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南法一片海藍藍

(2021-12-20 11:53:35) 下一個

維基百科這樣描述南法蔚藍海岸 (法語:Côte d'Azur):"地處地中海沿岸,屬於法國東南沿海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一部分,為自瓦爾省土倫與意大利接壤的阿爾卑斯省芒通之間相連的大片濱海地區。" 蔚藍海岸得名於法國作家Stephen Liegeard發表於1888年的同名小說,這裏有 "灑滿陽光的海岸,溫暖和煦的微風,神秘芬芳的森林。從熱亞那到海耶爾,一條短短的卻回味無窮的小路",海岸線仿佛蜿蜒在黑色上衣的金色緞帶, d'Azur (意為藍色) 從此永久流傳。 2016年四月底至五月初,本人曾到此一遊。

從19世紀末開始,歐洲大批藝術家被蔚藍海岸深深地吸引,其生活的溫馨、醉人的光影、無窮多樣的景觀和氣候的和諧,使蔚藍海岸成了一個意味著自由和實驗性藝術的得天獨厚的樂土。蔚藍海岸首府尼斯的地標——天使海灣鵝卵石灘盎格魯棕櫚大道,最初是1830年英國僑民募款修建,世界上風景最秀麗的林蔭大道之一。海岸線如長弓彎月般優美,一片沁人心脾的深深淺淺藍。日間海藍藍,入夜海燦爛,蔚藍海岸也是彩色的。NICE is nice!

在歐洲漫遊,無論大都會或小市鎮,老城總是最有曆史、最有故事的地方。公元前350年來自馬賽的希臘人到尼斯建城,原稱為Nakaia,後改稱Nike——著名鞋商也以此命名。希臘原文為"勝利女神" (The Goddess of Victory),希臘人為紀念征服利古裏亞人的勝利為這座城市冠名。尼斯曆史上曾經曆希臘、阿拉伯、意大利、德國及法國的統治,1859年法奧戰役中拿破侖三世獲勝,1860年經公投尼斯成為法國領地至今。從中世紀普羅旺斯伯爵統治時代到18世紀,尼斯老城 (Vieux Nice) 是土著尼斯人世代生活的地方,至今仍完好地保留著18世紀以來的老建築,尤其是具有巴洛克風格的教堂。

老城彎彎曲曲的小巷如同走進時間迷宮,散發著濃鬱而閑散的意大利式地中海風情。老城裏最吸引人的當屬色彩濃烈繽紛的整體牆壁,四處可見裝飾著綠色百葉窗的黃色和紅色房屋,在地中海純淨的陽光下鮮豔奔放,很多人都不可救藥地被征服了。老城東部的城堡山是數千年前希臘弗凱亞人選定修建商行的地方,先後是希臘古代城市和第一座中世紀城市的要塞。步行登頂城堡山,尼斯美景和天使灣盡收眼底,放眼望去是成片的橙紅色屋頂,還可遠眺埃菲爾參與設計、於1878年落成的尼斯天文台,位於海拔370米的尼斯東北方向山頂。

位於天使灣東端、老城南側的尼斯海角是深入蔚藍海岸的一塊地岬,臨海街區建於19世紀中期,"美國碼頭"因表達對當年美國總統威爾遜作出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決定的敬意而得名,這裏擁有藍天碧海、陽光沙灘的全部魅力。沿著岸邊行走,一邊是港灣中排列整齊的各式艦艇,另一邊是山坡上掩映在綠樹紅花中具有熱亞那風情的豪宅別墅,非常漂亮。

尼斯的主要天主教堂:上方二圖為哥特式的尼斯聖母院,建於18640年代尼斯從意大利並入法國後不久,表達了法國化的願望。聖母院是一個小號的巴黎聖母院,尼斯最大及第一座現代宗教建築式的長方形廊柱教堂,方形雙塔高65米,正立麵的大玫瑰窗顯示聖母瑪利亞升天的場景。下方二圖為位於老城中心巴洛克風格的聖雷帕拉塔主教座堂,始建於1049年,現在的教堂是17-19世紀間重建的,主教座堂最醒目的部份是以彩色釉麵瓦片鋪成的金碧輝煌的巨大穹頂。教堂中供奉尼斯的守護者——聖女雷帕拉塔  (Saint Reparata),相傳她於公元四世紀時在巴勒斯坦的Caesarea殉教,死後靈魂變成鴿子並隨著天使飛到尼斯灣。

