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龍師講課文集 2019年2月2日001-004 北京

(2022-05-11 20:40:23) 下一個

2019年2月2日001-004北京

禪花如伊整理

讀過最難的《吠陀》經典,世間就沒有難讀的經書了

佛在初轉法輪講的是《阿含經》,《瑜伽師地論》十七地主要是講小乘的修證。有西安的老師問菩薩不是十地麽?菩薩地和瑜伽師地是兩回事,十七地最後才提到菩薩,尋伺、見、修、行、果,是依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來說的,菩薩十地是《華嚴經》的內容,不同時期的教法不一樣。剛開始不清楚,越學就會越明白,佛法修學的層次是很清楚的。

問:各方麵的思想你都說到了。

龍師:印度人喜歡辯論、喜歡思考,而且很多東西想得都非常細。細有一個好處,在佛法觀修的時候,心細精力可以集中,妄念就不容易進來,妄念進不來,正念就可以建立起來,實際止觀就是心念集中,瑜伽觀修很嚴謹。印度人喜歡動腦,普通人容易心隨境轉,心識相續不連貫,也有的人容易鑽牛角尖、鑽進死胡同裏出不來。最早的人文科學是不分科的,現在的科學分科越來越細。我們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沒有印度人強,中國人不愛推理,話說多了一時半會就抓不住頭緒,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多數人不喜歡追問。唯一的瑜伽行解說,就是我們學習憨山大師的《金剛決疑》,《金剛決疑》講得非常好,有點印度風格,須菩提的提問,一層一層遞進,《金剛決疑》是論,是明代憨山大師讀《金剛經》的體會,憨山是按《瑜伽師地論》的形式寫的,疑情一直串穿下來。如果沒有經過因明的訓練,看到第三、第四段就看不下去了,文章緊湊得讓你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

瑜伽行是佛法修學的一個體係,這個體係最早是從印度教開始的,這次讀的《奧義書》也是一樣,《奧義書》、《吠陀》是佛教之前印度的經典,是印度教最根本的原典,原來我們讀過印度教的《薄伽梵歌》,我們還提到過《森林書》。前麵的《梵書》、《吠陀》是祭祀的經典,後麵的《森林書》、《奧義書》主要是講義理,每一個部分都很重要,一般人看不懂《奧義書》,不明白變現理是看不進去的。所以我們選的《薄伽梵歌》是直接講梵天的變現,現在大家看《奧義書》基本沒有問題。把《奧義書》看完,對於我們來說,世間上就沒有難讀的經書了。世間最難讀的不是科學論著,那個一般人也接觸不到,最難讀的就是《吠陀》、《奧義書》這些經典。

聲聞乘教法是從現象界來說的,把能修的你定位成實有,這樣建立的淨土念佛,往生的是個體的你,大乘佛法的修學不同,法相唯識談到境、講到唯識變現。

從人間佛教來說,顯密修學最大的代表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格魯派中觀是用明空來講的,顯密佛法都講空性,格魯派講空性是落在觀察者來講。明就是你能看到、能分別,得出緣起性空的結論,也可說是明空雙運。在緣起的層麵講空性,看起來比淨土念佛要高很多,念佛還提不到空性,隻是換一個場景,娑婆世界太苦,你覺得苦佛法給你一個不苦的極樂淨土,把你從八苦裏解放出來,解放到一個物資豐富、沒有苦難的地方。學佛從極苦跑到極樂,就像過去中國人想盡辦法要到美國去,西方世界是花花世界,墨西哥人同樣喜歡跑到美國去生活,從窮的地方跑到富裕的地方,這是人之常情。

淨土法門的修學最簡單,依信願行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可以往生淨土、蒙佛接引。學佛事比理要強多了,這是最簡單的道理。淨土修學多是從現象界來說,就是你苦佛可以給你換一個樂的地方,這還沒有講到佛理。現在人認為修學淨土的人頭腦比較簡單,多是一些家庭婦女,老太太說的事多是家庭瑣事,念佛到了極樂世界,生活的東西一切具足,人就沒有煩惱了,你隻要信就能過去!淨土宗沒有講什麽中觀、唯識的教理,和基督教一樣,你信上帝去世就能去天國,到天國淨土就能得到永恒。

問:家裏有老人、病人,選擇哪方麵呢?

