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夫話吧

談醫療、談養生、談人文、談人生 – 聽趙大夫怎麽說
個人資料
趙大夫話吧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18軍、張難難、張國華與62年中印戰爭

(2021-11-14 08:49:15) 下一個

有一張照片非常著名,那就是小肯尼迪在參加父親肯尼迪總統葬禮時的敬禮照,這張照片令人唏噓,讓人感慨。

                                     

在中國,也有一張3歲孩子的敬禮照片。但這張照片遠不如小肯的這張知名。但如果您了解了這張照片幕後的故事,一定會與我一樣震驚、感慨,以至於感激。正是由於那一代人的犧牲,換來了西南疆域60年的安寧。

                  

 

     

這張照片的主人公是3歲的難難。1950年,18軍進軍西藏。難難在進藏的途中病倒了,高原反應導致孩子高燒不退,最後醫治無效,成為了18軍進藏犧牲的第一人。難難患的是急性肺炎,注射過一支盤尼西林並沒有好轉。醫生準備把最後僅有的一支盤尼西林注射給難難,但孩子媽媽不同意,因為她剛剛知道有一個戰士鬧思想情緒,神情低落,人都瘦了。她對醫生說,留給這位戰士吧。當時,她媽媽想著難難退燒以後就會慢慢好轉。後來她每每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就會流淚。她說,如果把那支盤尼西林注射給難難了,也許她就不會被死神拉走了。

 

難難的父親就是開國中將 – 大名鼎鼎的張國華將軍。

                                                       

張國華(1914.10.22—1972.2.21),曾用名張福桂、李亞霖,江西省永新縣懷忠鎮人。解放軍高級將領,開國中將。

 

1929年3月,張國華把名字“福桂”改為“國華”,未滿十五歲的他奔赴井岡山參加了王佐、袁文才的部隊,後該隊伍成為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的一部。解放後,張國華還曾被毛親切地稱呼為“井岡山”。

 

張國華曾任解放軍第18軍軍長,西藏軍區司令員、軍區黨委第一書記;1967年後,張國華先後任成都軍區第一政委、成都軍區黨委第一書記,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四川省革委會主任,全麵負責軍地工作。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等職。為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張國華將軍文武雙全,即是政工幹部,也是軍事幹部。他戎馬一生、功勳卓著,但站在民族的角度,他最大的功勞有二:解放西藏;將印軍趕出中國。憑此兩項,張將軍功彪史冊。

 

1.對印自衛反擊戰

 

1876年,英國全麵占領了印度,但英國得隴望蜀,一心想把西藏也從中國手裏奪過去,後來自行製定了一條臭名昭著的邊界線——“麥克馬洪線”。盡管後來印度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但對西藏的狂想卻越發強烈。1962年10月,屢次向西藏擴張領土的幻想破滅後,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氣急敗壞地下令:“要以軍事力量對付中國!”

 

說實話,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極度困難:美國對中國實施貿易封鎖;蘇聯撕毀所有援助中國的合同;我們不僅對外麵臨巨額債務,國內還正趕上三年自然災害。

不僅如此,當時進入西藏根本沒有什麽像樣的路,後勤補給非常困難。毛澤東思慮再三,找來了當時西藏軍區的司令員——張國華,頗為擔心地問:“這一仗我們能不能打贏?”張國華將軍斬釘截鐵地說:“一定能打贏,請主席放心!”毛主席繼續問:“要是打輸了怎麽辦?”沒等張國華回應,毛主席一臉悲涼地說:“如果我們沒打贏,也沒辦法,隻怪我們沒本事,大不了西藏被敵人全占了,總有一天我們會奪回來。”

 

張國華聽後默不作聲,他要用實際行動給與了最好的回答!

 

以下這個視頻介紹中印開戰後,印方從盲目自信,到徹底崩潰及停戰的演變過程。就會知道為何印度60年仍不能從這一戰爭陰影中走出的原因所在,這也對目前的中印關係有著借鑒作用。

 

 

2. 62年中印之戰對印度和整個南亞次大陸的影響

 

其一是印軍慘敗後,印度人極度憋屈,對執政的國大黨極為不滿。當時作風偏務實的印度總理尼赫魯本來還想憑借自身威望搞印度版的土改,希望在有生之年整合印度,但就因為這次慘敗,打得他在印度人心中的威信不存,原本計劃的土改也流產了。對印度這種人口密度大的國家而言,不搞土地改革,根本不可能順利實行工業化。而沒有工業化基礎,印度的崛起也是無從談起。

 

其二,印度自建國以後,拳打巴基斯坦,腳踢印度土邦,拿下東北七邦,武力驅逐葡萄牙軍隊,在中印開戰前,未嚐一敗。也就巴基斯坦稍微強硬一點,但其也對未來很渺茫,看不到希望。但沒想到的是,就這一戰,把印度人的底褲全打出來了。導致圍觀戰爭的南亞諸國都是唏噓連連:原來印度就是這個熊樣啊?

 

第三,中印戰爭讓印度認清了現實,不再對吞並西藏抱有幻想。當年英國分割印巴的時候,印度國土麵積沒有現在這麽大,現在印度有29個邦,但當時隻有15個邦。從15到29,這是很明顯的增長,印度的軍心民心也就伴隨著這種擴張,達到了頂點。當時的印度人無知者無畏,認為印度就應該一直前進前進,遇到阻礙就幹掉阻礙,沒什麽困難是印度不能解決的,包括中國。在中方看來,西藏是中國的,任何勢力都不能染指西藏。但在印度人看來,西藏應該是印度的。

 

這一戰打完後,印度人被扇醒了,中國人算老幾,不好說,但反正印度不算什麽。然後印度明白了:解放軍腳下站著的土地,都是中國領土,中印邊界就這麽大致確定了。中國通過這一戰,穩定了大西南形勢。尤其是加強了對西藏的控製。自辛亥革命後,西藏當局在英國扶持下,一直是半獨立狀態,長達四十年之久。國民政府對西藏的前、後藏地區,幾乎沒什麽控製力。僅有的一點影響力,還是名義上的。

 

中印開戰之前,中央對西藏的控製也不算特別強,藏區的分裂勢力很猖獗,印度在幕後一直資助這夥分子,並在其國內叫囂,咄咄逼人,導致中印邊境形勢嚴峻,爆發戰爭隻是時間問題。但在戰後,印度被打老實了,徹底的斷了一口吞下我國西藏的幻想。現在的印度,頂多就隻敢搞點小動作了,不敢再叫囂大打,打全麵戰爭,這個結果無疑就是中印戰爭的寶貴遺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