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采取幽默玩耍的態度很有效,近期問答》

(2022-01-14 05:26:39) 下一個
請聆聽朗讀音頻:
 


【讀者】:比如有時在“當真了XXX、所謂重要事情時”,也同時電光火石般(或記得起時提醒自己)地“看到了”有一個”我“對此“當真/在乎了,覺得似乎有我的利益上的增減可能”; 一開始還會深入看一下 “為何如此在乎”,而後似乎慢慢就變得 “當真”的同時,頃刻間會有一個感覺,大概像出戲一樣的‘我’感(仿佛是前麵那一個長句的縮寫因為都是最後回到“我“上)。但有時太忙亂時,仍不自覺 “陷入前景“ ,反正等想起來時 再回到”我感“上。也謝謝先生特別指出 ”前景/背景“; 我理解先生說的”不需要進入“背景”,因為從未離開背景“。

明亮】:你看,你自己已經找到了適合你的切入點,或說找到了你自己的跳板。每個人的切入點都可能不同,品味自己有無限多的切入點,找到適合你自己的,不要模仿別人的。有人品味入夢和醒來比較有效地發現一切是空性的,有人就直接看一切景象,發現它們其實都是無限無法確定是什麽的,當觀察久了就會發現一切所謂的“物體”都好像在震蕩跳躍發散,邊界開始發散了。有人品味時間和空間,會突然發現時間僅僅是思想理智上的一種微妙的感覺,空間也僅僅是思想理智上的感覺而已,並無法確定真有時間和空間這回事。有人觀察“我”的感覺的出沒,看似方法不同,卻指向同一個無限自己神奇。

為什麽我說“跳板”呢?因為任何切入點都是跳板,也就是說通過這個跳板跳入無限自己的能量中。如果你站在跳板上抓住不放就變成了僵硬的教條概念了,再好的跳板都失去了效果。比如說,觀察“我”這個中心感覺就是一個有效的跳板,當你通過這個跳板跳入了你自己的無限,那麽,就等於超越了“有我”和“無我”的概念對立了,這才是真正的《無我》了,並非膚淺地理解為“沒有我”的概念教條。

比如說,如果你可以通過”把一切看成是意識能量流“這個跳板跳入你自己的無限,那麽就等於超越了”能量流”這個概念框框了,因為,當你越來越深入品味你自己,你會發現你自己雖然看似有“能量流”或“經驗流”的感覺,其實無限的超越這樣的定義。當你傾聽小溪流水的聲音,這就是一個切入點或說跳板,這個聲音到底是什麽?你不要理性的答案,你就聽著這個聲音,然後這個“聲音”就像跳板跳進了無限一樣,聲音不再是聲音了,而是說不出的無限了…… 如何所謂的“方法”都是跳板,不要抓住方法不放,而是在利用方法的過程中超越了方法。修行的努力中會逐漸超越“我在修行”這個概念的。
一開始好像是”我這個人在品味“,不知道什麽時候,”我這個人“的定位找不到了,好像是無限能量在品味它自己了,TA品味TA自己了。所以,不要怕利用方法,而是在利用方法的過程中超越方法。也就是說,不要怕一開始的方法看似是二元對立的,但是在利用方法的過程中會自動超越二元幻覺的。不要怕有“我”的想法,而是在注意“我”的過程中會不在乎“我”還是“沒有我”的,這就是無限超越。現在有些大師直接說“沒有你,哪裏有努力?”,這是比較極端的看法,看似有一步到位的感覺,對某些人有重錘打擊的震撼效果,但是對大部分敏感度還不高的人不適用。