1864年尼斯正式開通鐵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末代沙皇亞曆山大二世搭乘火車前來,驚豔於當地的風光與氣候,從此吸引了大批俄羅斯貴族和移民來此度假或定居。聖尼古拉主教座堂是尼古拉二世出資,為滿足當時眾多移居法南俄國僑民的需要於1912年建成的,因此開啟了俄羅斯人和蔚藍海岸這一持續至今的聯係。該教堂是俄羅斯境外最大的東正教教堂,其設計靈感源自建於16世紀中葉的莫斯科聖巴索大教堂,有六個洋蔥頂。聖尼古拉主教座堂雖然沒有它的先輩那樣恢宏精美,但在地中海的陽光下及亞熱帶植物的環繞中卻也是別樣風情,可惜它的主人在教堂落成後六年就被弗拉基米爾同誌的部下滿門抄斬。

從尼古拉二世想到波旁王朝的末代法皇路易十六,二人分別為虔誠的東正教和天主教教徒,先後被自己國家的革命黨人送上斷頭台,最後又被總統"平反昭雪" 。第一次進東正教堂,發覺他們使用一種細長的蠟燭,遠看很像佛寺裏用的香。東正教女性信眾作彌撒時都戴頭巾,教堂內的繁複花紋也與伊斯蘭花紋有相似之處,想到2014年在伊斯坦布爾得知伊斯蘭教對希臘東正教的傳承。遺憾的是讀研時二外俄語沒有好好學習,全部還給了老師,教堂門前的俄文大字不識。網查此二教共同構成俄羅斯文化根基,俄羅斯往往被視為二教之間少有的互利共生關係。

連接尼斯老城和新城的馬塞納廣場以Andre Massena  (左上圖) 命名,他出生在尼斯一個意大利後裔的猶太人家庭,是法蘭西帝國18位元帥之一——拿破侖一世手下最驍勇、功勞最大的元帥,其綽號為"勝利驕子"。拿破侖的大多數將領均出自法國和歐洲最優秀的軍事院校,而Massena出身寒微、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眾多軍事史學者認為,在法國革命戰爭和拿破侖戰爭期間,除了拿破侖自己以外,當世沒有一位指揮官能比Massena更傑出。除了戰功彪炳之外,不少法國元帥都曾經受Massena指揮作戰,在歐洲曆史中鮮見。

馬塞納廣場始建於18世紀30年代左右,廣場地麵鋪著黑白兩色格子地磚,周邊擁有赭石和龐貝紅的19世紀早期新古典主義拱廊建築。廣場南側的噴水池"日之泉"水舞壯觀,中間是高七米的羅馬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周邊的五座銅雕分別為戰神瑪爾斯、愛神維納斯、商旅保護神墨丘利、農神薩圖爾努斯、大地保護神泰菈 (右上圖)。向東遠眺城堡山,水鏡音樂噴泉如同一個個跳躍的音符,噴泉上的青銅裝飾象征太陽係的各大行星。

與尼斯隔水相望的昂蒂布 (Antibes) 是一座建於公元前五至六世紀的小城,古舊的城牆圍繞著老城,低調安靜、魅力四射,被稱為蔚藍海岸"唯一保留了自己靈魂的城鎮"。昂蒂布具有全歐最古老的港口之一,曾是古希臘的貿易港,曾經是整個地中海最大的避風港,目前的規模應歸功於17世紀的工程師Sébastien Le Prestre de Vauban。Vauban是法國曆史上偉大的軍事家和防禦戰術家,親自參與了昂蒂布堡壘和城牆的防禦設計。小城以兩座城堡聞名,右上圖是建於16世紀的Fort Carre方堡 ,1794年七月拿破侖於此地被關押了十天。

昂蒂布的另一座城堡是左上圖12世紀的古堡Chateau Grimaldi ,1946-1947年畢加索在這裏居住並創作一年,他在位於城堡頂樓的工作室裏留下了23幅油畫、44幅繪畫,以及大量雕塑和陶器。古堡現在是畢加索博物館,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為他設立的博物館,據稱是全法國收藏他的作品最多的地方,館藏共有畢加索的 245 幅作品。博物館的露台 上擺放了一些畢加索的雕塑作品,那裏是遠眺地中海的絕佳去處,名人效應放之四海而皆準。昂蒂布城裏盡是英國和瑞典遊客,大概都是天冷凍出來的。

