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彼岸隨筆

生活是美的,隻是需要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生活裏有愛,隻是需要一顆能夠感受和孕育愛的心。
個人資料
正文

回國散記(3)上海書城

(2024-01-27 15:54:29) 下一個

回國散記(3)上海書城

 

出租車停靠在福建路近福州路口,司機小夥招呼我下車"上海書城到了",他說。沒有指給我看是哪一棟建築,他以為,我也以為,我知道。

 

下了車,我走前幾步到達路口左右觀望,沒有找到那個熟悉的"上海書城"的醒目標記,於是問邊上一位正在等紅綠燈的年輕小夥:去上海書城怎麽走?年輕人指著旁邊-棟嶄新的大樓:"這就是,裝修了一年多剛開張的"。舊貌換了新顏,難怪我不認識了。

 

你來買什麽書?"年輕人問。

"還不知道,隨便看看",我說。每年回上海,我總會安排一天有時是二天,來這裏從一樓的新上架圖書,一層層往上瀏覽,讀了喜歡的,便放入購物籃,逛完七個樓層,籃裏便躺了七八本書,這些書帶回美國,便有幾個月可以慢慢地消遣。

 

我走到樓的正麵,穿過馬路,廣角打量起我曾經那麽熟悉現在卻變得陌生的地方,欣喜上海的這一文化地標有了新的格局。重新打造的上海書城有著全新的設計構思,建築外立麵由穿孔鋁板做成,被設計成一冊冊書組成的一個巨大城市的形象,鋁板狀似書脊,而書的"封麵”上有一個個孔,可以想像,當夜幕降臨,一塊塊鋁板背後透出的光就會如浦江兩岸的萬家燈火,展現出這座城市的勃勃生機,一個生活的城市被抽象成一個書的城市,據說是總設計師俞挺的設計創意。

 

 

上海書城自21年12月12日閉店後重裝到23年10月28重新開張,曆時近二年,熱心的讀者早已充滿了期待。我來的那天,己是新開張的第二周,還不是周末,卻仍然人潮湧動。進入城裏,頓覺耳目一新。與之前建築結構最大的不同在於,新的上海書城從頂樓屋頂到地上二層形成貫通中庭,每一部分用玻璃地板進行分隔,光線可以從頂樓照耀“書山”,三個采光中庭則成為“垂直”城市內部的三個小型文化廣場。一位老先生手持長鏡頭相機,單膝半跪在玻璃地板上,從各個角度取景不停地拍,口中不停叫好。在中廳瀏覽一圈,覺得此處的設計並不完美,隻能用於觀賞,並不方便愛書者搜尋和翻閱,一是因為高處放置的圖書根本夠不著,二是隔成方格的書架不易歸類,很難查找。

 

 

 

 

 

可能是因為熟悉的關係,以前在老的書城中找書很容易,圖書以層分類,標識直觀清楚。而全新開業的上海書城對書目進行重新盤點、歸類和精選。十餘萬種、幾十萬冊書雖然依舊分布在七個樓層,但布局有點錯綜複雜,需要仔細看懂導覽圖,最好先到各處瀏覽一遍,有一個大致的方向感,再慢慢查找。新的書城的首層作為公共文化廣場開放,書城入口的全開放式的文化廣場上是紅色的“書山”,陳列著主題圖書,“書山”背後的浮雕上雕刻的是高爾基的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以中文、英文等6種語言表達,延續著人們與上海書城的記憶。

 

二樓是“文淵一舸”區,陳列古今中外大量名人名著,按照作者國籍、著書時間等線索,全麵有序地將書籍呈現給讀者,其中的“作家書房”直接把作家的書房搬進書城,在書城這個公共空間中劃分出一塊半私密性空間,能讓讀者在靜謐舒適的環境中收獲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這裏也將會是新作最先與讀者見麵的地方,讀者有可能在這裏偶遇作者,和作者作麵對麵的交流。"作家書房"中展示的是作家本人的作品和他們所推薦的書,每期書屋的體驗活動為期二至三個月。首位入駐 “作家書房”的是懸疑作家蔡駿,書城特意為其打造了一個約有10平方米的"蔡駿書屋”。我經過書屋時看到一位讀者捧著一本書蜷在沙發裏聚精會神地讀,旁若無人,就如在自己家中。