我建議一開始不要浪費時間消滅“我”的感覺,因為這個“我”感是無法消滅的,就像你無法刻意停止做夢一樣。有效的是利用這個感覺逐漸地溫柔地超越對“我”的執著。溫柔一點,對自己好一點,反而效果非常高,因為TA升起了“我”的感覺或升起了“幻覺”不是為了折磨自己的,而是一種玩耍。如果你當成法律機構來對“我”或“幻覺”進行清零運動,那就太認真了,太沒有幽默感了。TA可是無限幽默的魔術師啊!你越采取幽默自己玩耍自己的態度,效果越好。這就是無限自己的微妙所在。TA有多微妙,你就是多微妙,你和TA是無二的。

【讀者】:明亮先生好!最近正在聽您的《存在無法說》問答,非常受益,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您說過練習的目的是讓你發現根本不需要練習,它已經和你同在了,根本沒有‘你’,隻有它。練習的目的是讓你發現沒有一個‘我’需要做什麽。當沒有了‘你’或‘我’,隻有它在。我認同您的這個說法,但是我還是體會修跟不修,練跟不練,從領悟的過程看還是不一樣的,想問您,開悟跟沒開悟有什麽標準判定?另一個問題是:一個修行者說的滿口都是上師的話,而上師的話是自己証得的,當然我說的上師是像您這樣實證得道的覺悟者,學生說著同樣的話但也許並沒有自己証得,究竟怎麽樣才算自己証得呢?是不是一定要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而不是抄老師作業才可以?謝謝您!

【明亮】:在沒有領悟的時候,就不可避免的有“我這個人在修行”的感覺,直到敏感度越來越高了,這就不是“我”了,這就不是“修行”了,這就是無限能量的自發自動了。不要急,一開始可以沿著“我在修行”這樣的邏輯去品味,慢慢的味道會變的。到底變成怎樣你自己會知道的。

看似一開始有一個“醒悟”的目的,但隨著品味進行,某刻會發現根本沒有“我這個人“在,還有誰需要醒悟呢?但現在你還感覺到強烈的“自我屬性幻覺“,就不要停止修行。修行不是需要停止的,而是在品味的過程中,某刻就找不到那個主角的欲望了,那麽,這就不是”修行“了,而是能量自由自發自動的暢遊了。

你問:“想問您,開悟跟沒開悟有什麽標準判定?“

這個問題問出來,就是因為有一個幻覺的主角需要知道,就像夢我要問萬一夢境結束了我會怎樣?這就是笑話了,夢我根本就不是實在的,夢境結束不會怎樣,因為本來就是空性的角色會能怎樣呢?

所以,沒有屬於“你”的開悟,因為這個個體人的“你”是可疑的,不實在的。

你問:“另一個問題是:一個修行者說的滿口都是上師的話,而上師的話是自己証得的,當然我說的上師是像您這樣實證得道的覺悟者,學生說著同樣的話但也許並沒有自己証得,究竟怎麽樣才算自己証得呢?是不是一定要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而不是抄老師作業才可以?“

現在社會上自稱開悟的人很多,而且很樂意上網開課。而且看不出他們到底真明白了沒有,因為他們說的話都是對的,比如說“沒有我,沒有經驗”之類的話,大家都可以背誦下來,然後堅持沒有人沒有經驗這樣的原則,任何問題上來都這樣回答就看似開悟了。其實真正的明白不是背誦這些斷句的。而是明白自己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人或非人,經驗或非經驗“。這看似是“經驗”,不否認是“經驗”,卻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經驗”這個概念。這是實在的,但是定義為任何概念(比如經驗這個概念)就是抽象的。卻不否認這個概念的局限抽象看法。真正的明白不否定任何,也不肯定任何,而是明白你自己的《無限的無法確定》。如果某人確定出一套說法的正確性,這就是隱性的幻覺了。

是的,聽別人說的沒有用,他們說的都是斷見,甚至連我說的話都是斷見,不要聽。但我指個方向你自己去發現你自己的秘密。隻有你自己才能明白你自己。

你問:“究竟怎麽樣才算自己証得呢?“

這沒有可以表達出來的標準。任何表達出來的標準都是忽悠。當你自己明白了你自己,也是說不出來的,但是你自己非常清楚了,安心了,絕對安全了,你自己是知道的,不能問我要標準。