沐浴著地中海五月的春陽,在尼斯老城外海灘上閑逛喝個咖啡,是再安逸不過的事情。在各色老建築中和露天廣場上,有六百多家傳統手工藝商店和作坊、餐廳和咖啡館。右上圖據說是尼斯最好的都靈咖啡館,19世紀末期移民們聚會的重要場所,海鮮大餐也有中文菜單。當地有諺語稱:"如果沒有那些色彩豐富的集市,尼斯就不能成為尼斯"。莎萊亞廣場上的早市活色生鮮、繁忙繽紛,家常接地氣,是法國最美的集市之一。

發覺莎萊亞廣場的早市比前幾天昂蒂布的市場便宜許多,也許是因為尼斯城市大些,也可能那邊的物價被英國和瑞典的遊客抬高了,當然別種話我也聽不懂。在馬塞納廣場遇到左翼黨派和工會組織的五一大遊行,這是歐洲各國的傳統。曬著太陽、喊著口號,不失為一種健身社交的好方式。好天氣好心情,大有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的節奏,盡管200多年前法國大革命時尼斯還是意大利的屬地。

位於阿爾卑斯省的濱海小城戛納,是每年頒發金棕櫚獎的地方。"戛納" "康城" "坎城" ——陸港台譯名各表,反正都是Cannes的意思。這個詞來源於利古裏亞語,意為"高地"。這個中世紀的小漁村,從19世紀開始,就成了歐洲土豪的度假聖地。港灣裏的豪華遊艇如下餃子一般,真是"千檣鱗次"的場景。泊船絕對是技術活,爬上桅杆也需要功夫。整個蔚藍海岸地區號稱容納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超級遊艇,沒有最壕、隻有更壕。

一年一度的 "戛納電影節" 即將開幕,各種準備工作緊鑼密鼓,電影宮旁的海灘都禁行了。上網腦補了一下,電影節的起源具有反法西斯的意義,現在卻成了大大的名利場。美國著名影星格雷絲·凱利,就是在1955年電影節期間,與摩洛哥國王雷涅結緣。星光大道很不起眼,2016年還沒去過好萊塢,但肯定比不上香江那條。據說頒獎那天電影宮旁的蓬皮杜總統雕像最辛苦,影迷們總要爬上去一睹紅地毯上走秀明星的風釆。

蔚藍海岸最燒錢的地方大約非袖珍國家摩納哥的袖珍賭城蒙特卡羅莫屬,留下的印象就是賭場和豪車。但感覺有些蕭條過氣,人氣沒那麽旺,也沒見燈紅酒綠。海邊有一個日式花園,大賭場內還開了家壽司店,也許日本人喜歡這裏。七十年代蒙特卡羅建了很多房子,大大破壞了自然景觀。另外就是海岸線麵朝東南,看不到最美的海上落日,沙灘也差強人意。大半蔚藍海岸都有這問題,可見萬事在於忽悠。

1940年代的數學大神John Von Neumann和Stanislaw Ulam等人在美國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為核武器計劃工作時發明的以概率論為基礎的蒙特卡羅方法,就是因Ulam的叔叔在蒙市賭場經常輸錢而得名。蒙城是公認的最具挑戰性的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的賽道之一,也是每年網球ATP世界巡回賽的舉行地。不經意間在海邊發現了一條蒙特卡羅足球金足獎的星光大道,圖片依次為巨星馬拉多納、羅西和Zlatan伊布的簽名和足印。60歲的馬拉多納和64歲的羅西均於2020年離世,世事無常。

尼斯東南方向的埃茲小鎮 (EZE village) 是具有2500年曆史的建在懸崖上的村莊,由於在岩壁上建房方式很像老鷹築巢,被稱為"鷲巢村"。從尼斯朝摩納哥方向沿海邊行駛大約十公裏,一路風景如畫。海拔429米的村莊一直保持著中世紀的風貌,最高處可以環視法南蔚藍海岸最為秀麗的輪廓。山頂有1706年西班牙戰爭期間被法皇路易十四摧毀的城堡遺址,1949年改建成種植熱帶植物的"異國花園",聚集了如龍舌蘭,蘆薈,仙人掌等數百種奇異植物,遺址和花園以自己的方式詮釋"死亡和重生"這一埃茲精神。

