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從RIBHU GITA的一些說法談起》

(2022-01-13 13:45:38) 下一個
請聆聽朗讀音頻

【問】:先生好,剛才群友轉發,看了一下THE ESSENCE OF RIBHU GITA 的部分譯文,產生一點疑問:梵歌裏叫人安住的The basic screen of pure Being-Awareness-Stillness,怎麽看了半天像是“目擊者”狀態呢?文中並沒有區分出awareness和that的區別,感覺練習的目標就是能穩定在awareness大我的狀態似的。10. The state of firm abidance in that thought-free alert Awareness-Self, constitutes integral perfection, yoga, wisdom, Moksha, Sahaja Samadhi, the state of Siva and the state of Atman- Self, which scriptures proclaim by the title of Brahman. (Ch.5, v.26) 因為你也推薦過這部梵歌,所以困惑就出現了
因為mooji和楊博士的教法都是走這個路線的,當然遇到你以後,都已經放下了
【答】:是的,這樣的說法就是強調“目擊”。這種關於“目擊”的狀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一種超越。大多數人強烈地粘附在“我”這個人的個體位置,粘附在和“我”這個人有關的故事情節,如果我直接跟他說:“其實,你連那個目擊都不是,你無限超越目擊效應”,他是很難接受的。對於敏感度不成熟的大部分人來說可能要慢慢來,先跟他說,你不是那個裝在身體裏麵的“你”也不是“人”,你就是那個“目擊”效應。如果你的敏感度已經成熟了,那我就跟你說:“你無限超越目擊效應”。既然你到了我這裏,已經提出了這個質疑,對的,你自己無限超越一切效應,包括超越目擊和被目擊,包括超越意識和覺知。
【問】:“在世解脫者 15、在世解脫者是這樣一個人,他在這一生就獲得了解脫,他繼續擁有關於身體和(作為梵的)世界的意識,同時,牢牢安住於濕婆-大我之中。他永遠安住於存在-意識-極樂的至福平靜中。他對這一點篤定不疑——他不是身體,他的存在是獨一存在,獨一、警覺的覺知——濕婆-大我-至上(Siva-Self-Supreme)的極樂。 16、在世解脫者的意識,在對其梵-大我的認知中完全消融。他永遠獨自安住於他的大我中,他永遠迷失在對其梵-大我之極樂的享受中。”
如此表達,真的會讓人覺得有個“sat chit ananda”的狀態是可以通過努力到達的
【答】:我不知道上麵那段是哪裏抄來的。這種關於“解脫者是這樣一個人”的說法非常不究竟。也許敏感度不成熟的人喜歡看這種邏輯,對於已經成熟的高級瑜伽者來說,是看不下去這樣的思維邏輯的。你自己已經發現了這種邏輯的荒謬,這種邏輯荒謬在於做實了“解脫者”和“一個人”概念,也錯誤地把無法說的自己說成是“大我”,其實這種說法無法讓任何人真正明白自己到底是什麽,但卻可以給不少人製造出“我開悟”的幻覺體驗。如果他們按照這種追求極樂至福平靜的美好經驗體驗,那麽他們就會得來附和這種思想邏輯的特殊的經驗狀態,好像他們抓住了另類的意識顯現維度,因為這些特殊的經驗顯現維度看似比日常生活的顯現維度更舒服美麗,他們錯以為這就是覺悟了,其實,他們隻不過獲得了另類的經驗體驗而已,還是在夢幻泡影中兜圈子。
我是看過RIBHU GITA和ASHTAVAKRA GITA的,我也看過AVADHUTA GITA的。都說的不錯,我是看英文版本的。這三本梵歌中AVADHUTA GITA應該是最究竟的。
好像RIBHU GITA前麵半本的說法不太究竟,但後半本越來越究竟,估計是原作者故意這樣寫的。前半本是寫給不太成熟的大多數的,後麵半本是寫給少數很成熟的。AVADHUTA GITA最究竟了,從開頭到結尾,不給思想理智一點方便。