如果有任何人給你一套“證明的標準”,那些都是忽悠。沒有人可以給你標準的,因為TA是沒有參照係統的,因為TA就是TA自己。也就是你自己的事情,和其他人無關,因為沒有實際的“其他人”。和任何參照係統無關。

如果某老師說:“沒有經驗,沒有我”,然後你抄襲下來背誦下來,一點意義都沒有。這些話都是空洞的概念,不是明白。

這無限地不是“我”,卻同時看似是“我”,怎麽可以斷言某種立場是真理呢?

比如說,意識效應就會跟你玩這樣的遊戲,和躲貓貓遊戲差不多。當思想理智堅持說“沒有我”,哈哈,TA就會顯現出“有我”的感覺了,和你的堅持對著玩了。當你堅持說“有我”,TA就會顯現出“有我”的痛苦了,把你搞的痛不欲生的那樣痛苦,和你的堅持對著玩。這樣的話,思想理智會老是在‘有我’和‘無我’這兩個對立麵之間糾結。但是,如果你采取了幽默玩耍的態度,當有“我”的感覺,不在乎不當真,也不追求消滅“我”的感覺,隨便是什麽感覺都是一種娛樂玩耍,那麽,你就會真正超越了佛祖指出的《我相》了。注意,無《我相》不等於消滅“我感”,而是超越了對一切自我屬性定位的當真,一切個體定位都是不重要的意識效應玩耍,不要較真!

就像昨晚夢中,這無限地不是夢也不是夢中的我,卻同時看似地是夢故事和夢我,怎麽可能斷言呢?品味這個奇妙就夠了,然後無法言說的“秘密”就知道了。

你用這個詞“證得”。要注意這不是A來證明B的參照係統邏輯。也許是宗教裏麵流行“證明”這個思想概念,大家就先入為主地認為有一個情況B要讓A來證得。不是這回事。這裏沒有B也沒有A,沒有一個可以通過理性在證明的結論。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知道”或“明白”,這不是理性上可以定義成某種“理論”的明白。這是一種無條件的放鬆安全,當你明白了一切皆自己,還有什麽條件需要符合呢?就無條件的安全了。

【讀者】:雖然並沒有消沉或恐懼,但心中偶爾有不安,似乎覺得不妥,但又不知道現在能做些什麽,好像做什麽都一樣。

明亮】:不需要刻意做什麽或不做什麽,而是明白自己到底是什麽。我的文章都是指向自己(即THAT)的。明白自己是一種“見”,和經驗中具體做什麽或不做什麽無關。

【讀者】:淩晨,手機裏播放著先生的文章,不知不覺進入夢鄉,夢裏回到兒時的情景,爸媽兄弟姐妹都在,但那誦讀文章的聲音卻一直回蕩在空中,因老爸是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自小就怕老爸的我忙不迭的想去關掉,但把所有手機,電腦都關了,甚至把電閘拉了,聲音依然在空中回想,心中著急,就醒了,忍不住苦笑,怪不得在夢裏怎麽也關不掉呢。是啊,根源不在夢裏啊,所以夢裏做什麽都無法改變分毫,不安就不安吧,有什麽所謂呢?釋然。

明亮】:很好,這樣的夢是好跡象,說明我指向的道理已經開始在意識能量層麵自發自動的深化了。這是好跡象。注意,其實這不是“你這個人”在品味,而是無限自己(即TA)在明白它自己。大部分的“明白”不是靠思想理智想通的,而是就像你這樣的似夢非夢的感悟中自動到來的。這樣的夢也讓你發現了在經驗(廣義的夢境)中看似個人根本沒有任何控製,整個意識能量就是該怎樣就是怎樣的,好像沒有辦法靠個人的意誌來改變的。這樣你就發現了“個人意誌”其實是不實在的幻覺。當你開始感覺到了“不安就不安吧有什麽所謂呢”。其實,這才深化到真正的《安寧》了。真正的《安寧》超越了經驗中的“安,或不安”,因為沒有一個個體的我去要求維持某種可以的安寧了,這才是真正的深化了。

