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關注收藏文化,傳承中華文明。
文章分類
正文

嫋嫋青煙話香爐

(2021-04-30 08:52:21) 下一個

香爐(器)(Censer or  Incense Burner)在華人社會曆史久遠,本來隻供焚香用,後來被愛好古物的人收藏,成了人們玩賞的古董和藝術品了。於是,曆史年代悠久、質料名貴、做工精美的各種香爐或香器,價值不菲。一直以來,香爐收藏的目標年代大都集中在宋、元、明、清四朝,但宋元明清香爐各有不同。

曆代使用的香器有博山爐、手爐、香鬥、臥爐、香筒等不同器型的香爐,同時還有熏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鏟、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宋代之前,香爐作為我國古代傳統的實用器主要是用青銅和陶製成。

自宋代起,以瓷為材質的瓷香爐逐漸地取代了陶製和銅香爐,成為香爐的主流,並開始出現在大宋帝王的內庭,逐漸成了上層人士高雅的把玩之物,比如出現在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那幅著名的宋徽宗作“聽琴圖”中的“琴爐”,鬆下一人黃冠緇衣,端坐拂琴,身邊高幾,香爐有嫋嫋青煙,似與琴音交繞,飄搖在鬆竹之間。

香爐是香道必備的器物,也是中國傳統民俗、宗教、或者祭祀活動中比不可少的供具。香爐的款式很多,有大、小、方、圓、長,短不一; 質料也有銅、鐵、錫、石、陶瓷等等之別,以示身價有異; 它們往往刻著不同的花紋和文字,表示用途各別不同。家庭中若供有祖先牌位的,也都在供桌上端端正正的放著一個香爐。如果佛教徒在家裏供了佛像,也不忘放一個香爐; 道教徒拜神明也用香爐,都作焚香之用。但香爐種類繁多,不同形狀的香爐,可供在不同的位置,或者焚燒不同的香,比如市場上常見的銘有“大明宣德年製” 或“宣德年製”的各式銅爐。

香爐也是文人雅士的心愛之物,置於廳堂或擺於書房案頭,讀書時點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美妙意境。富有靈性的香爐(器)可以賦予人們很多的生命靈性,讓人們穿越時光隧道,追逐並領略博大深遠的曆史文化。

筆者有幸收藏有一件出自臨汝窯口的宋元時期青釉三足小爐(又可稱“三足奩”)。該小爐體型端正,小巧玲瓏,高度僅為8cm,表麵有兩組旋紋修飾,應該是件文人雅士或者貴族人家的案頭或高幾琴爐,如下照片所示。裏麵點上一炷清香後,嫋嫋青煙升起,仿佛會把人帶入一個煙氣繚繞升騰的仙境,不是桃花源,勝似桃花源。

與傳統香爐類似的還有香筒。香筒也是古老的傳統工藝品,是古代淨化空氣的一種室內用具。一般是直接將特製的香料或香花放入香筒內,香氣便可溢出,是古代富貴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實用器。下麵的照片,是本人收藏的一件清代康熙至雍正時期製作的花卉紋小香筒,其直徑隻有3.7公分,高度9公分。更難能可貴的是,所畫的花卉采用了極為少見的釉下三彩:青花、綠彩及釉裏紅 (好像考古文獻裏還沒有報道過有這樣的色彩組合,所以這個釉下三彩很有可能是餘首次報道),請欣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梅華書香' 的評論 : 謝謝梅花,印度香應該很好吧?我用的是泰國產的。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喜歡,我家裏天天熏香,印度香,一天不點我都難受,我喜歡香爐,但是不夠專業啊!學習了!!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歡迎麥子!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小香筒很詩情畫意,好看!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讀懂古玩背後的故事是fun!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謝謝海風欣賞,是真喜歡古玩,嗬嗬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還行,隻是用了幾千元!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1

欣賞,羨慕:)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知識真豐富,寫得也好。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價值連城!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謝謝覺曉,共同提高哈!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真是古董收藏者。跟讀你的係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