【問】:我現在有些明白為啥Tony說他的communication是這25年來才有的了。比如這部梵歌就屬於他說的prescription(處方),而你還有tony的文字,隻是description(描述)。
還是有區別的,prescription是說給“人我”聽的,description是說給自己聽的 RIBHU GITA的這種表達方式,感覺並不會讓“人我”死亡,而是把“人我”升級成了“大我”純粹的覺知;隻要有覺知,分離感就始終都在啊。所以要像你說的那樣,把awareness也看破了,才算是究竟了
我又去翻了Ashtavakra Gita “Know you are one, Pure awareness” “You are awareness itself” ,感覺你現在說的東西已經把這幾本gita都顛覆了呢 “意識或目擊都是暫時的顯現效應。THAT完全超越意識或覺知或目擊”。 但說的真是太好啦
【答】:不是顛覆,在敏感度比較低的情況下可以說:You are awareness(中文:你就是覺知)。敏感度提高了發現了自己無限超越AWARENESS(覺知)。如果把自己定義為AWARENESS(覺知)不放,好比待在天堂的門廳裏玩耍,錯把天堂的門廳當成了天堂,不走了。思想理智就是這樣的狡猾,它會在邏輯上步步設套,自己鑽入自己設的套子裏。你不是思想理智,它可以設套,但真正的力量不在思想理智上,而是你自己上。逐漸的你會超越思想理智設置的一切套套的。
任何定義“XXX就是YYY”就是一種把無限縮小為有限的概念幻覺。連“我就是THAT”也是一個思想概念,真明白了就不說這句話了。思想理智上的理解就是在概念上麵要麽是肯定要麽就是否定,建立諸多立場。假如思想理智否定了某一個認知,就等於把這個認知顛倒過來,就變成了相反的認知概念,比如說把A概念顛倒過來變成了非A概念,這樣還是在對某個概念的肯定或對某個概念的否定中轉圈,還是無法超越概念本身。這樣不是真明白。到了某一個時刻,你會發現不必要肯定也不必要否定任何情況,而是發現一切都是看似的有,卻無法真正確定就是看似的那個樣子。這個發現就超越了在概念上選擇立場了。不建立任何立場了,不肯定也不否定了,而是沉浸在無限的不可知不可說中享受自己。你說自己是啥就是啥,因為自己可以在顯現效應上麵顯現出無限多樣的維度,但沒有一種維度可以限製自己。不依附任何一種維度,也不排斥任何一種維度。這就是不當真了。
你可以按照GITA中說的ABIDING IN ALERT AWARENESS SELF來品味,然後在品味中超越這些概念。假如你感覺到目擊是真的,就品味這個“目擊”效應,你自己去品嚐這個味道。可以先假設“目擊”是實性的,那麽沒有了目擊是什麽情況?沒有了目擊是否就像身上掉了一塊肉那樣損失了?
你有沒有發現?當我指向你自己無限超越“目擊和被目擊,看和被看,覺和被覺“,是不是什麽抓取都自動的停止了?本來在思想上總是想象有一個目擊者或至尊梵之類的高級境界好讓你寄希望於獲得,現在你明白了連這些看似高尚的境界也都是思想理智幻覺出來的了,什麽東西都不需要抓了。然後就安心了,是怎樣就是怎樣了,當下此刻不管它是什麽或怎樣,都已經不影響你了,任何一點任何一麵都是自己了,原來那個高冷的疏離沒有了,原來那樣的像麥芽糖那樣粘附於某事某位也沒有了,這就是自動的“駐在”THAT上了,也就是上麵GITA英文句子中的ABIDING IN SELF了。超越了一切主觀和客觀的“駐在“才是真正穩定的,這就是他們說的“定“。
真正的ABIDING(即中文“駐在“)一定是自發自動的,因為在根本上明白了,那麽毫無努力就已經“駐在自己“上了。ABIDING(“駐在“)這個詞常常被誤解為某一個個體的努力作為,不是這回事。隻有當個體和個體作為幻覺已經被看破,那麽就算身體在激烈運動或幹活,就算經驗效應在無限變化,自己已經自動地駐在自己上了。已經不把“自己“抽離出顯現效應了,因為顯現效應也是自己。就像你自己(SELF)無法甩掉自己(SELF)一樣,你自己不可能不駐在你自己上。除了自己外還有其它嗎?