【讀者】:本以為自己心態還好,以前在意的很多,現在也無所謂了(比如以前怕死,怕扔下家人等等,現在好像不怕了)。接下來慢慢聽先生的教導就可以這樣順其自然一直走下去了,但因為閑下來,就開始追劇,竟然沉迷於劇情,悲歡離合,愛恨情仇,感覺隨著劇中人經曆了很多世。常是悲從中來,痛哭一場。我好像又完全沉淪於塵世,曾經熱衷的修行啊,開悟啊,恍如隔世,已經完全拋之腦後了。

明亮】:沒關係的。我也看劇的,什麽愛情劇啊,什麽悲劇啊,我都看的,絲毫不會影響在明白上的深化。有時候在看劇的刹那間會突然明白一點的,說不出具體明白了什麽。那些看似悲壯的“人生”會突然感覺好笑起來。你去看連續劇和你去看你自己的“人生”有什麽差別呢?都是一樣的空性的幽默好笑的故事情節,就像昨晚做過的夢境一樣的空性。沒關係,盡管看吧,當我指向的道理開始在你中深化了,那麽無論你做什麽,看什麽,不做什麽,不看什麽,都無所謂了,都是越來越深化的機會了。

【讀者】:正如先生所言,看劇或看身邊人的事,就如自己在經曆不同的人生,看著看著就會偶有所悟。經常是流著淚為劇中人傷感的同時又破涕而笑,差點把自己騙到了,哈哈。先生的點撥於我有如撥雲見日,回國後就聯係不上先生了,想想就寂寞。

明亮】:哈哈是的,看劇也是有效的品味。你說的非常好,說明你開始明白我指出的方向了。沒關係,我的臉書總是在的,有機會翻牆可以看到,看到就把文章下載下來,有PDF合集。還有莫小莫網友正在建立文學城博客《存在無法說》,那裏也可以去看看: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48/all.html...

會把在臉書上發表的(2019年7月後)的文章轉帖過來。
還有另一個文學城博客《明亮現實》,收集了2019年之前的舊文章:https://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75363/...
另外對於中國大陸的讀者,可以在微信的《存在無法說》公眾號看到我的文章。
 

【讀者】:我察覺到,我修行這幾年的一個隱形當真。 讀大學的時候,我就發現這個社會的價值體係,永遠就是競爭,但是力爭上遊,追求功名,這條路是走不通的…,這幾年修行,雖然沒有證悟,也在思想理智層麵,知道真相是impersonal reality,如果把自己當作這個人,再怎麽功成名就,都會有無明痛苦。所以這幾年修行,我總是覺得我不會要孩子,即使結婚,也不要孩子。為什麽呢?因為這個教育體係,弄得家長和孩子都很辛苦,早自習,晚自習,周末,寒暑假補課,孩子辛苦,家長在後麵為孩子做各種準備,各種擔心焦慮,也很辛苦。即使考上清華,哈佛,畢業去華爾街,功成名就,也會有無明痛苦。 我這幾天察覺到隱形當真,就是把“婚姻”,把“愛人”,把“孩子”看作“實體的人”,看作有“實體屬性”,擔心他們不開心,活的很辛苦。 一切都是TA的自發自動,無限總能量洶湧澎湃,高歌猛進,貌似出“家人,孩子不開心,很辛苦”,但都是空性的。都是自己神聖的能量流。TA是自發自動的,可以顯現出RAMANA十七歲,離開家人,看似一個人,一輩子在聖炬山過了一輩子。也可以顯現出Papaji,結婚,離婚,又結婚,有孩子。也可以顯現出佛陀,有家庭有孩子,卻離開家庭去修行。也可以顯現出“我這個人”的看似的人生。 明白和經驗內容無關,有沒有家人和孩子,不影響明白,家人和孩子過得開不開心,幸不幸福,也都是自己的神聖能量流,無對無錯,無好無壞。

