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街亭之戰與孟良崮之戰

(2021-02-11 17:30:55) 下一個

街亭之戰與孟良崮之戰

文/飛鴻

 

       

        三國時蜀漢參軍馬謖奉命守街亭要道,其實他和諸葛亮本人戰前都沒未曾料到曹魏司馬懿(曆史上其實是張郃)會親率主力大軍襲奪街亭,所以才有馬謖簽下生死軍令狀,諸葛亮同意讓他一試的情況。因為在無險可守的街亭要頂住司馬懿率領的曹魏大軍,如果兵力太少即使按諸葛亮的預設方案在路口下寨也根本不可能成功守住街亭。於是馬謖自作主張屯兵於土山絕地,打算仿效項羽的破釜沉舟和韓信的背水列陣,期望蜀軍“置於死地而後生”。誰知人算不如天算,蜀軍出擊時機太晚,由於被魏軍斷絕水道,鬥誌已喪,沒有了以死相拚的決心和勇氣,導致最後慘敗而丟失街亭。馬謖也因此賠上了性命被諸葛亮揮淚斬首。

 

        從蜀魏雙方街亭之戰的戰前調兵布局來看,司馬懿顯然勝過諸葛亮一籌:與諸葛亮僅派馬謖及少數人馬駐守街亭扼守要衝相比,司馬懿能親率主力大軍襲奪街亭,可見司馬懿比諸葛亮更重視街亭的戰略價值。縱觀後來整個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蜀魏交戰情況,司馬懿以靜製動,指揮若定而且臨危不亂,多數時候能料敵於諸葛亮之先,軍事才能實際上高於諸葛亮。最後在曹魏沒有重大損失情況下使勞而無功的諸葛亮累死五丈原。諸葛亮平生太過謹慎不肯冒險,幾次失去出奇製勝的良機。其中最為可惜的是輕易放棄魏延提出的從子午穀出奇兵襲長安的建議。其實這個計謀比後來鄧艾偷渡陰平滅蜀的勝算更大。隻是由於《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尊劉抑曹傾向而神話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在《三國演義》中描寫諸葛亮時時處處神機妙算,但實際上次次都並無重大戰略收獲。

 

         諸葛亮的街亭之失很類似袁紹的烏巢之失:街亭是蜀軍鞏固隴西先期取勝,阻擋曹魏援軍的要衝,烏巢是袁軍糧倉。諸葛亮派紙上談兵的參軍馬謖率少數兵力守街亭,袁紹派嗜酒大將淳於瓊率少數兵力守糧倉,顯然都是對己方戰略要點重視不夠,失一要點而全局崩潰,犯的都是同樣的致命錯誤。曹操率主力夜襲烏巢燒毀袁軍軍糧;司馬懿率主力襲奪街亭救援隴西,都是三國時期軍事戰略高手的上乘絕妙致勝之筆。

 

         類似馬謖街亭之戰的戰例是國共內戰時期張靈甫的孟良崮之戰。所不同的是,馬謖是沒有實戰經驗的參軍,而張靈甫曾是身經百戰的抗日名將。張靈甫最初的設想與馬謖相近,他將整編74師三萬人馬拉上孟良崮,本想利用居高臨下的地形地理優勢吸住共軍華野主力來包圍孟良崮,然後再讓附近其餘國軍對華野實施反包圍而進行內外夾擊加以圍殲。誰知國軍高層指揮無方,加上周圍其它國軍貪生怕死馳援不力,演變成了74師在孟良崮孤軍奮戰應對共軍數個縱隊的圍攻,作戰雙方都浴血奮戰,頑強拚殺付出重大代價,最後74師寡不敵眾被粟裕指揮的華野全殲。張靈甫雖勇但馳援的其它國軍卻多是隻顧自保的鼠輩,偏偏張靈甫的對手又是共軍能征慣戰的驍將粟裕,孟良崮又是用兵絕地,所以張靈甫及74師難逃全軍覆沒的下場。

 

         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勢均力敵的交戰雙方往往勝負就在瞬間逆轉。將領審時度勢的指揮,軍隊頑強拚殺的勇氣,以及機遇運氣對於最後的勝負結局都是極為重要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