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火眼金睛般地看出思想理智的隱性幻覺邏輯》

(2022-01-13 12:44:17) 下一個
 
【讀者】:能否請博主有空時就“思想把某個形體輪廓或某些地方定義為“我”,把其它形體輪廓或其它地方定義為“不是我”。”進一步闡述一下。謝謝!
有個隱性的暗示就是這個以自己的身體為中心的輪廓感覺上是個集各種覺受經驗為一體的存在,而且思想對這個中心體知道的更多,就此定義為“我”其實是“我感覺”因為無法確定哪個位置是我,所以進一步把這個身體輪廓上的各個部件定義為“我的”,我的手,我的頭發等。 其它的輪廓比如麵前一個茶杯,隻是出現在我的視覺經驗中,但是“我”在這個茶杯上感覺不到其他的覺,比如倒熱茶時,如果熱茶水濺到我手上,馬上會感覺到燙,疼的觸覺感受,但是我不知道茶杯接觸熱水是啥感受,所以不是“我”和“我的”。 再比如,一根頭發在我頭上時,揪一下我就會感覺連著的頭皮會疼,但這根頭發掉下來後再怎麽揪它我都沒感覺。
【明亮】:謝謝這位讀者提出的問題,這樣的分析讓我們有機會深入自己思想上隱性的邏輯概念,這就是佛祖說的《知幻》。知道了幻覺就等於脫離了幻覺,今天我們就來享受《知幻即離》吧。
1) 進一步談談“思想把某個形體輪廓或某些地方定義為“我”,把其它形體輪廓或其它地方定義為“不是我”。
思想理智到底是什麽?請注意,首先假設“思想理智就是思想理智”已經落入了一種幻覺邏輯假設,這個假設就是假設好像有一個稱為“思想”的東西整天在想問題,在判斷情況,在做選擇。這個假設已經是基本的幻覺了。如果你能夠一下子明白到這個程度,那麽我就不必分析一切出於思想上想出來的結論了,既然思想都不是思想,還在乎思想得出的結論幹嗎?但我們不必要立刻跳到這一個程度,因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既然要來看我的文章,就是因為有隱性的幻覺,那麽我們就可以談談了。
在深入談思想(MIND)之前,讓我提醒你們其實思想或“心”這個概念本身就是基本幻覺,其實根本沒有“思想”或“心”這回事,隻有無法說的THAT!請看《心經》中說了些什麽吧:《乃至無意識界》和《無智亦無得》。心經把“意識”和“理智”這些看似毋庸置疑的概念都否定了。但宗教界一般避談這些否定,其實心經中的否定把一切宗教理論都否定了。
你注意到了沒有?“思想念頭”就像“我”一樣,在感覺上看似存在的,但你卻抓不到它摁不住它,就像在月光中看到地上身體的影子一樣,看得見它卻抓不到它。思想念頭其實就是“我”感覺,是同一個幻覺。思想念頭其實就是THAT自發自動顯現出來的奇跡效應。思想念頭一來,就等於是“我”的感覺產生了,它們是完全同步的。並非先有“我”感覺才有“思想念頭”的。我們知道很多《關於》思想念頭的知識概念,但我們完全不真的知道到底什麽是思想念頭,這個情況就像我們知道很多《關於》“我”的知識概念,我們知道“我”的名字,“我”的工作,“我”的家庭,“我”的身體健康情況,“我”的社會地位,但我們從來不真正知道到底什麽是“我”。所以一切我們所知道的都是《關於思想念頭或關於“我”的知識概念》卻從來不真正知道什麽是“思想”什麽是“我”。當然了,你永遠無法真正知道到底什麽是“思想”到底什麽是“我”,因為這兩者通通都是無中生有的幻覺。幻覺就等於不真存在,怎麽可能被“知道”呢?