明亮】:哈哈,哈哈,哈哈,這段說明你越來越成熟了,看到了原來沒有看到的隱性幻覺,是啊,生孩子,結婚,孩子苦,怕成功了以後還是無明苦,那就不要成功了。你察覺到這一切邏輯其實也是幻覺邏輯。把“孩子受苦”當真了。把“成功之後一場空”當真了,把“結婚”當真了。其實這一切都不是你認為的這些情況。你進一步察覺到了“孩子受苦”都不真的是孩子受苦這回事,那麽,就算孩子受苦也是無限圓滿的能量流,因為這並非是思想理智認為的情況。
那麽,結婚有什麽不可以。如果你認為結婚後生孩子必然重複“孩子受苦”這個情節,就是典型的思想理智上的猜測,誰說一定是這樣的?結婚生子其實不是“你這個人”可以選擇的,到了某刻該怎樣就會怎樣,這就是隨緣,隨無限總能量的緣,和“你這個人”的意誌無關,因為沒有“你這個人”。這一切都是TA在做,如果TA不結婚生子,是TA的事情,如果TA結婚生子,也是TA的事情,和“你這個人“無關。所以,隨緣就放鬆了,讓該發生的自發自動發生,無論發生什麽結果,都是完美OK的。不要去擔心未來,現在是TA,未來還是TA,“死後”還是TA,不真有變化,所以擔心是多餘的,該幹啥幹啥,該享樂就享樂,注意,不是“你這個人”享樂,而是THAT享樂自己。

也不要怕“成功“,假若你“成功”了,那是THAT的自發自動,沒有問題。假若你沒成功,同樣是THAT的自發自動,沒有問題。不要假設某種情況是好的或不好的,讓總能量自發自動下去。如果總能量要自發自動現象出“成功”的樣子,完全可以,OK,享受!

你的總結:“明白和經驗內容無關,有沒有家人和孩子,不影響明白,家人和孩子過得開不開心,幸不幸福,也都是自己的神聖能量流,無對無錯,無好無壞。“

非常好的總結,《明白》自己是什麽,和經驗內容毫無關係。無論經驗內容中那個身體看似是貧苦的還是富裕的,看似是順利的還是坎坷不平的,一點關係都沒有,罪犯可以當即就明白自己,不見得他的身體停止偷竊。至於“家人孩子過的開心不開心”,這些概念邏輯都是思想理智範疇強加上去的故事定義,就像你在評判昨晚夢中的夢家人和夢孩子過的好不好一樣的沒有意義。我們隻要明白一切現象都是空性的,看似真的看似重要的,卻一點重要性都沒有,完全不結晶的空性印象而已。雖然在感覺上還是100%全投入,其實已經不真在經驗中了。

【讀者】:對,確實在前幾個月,每次有CLICK,特別興奮,覺得是“自己”的願心很大,每天讀文章,做品味的練習,修行上麵終於有了“成果”。 最近就是比較平常,越來越微妙,越來越無法用語言描述。表麵上看,就是過正常的日子,但深層能量不一樣了。 佛法說,明白前砍柴挑水,明白後還是砍柴挑水,看上去一樣,但一切又不一樣。

明亮】:現象是一樣的,但幻覺較真沒有了。本來是“我這個人在努力”,然後慢慢變成無限能量在幹了,沒有“我這個人”了。但幹活的現象還是不變的。比如說,當鄰居罵你的時候,原來認為是真的鄰居傷害你這個人。現在這不是鄰居也不是罵,也沒有“我這個人”了,一切都是無限能量的自發自動,看似有“罵人”的現象在發生,其實是無限自己能量的圓滿自發自動。