 

 

 

三樓作為社科大本營,精選黨政類、曆史類、經管類、哲學類圖書。四樓為“童心啟航”區,選擇兼具教育和娛樂價值的兒童圖書,鼓勵孩子們熱愛閱讀,幫助他們培養閱讀習慣。五樓教輔書覆蓋學生各個學習階段。六樓以生活休閑與藝術類圖書為主。七樓囊括學術專業和藝術設計類型的書籍,為學生、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多層次、更專業的前沿成果。

 

除了書的質量、體量的提升之外,升級後的上海書城同時也實現了從圖書賣場到文化空間再到生活美學磁場的提升,實現了從傳統零售到新零售時代的跨越。書城推出了快閃品牌,圍繞食、閱、玩、樂四種城市生活方式,設置不同區域和布局,舉辦作家簽售會與電影展、大型漫畫書展、攝影展、時裝展、江南文化音樂會、歌手表演、聲樂課堂、聯名文創售賣等活動,吸引市民遊客走進書城,“悅讀上海,了解上海”。對於這樣的設計,我覺得眼花繚亂,衝淡了書城原本的應該有的濃濃的書香,這樣的改型或許適合有些人的品味,但對我本人而言,並不喜歡,把書城建成一個綜合商場或許是出於經濟利益的考量,但在總體設計的構思上卻是一個敗筆。

 

進城2個小時逛下來,印象最深的倒是設計細節中處處可見的人性化,和舒適的讀書環境。城裏七層處處可以找到休息、閱讀的地方,看累了,可以喝杯咖啡,吃個簡餐,輕鬆悠閑。2019年去台灣旅遊時我們去參觀誠品書店,對那裏一個個小小的閱讀空間頗為讚賞,因為那時的上海書城,閱書者無處可坐,有人實在累了。便會撅起屁股擠坐在樓梯側邊的條欄上,現在終於可以慶幸那種畫麵已經成為了曆史。

 

 

 

每年去書城,我都會買一本新版的上海地圖,原來的書城,所有的地圖都在一樓的西南角落,很容易找到。但是這一次,兜了幾圈還是沒有找到地方,後來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才在六摟一個隱蔽的樓道拐彎處找到地圖專櫃,隻是偌長的一排書架上看到的卻隻是零零落落的幾本冷門地圖,空空如也。向工作人員打聽,何時進貨,回答說幾乎每天進貨,隻是書城早上9:30開門,半小時之內,那些熱門地圖便會售馨。疫情之後的報複性旅????熱,從歐美旅遊地圖的如此熱銷便可見一斑了。

 

福州路上海書城早已成為上海的一個文化地標,“去書城”對很多上海市民來說,是一個無須道明地址的約定。雖然新的書城的設計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那種集書店和圖書館的功能為一體和猶如自家書房的舒適的讀書環境,我喜歡,每年回國,一定會去城裏逛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此岸_彼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越王' 的評論 : 越王好。是的,這項人性化的改進是我最喜歡的。以前去書城逛一天,腿都站直了,累了隻能出外找個歺廳吃點東西順便休息一下。現在太好了,喜歡:)
越王 回複 悄悄話 有地方讓人坐了絕對是一大改進,以前從一到七樓沒有一個設計了讓人坐的地方。
此岸_彼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菲兒好。菲兒你知道我最喜歡那裏的什麽嗎?沙發和座椅,拿幾夲新書坐下慢慢看,不累。喜坐不喜站是不是老的表現?
菲兒周末快樂:)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上海書城好漂亮,你這次沒有我上次去的時候人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