龍師:國人選擇的是事,我們國家沒有天道信仰,在傳統文化的基因裏沒有宗教信仰。秦始皇那時統一中國,皇帝就是天子,天子把人神化成神,皇帝的帽子前麵掛有珠簾,古人講人直接看到神,眼睛會瞎掉的,天子是替天行道,我們國家一直是人治,沒有過神治,這和國情有關。中國人沒有建立天道信仰,我們的文化是陰陽文化,人死了變成鬼,神是富裕的鬼。中國人講風水、有喪葬文化,墓地要設計好了,鬼就能保佑活著的人,人給陰間燒點紙錢,陰間的能量就能罩護活著的子孫,中國人是把神和鬼放在一塊講的,神是富裕的鬼,這就是中國文化。

現在禪堂的規矩都是雍正皇帝製定的,他在當皇帝之前就修學佛法,對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雍正是佛教大居士,是人王也是法王。在他活著的時候,也監修過他的墓地,清西陵,在河北易縣,這就是中國文化。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百年之後,兒女要祭奠我們,在清明節會上墳、燒紙,就算你念佛往生了極樂世界,孩子也會把你的骨灰收起,放在墓地裏,這是文化習俗。過去天主教不允許中國人拜祖宗,康熙就不允許他在中國傳教了,因為中國人拜祖宗,違背了天道一神教的信仰。

 

生命實相展開的過程

佛教文化和人類文化不在一個層麵,我們看《大日經》,就是《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講得非常好,悉地品裏有咒語,漢人學密喜歡把咒語翻譯過來,咒語是不能翻譯的,印度話為什麽不能翻譯,佛在悉地品說到,咒語的力量跟持咒者沒有關係,持咒獲得的力量,跟持咒者沒有關係,咒力是來自於背景,大梵的音聲也是這樣。有人錯解藏傳佛教的男女雙修,用紅菩提代表卵子,白菩提代表精子,實際上光有男女是生不出覺知來的,必須要有神識進入人身載體孩子才能出生,男女相和隻是條件之一。社會上有結婚多年都生不了孩子,這事沒有神識參與是完不成的,生命是變現的,不是人造的。現代並沒有人真正了解生命的實相,沒有背景的生機,僅有精卵結合是不成的。神識什麽時候入胎,當母親的並不知道,如果沒有神識的參與,男女就能生出孩子來,那我們談宗教就沒有意義了。

我上次講電動玩具的例子,讓玩具轉起來的是電,不是玩具本身,隻有宗教是這麽講的,科學不這麽講,因為神識的認知沒辦法操作,科學是非常嚴謹的東西,我們認知的這種條件,隻是因緣的一種,起不到決定的作用。神識依我們的理解很難定性,隻有用夢境的例子好理解,夢境裏的所有顯現都是做夢的識變。佛說《入楞伽經》,入楞伽是入不可入境,神識進入到一個境裏,不是通過一個門或是一個通道,識變是境界,你從夢境中是怎麽出來的?你躺在那兒自然進入夢境,不是說床上的你進入夢境是通過一個門。

生命不是按我們的視角來理解的,佛法很接近實相。剛才說的念佛是指落在變現境中的你,因為你是父母生的,你認為你是有生因的,不會認為自己是變現的。以你為因的認知就是第一因,修學佛法隻能學你聽懂的,因為你是第一因,才有苦的覺受,學佛把背景作為第一因,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學佛告訴你念佛可以往生到極樂淨土,你念佛就可以融入一心佛覺、回歸到一心、安住在一心變現的佛淨土。就和我們打電話一樣,隻要號碼正確,發射塔接收再發射出去,對方就能接到你的電話。念佛也是同理,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雖然很遠,但是都能和一心接上。

問:您的意思是說對於我們現在的因果關係,當我們站在六識看一心,分不清楚淨土的清淨、平等,念佛是在境外而不是在境裏,那還能分得清這裏是娑婆世界、那裏是淨土嗎?