【讀者】:看到上麵這段“辱罵”話,感動的想哭。 我昨天發的兩段感悟,並沒有提這個事情,存在兄說起這個事,還做了解答,很感動。 實際上這個事情,困擾了我半年多,也許是“億萬年的當真能量”,也許是某種karma質地,我一直為這個事情煩惱。

明亮】:這也屬於正常的現象,雖然明白一切經驗中的現象,包括被辱罵,都是空性的經驗質地現象,其實就是無限自己的能量印象顯現。但是還是可能糾結在這個問題上麵,這不是錯誤,這就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好像你一邊是明白的,另一邊卻是糾結的,好像兩者並存一樣。這不是問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好像兩者並存。但是,明白的能量一定會超越糾結的,“超越”不是消滅的意思,而是越來越對所糾結的現象不當回事了。這看似是一個過程,不是錯誤。讓它慢慢的成熟。有些人說已經明白了,卻還是會糾結在兒女情長上,常常會糾結對自己孩子的感情上,這也不是問題。不要認為這些卡點是問題,這些看似糾結的問題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是TA讓TA通過這些糾結的事情來越來越不當真。從當真越來越放鬆。

你說:“上麵這個煩惱,也不知道怎麽回事,成了我最大的煩惱了,基本上每天都會冒出來,要麽是覺得修行我讀文章,要麽就是有點“個體過幻覺”,覺得“個體我”被辱罵了。“

你上麵擔心的是”個體被辱罵“這件事情的糾結會影響或否定你的修行。不會的!記得我最新的文章嗎?我說,直接融入正麵的能量,而不是去糾正負麵的情況。如果你在負麵的現象出現的時候可以常常明白這些看似負麵的情況其實就是無限自己的能量震蕩,而不真的是負麵的故事,那麽,那些看似刺人的故事情節就失去了刺激你的能力的。注意,不要刻意地否定這些負麵的情緒(感覺受辱),而是把這些情緒當成是無限自己的能量震蕩,不落入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負麵判斷之中,那麽,時間長了,負麵判斷就會失去控製你的力量了。

“被辱罵“完全不是一件值得糾結的事情。有一個有名的人,我不說他的名字。他曾經被全國人都辱罵為“叛徒”或”XX賊XX奸”,被千夫所指的罵。後來他移民到異國他鄉,年紀很大的時候開始明白了自己到底是什麽,然後去世之前對身邊的朋友說:“以前那段被千夫所指的辱罵經曆算什麽事情!一點都不值得提的鬧劇,自己才是唯一的是或在,在無限的能量的自己是無限的不是那些故事情節,我一點後悔都沒有。”

同樣的,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時候感歎說:哎,他們什麽都不知道,他們什麽不知道……當你深刻明白了自己的無限偉大,還有什麽事情值得提?夢中的被辱罵算個什麽呢?被夢中的全世界人民罵死都不是值得提的事情,還擔心被某個鄰居辱罵?

【讀者】:好的,我是明白的,實際上這些卡點,糾結,當真,也不是“個體我”的事情,而是TA的自發自動,TA在不斷的品味TA自己,不斷的通過這些學習,放鬆,放心,安逸,安心,安全。

明亮】:對,不是真問題,不是真麻煩。慢慢磨吧,這也是享受。

【讀者】:實際上我是明白的,知道不是思想理智描述的那回事,要降級為總能量流動,看作是夢幻效應。 但有時候,就像“每個人”的karma質地,卡點不一樣,有的人失戀了就痛不欲生,有的人炒股虧錢了就很痛苦,有的人做生意不順利就很痛苦。 來回的磨,就會越來越深化,放鬆。

