前,頭梳“墮馬髻”,而婦人之中梳“墮馬髻”者貴。所以他們認為,中間並騎的兩位就是韓國夫人和虢國夫人。但從位置而言,藍衣紅裙女子位於北鬥構圖的畫麵中心,且另一位女子偏頭扭向她,使得觀者不自覺地將視線轉移到她身上,不免讓人覺得她顯然地便是畫作的中心——虢國夫人。

也有研究者認為應該是圖中的第三個著男裝且手執馬鞭的人,因為他的位置在行列中央,再加之著男裝,有氣勢,更像虢國夫人所為(央視[我有傳家寶])。

《虢國夫人遊春圖》中究竟誰是那神秘的虢國夫人呢?由於爭辯雙方的理由都各執一詞,反對者也無法深入下去,拿不出過硬的有針對性的證據,所以一直僵持不下,以致連著名文物專家沈從文先生也隻能無奈地認為:“各有所見,難得定論”。

對於上述諸如此類的判斷,本人認為很牽強,不足以完美,畢竟圖中隻有一個才是真正的“虢國夫人”。而這個“虢國夫人”,據史料,必定是一位個性張揚、別出心裁、而且還會極具尋求與眾不同的招搖人物。所以“唯一性”應該是“虢國夫人”的特點。

據遼寧省博物館學術研究部主任董寶厚的研究,他認為“我們找到哪匹馬是最好的,那這個人很可能是虢國夫人;另外一個依據就是說這些人所處的位置,虢國夫人作為一個主角,她的出行必定是前呼後擁的,前麵有人開路,後麵有人護隊,這麽一個狀態;那麽呢同時我們說虢國夫人是一位女性,尤其她是一位年輕貌美的女性。”然後,他又說,“依據這些原理我們去尋找,我們會發現這幾個因素是互相矛盾的,這也造成了現在三種觀點不能統一的一個原因” (專家解謎《虢國夫人遊春圖》:誰才是虢國夫人?2019年10月30日 中國新聞網)。首先,本人認同這位研究員的關於尋找虢國夫人的三個依據的說法。但同時,我並不認同他的“三個依據互相矛盾”之說。據本人的研究,這三個依據(觀點)事實上是可以統一的,之間沒有矛盾,並據此就可以破解該圖並確定其中的“虢國夫人”。

事實上,古人對《虢國夫人遊春圖》中誰是“虢國夫人”或許早已經有定論。具體來說,所有暗藏的玄機都體現在該畫作之中,但隻是需要有正確地切入點。我的認識是:

判斷依據之一,就是虢國夫人所騎之馬:它必須是圖中唯一的一匹具有特性的寶馬,即“卷毛馬”。這個依據極為重要(關於“卷毛馬”的優異和高貴性質,讀者不妨自己可以查尋一下)。同時,她的坐騎和楊貴妃的一樣(請看下圖《楊妃上馬圖》局部),這應該不是巧合;

《楊貴妃上馬圖》局部,元人錢選所畫,收藏於美國Smithsonian Institution。

(馬體上的圈形圖案顯示該馬是“卷毛馬”)

判斷依據之二,就是主人翁在圖中的位置:虢國夫人應該位於圖中的既中心但還須是顯著的前排位置,形成前呼後擁之勢;

判斷依據之三,虢國夫人定是素顏美女,有自信,外出不施粉黛和妝扮,不會裝束那些大眾化流行的貴婦人“墮馬髻”,或者女扮男裝。

據上述三個依據來判斷,我們就可以直接地認定,“虢國夫人”就是畫中從右向左數的那第二個、之前被人們普遍認定隻是一個隨從丫鬟的美女(見下圖)!而且這三個論據之間毫無矛盾和衝突,至此,誰是“虢國夫人”之爭議可以被畫一句號。

《虢國夫人遊春圖》中所認定的素顏著胡服外套紅色褙子的騎“卷毛馬”的“虢國夫人”

(注:郵票太小,該“卷毛馬”體上的卷毛圈細節看不清,建議可查看國寶原圖進行辨認)

 

謝謝欣賞和指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7)
評論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唐代的氛圍是非常開放的,也許比今天還有過之。也許他們當時喜歡“時髦”胡服,就如現代的“名牌效應”,哈哈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哦,估計那還到不了9世紀呢,至多18世紀了。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所以我覺得這張照片裏有意思的是不是可以說還有唐朝女人騎馬優勝同時代歐洲婦女。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我記得看香奈兒的傳記電影,之前她們穿長裙,都是雙腳在一邊,看著就危險。兒童歌,傳統的,就有,具體背不出,大意紳士與女士騎馬姿勢不同,馬蹄聲音也就不同。下次找出來。好像是香奈兒小姐開始,穿男士褲裝,像男人一樣騎,但我不確定。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虢國夫人穿的應該是胡服(短衣、長褲和革靴),外套是褙子。那個時代的歐洲女子騎馬穿啥,不清楚呢!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曉曉真仔細呢,,,那個小女孩應該是被抱著騎吧?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謝謝海風光臨,周末快樂!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以前歐洲女子穿裙子,圖中的虢國夫人穿褲裝?好奇提問。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又學到曆史文化知識了。我掃首頁,都漏看了“國寶”。
“虢國夫人定是素顏美女”,讀到笑了。看來她非常自信。
那個小女孩坐在馬上,有趣。
另外唐代婦女騎馬姿勢,與歐洲的婦女相比,是不同的吧。我看歐洲貴族女子騎馬,總擔心會掉下來。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分析得有道理,長知識了。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嗯嗯,我也得廣讀、深挖史料哈!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梅華書香' 的評論 : 謝謝梅花謬讚哈,周末快樂!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辨別誰是真夫人。 小小郵票(當然, 從畫上來的), 學問可大了。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讚大大,大大的,我是這個意思!!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專家啊,就是厲害,讚以大大的!!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光臨,好學哈!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讚,才知道這個字讀guó,虢國夫人,謝謝好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