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彼岸隨筆

生活是美的,隻是需要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生活裏有愛,隻是需要一顆能夠感受和孕育愛的心。
個人資料
正文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五)

(2021-02-20 13:42:56) 下一個
 

讀碩讀博 新的糾結

 

到了馬大,仍然是大學的校園,土壤卻不一樣,一顆從東方的土地上移植過來的樹苗,盡情地吸收著它豐富的養分。

 

 

白天我幫教授做著實驗,抽時間去課堂聽不同的教授講課。那時候感興趣的並不是上課的內容,而是教授講課的方式和課堂的氛圍,希望學好了再回交大教書時可以用得上。

 

下班之後,除了去圖書館,最喜歡去的是計算機房,上百人的房間,整齊地排列著上百台電腦,電腦前坐滿了年輕的學子們,基本上找不到空位。安靜的機房沒有噪聲,能聽到的是手指敲打鍵盤的聲音,清脆而悅耳。從門口進入時,一邊找尋可用的電腦,一邊掃描一遍學生們的電腦屏幕,看看他們都在用些什麽軟件。

 

那個年代,中國的計算機行業相對落後,在交大工作時隻有計算機係的師生們才被允許進入機房操作,時間排定非常有限。當他們手中拎著一串打洞的計算機紙走出機房門口,常會引來羨慕的眼光。我們材料係用電腦的機會不多,隻是需要對電子衍射圖作結構分折時才會上機,所以對計算機的操作比較生疏。

 

馬大計算機房的一台台電腦屏幕上運行的是各種不同的複雜的軟件,比較多的是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CAD)和文字處理(WordPerfect)軟件,我在那裏什麽都要去試一試,沒有特別的目標,卻玩得起勁,常常一坐幾個小時,完全忘了時間。

 

那段時間,沒有薪水,便去校園內的學生食堂打工維持生計,一周二天,周六和周日。二位室友是公派來美,國家給的資助有限,他們也在學生食堂打工。一到周末,我們一行數人從住處步行去校園,在穿過一個樹林時,隻能一排人魚貫而過,看上去很象電影中的遊擊隊在戰地行進。

 

在食堂的工作不重,收入也低,但已夠我簡單生活的開銷。食堂打工的工作很熱門,對一些沒有獲得資助的學生來說,是經濟來源的一部分。二位室友除了周末,晚上也有空閑,所以一旦哪天食堂排班有空缺,經理打電話通知她們,她們就會去頂上。有時空缺多了,她們邀我一起去,我都謝絕了,我想我來美國不是來掙5美元一小時的打工費的,晚上有時間,我寧願去圖書館或者機算機房。

 

 

周末去學生食堂打工,是我們一幫中國學生和訪問學者相聚交流的日子。午飯之後,把歺具和盤子放入大型的自動洗碗機,我們就湊在一起交流各種信息,翻報紙的廣告欄,想買車的尋找合適的二手車。 大家相處友善,互相幫忙,成了很好的朋友。

 

一位朋友去考駕照前建議我化幾天時間背下交通規則,他的房東老太太陪他去考駕照時把我捎上,順帶著就完成了駕照的筆試部分。另一位朋友周末打工排班比我早二個小時,他說若我早點到校園,可用他的車在校園的停車場練車,他自己要上班,我就請另一位住在校園附近的學生來帶我練車,他有駕照,但沒買車。那幾個周末,他騎自行車來校園,帶我二個小時,34次以後,他對我說:你可以去路試了。

 

路試也是極其的順利。一位鄰居,也是馬大的學生,太太來陪讀,他要帶她去考駕照的筆試,問我要不要去試試路試,我說我才練了不到10個小時,沒有把握。

 

"沒有關係,試了不行,下次再去。我太太英語不好,筆試一次肯定通不過,下次再去時,你也可以一起再去的"他鼓勵我。

 

