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如何一瞥我們的真實狀態?

(2021-08-16 10:50:39) 下一個

媒體大規模造假和被假信息包圍的危害是失去真實。失去真實就像失去了支撐點,就會像風中的羽毛,不由自主的被假信息所驅使,所操縱,所擺佈和收割。人家說什麼就是什麼,我們無從判斷,原因是我們已經不知道“真實”長什麼樣子了。所以,知道“真實”的模樣,也就是知道“真實”的哲學含義是什麼? 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話題。點擊聽全文:什麼樣的人不想當皇帝?《美國筆記 -20》08/15/2021 - YouTube

那麼首先,哲學家們是怎麼看待「真實」的呢? 我們先說哈佛大學著名的哲學家普特南(Hilary Whitehall Putnam)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叫"缸中之腦Brain in a vat"。 普特南假設有一個邪惡的醫生,他把一個大腦泡在營養液裏。 然後給大腦通上電極,電極另一端連到計算機上,由計算機向"缸中之腦"發出各種信號。 這些信號會在大腦中形成在海邊漫步,或在草坪上奔跑等等真實的體驗。 而實驗要告訴我們的是,這個大腦無法判斷它自己的真實狀態,是被泡了在營養液裡? 還是長在一個人腦殼裡? 普特南的這個思想實驗影響了電影《The Matrix》。 整個電影也是在講述被電腦網路困住的人,如何經歷千辛萬苦才瞭解到,自己的真實狀態其實是被泡在了營養液裏。

所以,以上的例子指向的一個東西就叫「真實」,或「真實狀態」。 什麼叫「真實」? 我們如何給「真實」下個定義,以及我們要如何判定自己的「真實狀態」? 在電影《The Matrix》當中,當駭客們向計算機係統輸入一點病毒之後,他們看到了違反因果的現象,比如,他們可以在空中停留,或一拳把人打出10米遠。 這種反常的現象使他們對自身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由此,他們開啟了探索自身真實狀態的種種努力。 那麼,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得知,因果現象會讓我們產生出「真實」的感知。 換句話說,我們對於"真實"的感知要依賴於因果作用這個參考點。 但不好的消息恰恰是,這種要依賴參考點的特性,也為偽造出虛假的因果現象提供了可能。 "The Matrix"正是這樣做的。 Matrix向大腦類比出了全方位的因果現象,包括你看到的外部世界,你看到的自己的身體,以及你對於身體的感受等等,籍此成功的向那些泡在營養液裡的人傳輸了偽造出來的"真實"。 但他們的真實狀態卻是被泡在了營養液裡。

事實上,這種向我們輸入偽造的因果關係的事情也一直的發生在我們周圍,特別是體現在了操縱我們對於歷史事件或政治事件的"真實性"的感知上。 我在(葡萄酒感想)裏分析了民主黨人正在推動的1619 project。 這個專案一本正經的指出,美國的立國者們從英國獨立出來的原因是為了維護奴隸製。 這就是典型的創造出一個虛假的因果關係的手法。 是一種"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歷史學稱之為「篡改歷史」。 法律學家會說「兩個事件之間並不存在因果聯繫」。 同時,這種偽造因果關係的手法也同樣的出現在民主黨的政治主張上,比如,投票不許查看身份證件,或不可以讓投票人花時間排隊,你要是不同意就是破壞民主製度。 以及西方對中國的圍堵政策是因為他們嫉妒中國。 或圍繞病毒溯源出現的各種奇談怪論,等等等等。 就是這樣,一個表麵上符合我們"因果習慣"的表述都足以讓我們信以為真,難以分辨。 那麼,要做到類似電影《The Matrix》那樣,把我們泡在營養液裡麵,一排一排的掛在那裡為機器人提供能量,並非隻是想像! 也許就是當下的現實,隻是我們對此毫無覺知,原因是我們缺乏分辨係統性假相的工具和意願。

