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唯識名相:留白

(2022-05-11 19:46:07) 下一個

89留白

留白就是留向上的空間。留白就是不定義,不對存在下定義。有許多事物是語音無法描述的,超出人類認知範圍的。有存在而不顯現,有顯現而不存在,不顯現而存在的稱為暗物質,這部分占到95%,而人類對於顯現的認知也是有限的。能相是不可定義的。也不能以有限定義無限。留白是大智慧。

 

法實際是中性的,通過我們的理解變成了實有,而且逐漸演變成幾重緣起的有。通過大乘佛法的修學,二元世界中我們的心智,逐漸變得成熟起來,我們的認知在逐漸接近佛法的真實。藏傳佛教寧瑪派,在佛法教授中,采用見部與修部,兩種教學方式來對應不同的信眾。漢地禪宗的教學方式獨特,被教內說為教外別傳。我們現在的講課借用寧瑪派的見部與修部,分開的方式來講,學校本身也有寧瑪派教法的傳承,我們認為漢藏,顯密傳承的都是佛法,差別隻在施教是否對機。實際包括寧瑪派的藏傳多數教派,也接受教外別傳的禪宗教法,稱讚禪宗為大密宗。達摩祖師西來漢土傳佛心印,就是對言說教法的互相補充。教外別傳就是讓你不要住在教言的概念裏,中國人講要學會留白。因為這信仰和修養不一樣,我們的傳統文化裏沒有宗教信仰的概念,如果我們有天道信仰的基礎,就能很快與佛法對接上。國人學佛遇到的很多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我們現在學過大唯識,已經可以開講如來藏,把佛發現的生命實相,跟大家逐層介紹。談上師用寧瑪派的大中觀,來講如來藏的密意,如來藏是在我們這也叫如來藏[cang] ,簡單講就是一心佛覺中藏有法界緣起的一切種子,如來藏的功德變現出法界的一切境相,我們是落在如來藏功德的變現境裏,所以人類的視角是有局限的,完整的生命實相,對於我們的認知來說,是隱藏不顯現的,我們就稱為如來藏,站在一心佛覺的視角就不是如來藏了,因為一心佛覺下,已經沒有什麽可隱藏了。一心佛覺在大中觀的定義是本始基、空性、稱為本性自性空。按照唯識的定義是真如、覺性,這些定義都是一種施設。我們對佛法的定義,都在真實的視角之外,真實是離言說的,中國古代的禪宗,以無念為宗。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有留白向上的施設。我們依根識認知不到實相,但是我們認知不到的事物,不代表不存在,有不顯現而存在的事物,也有顯現而不存在事物。法界緣起的方式有多種,所以我們現在是坐在變現境裏,談變現境外的事情。講到生命的實相,就要講佛的內自證智境。

依我們的認知自然把上帝施設成個體,上帝創造世界跟佛法談一心,不在一個層麵,七識上帝變現的小千世界,已經超越我們人類根識的認知,七識再往上就是一心八識,這才是大乘佛教安立的平台。佛在《入楞伽經》講到,學佛一定要入唯識見,就是入阿賴耶識,這是依大唯識的講法,跟以往的講法不一樣,為什麽?中觀講唯識教法,落在識邊是不究竟的,不知唯識的識包括凡夫、菩薩、佛。而在一心佛覺上看,識與智相當於波與水,是不能分開的。大唯識講的識是立體的,不同於唯識宗在一重緣起裏講識。立體的識覺上上含攝下下識覺的一切功用,就等於我們的意識,可以在夢境裏變現出前五根識的認知。佛說我們的意根裏攝藏著心意意識。六識往上還存在著七識八識,第八阿賴耶識,超越了第一因的天道七識,佛法在印度被稱為天中天。七識八識同樣都是境界,這種境界不是我們依六識能理解的。所以一心八識我們就不去定義他了,就像蓮師講的,在自然智的狀態下,是不需要甄別的,因為法爾本身的覺照就是一體遍在的。一心佛覺已經遠離對待與高下,實相的狀態不在個體的覺知中,生命的實相具體是什麽,我們就不給他下定義了,向上隻有留白。
我們認知的外境相對於人身來說是堅固的,但要想得到究竟堅固,還是要找到組成四大的源頭。這樣就會觸及到一能變,宗教信仰就是這麽形成的,一能變就觸及到心識的變現。能變的要是上帝,就說為法能相的天道神教。要是能變的留白不定,而是一種境界的話,就可說為法性能相的涅槃佛土。由此向上施設一心如來藏,開出心生滅門與心真如門,此為大乘佛教的法界緣起說。

禪宗講留白是有道理的。因為超越一層的認知必須留白。落入覺的一分,是不可能覺照的隻能分別。

我們講留白,是對佛法的恭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