路試時是一位女考官,神情嚴肅,每做完一步,低頭在她手上的一份單子上做個記號。我最怕的是平行泊車,緊張兮兮地做完規定的操作,隻見女考官在單子上塗了好一陣子,心裏準備著,看樣子這次要黃了。

 

考試結束後下車跟考官進入辦公大廳,她到電腦旁把單子交給一位辦事員,要我去找個位置坐下,等待領取駕照。我瞄了一眼她交給辦事員的單子,每個項目後麵都是打了一個"V",全部通過,隻是最後的那一個"V"用筆描了又描,筆尖差點把紙截破了。直到現在我都想不出她當時那樣做的理由,或許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情,她覺得太無聊了,用塗鴉來消磨時光?

 

那時來美才幾個月,還未打算買車,但考駕照,是一件早晚要做的事,早點完成比較心安。回憶考駕照的整個過程,對這些朋友們的幫忙,感到很暖心,至今還是心懷深深的感激。

 

有了駕照,朋友通過筆試後要練開車,我就可以坐在他們旁邊陪練,竟然還幫到了二位朋友考出了駕照,也是一件開心事。 這裏有點扯遠了。

 

阿森諾教授不操作電腦,專門雇了一位秘書幫他打理所有的文書來往。在我來美大約半年之後,這位秘書調往係辦公室任職,教授要我接替秘書的工作,幫他電腦打字。

 

他指著大約三吋左右厚的wordperfect 使用手冊問秘書,需要給我多少時間自學可以幫他打文章。

 

"二個星期。"秘書回答。

 

"給你一個星期時間練習,一星期後開始給我打文章"教授一邊說,一邊把書遞到我的手上。

 

一周之後開始用電腦幫教授處理各種信件和稿件,邊學邊幹。由於是本專業出身,教授投稿的幾份學術雜誌的版麵排版要求也都熟悉,工作還算順手。英語說寫都不流利,但是在理想的語言學習環境下,也在逐漸提高。

 

這份工作薪水不高,但日常生活足夠,過了幾個月便不再去學生食堂打工。隨著對計算機的興趣漸濃,開始考慮是否再讀一個相關的碩士學位。

 

來美國時沒有打算讀學位,所以沒有去考托福,現在要讀的話,先得通過這項考試。考慮了幾天,沒有找到不去嚐試的理由,於是工作之餘,複習備考。

 

一位熟悉的教授在裏海大學擔任終身教授,我在交大時修過他的研究生課。那時他正好拿到了一大筆科研經費,希望我能去他那裏讀博士。資助已經落實,因為我已來美一年,托福也不需要考,我在交大修的研究生課程的學分也可以轉過來。條件優渥,實在很難拒絕,再加上教授是我極為佩服的一位學者,治學嚴謹,待人誠懇而熱心,由他指導讀博士一定會受益良多。

 

那時心裏非常糾結,讀材料博士的一切條件都為我創造好了,不需要操任何的心。但讀博需要的時間長,並且做論文大都用透射電子顯微鏡作為實驗手段,對視力的損傷較大,這二項讓我有些猶豫。但主要的考量還是來美一年中對計算機軟件的興趣越來越濃厚,與材料專業相比,更想讀個計算機的學位。

 

考慮了二周,最後決定放棄讀博,申請了學費比較便宜的馬裏蘭另一所州立大學當時比較熱門的管理信息係統專業碩士班,通過了托福考試,於1992年開始,一邊上班,一邊讀書。雖然辛苦,但過得充實,忙並快樂著。

 

那些年,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發展很快,對機算機行業的財政投入大增,對計算機和管理信息係統專業畢業生的市場需求很大,程式設計語言,數據庫設計管理是二大主要的領域。

 

為了在學習期間能有側重點,為畢業後找工作作好準備,我去圖書館查閱了計算機行業招聘的需求重點和具體要求,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以數據庫的設計和管理作為主攻目標,在選擇課題和畢業論文題目時都以此為主。了解到當時各種數據庫的市場份額中Oracle所占比例最高,達50%以上,所以在學習中,又把目標鎖定到Oricle Database 方麵。 