有些大師把思想理智(“心”或MIND)比喻成某種THAT的能量收縮,好像無限的THAT突然自發自動地收縮起來成為思想或“我”了。這個比喻不錯。這個能量收縮就是我說的“注意力收縮”,為什麽會有注意力跳來跳去,一會兒集中在這裏,一會兒集中到那裏?注意力每集中到一個“地方”就把這個地方歸納為某個“東西”了。這就是THAT的能量收縮功能。但不要把“能量收縮”比喻太當真了,其實THAT就是THAT,怎麽會收縮呢?昨晚你做了一個夢幻故事,雖然可以把“夢幻故事”比喻成能量收縮到這個故事中去了,其實什麽都沒有真收縮,隻不過是經驗幻覺罷了。
但我們可以暫時利用《能量收縮》為有效的比喻工具。THAT好像是無限的能量流,這個能量流會自發自動地顯現出收縮到每個經驗中的“點”上。它把某一點定義為“我”,就同步地把其它點定義為“不是我”。然後THAT的能量就會顯現出貌似注意力跳來跳去,從這點跳到那點,就這樣,每點都貌似地形成了屬於這點的“自性”或“個體”,就這樣,因為每點之間就看似地產生了距離,空間的幻覺就展開了。這個貌似的注意力也會從這一個“刻”跳到下一“刻”,雖然每一“刻”都是同一刻,即同一個當下此刻,但對於THAT的能量注意力來說,好像有一個連續下去的“刻”,一刻一刻地延展下去,就這樣,時間的幻覺就展開了。
真的有所謂的能量收縮或能量的注意力跳動嗎?NO!就像昨晚看似有一個夢故事,其實根本啥都沒有發生一樣,這種所謂的能量收縮或注意力跳動僅僅是一種看似真實的能量顯現效應,並非真實的發生。這就是為什麽THAT在能量顯現上會自發自動地出現“中心”幻覺,卻並非THAT真的有中心了。
2) 有個隱性的暗示就是這個以自己的身體為中心的輪廓感覺上是個集各種覺受經驗為一體的存在,而且思想對這個中心體知道的更多,就此定義為“我”其實是“我感覺”因為無法確定哪個位置是我,所以進一步把這個身體輪廓上的各個部件定義為“我的”,我的手,我的頭發等。
這個隱性的暗示本身就是幻覺。我們大家都清楚,思想暗示你頭頂上5厘米的地方“不是我”,而頭頂之下的地方就是“我”了。其實這兩個地方都同時顯現在同一個意識中,把這兩點分成“我”和“不是我”兩部分是任意的劃分,沒有任何根據。
我們看到上述問題中還有更隱蔽的幻覺假設,你說“身體為中心的輪廓集各種感受感覺經驗為一體的存在”。不是這回事!恰恰相反,身體為中心的輪廓本身是覺知的顯現效應,或稱為是THAT的能量收縮效應。身體為中心的輪廓作為覺知效應不集中任何感覺感受或經驗。讓我說的更透徹一點,“感受和感覺”其實不真的是感受和感覺,它們都是貌似的。它們其實就是THAT的能量上的顯現效應,並非真有屬於身體的感受或感覺,甚至連“身體”都僅僅是一種能量覺知效應而已。
也許我還沒有說清楚,這非常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讓我再試試吧。“身體”作為覺知效應本身是不可能發出“感受感知”的。所以“身體”這個輪廓中心並非是真的中心並非是真的輪廓,而是無限THAT的覺知效應,就像電影投影的效應類似。感覺感受不出自於身體輪廓,恰恰相反,身體輪廓本身就是被感覺感知出來的概念。
同樣道理,就像身體不發出感覺感受一樣,思想不是腦袋想出來的,恰恰相反,腦袋是思想中形成的一個虛幻概念。
