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五燈會元】竹林精舍之 無心盡同謗

(2021-06-12 18:41:07) 下一個

潮州靈山大顛寶通禪師,

初參石頭。頭問:“那個是汝心?”

師曰:“見言語者是。”

頭便喝出。

經旬日,師卻問:“前者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心?”

頭曰:“除卻揚眉瞬目,將心來。”

師曰:“無心可將來。”

頭曰:“元來有心,何言無心?無心盡同謗。”

師於言下大悟。

 

異日侍立次,頭問:“汝是參禪僧?是州縣白蹋僧?”

師曰:“是參禪僧。”

頭曰:“何者是禪?”

師曰:“揚眉瞬目。”

頭曰:“除卻揚眉瞬目外,將你本來麵目呈看。”

師曰:“請和尚除卻揚眉瞬目外鑒。”

頭曰:“我除竟。”

師曰:“將呈了也。”

頭曰:“汝既將呈我心如何?”

師曰:“不異和尚。”

頭曰:“不關汝事。”

師曰:“本無物。”

頭曰:“汝亦無物。”

師曰:“既無物,即真物。”

頭曰:“真物不可得,汝心見量,意旨如此,也大須護持。”

 

上麵這兩段對話, 非常精彩!他們在說什麽?在說把本來麵目。他們在幹什麽?在印證。希遷最終印證了寶通禪師。

頭曰:“元來有心,何言無心?無心盡同謗。”

我早說過, 佛是有情。很多的法師和佛弟子, 一輩子修空, 一聽說佛是有情, 一聽說即身成佛, 第一反應就是嗤之以鼻, 異端邪說。也不用腳後跟想一想, 如果不能即身成佛, 這世上就隻有釋迦太子, 不會有釋迦摩尼佛。 釋迦摩尼佛就是一個大活人, 即身成佛。佛陀做到的, 人人都可以做到。

否則, 大家這麽辛苦學佛修行做什麽? 大家都去皈依基督教好了。 基督教說, 你隻要信主, 就能得救, 就能上天堂。 隻是到了天堂, 不是做主, 而是做主的仆人。

 

石頭和尚曰:“元來有心,何言無心?無心盡同謗。”

無心盡同謗, 那麽是有心? 我告訴你, 有心也是盡同謗。有也不是, 無也不是, 左右都不是, 那到底如何才是?

石頭和尚說:“我除竟。”

寶通禪師曰:“既無物,即真物。”

我一而再, 再而三地說:“離開兩邊, 也不在中間, 非空非有, 非有非無。”佛一定是有情,有知覺的存在,而不是什麽“枯木倚寒岩,三冬無暖氣”的僵屍。但是,有也是無,最終,有無俱遣,除竟。

 

師住後,學者四集。

上堂:“夫學道人須識自家本心,將心相示,方可見道。多見時輩隻認揚眉瞬目,一語一默,驀頭印可,以為心要,此實未了。吾今為你諸人分明說出,各須聽受。但除卻一切妄運想念,見量即汝真心。此心與塵境,及守認靜默時全無交涉。即心是佛,不待修治。何以故?應機隨照,泠泠自用。窮其用處,了不可得。喚作妙用,乃是本心。大須護持,不可容易。”

 

我常常說,悟了之後,再讀經典公案,一眼掃過去,諸佛現全身。什麽意思呢?就是那些了義的,闡述第一義的字句會從文章中跳出來,你的眼球一下就抓住了。其他那些叨不叨的廢話自動屏蔽,忽略不計。

寶通禪師上堂講的這段話中,在什麽地方諸佛現全身了呢?下麵這一段。  

“此心與塵境,及守認靜默時全無交涉。即心是佛,不待修治。何以故?應機隨照,泠泠自用。窮其用處,了不可得。喚作妙用,乃是本心。”

 

寶通禪師說得精彩,但還是可以更簡練。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早總結過了,“不相妨,無修,隻管用。”

全無交涉就是不相妨,因為不相妨,所以無修,所以隻管用。

會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