 

目標鎖定後,增加了課餘的用功時間,去書店買了一本"Oracle7-The Complete Reference” 回來學習。沒有課的日子一下了班,便去圖書館坐下,翻開其中某一章,認真學,每個例子都會練習一遍。到畢業的時候,這本4公分的書已通讀了二遍。

 

現在28年過去了,其它與工作相關的參考書都已處理掉,隻有這本書至今還躺在我的書架上舍不得扔掉。在美國職場能夠立足,它是大功臣。

 

1995年夏天,獲得碩士學位,那時教授已經幫我辦好了綠卡,我便計劃給自己放一個長假,回上海看望母親和家人。

 

 

朋友問我,你為什麽不找好工作再回去呢?那樣不是心裏踏實一些嗎?確實,在這種時候不少人會糾結先找工作還是先休假?找了工作,錢是有了,但是沒有時間了。不找工作,時間是有的,但卻沒有錢。

 

我選擇了最容易的解決辦法,先把手上還有的一些錢用來休假,休息夠了再來找工作賺錢。在美國,有了綠卡,有了學位,找份工作應該不會太難吧?

 

這是我來美國五年後第一次回國,想回去多休息一陣子,買了open票,回程時間不定,想呆夠了才回來。教授這裏不能斷人,所以在走的以前物色了一位研究生的太太,暫時接替我的位置,向教授請了假,回到闊別五年的上海。

 

在出國之前,我曾答應過母親,回上海探親時一定陪她去北京旅遊,現在是兌現承諾的時候了。

 

回到上海調了時差,便陪母親坐飛機到了北京,拜訪了北京石油大學的幾位教授,我們一起共遊了長城,一路上回憶著在美國相處的三個月短暫而美好的時光。

 

就是她們,在我剛到美國的三個月中,給了我很多的幫助和鼓勵,她們回國前還囑咐我說:碰到困難時,記得咬咬牙,再碰到困難時,再咬咬牙,還是碰到困難,繼續堅持,若咬過三次牙還是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就回來。現如今,我要對她們說,我一直記著你們的臨別贈言,所以堅持下來了,謝謝你們!

 

每天上午陪著母親去參觀一處景點,下午讓母親休息,我則四處瞎逛,走走看看,處處感到親切。在北京的10天過得很快,母親由我在邊上陪著吃喝玩樂,心滿意足。我則完成了一件心願,稱心如意。

 

從北京回上海後,走親訪友,馬不停蹄,身體一疲勞抵抗力便差,染上了重感冒。休息了二周,巳到96年的年初,回滬也已二個半月,所以訂了回程的機票,在大雪粉飛的寒冬,回到了美國。躺了一個星期,體力稍稍恢複,開始找計算機方麵的工作。舍棄了十五年努力積累的專業知識,開始了一個全新領域的探索。

 

回到辦公室上班,告訴教授說我打算改行搞電腦,想找份計算機方麵的工作,請他找人接替我。我說在他沒有找到合適的人之前,我不會離開。因為教授是我的恩人,我不能扔下這裏的工作不管,隻有把他這裏安排好了,我離開時才會心裏踏實。

 

"你不必擔心這裏,可以馬上去找,找到隨時都可以走。"他告訴我。

 

我沒想到他是如此爽快,想想或許這就是美國人的做事方式。他幫了我那麽多,卻並無意要求任何回報。後來朋友告訴我 "Pay it Forward" 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他們幫了你,希望你在有機會的時候,去幫助下麵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即使這樣,我還是幫他物色了一位助手,一邊做些掃尾的工作,一邊著手找工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步可妮 回複 悄悄話 Pay it Forward 也是加拿大文化的一部分:)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美國教授好爽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