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看到幻覺就夠了,不必出幻》

(2022-01-13 13:34:27) 下一個
請聆聽朗讀音頻:

【問】:覺得是思想上的判斷, 然後覺得想不通的也是思想上的判斷,好奇想知道背後是怎麽回事的 還是思想。 困惑,害怕,小心翼翼 都是思想。 觀到了,的確會幫助出幻,但是也有更多的時候 卷入其中。
【答】:你說的都對。我通過這個問題的機會談談更深入微妙的話題。問題中你提到了“觀到了,的確幫助出幻”這個說法。情況要比這樣簡單的思想邏輯微妙多了。讓我們談談什麽是“幻”。
思想理智(MIND)上認為有兩個可以區別開來的狀態:幻和真。思想理智希望看清什麽是幻,什麽不是幻,然後從幻中出來進入真。這樣的思想邏輯太簡單抽象化。首先我們永遠無法找到可以衡量“真”和“幻”的參照物(Reference)。如果沒有可以衡量的參照物,就無法完成衡量的任務。不是你不夠努力不夠聰明,而是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參照物。現實是沒有參照係統的,因為“參照係統”這個概念也是思想理智上編織出來的幻覺概念。究竟地說,沒有可能確定什麽是“幻”什麽是“真”。這樣的確定是無法完成的。
我不是在跟你玩高深的哲學辯證法文字遊戲,我指向的是“無法確定”或“無法言說”的謎。比如說,當下此刻在你視覺聽覺觸覺嗅覺裏出現“我在湖邊散步”這樣的故事情節。你可以確定這就是“幻”嗎?無法確定,因為在覺知上不容置疑“我在湖邊散步”這個經驗體驗。同時,我們可以確定這是“真”嗎?也無法確定,因為除了思想理智在敘述這樣的概念邏輯外,你不真知道這一切到底是什麽。你無法確定“我”是什麽,你無法確定“湖”是什麽,你無法確定“散步”是什麽。盡管思想理智上可以抽象地確定出“我”,“湖”,“散步”這些概念來,這些概念到底成立不成立?無法確定。
能夠運氣地來到這個網頁的朋友們,多半已經在“真”和“幻”這些思想概念上打磨翻滾了很長時間了,聽的耳朵都聽出老繭來了。你也許覺得在這些概念中打磨翻滾沒有突破,來到我這裏。沒錯,在各種複雜的思想概念中翻滾是沒有出路的。今天我就跟你談談究竟的了。雖然我在很多文章中常常用“幻覺”,“真相”這些詞匯,但究竟地說,這些詞匯本身沒有超越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邏輯,這些詞匯不真的成立。我就說一個字來指向它:THAT。這樣就少很多不必要的思想邏輯糾結了。我說THAT是超越“真”和“幻”的。我們無法確定THAT是“真”還是“幻”。比在“真”和“幻”這對概念中打磨翻滾更有效的是明白《空性》。當然《空性》也是一個思想概念,但這個思想概念比分辨“真”和“幻”有效,因為無論是“真”還是“幻”,都是《空性》的。如果你開始品味到《空性》的味道,就超越了必須在“真”和“幻”之間站隊的必要了。為什麽?
