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的感悟

(2022-10-17 10:40:31) 下一個

 

生命的感悟

每個人都是在親人的祝福聲中啼哭著來到這個世界, 卻總是在親人的痛哭聲中悄無聲息地走向不知是否存在的另一個世界。 生與死是人這輩子繞不開的話題。

統計學上多數人是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經曆一次真正的生死較量,但我是很不走運的, 相隔一年不到經曆了兩次生死考驗; 我這人又是極其幸運的, 兩次又都化險為夷。

2018年4月23日,我從位於Yonge/Sheppard加國聯邦服務中心走回家,一輛白色的箱式出租貨車迎麵飛奔而來,隔著一棵粗大的行道樹從我右方擦身而過,車過之處離我幾步之外一膚色偏黑的女人被攔腰壓過,在往前走沒幾步, 又見數人躺倒在血泊中,在一斷不太長的街道上,幾十人死傷於肇事車輪下, 我意識到是那棵行道樹救了我。事後我寫下了《我與死神擦肩而過》(加拿大高校文學社2022年第27期 (總第288期))。

2019年3月初我獨自開車回美國康州的家中處理事務。3月6日我從家走到市政府辦理有關事項, 剛辦好事務,我便倒在了市政廳的辦公室裏, 熱心善良的政府官員當即叫來市政廳醫生,他們幾分鍾內呼來了救護車將我送醫,及時搶救了我。如果說這一天是我重生的日子, 如果說那個官員, 那些醫生是我的救命恩人, 都不為過。 (《再與死神擦肩而過》,加拿大高校文學社公眾號)

這兩次我經曆了什麽? 生與死的考驗, 原來生與死之間隻隔著一層紙。 人生時時有風險這句話口頭上也說過很多次, 但這次才深切體會到它的現實含義。

從兩次生死考驗我感悟了什麽?人, 有好人和壞人, 什麽地方都有好人, 無關人種,民族, 或是國籍。 在北約克街頭那次犯罪現場, 我目睹一位老年女士被車壓倒地, 生命垂危, 一位素不相識的年長白人男士奔過去, 蹲下身, 拉住她的手,也許還說了些安慰的話語,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送她一程。 當我在是市政廳倒下的危急時刻,救助我的官員, 醫生, 救護車人員也都是以白人為主體的素不相識的西方人。

生命是寶貴的, 對每個人隻有一次, 無論是富貴還是貧窮, 貴族還是平民,這是上蒼對人類最大的公正。人們可以祈求長壽, 但不可能永生; 養生之道千千萬, 延年益壽的功效也就在若幹年之內。 從親生經曆中我切切實實領悟到, 生命是脆弱的,除了衰老和疾病, 我們永遠不能確信, 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到。

有一種說法,讀懂了歲月,一切皆是過客。 人, 從出生到離開也逃不過這一規律, 即使人類的家園—地球的存在也不過是宇宙演化中的短暫插曲。 然而, 我們對人生大可不必過於悲觀, 我們畢竟參與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段進程。 如果說從生命長度這一二維角度看, 人生的確是短暫的, 我們通過優化養生延長生命的長度, 效果也是微不足道的。 然而人生應看成為多維的, 說她是多維的, 因為除了生命的長度,也就是壽命, 還有生命的質量,是否幸福快樂, 以及生命的價值, 對社會, 對家庭, 以致對個人的意義。

在有限的人生旅程中追求生命的質量, 追求生命的價值會使得人生更精彩。 這些努力應貫穿於走上社會後的全過程, 但對於步入老年後有著更突出的意義。 延年益壽固然是好, 但“天命不可違”, 老有所學, 老有所為, 老有所樂,豈不更美。 隨著觀念的改變,  我從離開職場後的失落中解脫了出來,從有所學有所為中形成了新的人生價值觀, 坐陽台觀天上雲舒雲卷, 四季風光, 精心培育,花木暖我心,書卷在手, 縱覽古往今來, 兒孫繞膝, 那是生命的延伸。

生命是個過程, 有生必有死, 人當坦然麵對。 延年益壽人人期盼, 然而活出質量, 活出精彩, 才不枉來世界走一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