龍師:不能這麽說,淨土和娑婆的不平等是依根識,在淨土看不到娑婆的差別,不能說夢裏的你和做夢的你平等,這是兩回事,淨土與娑婆不在一個維度。我們現在不能兩重緣起同時看,因為我們的認知有局限,凡夫生心不能無住,要無住就不能生心,生心無住不能同時。夢中的你嚴格地說是不存在的,佛說我們的認知是虛妄分別,佛覺是遍在的,整個法界都可以說是佛覺。我們落在層層的變現境裏,個體認知不到整體,現在的你是以假我為你。

現在要把實相講清楚,就要把大乘佛法的世界觀講清楚,一般人還真的接受不了。接受不了現在的你很苦,你隻要念佛就能到極樂世界去,佛法就這麽簡單。但如果你要懂得刨根問底,我為什麽能過去?那就得一點一點捋清楚了。佛法從來沒有承認過人我、法我,這些都是假我,依假我而說你的認知,既然有假就有真,學佛就能找到生命實相,我們現在講的就是實相展開的過程。

 

人間是生因的平台,天界是化生的平台

生活經驗與生命的實相是兩回事,你我的認知都有生因,我們都有生母,生因不同。大唯識講六識平台是有生因的,七識天界是化生的平台,這兩個平台道德標準、價值觀完全不同,人道的好母親,孩子快餓死了,你可以賣血、賣身,也要讓孩子活下去,這是母愛。因為我們的環境沒有母愛孩子很難生存,所以母親是孩子的生因,做母親的必須有我執,這孩子是我的,別人要搶我的孩子就不惜和他玩命,人間沒有我執就麻煩了,沒有我執人類就不存在了。天界不同,化生的父母把孩子扔在十字路口,行人路過,手指自然生出乳汁,往孩子嘴裏一放,孩子就吮吸,十天以後長得就和成人一樣了。天界的環境不是我們的環境,在天界孩子不會凍死、也不會餓死,天人的生存係統和人類不一樣,化生的孩子不用放進保溫箱,也不用護士看護,天界沒有母愛一說,不是說天人缺乏母愛,是天界用不著。

六識平台和七識平台不同,六識是生因,七識是化生。生因平台生完孩子母親要是不管,孩子就會死掉,天界的孩子是化生,孩子出生後放在十字路口,路人一過,手指自然生出乳汁,十天以後就和成人一樣了。天人不需要母愛,我們這裏母親喂養孩子要準備很多東西,天界那裏不用。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機理、顯現不同的事,人間的理事搬到天界就不對了,天界的理事搬到人間也不適合。

念佛有能念的你,也沒有能念的你,這麽給你講就容易糊塗,如果你糊塗了,就不適合聽聞大乘,你知道學佛念佛就好了,聽多了你會亂。如果你能夠學習、能夠接受不同觀點,不管怎樣還能一直學佛念佛,慢慢你就能明白生命的實相。了解生命的實相念佛有幾種方式:實名念佛、實相念佛,了解生命背景就和實相念佛一樣,佛法挺深的,不是那麽簡單。一種是你臨終念佛往生到西方淨土,在極樂世界成佛;一種是你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是佛,成佛是你世界觀的轉變,通過佛法的學習,把你的軟件換成佛的軟件,學佛轉依佛的世界觀,你就是佛,這個聽明白了嗎?轉變思想是軟件的事,不是硬件的事,這個理你得知道,學佛必須把實有的認知轉成境界有。實有的你是肉體的你,百年以後就沒有用了,人身載體是有使用期的。軟件則不同,我們這裏講的是比喻,軟件插在樹上你就是樹神,附在人身上你就是人,附在水上你就是水神,附在火上就是火神。科學認為生命的產生離不開蛋白質,但從識變的角度來說,夢裏的你和蛋白質沒關係,境界改變了因果關係就全變了。

學佛不能用你的的視角來套佛法,認知得轉依向上,學佛要首先接受你不是你,如果不能接受,你的學習沒有作用。你就是你,人生肯定會終結,你我一定得死,道理很簡單。學佛首先得看《大般涅槃經》,經中講到佛究竟是死了還是沒死,佛死了你就別學了,佛沒死,那死的是什麽?沒死的又是什麽?《大般涅槃經》裏提出了食身,同時還提出了法身,食身有生滅,法身沒有生滅。一旦你接受了法身,學佛才有意義,你不接受法身,依食身學佛一點意義沒有。修學教理使你對法身的覺知堅定不移,法身是遍在的,食身是相礙的,他隻能在這兒,法身遍在是說你既能在北半球又能出現在南半球,既可以在夢裏也可以顯現在夢外,既可以在所相也可以在能相,法身和法界是法異名,法身就是生命的實相。實相念佛就是念法身,佛開悟是覺悟自己與有情共一法身,佛開悟是在法身上的覺悟,不是在色身上的覺悟。你還得好好學習,學佛沒有這麽簡單,為什麽要講這些,因為一次不可能把佛法全部講完,就像十二年義務教育,不可能一堂課都講完,學習要通過學前班、小學、中學後,再上大學。