左上圖的聖母升天教堂建於18世紀,教堂裏的埃及十字架提醒人們EZE小鎮深深根植於愛瑟斯女神的神話。右上圖是村裏最古老的建築—可追溯到1306年的聖十字教堂,其中保存有珍貴的Ludovic Brea的耶穌受難像,1860年四月中旬全體居民在這裏一致投票通過埃茲歸屬法國。左下圖是村莊入口處的十四世紀暗道,見證了小鎮幾百年來被法國人、撒拉遜人、奧斯曼帝國等列強反複攻擊占領的曆史。據說19世紀著名哲學家尼斯在此地攀登時寫下了名著《查拉斯圖特如是說》中的一章,這本尼采最抒情的書表達了最孤獨的尼采,村口的一條小路被命名為"尼采小徑" (右下圖)。

尼采在自傳《瞧,這個人!》中寫道"在尼斯晴朗的天空第一次照亮了我的生活,...... 尼斯地區許多隱蔽的地段和山崗給我留下了難忘的時光。其中'古老的法版和新的法版'這一重要章節,是從車站艱難攀登到摩爾人居住的奇妙的山崖城堡埃茲的途中組織成的。" 在尼采眼裏,大海主要不是可以靜觀的蔚藍色美景,而是要去涉足的地方。小城故事多,遊客也是烏泱烏泱的,本人自然是"烏泱"之一。在埃茲小鎮的山上小店喝杯咖啡,隻有"麵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感覺,當然價格也是山下的兩三倍。這裏已經非常商業化了,停車場也很擁擠,EZE小鎮生活不easy。

具有"世界香水之都"美譽的法南小鎮Grasse (圖一&二)位於阿爾卑斯山麓,距離海邊約20公裏。此地的特殊氣候適合各種花卉種植,這樣一個鄉土小鎮生產法國三分之二的aromas,用於製造香水和食品調味料。16世紀摩爾人將茉莉引入法南,目前年產量為72噸,每年八月初的茉莉花節已舉辦了70年。1921年世上第一款合成花香調香水Chanel No.5在Grasse誕生,世界第三、法國第一古老的香水品牌Galimard於1747年在Grasse創立,近270年來全部采用植物花卉為原料。

2006年拍攝的德國電影《香水》,描述了一位與人類不相往來、嗅覺異常靈敏的天才和殺人狂。他就是18世紀在Grasse學藝——應該是在Galimard,男主的名言是"生命的精魂就在於氣味"。EZE小鎮有一家Galimard專賣店和博物館,展示了香水工業的發展曆史和傳統的工藝流程,還可以自己定製個性化香水,深深感到香水業乃至整個化妝品業真是個暴利行業。

蔚藍海岸是"山海交融"之地,阿爾卑斯湖光山色、滿目青蔥,圖為法國西南部Rougon鎮1900米的最高峰及峽穀。山裏空氣清新、民風淳樸,用新鮮牛奶和麵、炭火烤製的麵包點心令人食指大動。石頭砌成的塔樓有些像川西高原的羌族碉樓,高山湖泊也很像九寨溝的海子。從前的人們在小村莊裏可以度過一生,如今年輕人都離開家鄉進城謀生了,全世界都一樣。

據說穿過西西裏海峽的洋流會把地中海營養豐富的海水衝走,帶來沒有營養卻十分新鮮的表層海水,其中缺乏食物鏈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磷酸鹽。因此海中的浮遊生物和細菌無法生長,使得多餘的硝酸鹽被保存下來,其含量比其他海洋高出一倍。所以地中海雖然冷冷清清,海水卻十分幹淨清澈,這也是為什麽地中海的海水格外藍的主要原因。作別尼斯,機場的告別語都很浪漫:"Kiss and fly"!回程路上弦窗下方竟出現了俗稱"佛光"的圓形彩虹。

從蔚藍海岸回來剛剛兩個多月,還在想著何時再去造訪這個迷人的地方,2016年7月15日法國國慶次日竟傳來尼斯發生惡性恐襲事件的消息。盎格魯大道血流成河,天使灣瞬間變身魔鬼灘。抄錄法國詩人Paul Eluard的詩句於此,是為紀念: "我知道鴿子居住的地方,那最合適的地方就是人的頭腦。熱愛正義和自由,孕育出奇妙的佳果,佳果永不腐爛,因為它愛好幸福。大地花開願大地繁生,願人們的血肉永遠不再作犧牲"。和平鴿是聖女雷帕拉塔的化身,願她保佑尼斯和全世界祥和安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祝聖誕快樂,天下太平!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真安逸
願和平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