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堆竹簡的上方的土層中,還發現了董卓廢少帝的報道,竹簡部分被扯破,顯示出當時閱讀此竹簡的人的憤怒:
東漢人民日報社論:順應天命人心 調整國家領導核心
------幹部能上能下 皇帝賢者居之, 論少帝禪讓與陳留王登基的劃時代意義
公元一八九年,秋。
在經曆了前所未有的宮廷動蕩和國家危機之後,大漢皇朝的航船駛入了一個新的曆史航道。這是全體炎黃子孫共同關注、共同期待的重大時刻遵循祖宗法度,體察社稷安危,原少帝陛下深明大義,主動禪位於賢能之君,陳留王殿下順應天命人心,謙遜三辭後,最終黃袍加身,登臨大寶!這不僅是皇室內部的一次平穩過渡,更是大漢基業薪火相傳、鳳凰涅槃的必然選擇,標誌著國家領導核心實現了關鍵性的優化調整!
本社認為,這一曆史性變革,深刻體現了幹部能上能下的偉大原則在國家最高層麵的生動實踐!自靈帝崩逝,少帝即位以來,京畿之地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混亂。外戚弄權,奸邪當道,宗廟社稷幾度蒙塵,皇輿播遷,黎民惶惶。在這樣的危急關頭,國家需要一位具備超凡智慧、堅定意誌和寬廣胸懷的領導者來掌舵引航。
然而,實事求是地說,原少帝陛下因年幼識淺,性情柔弱,在處理複雜的朝政和應對凶險的變局中,未能展現出撥亂反正、力挽狂瀾的才能。在國家最需要堅強核心的時候,陛下的表現未能達到力挽狂瀾的要求,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正如幹部能上能下是選賢任能、保持組織活力的重要機製一樣,國家最高領導者的更替,也應以是否有利於國家穩定、社稷昌盛為根本標準。
正是在這一原則的指引下,在深切憂慮國家前途命運的忠臣義士的建議和輔佐下,原少帝陛下經過審慎的考慮和深刻的體察,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為了大漢的萬年基業,為了天下蒼生的福祉,毅然作出了禪位於賢的明智決定。這種顧全大局、甘願為國家犧牲個人名位的崇高精神,值得我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與此同時,陳留王殿下以其素有賢名,博聞強識而著稱於宗室內外。殿下聰慧過人,心懷仁厚,對國事民情有著深刻的洞察力。他的賢德和能力,早已在朝野上下傳頌。在國家遭遇危難之際,正是需要這樣一位賢能之君,來帶領大漢走出困境,重鑄輝煌!
當禪讓的懿旨下達,萬民歸心的時刻到來之時,陳留王殿下卻展現出令人感佩的謙遜和辭讓。他深知肩上責任之重,對皇位懷有敬畏之心,再三推辭,不願輕易接受這至高無上的權力。殿下的三辭三讓,並非作態,而是其高尚品德和對國家負責態度的真實流露,更凸顯了其作為一代賢主的偉大人格魅力!正是這種謙遜,讓天下人更加堅信,陳留王殿下是承載大漢希望的真正賢者!
最終,在天下臣民的懇請和殷切期待下,陳留王殿下順應曆史潮流,肩負起複興大漢的重任,正式登基稱帝!這是大漢皇朝發展的曆史必然,是人心所向,是順天應人的結果!
本社堅信,在以新登基的今上陛下為核心,以董卓將軍等忠心耿耿、能力卓越的股肱之臣為輔佐的新的國家領導核心領導下,大漢皇朝必將掃除陰霾,重振雄風。我們將堅持幹部能上能下,皇帝賢者居之的偉大原則,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繁榮昌盛不懈奮鬥!
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今上陛下的周圍,擁護董卓將軍的正確領導,以更加昂揚的鬥誌,為實現大漢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
附:新一屆東漢政治局常委名單:
東漢皇帝(國家主席):劉協
東漢軍委主席,黨主席,黨校校長(太師):董卓
東漢太後(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何太後
東漢人民政府總理(司徒):王允
東漢政協主席(太傅):袁槐
東漢人民政府常務副總理,首都軍區司令員(中郎將):蔡邕
中央保衛局局長兼紀律檢查委員會主任:呂布
《東漢人民日報》編輯部
公元一八九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