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五燈會元】西天大聖之:鏡花水月

(2021-01-27 22:10:28) 下一個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南天竺國人也,姓毗舍羅。後謁龍樹大士。將及門,龍樹知是智人,先遣侍者以滿缽水置於座前。尊者睹之,即以一針投之而進,欣然契會。龍樹即為說法,不起於座,現月輪相,唯聞其聲,不見其形。祖語眾曰:“今此瑞者,師現佛性。表說法非聲色也。”

這是一出有趣的啞劇。 龍樹尊者也不說話, 隻是教人放一缽水在座前。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一見, 就把一口針丟到水裏。 就這樣, 竟然欣然契會, 而龍樹尊者即為之說法。 這出啞劇大家看懂了嗎?

我提示如下:水代表性海。針代表相。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說過,相在性中。無論你投什麽進去,佛性無損。

如果還不明白,我打個比方。宇航員阿姆斯壯在月球上拉了一泡屎。地球上一群人吵翻了天。有人認為破壞了月球生態環境,是壞事。有人認為是人類第一次在外太空拉的第一泡屎,是人類征服太空的象征,是好事。掃地的劉大爺聽了半天,突然道。“那泡屎和你們有關係嗎?”對你完全沒有影響的,就不存在好壞善惡,不是嗎?所有的對立好壞,它一定要有一個參照物,要有一個受體,發生的這件事對這個受體產生了影響。如果沒有受體,沒有影響,就沒有對立,沒有好壞,不是嗎?

有時我覺得, 我實在有點婆婆媽媽, 囉囉嗦嗦。 此處完全是無聲勝有聲, 妙不可言, 而我非要很雞婆的嘮叨來, 嘮叨去。 就象大家正在電影院看懸念片, 正看得津津有味, 旁邊有人不停的在說, 我看過這個電影, 這個是壞蛋, 這個和這個結婚了, 這個後來死了。。。是不是破壞意境, 大煞風景?

祖既得法,後至迦毗羅國。彼有長者,曰梵摩淨德一日,園樹生耳如菌,味甚美。唯長者與第二子羅睺羅多取而食之。取已隨長,盡而複生。自餘親屬,皆不能見。祖知其宿因,遂至其家。長者問其故。

祖曰:“汝家昔曾供養一比丘,然此比丘道眼未明,以虛沾信施,故報為木菌。唯汝與子精誠供養,得以享之,餘即否矣。”

又問長者:“年多少?”

答曰:“七十有九。”

祖乃說偈曰:“入道不通理,複身還信施。汝年八十一,此樹不生耳。”

這段問答,在密宗,就是不受四灌。龍樹尊者問長者,“年多少?”長者答,“七十有九”。錯,錯,錯!應該答“無始無終”。讀經典一定要能舉一反三前後通貫。不過這也需要有超強的記憶力,這樣你才能把各個鬆散的點一霎那間連起來。超強的記憶力不是憑空就有的,要你自己肯下功夫。經典一遍看不懂就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反複看,反複參。終有那麽一天,靈光一閃,所有不連貫的滿天繁星就連起來了。

還記得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和少年優波鞠多的對話嗎?

尊者問鞠多:“汝年幾邪?”

答曰:“我年十七。”

者曰:“汝身十七,性十七邪?”

答曰:“師發已白,為發白邪?心白邪?”

者曰:“我但發白,非心白耳。”

鞠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

優波鞠多就答對了。

 

長者聞偈已,彌加歎伏。且曰:“弟子衰老,不能事師,願舍次子,隨師出家。”祖曰:“昔如來記此子,當第二五百年為大教主。今之相遇,葢符宿因。”即與剃發執侍。

至巴連弗城,聞諸外道欲障佛法。計之既久,祖乃執長幡入彼眾中。

彼問祖曰:“汝何不前?”

祖曰:“汝何不後?”

彼曰:“汝似賤人。”

祖曰:“汝似良人。”

彼曰:“汝解何法?”

祖曰:“汝百不解。”

彼曰:“我欲得佛。”

祖曰:“我灼然得佛。”

彼曰:“汝不合得。”

祖曰:“元道我得,汝實不得。”

彼曰:“汝既不得,雲何言得?”

祖曰:“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無我我,故自當得。”

彼辭既屈,乃問祖曰:“汝名何等?”

祖曰“我名迦那提婆。”

彼既夙聞祖名,乃悔過致謝。時眾中猶互興問難,祖折以無礙之辯,由是歸伏。乃告上足羅睺羅多而付法眼。

偈曰: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祖說偈已,入奮迅定,身放八光,而歸寂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與外道的辯論, 天下第一精彩!“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無我我,故自當得。”無生法忍, 盡在這一句中。我個人除了宗教的經典和書籍以外, 對唐詩宋詞也很有興趣。 王安石有一首夢詩, 我非常的喜歡。

知世如夢無所求, 無所求心普空寂,還似夢中隨夢境, 成就沙河夢功德。

我喜歡這首詩是因為我在小的時候, 常作同一個夢, 夢中回到了戰爭的年代, 一顆子彈迎麵射來, 正中心髒。我倒在地上, 驚恐不已, “我是不是死了?”。然後突然驚醒, 心還在突突地狂跳,

“噢,隻是個夢而已”。  虛驚一場。 一切隻是夢幻泡影。

你知道我悟到了什麽嗎?雖是夢, 確是有, 因是夢, 所以無。 非有非無,有無俱遣!而真我一直都躺在床上。 法身寂寂, 如如未動。

世尊臨入涅槃,文殊大士請佛再轉法輪。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說一字,汝請吾再轉法輪,是吾曾轉法輪邪?”在佛陀的弟子中,文殊菩薩智慧第一, 而此時對無生法忍, 卻仍是未悟, 可惜可惜!枉稱智慧第一。

有生才有滅。 一切本無生, 無生哪有滅? 空本無華, 何須作、任、止、滅? 你明了無生法忍, 《園覺經》就能讀出法味了。 《園覺經》和《金剛經》一樣都是了義的佛經,我日後都會說到。

 

羅睺羅尊者, 西天禪宗第十六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