所以說,因果關係也是可以被操縱的,是靠不住的,會變化的,同樣可以作為欺騙我們的工具。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信賴因果關係? 把因果關係作為我們判定真實存在的依據呢? 啟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大衛休謨(David Hume)認為,我們對於是事件A導致了事件B,這種因果關係的信賴其實是一個習慣,或人類的習性。 休謨說,理性根本無法證明因果關係是必然的,是真實的。 因為理性要以感覺材料作為素材,離開了感覺材料,理性無法運作。 同時,不僅理性無法判定感性經驗的真實性,理性也無法判斷理性自身的真實性。 因為,一旦理性要判斷它自身的真實性,就會陷入到迴圈論證之中。 休謨的這個思想後來被康得(Immanuel Kant)拿去,變成了哲學巨作《純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從這個題目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沒有純理性這回事。 那麼反過來,也就沒有純感性這回事。 理性與感性是相互依賴的,是相對的,是有參考點的。 有參考點就可以被操縱,被欺騙。 比如,我們現在想要判斷一下自己是不是正在做夢,通常我們會掐一下自己,然後通過感受和分析來進行判斷。 但是,如果我們已經處在Matrix的控製之下,Matrix就會偽造出掐和被掐的感受,動作,表情,甚至血壓,心腦電圖等等,利用我們理性和感性所依賴的參考點來騙過我們。 所以離不開參考點就是個問題了。

我們再整理一下這個問題。 本來,我們是想學《The Matrix》裏的駭客那樣,依靠因果關係來判定我們現在是不是被泡在營養液裡。 但是,我們發現因果關係不但靠不住,反而可以成為幫兇。 那麼,我們的感性和理性是否靠得住呢? 依據休謨和康得的分析,我們唯一可用的理性與感性也靠不住。 原因是理性與感性是相互依賴的,是有參考點的。 而隻要有參考點,就為係統性欺騙提供了可能,就為欺騙者偽造虛假的參考點來欺騙我們提供了可能。 而我們卻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和工具。

那我們怎麼辦? 我們隨時會處在危機之中。 甚至已經被泡在了營養液裡,被一排一排的掛在了那裡。 但我們卻缺乏瞭解自己真實狀態的工具。 在電影《The Matrix》裡麵,探索真實狀態的工具是向係統輸入計算機病毒。 也就是用代碼來打敗代碼。 那麼,也許我們可以用相同的原理,也就是用參考點去打敗參考點。 而這個操作的第一步,還是要先弄明白究竟什麼叫「真實」? 我們要先給「真實」下個定義。 也就是先要找出一個叫「真實」的參考點出來。

我在前麵的視頻(民主的道德基礎)裏討論過真實存在的抽象定義,在智力上我們可以推匯出,一個真實存在的東西它必須是獨立的,不依賴任何其他的東西,因為隻要有相互依賴,我們就無法判斷事物的真實狀態。 並且,很多類似於「The Matrix」的傢夥,他們會利用我們理性和感性的參考點,用偽造的參考點來欺騙我們,奴役我們。 所以,佛教哲學對於"真實存在"的定義是,所謂"真實的存在"它應該是獨力的,不依賴任何東西的"自在"。

這個"真實存在"的定義一給出來,我們就有了一個類似於駭客病毒代碼似的參考點。 這個參考點會侵入我們的理性係統,結果是把我們也嚇了一跳。 因為我們發現,我們是處在無法擺脫的,必須依賴參考點的狀態之中。 而真實的存在則是無所依賴的「自在」。 由此,我們可以判斷出,我們當下的存在感並不必然的具備真實的基礎。 或者說,我們目前體驗到的存在感,必然不是那個真實的,無所依賴的"自在"。 這樣的話,我們就像《The Matrix》裡那些幸運的駭客那樣,有了探索自己真實狀態,也就是探索"自在"的理性基礎。

那麼,這個無所依賴的「自在」是不是由理性虛構出來的呢? 我們怎麼證明有「自在」這個東西呢? 我在上一個視頻裏聊了"心"的特性是自己照亮自己,也就是自己看到自己,自己感受到自己,這個叫不言而喻。 因為我們多少都會體驗過自己知道自己正在想些什麼。 並且,我們也可以馬上,立刻的再次重現這種體驗。 比如我隻要稍微的集中一下注意力,我就可以知道我正在說話,我正在想我要說什麼。 所以,"自明,自證,自在"不是虛構的,它一直在發生,隻是這種"自明,自證,隻在"的體驗無法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或我們根本就認不出來它的特別之處。 什麼特別之處呢? 就是在這個短暫的體驗裏,我們沒有去依賴其他參考點的,或沒有被其他的參考點所幹擾。 它是一種自己覺知到自己,自己證明自己的自在。

