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彼岸隨筆

生活是美的,隻是需要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生活裏有愛,隻是需要一顆能夠感受和孕育愛的心。
個人資料
正文

漫遊大華府(3-2)世界最大私人博物館-中

(2022-05-25 05:55:48) 下一個

漫遊大華府(3-2)世界最大私人博物館-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其不同的淵源,Glenstone Museum 的誕生竟然出自於一位富商經曆了生死之後的頓悟。

 

1986 年,億萬富翁美國商人米切爾·羅爾斯 (Mitchell Rales) 在馬裏蘭州波托馬克 (Potomac) 購買了房產,以建造房屋。從 1990 年開始,Rales 開始為那所房子收集藝術品。1998 年,Rales 在俄羅斯摩爾曼斯克(Murmansk, Russia)附近旅行時,他的包機直升機在加油站發生爆炸,他險些喪生。旅行回來他問自已,"我還活著,我該如何活?他很快意識到除了家人和親人,藝術比其他任何事物都使他更有活力。於是他決定 進行一項慈善項目,建造一座博物館以造福社會。在他的想象中,那應該是一個寧靜的地方,"當你穿過大門時,你會忘記你背負的任何負擔。"他要著手將他在波托馬克的家改造成那個地方。

 

1998 年至 2003 年間,Rales 完成了他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的主要收藏,並繼續為 Glenstone 製定計劃。他 聘請了建築師 Charles Gwathmey建造一座有別於其他博物館的藝術建築,Glenstone 博物館 2006  9  30 日落成,作為 Rales 獻給人類的禮物Mitchell Rales 決定不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博物館,而是以莊園所在的格倫路和附近的采石場命名。

 

藝術史學家艾米麗·魏(Emily Wei)曾是芭芭拉·格萊斯頓(Barbara Gladstone)紐約畫廊的前任館長,後來於 2008 年與 Rales 結婚,他們夫婦倆進一步擴大收藏範圍,包括不同藝術家們的極簡主義作品,將更多當代藝術納入其中,並進一步整合博物館的藝術、建築和景觀。Emily Wei Rales 成為博物館館長,負責監督收購、策劃展覽,並開發博物館的公共項目和社交媒體活動。

 

Glenstone 首展的采訪中,Mitchell Rales 描述了他對博物館的願景,稱他最大的希望是它將被視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目的地之一,在我離開這個地球之前我將盡我所能努力創造一些你在其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東西,然後我會打開大門,這樣讓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它。"

 

Rales 夫婦
 

Rales 夫婦喜歡具有持久力的藝術家:他們的很多收藏是從那些展出至少 15 年的經受住時間考驗的藝術家那裏購買的。Raleses 用他們所擁有的一切來支持他們所欽佩的藝術家。在有些情況下,他們會收藏他們的幾十件作品,而有時則隻購買藝術家們的重要代表作。Glenstone 最初於 2006 年開業時是一座畫廊建築,在當時9,000 平方英尺的展覽空間內舉辦了當代藝術家輪換個展,重點展出各位藝術家職業生涯中的關鍵時刻的代表作,這些展覽中的藝術品完全來自 Raleses 的收藏。隨著展館於 2018 年底擴建完工,由 Thomas Phifer and Partners 設計的另外 50,000 平方英尺的11個畫廊房間的展館中,有個被指定用於長期展出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Ruth Asawa無題",約 1950 

 

日本移民的女兒露絲·淺澤(Ruth Asawa)在訪問墨西哥時看到了編織鐵絲籃,發明了她懸掛雕塑的基本格式。她學習了籃筐製造商的環形鋼絲技術,並在回到美國後開始將其用於她的作品中。


Lygia Pape時間之書,(Livro do Tempo I)1961-1963

 

已故巴西藝術家 Lygia Pape 時間之書是一個由 365 個彩色木製浮雕組成的網格,均勻地展示在一麵牆上,就像一個巨大的年曆。這幅作品感覺像是對時間流逝的致敬,也是對新社會秩序的安靜呼籲。

 

大衛哈蒙斯(David Hammons),你現在有多喜歡我?1988

 

這件作品以 Kool Moe Dee 的一首說唱歌曲命名,畫中顯示牧師傑西傑克遜是一個藍眼睛的金發男人。當它作為 1989 年關於布魯斯、黑人文化和現代主義的展覽的一部分安裝在停車場時,被一群非裔美國人用大錘攻擊,他們認為它貶低了傑克遜。哈蒙斯也是非裔美國人,他修複了這幅作品,現在用一麵美國國旗展示它,用鐵絲和大錘製成的屏障將其圍起來。

 

威廉··庫寧 (Willem de Kooning)  女人,1953

 

查爾斯·雷(Charles Ray),"打包卡車2014

 

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1964

 

邁克爾·海澤(Michael Heizer坍塌,(Collapse)1967/2016

 

坍塌Raleses 與大地藝術運動先驅邁克爾·海澤合作的雕塑裝置。該裝置最初構思於 1960 年代,但是到2016年才安裝完成。這個室外的展室向天空開放,但沒有窗戶的高牆擋住了周圍景觀的視線,有助於營造一種恐懼的反烏托邦氛圍。這座雕塑由 15 根生鏽的重鋼梁組成,這些鋼梁似乎被隨意扔進一個深長的矩形坑中,坑內襯有垂直的牆壁。橫梁相互靠著,靠在坑的邊緣,在不同的地方突出在地麵上。

 

這是整個參觀過程中唯一一處須要排隊(十幾個人)等候觀看的展品。每次最多進入3名參觀者,由一位向導陪同沿坑兜一圈,為防止不小心掉入坑內,遊客必須與16英尺深的坑保持3尺距離。我問向導,為何不在坑的周圍用繩子圍上一圈,這樣就可以多一些人一起參觀而不用排隊了,向導回答說作者不同意那樣做。

 

後來我一邊參觀一邊想通了其中的道理:沒有遮擋的坍塌深坑更接近真實場景,就如一個災難現場,令人更能感受大自然的威力。站在深坑邊,望著坑內橫七豎八幾十噸.重的大鋼梁,去想象潰敗崩塌的那一瞬間,人類顯得如此渺小而不堪一擊。由深坑我竟然聯想到2006年去意大利時參觀被火山爆發崩塌深埋的龐貝古城時的那種震撼,聯想到自然災害對人類的一次次摧殘,反思之餘,人類真應該多一些謙卑,對於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多一些敬畏。

 

(未完待續)


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此岸_彼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謝謝沈香,文學城中有你這樣的博友互相串串門,真好:)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繼續欣賞兩岸的精彩遊記!每個作品都凝聚著藝術家的人生理念,欣賞了。謝謝兩岸圖文並茂好分享!最後的感悟兩岸寫得很好!讚了!期待下一篇好文。
此岸_彼岸 回複 悄悄話 Canhe 好,謝謝來訪和點讚,這次博物館之行,學到了很多,對於如何活得有意義,從Rales 的人生故事中得到了啟發,很高興能將自已的感受與博友們分享。
canhe 回複 悄悄話 博物館展品和展品背後的故事都很精彩!“人類真應該多一些謙卑,對於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多一些敬畏。”說得好!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