【問】:哇,真是太棒了,看了你的回複,確實感覺又看穿了一些。之前看到你說超越肯定和否定,並沒產生這麽大的震動,果然,需要通過問問題把隱藏的邏輯暴露出來,然後被你一點,它就消散掉了,好開心 好的,品味這隻無限麵怪獸
【答】:無夢沉睡中有目擊嗎?昏迷了有目擊嗎?
【問】:沒有
【答】:你無法說目擊是一定在的,昏迷中或無夢沉睡中是無法確定有“目擊”和“被目擊”的。比如沉睡中那個“看”就沒有了,也沒有了主觀“我”的感覺,也沒有了客觀的“時空世界”感覺,但對於你來說是一種損失嗎?
【問】:“目擊”不實有,隻是看上去有,因為連“看”是什麽其實也無法確定
【答】:對,這樣的說法就到位了,超越了某些大師方便的說法了,也超越了某些梵歌不太究竟的說法了。你會發現,有沒有目擊,對你一點影響都沒有。其實,幻覺上的“你”不一定害怕身體的死亡,幻覺上的“你”特別害怕失去意識。假如我告訴幻覺上的“你”說,放心,你的身體死亡之後那個“你”變成了靈魂不會死亡幸存下去。這個“你”聽到這句話之後一定比較高興。“你”這個感覺就是意識效應升起之後同步產生的個體中心幻覺效應。幻覺上的“你”最害怕就是哪天“你”這個幻覺找不到了。所以,當我說真正的自己不需要意識和覺知,也不需要經驗體驗,幻覺上的“你”聽到這個情況就非常害怕,好像被判了死刑一樣害怕。這就是為什麽無論我說多少遍,聽者就是那個“你”幻覺(或說是思想理智)在聽,“你”是不要聽“自己超越意識,覺知,經驗,體驗”這句話的。
【問】:哇,這種什麽都無法確定的感覺真是太奇妙了,想哭又想笑,好妙啊
【答】:其實,如果我按照RIBHU GITA開始教課,多容易啊,就直接把你定位於目擊或覺知就可以了,多方便啊,我可以忽悠你說我整天都在目擊一切,我可以忽悠你說目擊就是追高境界了。我可以講的頭頭是道邏輯合理,你可以聽的很舒服,但這是在編故事,把你當成一個孩子說童話故事給你聽,然後我就會有千萬個拜倒在我腳下的“信徒”了,嶄新的教派成立了。但我不會這樣做,因為我沒有看到“你們”我也沒有看到“世界”,我隻看到了我自己,我沒有丁點動機編織出來好聽的童話故事說給你聽。
【問】:就是,現在走gita線路的老師可是主流呢。
【答】:其實,釋迦牟尼是究竟的,他說了這句話把一切思想概念都空掉了,你好好品味一下他到底說了些什麽:《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問】:所以今天翻看了兩部GITA,發現根本無法看進去了。先生的文字太鋒利了,把“我”快削沒了
【答】:他說空中無色。空就是色,但空中不裝有“色”這個東西。GITA還是說給個體“我”聽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對於個體“我”幻覺相當頑固的大部分人,是可以用GITA震撼一下的。震撼的差不多了,就可以超越GITA了。
【問】:是的,空色是不二的,並沒有疊加
【答】:所以,釋迦牟尼說,一切受想行識,一切眼耳鼻舌身意,一切感覺,一切意識世界,一切眼睛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實際在的。
【問】:先生這雞腿給加的
【答】:如果你覺得目擊是終極狀態,那太當真了。根本沒有可以確定的“終極狀態”,就是沒有狀態。“狀態”這個概念是思想理智抽象出來的幻覺概念。“狀態”的同義詞就是“思想確定”。但現實完全無法通過思想理智來確定。隻要你察覺到思想上升起了“狀態”這個感覺,你就看到了思想理智的幻覺運作了。
【問】:嗯嗯,沒有可以確定的終極狀態
【答】:幾千年來,說的最透的還是釋迦牟尼。但誤解最深的也是眾多佛教徒。好像是有趣的兩個極端。哪個佛教徒沒有讀過《心經》?但讀完之後好像等於沒讀一樣,完全讀不明白。
是的,TONY PARSONS就是自說自話,不是PRESCRIBE(處方)給你什麽知識。
【問】:雖然看了幾遍“目擊者是終極狀態嗎?” 但還是就著這個問題,現在明白的更深了
【答】:我不開藥方給你,因為你沒有得病。我說你認為的“病”不是真病,而是?