所以,佛教把這種一瞬間的體驗稱為"覺","自覺"或"覺醒,醒覺"。 這是因為,在你覺知到自己念頭的一瞬間,那個念頭立刻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種狀況意味著我們擺脫了念頭,也就是擺脫了參考點對我們的控製。 那一瞬間,你是自己依靠自己的"自在"。 沒有"覺"這種體驗的人,可以自己試一下,把注意力專注於自己的呼吸,要一直記得保持專注於呼吸。 總有這麼一刻,你會猛然發現到自己的注意力跑了,跑去想其他的事情了,沒有專注在呼吸上。 而這個「猛然發現」就是「覺」。 而奇妙的是,你剛剛正在想的事情立刻的消失了。 所以,這個一瞬間的"覺"同時做了兩件事情。 一是自己覺知自己,二是同時也結束了參考點的控製。 這就好比我們從夢中醒來的同時我們也結束了夢境。 或反過來講就是,停止做夢的狀態也就是醒來的狀態。 因此,一旦「覺」可以發生,那麼,擺脫參考點的控製也同時的發生。 你就像從夢裡醒了過來,回到了自己不依賴參考點的真實的狀態。 所以,「覺」的作用還在於,「覺」可以斷開我們所依賴的參考點及其製造出來的假相的控製。

我們看《The Matrix》,那幾行病毒代碼所起的作用,就是幹擾或斷開Matrix與泡在營養液裡的人們的連接。 而Matrix派出的那些高手們的任務,是要維持和修復這個連接,就是一直的讓那些人處在夢裡,而無法知道自己的真實狀態。 如何戰勝這些高手我們以後再講。 我們現在要講的是,當這個連接徹底斷開後會發生什麼? 也就是,當我們能夠維持「覺知」而斷開與參考點的連接之後會發生什麼? 在電影《The Matrix》裏,連接徹底斷開之後,那些被泡在營養液裡的人沒有死去,而是正真的活了過來。 同樣的道理,維持覺知,斷開參考點對我們的幹擾,不會把我們變成木頭人,也不會把我們變的道貌岸然,頭上放光。 這些東西依然是參考點。 而斷開參考點就隻是讓我們活在真實的狀態之中,或把我們轉變為一個真正的「覺者」。 什麼是覺者? 接觸過佛教的人都知道,「佛」的意思就是「覺者」。

那麼,當個「覺者」有什麼好處呢? 回答這個問題是要看受眾的。 在電影《The Matrix》當中,尼歐被描述為"救世主",是要被反復勸說去拯救世界的。 而那些體驗到痛苦和屈辱的人,他們希望獲得拯救。 但是,對於那些被虛擬的情緒體驗所吸引的人們而言,他們沒有機會去想為什麼要擺脫Matrix的控製。 有吃有喝有樂的還想什麼呢。 但他們所不知道是,Matrix接下來要向他們腦部發出的信號是,去體驗無窮無盡的痛苦。 因此,在佛陀的教法中,「好處」是說給那些正好想聽的人,而「壞處」則是說給像我們這種麻木的大多數。

那麼,不當「覺者」的壞處又是什麼呢? 那就是我們就隻會有一種人生體驗,而這種人生體驗有個特性,就是無常,無我和苦(Anicca, Anatta, Duhkha)。 Speak English就是,不確定性,沒有恆定的本質和不滿足感。 我在前麵的視頻裏,在(價值的真相),(死亡的真相),(自我的真相)裏都在講人生的不確定性,缺乏恆定的本質以及充滿了不滿足感。 鮮少有人能逃脫這樣的人生體驗。 過去的皇帝們做不到,老毛做不到,拜登做不到,川普也做不到,財富500強更做不到。 何況我們普通人。

那麼,擺脫這種不確定性,沒有恆定的本質和不滿足感的人生體驗是可行的嗎? 要怎麼做呢? 電影《The Matrix》的意思是,這要依靠救世主才行。 這就是一種西方式的,區分魔鬼與救世主的傳統文化的體現。 而在佛教文化裡,佛教首先要澄清的是,我們的真實狀態裏並沒有無常,苦這些東西。 我們之所以會有這種"輪迴"的體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有動機,也就是有願望。願望就是我們難以擺脫的,最大的,最基礎的參考點。

