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五燈會元】竹林精舍之 你用那頭作甚麽?

(2021-06-24 08:48:22) 下一個

潭州石室善道禪師,

參石頭, 一日隨頭遊山次,頭曰:“汝與我斫卻麵前樹子,免礙我。”

師曰:“不將刀來。”

頭乃抽刀倒與,師曰:“何不過那頭來?”

頭曰:“你用那頭作甚麽?”

師即大悟,便歸長髭。

佛弟子們常說,坐上法船,到達彼岸。說法是在渡人。彼岸,此案,就是那頭與這頭。渡人也好,成就也罷,有幾個必要條件。

一,有這頭與那頭

二,有交通工具可以到達那頭

三,有需要達到那頭的乘客

駕駛交通工具的人倒不是必須的,因為如果你體力夠好,水性夠棒,可以自己遊過去。上麵三個必要條件缺一不可。石頭和尚想告訴你的是,沒有那頭。

沒有那頭,就沒有這頭,就沒有可以到達的交通工具,也就是沒有佛法。而且,我告訴你,也沒有需要到達那頭的乘客。

什麽是禪法?釜底抽薪,直接擊中要害。

當其他宗派在繪聲繪色描述那頭的美妙景致的時候,在教你如何去健身房增強體魄的時候,在教你遊泳然後讓你一級一級考試的時候,在努力修建世上最堅固的坦坦尼克號遊輪的時候,禪宗告訴你,那隻是個美麗的童話,根本沒有那頭,而你如果不聽,堅持要把船開出去,一定死在路上,因為你永遠也到不了。

 

髭問:“汝到石頭否?”

師曰:“到即到,隻是不通號。”

髭曰:“從誰受戒?”

師曰:“不依他。”

髭曰:“在彼即恁麽,來我這裏作麽生?”

師曰:“不違背。”

髭曰:“太忉忉生!”

師曰:“舌頭未曾點著在。”

髭喝曰:“沙彌出去!”

師便出。髭曰:“爭得不遇於人。”

 

我在網上寫文章, 佛弟子們有些感悟, 就會回幾句。我以前說過, 你如果真有所悟, 不要拾古人的牙慧, 用自己的話寫幾個字上來, 話不在多, 不超過七個字。  你這幾個字要回答的問題就是, 本來麵目是什麽?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 隻要幾個字, 我就知道你中沒中。到目前為止, 一個人也沒有。 反而是很多人長篇大論的。好像最近這一個, 一位佛弟子把《愣嚴經》卷二複製過來。 除此之外, 一句自己的話都沒有。

我借用一句石頭和尚的話:“你用那頭作甚麽?”

如果一直都沒有人開悟, 我會在寫《五燈會元》的最後一篇文章中, 用前人沒用過的話, 用一個字, 兩個字, 三個字, 四個字, 五個字, 六個字, 七個字, 分別把本來麵目寫出來。但是就算我告訴你, 你還是不會明白。老師可以告訴你答案, 你不會解還是不知道為什麽會是這個樣子。

     

僧問:“曾到五台否?”

師曰:“曾到。”

曰:“還見文殊麽?”

師曰:“見。”

曰:“文殊向行者道甚麽?”

師曰:“文殊道,你生身父母在深草裏。”

 

父母俱亡! 四個字, 說的是本來麵目。

無汝用心處! 五個字, 說的也是本來麵目。

兩片皮也不識! 六個字, 說的也是本來麵目。

你用那頭作甚麽? 七個字, 說的還是本來麵目。

 

信手捏來, 隨口而談,何處不是佛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