你說“思想對這個中心體知道的更多”,這句話本身就是幻覺假設!品味經驗是非常微妙的,微妙就是微妙在這種地方了。思想理智很自然地假設:“我知道我自己的身體更多”。請看看昨晚夢中的夢“思想“吧,它也聲稱它知道夢身體更多。真的嗎?夢思想什麽都不真知道,夢思想知道的一切知識都是幻覺。但從夢思想的角度來看,夢思想假設了它對於夢身體知道的更多,而對於夢境周圍的其它東西知道的甚少。夢思想認為夢境中的一個輪廓是“我”,然後產生了“手,腿,頭,腦,胸”這些概念,認為這些東西屬於“我”的。夢思想假設它對於夢境中的“其他人”知道的不多。但我們現在已經不在那個夢裏麵了,剛才夢裏的夢思想所做出的結論是真的嗎?當然不是了。夢思想所知道的不是真實存在的,夢知識完全徹底是幻覺。就像夢思想無法真正知道任何情況一樣,當下此刻,“思想對中心體知道的更多“這句話完全不成立。
3)其它的輪廓比如麵前一個茶杯,隻是出現在我的視覺經驗中,但是“我”在這個茶杯上感覺不到其他的覺,比如倒熱茶時,如果熱茶水濺到我手上,馬上會感覺到燙,疼的觸覺感受,但是我不知道茶杯接觸熱水是啥感受,所以不是“我”和“我的”。 再比如,一根頭發在我頭上時,揪一下我就會感覺連著的頭皮會疼,但這根頭發掉下來後再怎麽揪它我都沒感覺。
以上語句中是很多思想的解釋。思想理智假設要在“茶杯“這個視覺效應圖形上有所”感覺“,這句話就是隱性的幻覺假設了,因為思想理智隱性地堅持”茶杯“就是茶杯這個東西了,也就是說假設茶杯裏麵真的裝著一個叫做“茶杯”的東西了。這就是《自性》幻覺。這個幻覺假設太快太微妙了,不由你注意就已經被你當真了。當你相信了覺知效應裏麵真的有一隻茶杯,也就是說這隻茶杯裏麵真的就是茶杯這個東西,那麽思想理智就希望對“茶杯”這樣東西有所感覺感受。
真相完全不是這回事,“茶杯”根本不是茶杯,僅僅是THAT的能量顯現(或覺知)效應,這僅僅是類似一張平麵圖形一樣展現在意識效應中,但那裏根本沒有“茶杯”這樣東西。既然沒有茶杯這樣東西,而僅僅是光能量構成的圖畫,怎麽有屬於“圖畫”的感受呢?
同樣道理,當茶杯倒翻了,滾燙的茶水燙到了你的手,不否認在THAT的能量(或覺知)效應上有各種各樣的感受感覺。但讓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茶杯”是圖像,“茶水”也是圖像,“手”是圖像,“燙”是什麽?雖然不是視覺圖像,卻是一種觸覺圖像,還是THAT的能量(覺知)效應上的圖像而已。“痛感”是什麽?不就是一種觸覺或說不出的覺知效應嗎?不就是類似視覺圖像一樣是一種意識圖像嗎?任何視覺觸覺感覺聽覺都是一樣的能量(覺知)效應,卻不真的表示有“茶杯”,“身體”,“手”,“茶水”,“燙感”,“痛感”這些東西存在。
上麵的問題之所以對你有困惑,是因為思想上把“感受”當真了。思想理智把“感受”想象成從“身體”發出的。其實“感受”不出自於“身體”。“身體“這個輪廓本身就是被感受出來的,和”痛感“是同一級別的覺知效應。並非先有身體存在為基礎,才會產生”痛感“。”身體“和”痛感“其實是同步升起的覺知效應,兩者都是一種THAT的同步顯現效應,沒有因果關係,不是真相。但思想理智卻認為真的有”身體“,真的有屬於身體的”痛感“。這就是隱性幻覺!
