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走遍美國五十州》之第16州---田納西,誌願者州

(2021-03-04 12:36:13) 下一個

第16州:田納西(Tennessee,TN)

田納西州(Tennessee)首府納什維爾(Nashville)

2010年12月24日,我來到田納西州(Tennessee)首府納什維爾(Nashville)州議會大廈(State Capitol)的時候,還是中午,但我知道放假期間是不可能入內參觀的,於是就在四周轉悠。因為大樓所在的地勢很高,從正麵都看不到樓頂,所以我繞到後麵拍下了這張照片(見上圖)。與大多數州的議會大廈不同,它沒有標誌性的圓頂(Dome),而是一個完全對稱的,一方一園的塔樓,據說這是希臘式的古典建築風格。

受古希臘的影響的納什維爾建築還不止於州議會大廈,在本市西郊的一個公園裏還有一個全尺寸的帕特農神殿(The Parthenon)。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神殿仿製品,與希臘雅典衛城上的神殿一模一樣,但不是廢墟,而是一個實體建築。我當天下午也去了那裏參觀,當然,隻能看外圍而進不到裏麵。有人說,納什維爾是美國南方的雅典,這話還真有點道理。

納什維爾的帕特農神殿(Parthenon in Nashville)

同一天,我還參觀了市區內的範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和200周年紀念的州議會大廈大草坪州立公園(Bicentennial Capitol Mall State Park)。

200周年紀念的州議會大廈大草坪州立公園(Bicentennial Capitol Mall State Park)

中間遠方的建築物是州議會大廈。下麵是該州的地圖。

田納西州(Tennessee)地圖

田納西州不靠海,它的東南麵是北卡羅納州(North Carolina)。正南麵是喬治亞州(Georgia),阿拉巴馬州(Alabama)和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西北麵是密蘇裏州(Missouri)和阿肯色州(Arkansas)。正北麵是肯塔基州(Kentucky)和弗吉尼亞州(Virginia),第一圖中右上角的小圖標出了該州在美國的相對位置。

這個州的地圖很像一個扁長的平行四邊形,其長度遠大於寬度,長寬比大約是四比一。平行四邊形的南北邊界是兩條長長的直線,東南邊界不太整齊的斜邊是阿帕拉契亞山脈(Appalachian Range),西北邊界不太整齊的斜邊是彎彎曲曲的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

納西州的地理勢態分為三個區域:東部山區,中部丘陵和西部平原。田納西的州旗上有三顆星,分別代表這三個區域。東部地區的藍嶺山區有著一排排的山脊和峽穀,還有許多河流和小溪,都匯入到田納西河(Tennessee River)。田納西河發源於東部山區的諾克斯維爾(Knoxville),先向西南流進阿拉巴馬州,然後又向北流返回本州,再經過肯塔基州注入到俄亥俄河(Ohio River)。

中部地區是平緩的丘陵地帶和納什維爾盆地(Nashville Basin)。這裏氣候適中,土壤肥沃,是個農業區,除了畜牧業之外,還種植煙草和玉米。首府納什維爾是這個地區的中樞,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這裏。西部地區的大部分是海灣海岸平原(Gulf Coastal Plain),是密西西比河衝積平原,肥沃的土壤適合於種植棉花。本州最大的城市孟菲斯(Memphis)就在這個區域,這裏還是龍卷風(Tornado)的多發區,平均每年十五次。

在本州東部與北卡羅來納州的交界處有一個大霧山(Great Smoky Mountain),由於濕度大而產生了遠看是藍色的植物蒸汽,使得這裏總是霧汽漫漫,因而獲得此名。在歐洲人到來之前,這裏是印第安切諾基人(Cherokee)的家鄉,他們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作(Tanasie),新移民接受的這個名稱,就把此地用英文拚成(Tennessee)。

大霧山是個著名的休閑度假風景區,美國國家公園局把此地開辟為大霧山國家公園(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我於2002年9月1日曾經到過此地遊覽,從位於田納西的北大門進入。在公園的中間位置,有個叫做克靈曼斯圓頂(Clingmans Dome)的建築物,是一個瞭望站,位於田納西州的最高點。

大霧山國家公園(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

我登高遠望,但是霧氣重重,不愧為大“霧”山。遊完後經南大門離開,但那裏已經是北卡的地界了。順便遊覽了沿途的切諾基部落,到處都是土著人的禮品店,我沒有太大的興趣,看了一眼就離開了。

在18, 19世紀,田納西地區是英國人,法國人和西班牙人探險,打獵和貿易的地方。獨立戰爭以後,英國承認此地為美國領地。田納西最初屬於卡羅來納,後來歸為北卡羅來納,1796年6月1日成為美國的第16個州,納什維爾被選作首府。早在1780年,英國人就建立了納什波羅夫要塞(Fort Nashborough),後來發展成現今的納什維爾。