因為無論你把現實看成是真的還是幻的,現實顯現出來的內容都是徹底《空性》的。空性不是虛空。現實看似充滿無限多樣的“情況”和“東西”,在感覺上完全不虛空,但這些看似充滿的“情況”和“東西”其實都是《空性》的。空性的意思就是不留下結果,不留下痕跡,不結晶。用通俗白話說就是:“看似發生其實等於沒有發生,看似在其實等於不在”。在顯現效應上肯定是看似地“發生”和“在”的,但其實不真的發生和在。最好的例子就是晚上做的夢,夢裏的一切都看似發生和在的,但現在你明白它們不真的發生不真的在。這就是空性的意思。很多人讀完我的文章會說,明亮說的太空了。他們誤解了,我說的不是“空”而是沒有任何概念是成立的意義上的《空性》。現實不是什麽都沒有的虛空,而是一切看似“有”的其實不是這回事,一切看似“發生”的其實不是這回事。是什麽回事?無限地無法確定是咋回事。
如果我們可以開始品味一切的《空性》,就開始超越了抽象簡單化的“真”和“幻”邏輯循環了,就這樣開始品味到無概念的TA了。
你在上麵問題中指出,思想想象出來的都是幻覺。不錯,不但是狹義的大腦思維出來的結論都是幻覺,而且廣義的思想也就是意識和覺知出來的也是幻覺。當你看到了“光”,思想連說都不必說就暗示“我看到了光”,這就是是廣義意義上的思想幻覺。雖然現實可以顯現出“光”的效應,但它不是“光”這回事。是什麽回事?無法確定。這個“光”的定義是完全《空性》的。
《空性》和《無限無法確定性》是等同的概念。當我說《無限無法確定》就等於說《空性》。不要因為用詞不同就理解為不同的意思。如果我們無法確定真為真,無法確定幻為幻,無法確定的概念都不成立,那麽這些概念都變成了《空性》了,你開始品味到以前從來沒有品味到的說不出來的味道了。
既然無法確定幻為幻,也無法確定真為真,所有的思想參照幻覺都看破了,就沒有“出幻”這回事。假如你可以從幻覺中出來,那麽幻覺就不是幻覺了,成為某種實際的可以確定的狀態了。假如有一個“你”可以從幻覺中出來,那麽這個“你”就是真實的了。其實,“你”這個概念本身就是幻覺,和所要出離的幻覺一樣是幻覺,幻覺“你”是永無可能出離幻覺對象的。“你”和“幻覺對象”是同步顯現效應。沒有“幻覺對象”就沒有“你”。沒有“你”就沒有“幻覺對象”。
在思想理智上你看到這樣的邏輯:THAT是真相,然後THAT顯現出幻相來。雖然我有時候會對成熟度比較低的人用這樣的邏輯來解釋,看似邏輯合理,聽者也聽的懂。但這個說法是不究竟的。我們無法定義(或確定)THAT就是真,因為THAT是超越“真”和“幻”的。你永遠無法找到一個真實的THAT,因為THAT隻能以空性的顯現效應顯現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抓住一個確鑿的THAT。假如THAT沒有顯現效應,就等於沒有意識和覺知了,什麽概念都沒有了,比如在昏迷之中那樣,連那個要明白的“誰”都不在了,還有誰要明白什麽?
所以,就算你非常努力絕頂智慧聰明都無法“出幻覺”,因為意識(CONSCIOUSNESS)或覺知(AWARENESS)本身就是基本幻覺,你是無法出意識或覺知的。高級瑜伽的目的不是出幻覺,而是明白自己的《空性》或《無限的無法確定性》。這樣的明白是可能的。當你明白了自己顯現出來的通通都是幻覺,那就等於品味到《空性》和《無法確定性》了。這就是《圓覺經》中說的那句話:“無所離除諸幻”。釋迦牟尼指出,不需要離開任何“相”而明白這一切“相”都是幻相。無所離就是不要有脫離的欲望。不要希望甩掉現在平庸乏味的日常經驗而升入到美好的涅槃中去。真正的涅槃不是在美好的未來的某種高尚的境界,真正的涅槃就是當下此刻明白沒有什麽可以“出離”的。你不求出幻,你不求入真。真或幻都是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謊言邏輯,現實隻有無法定義無法言說的THAT,而不可分辨成一部分幻一部分真。很多人把他說的“除諸幻”在思想上簡單化地誤解為“消除諸多幻覺”。其實釋迦牟尼的含義要遠遠超越這樣簡單的邏輯。他的意思是指看破了一切幻覺概念,包括看破“幻”概念和“真”概念這種兩元對立邏輯,“除”不是消滅的意思,而是不再粘附於這些概念邏輯上了,不當真了。