換一個說法,“感受”或“感覺”不出自於任何一個“點”或“個體”,感覺感受是沒有中心的能量效應,卻在思想上看來有來自於某中心的感覺,這是錯覺。
現在讓我舉一個例子:假設你掐自己的手指,會感覺到痛感。思想就自動地假設這個“痛感“出自於身體上的”手指“。其實,就像夢中的夢“我“掐手指產生的“痛感”不真的是痛感,夢中的“手指”不真的是手指一樣,夢中的“痛感”並非來自於夢中的“手指”,它們是什麽?它們通通都是夢能量本身!當下此刻掐手指感覺到的痛感不真的痛感,視覺中的手指也不真的是手指,這一切都是能量顯現效應,除了是效應外什麽都不是。
假設你眼前的另一個人掐他的手指,思想理智就聲稱它感覺不到另一個人的痛感。這不是因為“另一個人”不是“你”所以這個“你”感受不到,而是根本無法確定覺知效應中的“另一個人“的圖像裏麵真的裝著“一個人”了,這就是隱性的思想假設,這就是佛祖告訴你的《自性》幻覺,錯以為覺知印象(圖像)中的每個輪廓裏麵就是裝著思想認為的那樣東西。這就是基本幻覺。思想上聲稱“看見了另一個人掐手指”,其實,根本沒有“另一個人”也沒有屬於他的“掐手指”,僅僅是類似看電影一樣的覺知顯現效應罷了。
再看看你自己掐你自己的手指吧,那也是覺知顯現效應,不真的有一個“你”,也不真的有屬於“你的身體“,也不真的是”掐“這個動作,也不真的是“痛感”,所有一切都和“另外一個人”一樣都是覺知(能量)顯現效應。它們是同步升起的效應,效應中根本沒有“東西”也沒有“人”,思想卻想象出有“我”有“別人”,有感覺得到的“痛感”,還有“感覺不到的痛感”。
哈哈,感覺不到的“痛感”完全是思想理智在臆想。甚至連“感覺得到的痛感”都不真的是出於“身體”這樣東西的痛感。“感覺得到痛感”不屬於任何中心個體,僅僅是無法說清但可以清晰品味的效應,就是THAT的效應而已。
“看不到的東西”繼續存在嗎?就像感覺不到的感覺不存在一樣,看不到的東西也不存在。但思想理智上相信有“世界”存在於覺知之外,比如思想上相信在100萬光年外有“美好的世界”。不是這回事,當你閉上了眼睛,整個“世界”就不存在了,還談什麽100萬光年之外的世界了。就算你睜著眼睛,眼前顯現出來從來不真是世界,僅僅隻是思想這樣解釋而已。
別錯以為有在當下此刻“平凡的景象”之外的存在,沒有!當下此刻已經是終極的THIS 了,沒有任何“以上,之外,深處,本質”那些思想上想象出來看似遙不可及的境界,沒有這些!你已經是終極了,當下此刻就是你唯一擁有的了,已經是了,還要什麽?當下此刻就是了,還缺什麽?
也許你說“我明白了所有這一切都是效應不是真實發生的情況,但為什麽有這樣的效應?為什麽效應上的“我”的部位會有效應上的“痛感”而效應上的“不是我”的部位沒有效應上的痛感?就像我無法告訴你為什麽沒有中心的THAT 會貌似出“有我”的效應來?這就是奇跡,奇跡是無解的。就像我無法回答“為什麽會自己看錯自己”這樣的奇跡一樣,我不知道,你可以去問THAT吧,哈哈。
你在問題中提出的“對脫離了頭皮的頭發無感”這個疑問其實就等同於“對另一個人掐手指無感”一樣,都是思想理智創造出來的隱性幻覺,當你看清了思想理智無時無刻在敘述隱性幻覺,你就不受它們的控製了,這就等於明白了。
==【附加解釋】:
請原諒我再囉嗦一下:
在視覺效果中的“一棵大樹”圖像其實就像平麵圖像一樣根本沒有距離也沒有三維立體,但通過思想理智看來就想象出“一棵大樹”跟觀察者之間有100米距離,其實,“一棵大樹”就是和觀察者沒有距離的覺知效應。一棵大樹不但和觀察者沒有距離,而且也沒有三維立體上感覺到的樹幹的深度和圓形,深度,距離,圓形都是思想解釋出來的幻覺貌似的偽“現實”。其實,被看的效應就是“看”本身,同步升起的幻覺循環。
同樣,視覺效果中的“另一個人”就是觀察者本身顯現出來的覺知效應,那僅僅類似無空間無距離無深度無三維立體的覺知印象(圖像)而已。但思想理智認為有一個“我”在這裏的中心看到了離開這個中心的“另一個人”了。其實沒有“我”也沒有10米外的“別人”,隻有THAT的覺知印象(效應),簡單到無法再簡單了。但思想理智卻把它想象成無限的複雜化的貌似的“現實”來。
到底有沒有觀察者?既然被觀察到的一切都是觀察者本身的印象(類似電影投影效應或晚上夢幻效應),那麽,就沒有觀察和被觀察之間的區別了。那麽,說有“觀察者”這個概念也是多餘的了,就這樣我們超越了需要用語言表達的必要了。注意,我不在談高深的哲學,而是一層層地剝下思想給你編織的幻覺。
既然一切思想邏輯都是幻覺,留下來的就是唯一的真:自己。
沒有照片描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