讀者如果細心就會發現,在該州車牌和州入口的指示牌上都標有本州的別稱,誌願者州(Volunteer State),其來源是美國1812年的抗英戰爭。在獨立戰爭之後,英國雖然承認了美國獨立,但仍不死心,總想把這個新生的合眾國扼殺在搖籃中,於是發動了這場戰爭。有人甚至稱其為第二次獨立戰爭,因為它關係到美國的生死存亡。

時任總統(1809-1817)麥迪遜(Jameson Madison)號召組織誌願軍,田納西當即招集了1200多名誌願者參加了傑克遜將軍(Andrew Jackson)的反抗軍。這隻誌願軍後來成了反抗軍的主力,在新奧爾良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因此,田納西州就獲得了誌願者州的光榮稱號,傑克遜將軍就成了衛國戰爭中的英雄。

從1838年開始,住在本州的切諾基印第安人在一係列強製性的法令下,被迫西遷。在長達2千2百多英裏的西遷路上,竟有4千多人中途死亡,占總人數的四分之一。所以,人們稱這條路為眼淚之路(Trail of Tears),後來開辟為類似於公園的國家曆史小路(National Historic Trail)。

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時,雖然田納西州加入了南方聯盟,但許多人仍然同情北方並為北方作戰。所以內戰時期好幾次大型的戰役都發生在本州,其中以1862年4月6日發生在石羅鎮(Shiloh)的戰役最為血腥殘酷,雙方總共死傷了2萬3千多人。

在1863年11月23日的查塔努加(Chattanooga)戰役後,北軍控製了鐵路交通樞紐,為進攻亞特蘭大(Atlanta)奠定了基礎。我於2012年9月14日曾到契卡茂加和查塔努加國家軍事公園(Chickamauga & Chattanooga National Military Park)參觀過。公園裏的要塞,炮台,大炮和紀念碑都記錄了當年的戰爭實況。

契卡茂加戰場(Chickamauga Battlefield)

契卡茂加戰場(Chickamauga Battlefield)

內戰之後,田納西州雖然重新加入美國,但仍麵臨著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尤其是黑白對立日益尖銳。1866年,一些蓄奴主義分子在普拉斯基(Pulaski)成立了一個種族主義的 3K 黨,他們以威脅和暴力的手段對付已經獲得了自由的黑人。

後來雖然公開的 3K 黨已經銷聲匿跡,但是種族主義的問題從來都沒有真正消失。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於1968年4月4日在孟菲斯被暗殺。現在,在他被害的洛林汽車旅館(Larraine Motel)開辟了國家民權博物館(National Civil Rights Museum),我於2001年11月20日曾經到那裏參觀過。

國家民權博物館(National Civil Rights Museum)

為了促進本州經濟的發展,田納西州於1934年在田納西河上建設了一個大壩,這是田納西為振興本州經濟所做努力的一部分。大壩既能夠控製洪水泛濫,又可以為農村提供電力。1942年,美國政府在橡樹嶺(Oak Ridge)建立了一個基地,專門從事原子彈研究,這也為該州提供了不少就業的機會。我曾經在一個學術會議中見到過一位與會者,他名片上的地址就是這個橡樹嶺,因為位置偏遠又保密,我未曾造訪。

查塔努加是本州東南地區的中樞,城市南麵的守望山(Lookout Mountain)更是知名的旅遊區。我於2001年11月17日曾經到此造訪。其中有一個紅寶石瀑布(Ruby Falls)非常奇特,在地下1200英尺的深處,竟有一個高度落差為145英尺的瀑布。

紅寶石瀑布(Ruby Falls)

紅寶石瀑布(Ruby Falls)

另外,還有一個石頭城花園(Rock City Garden),在鑽過蜿蜒崎嶇的石縫小徑之後,來到一個大平台,周圍插著7麵州旗。站在這個平台上麵,晴天可以看到鄰近的7個州。

石頭城花園(Rock City Garden)

石頭城花園(Rock City Garden)

查塔努加的水族館(Aquarium of Chattanooga),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館,但我看過之後,感覺與其他的海洋館沒有太大的區別。

查塔努加的水族館(Aquarium of Chattanooga)

田納西州總共出了三位美國總統。第一位是第7任總統(1829-1837)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1812年衛國戰爭中的英雄,也就是20美元紙幣上的那個人。另一位是第11任總統(1845-1849)詹姆斯-波爾克(James K. Polk)。還有一位是第17任總統(1865-1869)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在其前任林肯總統(1961-1865)遇刺後,以副總統遞補上去。

在州議會大樓後麵的山坡上,分別有他們的紀念物。傑克遜是“躍馬揮帽”的騎馬像,約翰遜是站立像,而波爾克是他和他夫人的墓地。看到這樣集中的紀念性標誌,我毫不猶豫地掏出相機,逐一拍照存檔。

傑克遜總統的紀念地厄米塔日(Hermitage),是他的莊園故居,位於納什維爾的東郊。厄米塔日是法語,中文翻譯成隱士蘆。俄羅斯的聖彼得堡也有一個厄米塔日,是昔日沙皇的冬宮,現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大博物館之一。傑克遜總統離職後就回來住,直到去世,他的墓地也在那裏,我於2012年9月15日下午曾經參觀過這座莊園。