明亮】:就像我在文章中指出的,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上述這些看似負麵的事情上,而是集中到無限總能量上。這樣,這些看似的負麵情況會自發自動被處理掉的。如果你認定自己就是一個肉身的“我”,當然會痛苦的,何止是“失戀,失業,或受侮辱”這樣的苦,日後身體會生病,最後身體會找不到的,如果把注意力放在這些事情上能不痛苦嗎?但這不是實在的,真正的自己無限的大於多於不同於這些情況。

====== 另外讀者問答 =======

【讀者】:先生您好, 我想幹事業,但幹事業會付出很多, 有得失心等等..... 先生之前說想幹嘛就幹嘛, 也有些人說先明白再入世玩 我擔心的是如果衝事業是否太容易當真而離明白越來越遠? 所以該如何看待我想做事業這事呢?

明亮】:那就看看必要不必要,如果幹事業是為了賺必要的錢,比如養家糊口,有這個必要性,就幹吧。如果沒有必要性,日子可以不那麽幸苦,就不一定要幹。

沒有絕對的可以或不可以。無論是幹還是不幹,絲毫不影響你發現你自己。有些人在做事業中突然發現了自己,有些人啥事不幹渾渾噩噩的,也突然發現了自己,沒有固定模式的。《明白》和在經驗故事中做什麽不做什麽無關。

【讀者】:我跟妹妹很嚴重的不愉快, 我也因為多看了幾次先生文章發現, 我是把注意力放在她怎樣怎樣(我被髒水潑到) 過不去, 而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那個能量上 而不是思想解釋上, 突然"明白"了~

明亮】:是的,不要放在注意“妹妹的不是”上,而是發現連“妹妹”這個意識形象還是無限自己的能量流,都是自己,都是OK的,無論妹妹怎樣。如果你不虎視眈眈地看著妹妹,妹妹作為你自己的能量流,在能量上會立刻察覺到的,也許關係就不會像以前那樣了。其實,很大緊張關係都是自己當真引起的。當你在能量上放鬆了,你會奇妙地感覺到好像一切都神奇般的變順了。還是那句話:一切皆自己。

======= 另外讀者問答 ======

【讀者】:而且發現這個我好像永遠沒辦法滿足,如果說愛自己,如果你一直填補物欲望給它,但是它好像永遠都不會滿足

明亮】:對,幻覺定位,這個所謂的“我”的欲望是無法滿足的,這個“我”就是思想理智,思想理智的要求就是永遠無法滿足的,你的察覺很不錯。

【讀者】:還有我自卑,就是有些人很有錢很漂亮但是還是會自卑,所以自卑到底是什麽?

明亮】:別以為有錢漂亮的人不自卑自憐,其實是一樣的,隻要誤以為自己是一個和其他分離的“人”,就會產生不滿足的缺憾感覺,覺得這個個體好可憐。其實,根本不真有“這個個體的我”。這些自卑自憐是完全空性的幻覺故事。

【讀者】:好像完美也是一樣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明亮】:當你不再要求符合某個完美的標準了,才能品嚐到真正的無條件的完美。如果你覺得必須符合某個標準才能完美,那麽,永遠都不會感覺完美。而且,你會發現追求“完美”的標準也在不斷變化。以前的完美標準和現在的完美標準不是一回事了。這就是典型的思想理智的幻覺參照係統運作。察覺到了就等於超越它了。

【讀者】:什麽叫自卑?

明亮】:什麽叫自卑?自卑就是夢裏的幻覺!沒有這樣的“自”可以讓你“悲”的。就像昨晚夢裏的夢我自卑一樣的沒有意義。

【讀者】:我就是前段時間一直又開始不停的拉扯,經常晚上腦子都要炸了,睡不著覺,然後之前正好上班的時候就不滿意,然後就忽然有個聲音冒出來,就是說你還能去哪裏呢,然後就想起來你說的什麽都是同一個大相同之類的話,或者真正的你自己不在經驗之中之類的,我就在那一刻感覺到,好像在上班那種感覺跟在家裏的感覺其實是一樣,然後後麵又冒出來一句,看看當下是什麽,品味它的質地什麽的,然後我就發現,世界是怎麽來的呢,我是怎麽來的呢,然後就好像當下整個經驗場都是自己一樣。