與“無所離除諸幻”對應的就是“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雖然人們熟悉這幾句但人們形成的都是思想上的誤解。釋迦牟尼指出:知道幻覺了就等於離開了幻覺。而不是人們思想上理解的第一步知道幻覺,第二步離開幻覺。這裏的“知”不是思想理智上的知道,而是超越思想理智的《明白》,當你明白一切經驗顯現形式都是幻覺,這個明白立刻等於離開了幻覺,而不是第一步第二步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他說的“即離”就等於“離無所離”,根本不需要出離經驗內容。既然一切經驗內容都是《空性》的,為何多此一舉要出離?他說“離幻即覺,亦無漸次”,意思就是明白了這一切都是《空性》或《無法確定的》,就超越了幻覺概念了,這就等於“覺悟”了。我一般不說覺悟這個詞因為這個詞暗示了“人的醒來”,覺悟和人的醒來無關,覺悟就是《明白》的意思。你不需要從幻覺中醒來就可以《明白》這一切是幻覺了。最後一句“亦無漸次”的意思就是:沒有一個層次一個層次的爬梯過程。漸次就是層次的意思。知幻 == 離幻 == 覺,不是三個漸進的發展層次。所以,別老是盼望“離開”和“覺悟”,而是品味經驗的《空性》或《無限無法確定性》這就夠了。
再談談“不作方便”。絕大部分人都粘附在概念方便上,比如粘附在真概念上或幻概念上,比如粘附在覺悟概念上,雖然這些概念方便交流方便理解,但不是真相。如果作了這些方便,在思想理解上很舒服方便,其實等於迷惑了。你能做什麽?就是及時敏感到思想編織出來的一套一套一層一層的概念邏輯,敏感到這些看似方便的概念的狡猾就不上當了。
我寫過多篇文章探討《無限無法確定性》,簡單地說就是:你在思想上確定A就是A,不是,這樣的確定不真成立。A不是A,它是什麽?它就是無限地無法確定。你可以把A替換成無限多樣的概念,這句話都是符合的。
淩晨三點,你醒來了上衛生間,這時候思想上立刻升起:“這一切都是顯現效應,是空性的,雖然感覺上在衛生間,其實不真是這回事”,當這個思想升起了以後,你就知道幻覺(知幻)了,沒有其它需要作的事情,你繼續讓身體自發自動地完成它要做的事情,然後回到床上繼續做夢。思想上會覺得這樣的明白的不夠徹底,不算明白。其實這就是明白了,夠厲害的了。如果你每次淩晨三點醒來唯一的念頭就像上述這樣,那麽《明白》就會自動地深入。每天早上醒來也是一樣,如果你習慣了品味經驗,那麽第一個念頭就是疑問,懷疑這一切不是思想告訴你的“情況”。如果你常常可以懷疑一切思想告訴你的確定出來的“情況”,那麽你就慢慢開始品味到了“無情況”(無概念)味道。你的敏感度就這樣成熟了。
【問】:有時候很奇怪 當真 又 不當真,不知道當不當真。
【答】:好極了!你開始品味到《無法確定性》了。確實,當思維邏輯開始瓦解了之後,就開始感覺到既真也不真,既幻也不幻,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麽回事,這就是一個無法知道的謎。是的,你會常常覺得在“當真”,但同時你感覺到似乎這個“當真”被不當真的背景覆蓋了。你依然允許思想上的當真,但當真的同時越來越連“當真”都不當真了。這就開始品味到《無限無法確定》或《空性》了。你也會依然感覺自己是一個“人”有一個“我”,你不否認這些思想意識效應,但你對這些“人”啊“我”啊概念不再確定了。你會感歎地說:“啊,沒有概念的不是“人我”的自己居然可以感覺成看似是人我,這是不是奇跡?你不再會覺得幻覺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麻煩了,而是無限自己變出來的魔術那樣神奇。你從“解決問題“的態度逐漸開放成為”享受神奇“的態度。從“阻力”模式逐漸開放成“無阻力”模式。真正的《知道》不是思想概念上的知道,而是明白一切都無法建立概念,一切都無法在概念上確定是什麽或不是什麽。
惠能被問到“是那麵旗幟在飄揚嗎”,惠能說,“是心在動”。他的意思就是一切情況都是“心”(即思想)解釋出來的幻覺概念,是“心”在動,而THAT卻無法確定為“動“和“不動“這回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