【問】:而是“你”根本不存在
【答】:對,不但沒有病也沒有那個有個體自性的“你”。讓我再說明白一點,假如身體得病了,和“你”毫無關係,因為身體中不裝有一個“你”。身體就是這樣一種無限能量的顯現形式,顯現出分子原子細胞的聚合形象,聚合一段“時間”然後就化解了,然後再以另一個形式聚合起來,至始至終沒有一個“你”或“人”在,隻不過“東西”或“身體”的印象出現了消失了再出現了再消失了,這些都和“人”或“你”無關。
看上麵釋迦牟尼說的:“無無明,也無無明盡”,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問】:就是要超越“無明”
【答】:市麵上有各種各樣的解讀,就看你的敏感度了。
【問】:把“無明”不當真?
【答】:這句話非常微妙。
【問】:連“無明”也是That啊
【答】:“無明“可以有很多意思。可以說是”迷惑“的意思,就是思想理智上覺得迷惑了無明了。其實,思想理智認為的迷惑或無明是不成立的邏輯假設,他否定了這個說:無無明。
【問】:奧,就是根本沒有確定的狀態
【答】:無明也可以說是“無法知道”。‘它‘不是一個需要知道的東西,你不需要知道‘它’,所以釋迦牟尼就否定了這個要知道的欲望,說“無無明”。
【問】:果然需要掰開了說,一句說不明白
【答】:也就是說,你已經是了,還要“明”或“無明”幹嘛?多此一舉了。但後麵釋迦牟尼來了一個反反句說:“也無無明盡”。這是什麽意思?這就是說,如果你站在思想理智的角度去追求明了,那麽這個努力是沒有盡頭的,思想理智可以無限地追下去無止境。一切要“知道”的欲望都等於撲空。
思想理智幻覺出來一個幻覺目標:“明了狀態”。因為現實根本沒有可以讓思想理智明了的狀態,所以這個目標是永遠達不到了。但這個目標維持了思想理智上的運作,這個情況好像在月光下你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因為身影就是另一個人了,你努力地去抓住“身影”卻永遠抓不到。《明白》這個思想目標就像抓不到的身影,隻要你希望明白什麽情況,就沒有屬於你的明白。但某一刻你品味到了自己說無限無法確定的了,這樣的發現算是真明白了。
【問】:想要擺脫“無明”這種狀態是不可能的
【答】:對,不擺脫這個狀態,為什麽?
【問】:追求(SEEKING)沒有盡頭,因為狀態本身是空性的
【答】:對。
【問】:想擺脫,反而當真了
【答】:因為“無明”和“明了”這對概念完全不成立。這對概念是和主觀“我”幻覺概念同步升起的幻覺概念。
我不求“明”也不討厭“無明”,我根本沒有這方麵的糾結,該幹啥幹啥。
【問】:不給“我”任何可以抓取強化自己的東西
【答】:假如我去否定“無明”就等於做實了這個“明”概念。假如我去否定“明”,也就是等於肯定了有一個“明”的狀態等著我。所以,不糾結這些概念立場,包袱完全放下。THAT是不懂這些概念的,隻有幻覺中的主觀“我”對這些幻覺目標感興趣。
【問】:是的,都是“我”的食物
【答】:對的,社會上不少“大師”其實就是在喂幻覺食物給幻覺中的“你”。雖然他們說的話大部分是對的。卻無形中維持了追求欲望。比如從小我上升到大我,比如把自己修成正果,這些都是以個體“人我”為邏輯基礎的幻覺努力。
【問】:哇,隻能哇個不停了,確實有種要回到孩童般的感覺
我就是做"I AM"靜坐(meditation)的,感覺越做越有分離感 。 看了你說的awareness就是分離感,真是豁然開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