傑克遜總統的紀念地厄米塔日(Hermitage)

一進展廳的大門,迎麵屏風就是傑克遜總統標誌型的“躍馬揚帽”形象,原雕像聳立在路易斯安納州新奧爾良市中心的傑克遜廣場上。

傑克遜總統的紀念地厄米塔日(Hermitage)

下圖是他的故居,一個綠樹環抱著的白色二層小樓。

傑克遜總統的紀念地厄米塔日(Hermitage)

波爾克總統的紀念地是他的故居,在納什維爾西南方大約兩個小時車程的小鎮哥倫比亞(Columbia),現在是個博物館,我於2012年9月15日上午曾經到過那裏參觀。這位總統在美國好像名氣不太大,但是參觀後才知道,他在美國中期的領土擴張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波爾克總統的故居(Home of James K.  Polk)

波爾克總統的故居(Home of James K.  Polk)

在他的任上,有四個州加入聯邦:佛羅裏達,德克薩斯,愛荷華和威斯康星。他發動了對墨西哥的戰爭,勝利後獲得了加裏福尼亞,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和德克薩斯的大片土地,使美國的國土麵積一下子就增加了一百多萬平方英裏。他還與英國政府談判,並簽訂了俄勒岡條約(Oregon Treaty),劃定了北緯49度線為美加邊界。在他的任期內,美國最後成為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雙沿海國家。

波爾克是個拚命三郎工作狂,隻做了四年總統(1845-1849),卻有兩年時間是戰爭(1846-1848)。然後拒絕競選連任,在退職三個月後以54歲英年早逝。雖然他在領土擴張的過程中有很大功勞,但似乎並沒有被美國人恰當地評估。可能的一個原因是,靠戰爭搶來的領土不太光彩,不像華盛頓依靠抵抗而獨立,傑斐遜依靠購買而得地,都佔據了道德的至高點。不過,田納西人似乎完全承認他的功蹟,不然他的墓地怎麽會被放在州議會的山坡上?

約翰遜總統的家鄉在本州東邊的小城格林維爾(Greenville)。他原先是隻一個裁縫,從政後因堅決反對奴隸製而被林肯挑選為副總統,又因林肯被刺殺而遞補為總統。然而,戰後的美國需要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能夠與國會合作,才能使國家恢複和重建,但是他的能力不行,最後被趕出了白宮,隻做了不滿4年的總統,還是林肯剩下的第二個任期。

我一向對他印象不好,因為就是他,簽署法令把印第安人趕上了眼淚之路。不過,我於2013年6月18日還是去了格林維爾,參觀了約翰遜國家曆史遺址(Andrew Johnson National Historic Site),他的墓地也在那裏,修建的還挺大。

約翰遜國家曆史遺址(Andrew Johnson National Historic Site)

約翰遜國家曆史遺址(Andrew Johnson National Historic Site)

在坎伯蘭裂縫國家曆史公園附近,與肯塔基州的交界處,有個小城叫哈羅門(Harrogate)。我因為要去參觀約翰遜故居而路過這個小城,所以進去轉了轉。這裏既不是林肯的出生地,也不是他的活動地,有沒有來過都不知道,卻有一所林肯紀念大學(Lincoln Memorial University)。

林肯紀念大學(Lincoln Memorial University)

進校園一看,還有一個關於林肯的博物館。館內陳列著不少有關他的油畫和雕像,其中有一座胸像竟然出自大名鼎鼎的古宗-博格魯姆(Gutzon Borglum)之手,就是那個為開鑿南達科他州總統山(M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的天才雕刻家,所以對這個林肯紀念大學印象很深。

可能與中國人不一樣,美國人一提到田納西,立刻的反應就是鄉村音樂,還把田納西稱為音樂之州。其中有個最著名的歌手叫艾爾維斯-普萊斯利(Elvis Presley),人長得挺帥,港台人叫他貓王,長的像貓嗎?他起先住在孟菲斯,後來搬到納什維爾,在南部郊區建了一個莊園。

他的歌聲風靡美國,所到之處一片歡騰,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田納西的鄉村音樂已經滲透到了美國人的血液和靈魂。在納什維爾,最為著名的地標就是市中心的鄉村音樂名人堂和博物館(Country Music Hall of Fame & Museum),還有蓋洛德劇場地(Gaylord Opryland)和歐爾大劇院(Grand Ole Opry)。

2003年,我第一次去納什維爾,是去拜訪一個同學,同一學校,同一個係,同一個導師的同學。他當時在納什維爾工作,帶我去參觀的第一個景點就是蓋洛德娛樂中心(Gaylord Entertainment Centre)。

蓋洛德娛樂中心(Gaylord Entertainment Centre)

本人缺乏音樂細胞,一向分不清美國的鄉村音樂和爵士樂,隻是對震耳欲聾的打擊樂深感頭大。所以對納什維爾的幾個熱門景點都是過門而不入。但希望熱愛鄉村音樂的讀者不要被我個人的傾向性所誤導,該去的地方還是要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