 

先定位境相,再轉依境覺,最後到一心佛覺

從境相轉到境覺,境覺再向上轉依到一心佛覺,你才能理解法身教法。個體的視角很難理解境相化身的教法,你在社會生活裏有性別、年齡,這些不用變,變的話就麻煩了。在生命的層麵,你必須接受個體即是境相,有境覺才有境相,夢境裏的你隻是一個境相,夢境裏的一切都是境相,境是活的,境相才能活,不能說這些是物質,這些是精神,物質和精神隻是落在境相裏的虛妄分別。如果從識變境來說,識是活的整個境就都是活的,學佛要記住夢境的例子,就能很好地理解佛法。先把你定位成境相,再轉依境覺,最後到一心佛覺。生命的存在不可能僅限於地球,對於普通人學佛,確實沒有必要懂得這麽多,學校是把你們當老師培養。人死了以後覺知落在色身上肯定不能連續,覺知和身體綁在一起的結果,就是虛妄分別。

小乘佛法是針對個體境相,天界教法最高是個體境智,大乘佛法是通過境覺來講,菩薩投胎還有隔陰之謎。在天道講境覺天人聽不懂,就連大梵也聽不懂,佛法太超前就和沒講一樣。你說的是小乘《阿含經》的內容,講大乘有一部論叫《顯揚聖教論》。《瑜伽師地論》和《俱舍論》,都是在經部和有部的層麵,隻有個別內容透出菩薩乘的教法,瑜伽師有十七地,菩薩有十地,瑜伽行的重點不在菩薩乘,就像初中講數學和高中、大學講的內容不一樣。

問:剛開始覺得唯識教法的重要了。

龍師:唯識今學講的唯識教法,是從凡夫的唯識上展開的,菩薩的唯識不同,真諦三藏講的三無性論,對應的是《顯揚聖教論》,這論是玄奘法師翻譯的;《大乘唯識論》對應的是《唯識二十論》;《轉識論》對應的是《唯識三十頌》;真諦三藏講的是菩薩的唯識。佛的唯識是依《入楞伽經》、《解深密經》、《大乘密嚴經》,這是佛的唯識。法相唯識有不同的層麵,學佛想上來一口吃個胖子,你消化不了,十年教育是必須的,我們講得已經很快了。學佛首先得從色身實有你的認知轉成境界有,這就很難了,如果你真能轉成境界有,就不會問念佛的問題了。傳統佛法沒講境覺,學佛得深入經藏,過去很多出家人隻有小學文化水平,出家人受的教育比社會要低,古時候出家人地位很高,有很多高級知識分子出家。後來佛教逐漸演變成老弱病殘的收容所,宗教信仰整體水平下降,隻能講說做人作為社會道德的補充。

《菩提道次第廣論》和《瑜伽師地論》講得差不多,宗喀巴大士傳承阿底峽尊者,阿底峽是藏王請來的印度高僧,阿底峽是噶當派的創始人,修建了噶當寺,宗喀巴創建了格魯派,尊阿底峽為導師。當時的薩迦派說格魯派是顯教,因為密教在當時的風氣不好,很多貴族喇嘛喝酒娶女人,看起來和社會普通人一樣,宗喀巴為了整頓風氣,把帽子反戴僧衣反穿,世人稱為黃教。密教修學裏有雙修赫魯嘎及增息懷誅的修法,密乘修法容易被外人曲解。

小乘持戒是界定你的行為,行為上不犯錯誤,就是聲聞乘持的戒,小乘有想法沒有事實不算犯戒,現在的法律也是這樣,沒有行為沒辦法界定。大乘菩薩戒就要難多了,菩薩戒主要是戒心,守大乘的戒不要有非份的想法,有邪念就是犯戒。學佛得發心,學大乘得發菩提心,要好好學習經論,發菩提心才能進入大乘佛法修學。小乘不是,小乘管理好自己,守戒念佛同樣可以解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