然後忽然有一天我就又想到去體驗看的感覺,然後就又回到之前那種,但是又更深刻一點,就發現上麵我說的。我覺得好像又放鬆一點了。你最近寫的這兩篇文章好像就好像完全對應了我最近的感受一樣,我感覺我好像能夠慢慢明白你說的那種狀態了。

明亮】:太好了,說明你開始成熟了。不要小看自己,你不是身體裏麵裝的那個“我“的自己,你就是整個的意識能量場。所以,不要可憐自己當下的樣子,上帝總是扮演乞丐來娛樂的。記得一開始你完全聽不明白我說的道理,我覺得現在你開始明白了。好!

======== 另外讀者問答====

【讀者】:我覺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內在警察沒有了,也許就是你說的,高級不在乎了

明亮】:好,這是好的突破口,或說是跳板,可以從這個跳板跳入自己的無限能量中。

【讀者】:也許在“外人”看來好像是個俗人,該生氣生氣該罵就罵沒區別,但自己明白那種輕鬆不當真,實在是不足與外人道也,哈哈,也沒外人。

明亮】:是能量震蕩,就像心跳和呼吸一樣。

【讀者】:嬉笑怒罵都可以的自由

明亮】:但這是微妙的,喜怒哀樂當然是OK的,但往往還是會認為是“我的“喜怒哀樂,當你越來越發現一切都是總能量的自發自動,那麽,喜怒哀樂不會像以前那麽起伏強烈了。這是很難說清的。

【讀者】:嗯,就像是一段段樂章一樣,高低起伏。你提醒的是,有時確實看到這個人在當真,但連當真也不當真了,隨他去

明亮】:高低起伏是現象(即經驗質地),但你自己是不變的。

【讀者】:對。品到了那個不變,但無法說。也許最形象貼近的比喻就是屏幕,屏幕上光影變化,但屏幕不變

明亮】:對,無法說。可以說的可以想象的都是看似變化的。屏幕比喻是比較有效的比喻。你自己好比無限大屏幕,什麽都可以反應出來,卻絲毫不影響你自己(屏幕)本身。

【讀者】:Seems like everything happing on your face(看起來好像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你的臉上)

明亮】:這是一種說法,可以通過這個說法品味一下“空間”其實是幻覺。

【讀者】:品著品著,還真覺得你說的變色龍比喻很形象

明亮】:變色龍指向了《無限的無法確定》。看似有無限多種樣子,但沒有一種樣子可以定義TA,TA同時可以有無限多樣子,這就是《無限無法確定》了。但你可以享受任何樣子,每種樣子都是暫時合理的樣子,不需要否認,不需要消滅。但不要抓住不放變成了你的“真理”。這沒有可以確定的“真理”。任何暫時的“看法”都是跳入無限自己的汪洋大海的跳板。

【讀者】:而且發現一件顛倒的事情:我們有時看到一個人,會猜測他經曆了什麽事,也就是會思想理智把他的故事編織起來,立體化,但其實卻是,這個人,就是一個平麵,立體都是憑空想象

明亮】:是的,就是簡簡單單的能量印象,但是思想理智會去想象出很多邏輯和故事來。注意,這些邏輯和故事看似是真實的,卻類似昨晚的夢境一樣的空性。在空性的經驗流層麵還是可以假設故事和邏輯是合理的,按照這樣的合理的邏輯對待他人。比如說,別人不實在是獨立存在的“別人”,但不等於你可以不按照經驗層麵的邏輯對待他了,你對待他還是按照普通邏輯的,對他表示尊重,對他尊重其實就是你自己愛你自己,因為“他”就是你自己的能量印象。

(寫於2022年1月11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