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多岔路, 擇路得失難分明

(2023-03-07 03:40:45) 下一個

 

人生多岔路, 擇路得失難分明

 

人生是什麽? 一場單程旅行。對大部分人而言大道通達隻是願望, 更多的是行走的是羊腸小道,甚至荊棘叢生,免不了涉水翻山。

人生的旅程永遠走在未知的大地上, 或許有人走過, 或許要踏出新路。 不可避免, 我們時不時必須在三岔路口,甚至多岔路口擇其一走向前方, 自己的選擇將影響餘生。

我真正意義上的人生抉擇是經軍墾農場二次分配到溫州報到之時,之前從求學到大學畢業分配工作隻能算作是命運的安排,或組織的決定,自己並無選擇的餘地。 從金華乘了七個小時的長途汽車到達溫州,第二天拿著分配通知到市人事部門報到, 滿懷信心很快會到專業對口的工廠上班。 接待我的一個老年經辦人馬上給我潑了盤冷水, 一紙通知叫我到海濱的永強中學報到。 年青時的我比較內向, 對我來說, 剛剛來到,聽不懂溫州話, 更開不了口, 麵對當地的學生, 我何以當好教師? 越想越悲觀, 如就這樣前去中學報到, 於公於私都極為不妥。 一向服從的我,決定暫不報到,爭取理想的結果。  溫州當地有很強的對口工業公司, 公司得知我的到來, 主動向市裏申請將我分配到他們的下屬工廠。 結果是喜慶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在市領導的幹預下, 人事部門糾正了亂配鴛鴦式的分配, 我如願到一家對口大型工廠上班。

我盡力爭取理想的工作分配的努力得以成功,決定了一生的職業生涯,有機會為溫州工廠的工業技術作出貢獻,也為數年後走進中國科學院,和後來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基礎。 這滿足了自己的理想, 但之後走的何嚐不是一條崎嶇艱辛的道路。 至於未走上的中學教師崗位,隻能從一係列的“也許”作出設想,也許我學會了本地語言,勝任了教師職責,也許可以度過安逸和波浪不驚的餘生,也許我可以盡情享受東海魚蝦的美味,和陶醉於海風的吹拂。。。兩種選擇,兩條道路,完全不同的人生, 其中利害得失並無可比性, 又有誰能斷然說得清是與非。

太太總形容她結婚後時不時拎著兩隻箱子跟著我轉碼頭,無非是在我人生岔路口作出的抉擇改變了生活的軌道。 想當年, 博士研究生畢業不久, 我就被提升了付研究員職稱,並被委以八五規劃調研小組組長。 算是破格的,那年代職稱評定按資論輩還很普遍, 因為多年沒有評定, 許多老同誌尚未取得應有的職稱。 本沒有出國打算的我,在那時出國大潮裹挾下, 因為一些閑言閑語的背後議論,為自證能力, 我也打起了出國的注意。 當時和自己一起進所的研究生, 除我之外, 要麽人在美歐求學, 要麽學成歸所。 也許命運的眷顧, 我得到了德國國家實驗室進修的機會, 簽證下來時, 又收到了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教授的邀請信, 太太力主我去講英語的加拿大, 自然以後走上了一條在美加從事科研幾十年之路。 如今重新審視幾十年前的那次抉擇, 留所工作, 赴德國國家實驗室進修, 來加拿大, 我將會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誰優誰劣, 真還不好說。 有朋友說我如留所, 或出國後回所會如何如何成就, 這都是假設。

如今退休了, 難免回憶往事, 對一生中大大小小的抉擇也有過事後的審視, 但終究是得失難分明, 一是沒有評判標準, 從不同角度衡量就有不同的結論; 二是不同的抉擇決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沒有可比性, 對未走的道路及後續發展隻能建立在“也許”假設之上; 三是人生道路的單向性和不可逆轉性, 後悔沒有必要, 也毫無意義。

人生多抉擇, 得失難分明, 人生毋悔,  唯有樂觀向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江夏堂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曌' 的評論 :所言極是!
竹風_如火 回複 悄悄話 人生不同階段,眼界不同,需求不同。永遠沒有辦法用日後的眼光去衡量以往的選擇,但隻要是自己經過思考後的決定,選擇,就無悔。即便回首的時候看以前是多麽的荒唐,也不必自責,因為,當時有當時的思考,有當時的眼界,和環境。
山鄉不仕老了 回複 悄悄話 隨遇而安,還是“扼住命運的咽喉”,也是個人選擇。
不管怎麽,無悔才是最要緊的。否則糾結的就是自己。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我選擇靠小河的那一條路。
回複 悄悄話 不同的選擇,會遇到不同的風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