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唯識名相:現識

(2022-05-11 17:56:59) 下一個

16.現識

《入楞伽經》中佛說諸識分別為兩類,即現識和分別事識,譬如明鏡現諸形色,現識亦如是而現外境。大慧,現識與分別事識二者無異,相互為緣。是故大慧,現識以不可思議薰變為因而起變現功用;而大慧,分別事識則以無始以來由戲論而致之習氣為因,起分別外境功用。

佛講的現識我們是用七識的變現來認知,六識就是分別事識。佛說的現識包括七識、八識和一心,為了方便我們理解,佛在《入楞伽經》施設了佛菩薩與凡夫不同的識體平台。所以現識講的是一心含有心、意、意識三個不同層麵,實際現識講的心、意、意識這三個層麵,在《轉識論》裏就叫識體,就是識的體,識體就是支撐識存在的背景。現識就是指識體,即境,分別事識是指落在境中的個體。

佛這裏講的現識如境影,一定得注意,這個境影是自顯出來的,是現識本身自顯自覺的,就像大日與日光,本身是不異離的,不是獨立的日光見大日,不是對境而生。我們的覺知是來自於緣起,現識本身這個,是現境的本身就是境覺,這個境覺不在我們的認知範疇,是境本身自帶的覺,是離開依他的覺。我們現在這個覺,有如照鏡子,認知的隻是對境的鏡影,是依個體阿賴耶識,是在入變現境之後,對境產生的分別事識,在唯識教法裏,稱為識變眾生與法。

個體阿賴耶隻有融入一心,才能生起同體大悲,這種同體大悲就是一心七識,就是造境的現識,六識就是分別事識。隻有一心阿賴耶識,才能升起兩重的覺照,才能講到佛法的無緣大慈與同體大悲,佛在大乘經中不僅講到賢劫七佛都是釋迦,同時講到大自在天,梵天亦同是釋迦佛的化身,一心八識生起的一切,都是心一境性。隻要你肯修學大乘,生命的實相就會顯現。

佛法修行是依現識而展開的,在對境中依分別事識的修學都是假象,修學大乘佛法沒有這個見地不成,但是一上來就講真實,你的內心會有抵觸。

如果我們現在能安住在現識上,不在分別事識上執著,那現在所有的顯現都是變現,所有的顯現都是一心,這個覺受的升起與以往完全不同,大乘佛教講菩薩修行,要入眾生心想就是指安住在現識層麵,所有的顯現你都能依兩重識變而覺空。有如不同層麵的腦電波在高一層的覺知裏,都可以采集匯總,簡單講兩重覺受不僅具備分別事識,同時還具備現識的境覺,因為他們都是識的變現。

空降的神識,隻是對境的分別事識,不是境覺的現識。分別事識跟現識是相依不異離的,而現識是不存在空降的,現識是自顯的境覺,不是依他而現,一般人學佛很難分析到這種程度,這在佛說《入楞伽經》裏都有。

現識與分別事識都是一心的功用。依一心佛覺,這個識變的基是不存在的,一心自顯現實際是方便說。禪宗講說真實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禪宗說法有法身向上事,這點要弄清楚,學佛入門的確不易。甭說我們人類學佛難,天人學佛更難。佛講大乘經時,諸大小天王,大小世界的王主,眾鬼王阿修羅王與會者不計其數。他們都是來修供養的。佛說法是平等遍在的,有情限於各自的相礙,隻能隨類而解。

佛法觀修要依佛覺的開導,站在上一層識體平台,看緣起才能清清楚楚。依根識是看不清意識變現的。意識同樣看不到一心佛覺,分別事識看不懂現識。我們原來講過,佛法觀修不是講不清楚,你要是真的清楚,一定能講出來。學佛不要高推聖境,要腳踏實地的次第向上。

我們現在為什麽要提出分別事實跟現識的差異,為什麽大中觀要講本性自性空,這與佛說“是知識分別,現境還自緣”有什麽開合。我們的覺知是來自於緣起,現識本身這個‘現’,是現境的 ‘現’,‘現’本身就是境覺。這個境覺不在我們的認知範疇。是境本身自帶的覺。是離開依他的覺。我們現在這個覺,是依個體阿賴耶。個體阿賴耶變成阿賴耶識,是在入變現境之後,對境產生的分別事識,在唯識教法裏,稱為識變眾生與法。

完整的生命視角,是一心、現識與分別事實的同時覺照,就像法報化一如。報身就是報土,就是外境,外境在密乘就相當於法性,我們的認知相當於心性,二者的背景就是法身一心。

依佛覺開導出意根裏攝藏的心意意識,我們認知到心有兩種,一種是個體阿賴耶,一種是整體如來藏,個體阿賴耶識也稱為如來藏藏識,通過藏識的轉換,個體就可以融入一心如來藏。這裏麵的關鍵就涉及到現識與分別事識。

生命的實相是一體無間的,因識覺落入變現境,產生的虛妄分別才如此施設。大乘佛法依個體心意意識說虛妄分別,依一心佛覺說為法界生機。依分別事識說阿賴耶識,依現識說如來藏藏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