我舉個例子,比如,我冒出來一個想當皇帝願望。 也就是我為自己建立了一個虛設的參考點。如果我對這個願望沒有覺知,那麼,我就會習慣性的跟著這個願望起舞,並開始實施這個願望。 我就要抓取各種當「皇帝」的因素。 而對於任何阻礙我實現這個"願望"的人或事,我就會產生憤怒。 我就要動用一切力量跟他們鬥。 這就會成為我一個人對全體人的戰爭,那個感覺和體驗能好的了嗎? 我在(死亡的真相)裏聊過那種憤怒與仇恨的情緒體驗,那是一種地獄般的情緒體驗。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 那麼,要如何消除我的憤怒,讓我感覺好過一些呢? 一個方法是,清除所有阻礙我當"皇帝"的人或事。 但是,這個顯然很難做到。 可能還沒有實現自己就先掛了。 而可怕的是,掛了之後還會延續地獄般的情緒體驗,不得安寧。 為什麼掛了也無法終止情緒體驗? 請看我的(死亡的真相)。 那麼,另一個辦法就是清除我想當皇帝的願望。 這個願望一旦清除,就再也沒有了那些會引起我憤怒的人或事了。 也就是清楚參考點,而這個如此巨大的,吸引人的願望之所以可以被清除,是因為願望或參考點的本性是無常,苦和不具備恆定的本質。 願望並非來自於我們的真實狀態。

所以,佛教會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才會「無願」呢? 也就是,什麼樣的人才會不想當皇帝呢? 佛教的回答是,一個真正的皇帝就不會再有要當皇帝的願望了。 這又是一個不言而喻的答案。 我們看康熙皇帝的表達,"朕,富有四海,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 你看這個氣派。 沒有生拉硬拽,硬要當皇帝的吃相。 一點願望都沒有。 因為他本來就是皇帝。 他的真實狀態就是"皇帝"。 所以他"心亦泰然"。 而之所以能這麼的「泰然自若」。 是因為他因為他沒有把“皇帝”作為參考點。 他對當"皇帝"這件事是"無願"的。

這也是佛教金剛乘的方法,直接指出你的真實狀態,你已經是皇帝了,那個當皇帝的願望根本是多此一舉,如果我們失去對自己動機和願望的覺知,那麼動機和願望就會把我們帶到溝裏。 對於那些心胸開闊,敢於承擔的人而言。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省去了長時間的揣測,摸索,模仿,學習怎麼當"皇帝"的漫長過程。 而是直接就當起了皇帝。 直接的去體驗我們的真實狀態是什麼樣子的。 為什麼說要「敢於承擔」的人才可以去玩金剛乘呢? 因為我們的習慣是一定要找個依靠,找個身份,地位,財富,原則,黨派,國家,民族,這個依靠要越大越好。 但我們恰恰不敢依靠我們"自證,自明,自在"的力量。 而這個力量才是超越一切假相的力量。 是我們的真實狀態。 因此,金剛乘的表述是,你就是本尊,你與佛無二無別。 意思是,我們本來就是皇帝。 如果我們不敢承擔自己的皇帝身份。 那就是浪費了我們的人生。

所以,問題的重點就是我們"自證,自明,自在"的力量,以及我們釋放這個力量的方法 -"覺,自覺"。 除此之外,我們似乎找不到一個可以徹底打敗假相,打敗無常和苦這種人生體驗的工具和方法。

我們所接觸到的,以及我們所體驗到的,並不必然是真實的,在更高的意義上,它必然是虛假的。 這是因為我們的理性和感性必須依賴參考點這個缺陷所造成的。 因此,除非我們開始探索擺脫參考點的努力,否則,我們就隻能踏上一條“通往奴役之路”,我們無法擺脫假相的控製。 我們的狀態就有點像一排一排被掛在那裡的「缸中之腦」。 

作者:美國筆記

Twitter: 美國筆記

YouTube: 美國筆記 - YouTub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