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新語

追蹤記憶, 分享旅途拾零
個人資料
正文

八國聯軍隨軍記者采訪李鴻章實錄

(2021-01-31 08:09:41) 下一個
八國聯軍隨軍記者采訪李鴻章實錄
 
1900年6月中,聯軍兵臨天津城下,威脅京畿,清廷授李鴻章北洋總督,宣其火速進京。 李上奏請慈禧先鎮壓拳民,他再來京與列強交涉。聽聞列強要她歸政光緒,21日太後對“萬國”宣戰,再次要求李迅速來京。李6月底離開廣州,7月中慈禧殺主和派大臣袁昶、許景澄五人。已到上海的李鴻章擔心議事是假,要他命是真。再次稱病滯留上海,不敢貿然入京。
 
英國軍事記者阿爾弗雷德.坎寧漢,根據采訪中國軍隊的記錄寫成"水陸華軍戰陳誌"一書,1903年在香港發表,原名《the Chinese Soldier and Other Sketches》。書中載有他在1900年6月底李鴻章入京前的采訪錄,主要談及李對義和團、聯軍進逼北京前局勢的看法。坎氏在談話中設置陷阱,誘使李透露對清廷和慈禧太後不利的線索,均被李一一化解。以下采訪錄由原書直譯:
 
李在慈禧召他進京與列強談判之後兩天,離開廣州赴京。在此之前,當記者向英國領事館求助,請領事幫助安排采訪,領事先以為記者在開玩笑,繼而說絕不可能,更不願討論此事。一位領事說李是一個絕望的"抽水機",他會對來訪者滔滔不絕發問,不給他們機會提問。
 
記者上午在廣州寫信給總督衙門的外國事務秘書(衙門離租界6.5公裏遠)。問是否可安排"世界新聞社"采訪,傾聽李鴻章閣下對當前危機的觀點。幾個小時後,收到答複,說李將在下午三點半接見記者。
 
到達總督衙門後,李的一位中國官員、翻譯、和馬克醫生出來迎接。馬克在香港接受教育,官職為道台,曾作為秘書隨醇親王出訪歐洲。
 
記者看到李由兩名官員左右攙扶,用一根英國人格萊斯頓贈送的鑲銀烏木捌扙,穿件寬大的中國官服,身高六尺。
 
李在右邊坐下,記者在左邊,除了兩名翻譯,房裏還有十餘名助手。在15分鍾交談中,記者一直無從插嘴。隻要記者想回答一下問題,李立即轉到另一個問題,先是問"記者年齡“,"是否以報業工作為生“,"到中國多長時間了“,"對中國目前形勢以及義和團有何看法","歐洲人的意見如何"。  李一直抽煙,先是歐式煙卷,再抽中國煙鬥。記者請求李準許做記錄,李回答可以。
 
"閣下此次入京目的是居間調停嗎?"
 
"我去的目的有兩個: 一是鎮壓拳民,另一個是做為調停者,爭取實現和平。"
 
"一般認為,閣下是中國目前唯一能夠處理這一棘手問題者。"
 
李笑著強調,"我也自認為如此!"
 
"閣下對拳亂有何見解?"
 
"我認為拳民不過是愚味無知的一群亂民,受到狂熱反基督教情緒的驅使,攻擊中國本地信徒、以及他們的外國教師 - 那些傳教士們。"
 
"您不認為他們有政治動機,或應將他們歸入一個中國的秘密社團,其目的是反叛朝廷,進而改朝換代?"
 
"不,我不這樣想。首先,義和團民不過是普通民眾 - 農民。我想他們的根源是基於與本地基督徒不斷的麻煩,這種衝突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仇視情緒。"
 
"於是他們開始攻擊本地皈依宗教者,侮辱傳教士。部分原因是反基督教和狂熱,另外還歸因於基督徒在法律糾紛中無一例外的處於優勢地位。所以他們用鍛煉身體以平等於基督徒。"
 
"您是否認為本地基督徒應為這種(農民的)反感負責?"
 
"是這樣,天主教教士和新教徒還有那些傳教士經常製造衝突,羅馬天主教徒尤其令人厭惡。"
 
"您是否認為皇太後完全是被下屬誤導 - 而發布她最後一道(宣戰)敕令?"
 
"是的,我肯定" (李拍著椅子強調),"她被誤導,得到不正確消息。我相信皇太後沒有被告知整件事的真相,陛下已令我赴京,了解發生的事情。我肯定陛下並不希望這些事情發生。"
 
"但是有報道說,榮祿已經被交給刑部處罰,罪名是因為他未能擊退聯軍,而他是在執行皇上的指令吧?"
 
"你能肯定嗎? 我不認為那是真的,但即使是,他未能擊敗敵人的恥辱,也與中國法律相一致。即敗軍之將,應予治罪。當然一般說來,塘沽炮台在沒有警告下,突然向聯軍艦隊開火,我隻是從官方電報中得到這一消息,究竟是直隸榮祿,還是炮台指揮官的決定,我不是很肯定。接到的最後通碟,要求解散中國士兵、交出魚雷艇、排除塘沽水雷、以便聯軍炮艦接近海岸並開入內河。"
 
"這並不奇怪,我們國人將此看成宣戰。也許這幾個無知者並不理解事情真相,才開火。但是否真是他們首先開火的,我其實並不清楚。"
 
"這種戰爭行為,閣下,是否意味大清帝國,或隻是直隸的部隊 - 與聯軍在北京周圍處於戰爭狀態? 您做過任何準備嗎?"
 
"我不認為那是宣戰,所以我也沒有備過戰。我在此接待你和外國領事,說明我們彼此之間非常友善。如果北邊的麻煩意味著宣戰,中央政府會發電報通知我。"
 
"不過,在任何一種情況下,你都不會收到北京方麵的電報了 - 電纜已經切斷了吧?"
 
"噢,我收到過一封有關榮祿和塘沽炮台的電報 - 電纜隨後才被切斷!"
 
"在這一事件中,各省總督的確切態度是什麽? 他們打算效仿直隸,開始采取主動尋釁的軍事行動嗎?"
 
"我個人認為,我最主要的職責是,在我職權範圍內盡可能保護生命和財產、以及維持秩序。我不會主動出擊,除非接到命令,請不要聲張,另外盡量保護外交使團人員和財產"
 
"閣下,目前善後工作如何進行?"
 
"見到皇太後之前,無法確知能做些什麽。我的意見是,首先,我們必須鎮壓那些義和團民。其次,我相信可以以友好方式與列強達成和平。"
 
"如果您離開廣州,這裏是否會產生比北方更嚴重的暴亂?"
 
"我已經保證目前沒有暴亂,但不能預知未來發生的事。我不認為會有絕對平靜,但也不會有太大麻煩和嚴重騷亂。在我離開前,我會下令部屬維持秩序。我已經盡力在兩省剿滅秘密社團,但很遺憾,一些為首者已經逃脫。他們大部分藏匿於香港和新加坡,在那裏不露聲色。我走後,他們會返回,製造事端。"
 
李又說數事,如有信心與列強談判; 並表示在擔任直隸總督30年間,從未有過暴亂。他樂觀地表示,他會處理此事,並維持兩廣秩序。李說在他近期兩省總督任內,已處死2000多人。
 
在坎寧漢離開前,李鴻章要坎氏將筆記讀給翻譯聽,明確不太清楚的要點。李解釋說,這樣做是為了更精確地向世界各國表達他的真實看法。隨後李要了香檳酒,與記者同飲。最後將記者送到門口,以西方禮節握手告別。三天後,李以簽名照片送記者,背麵署名並注"攝於七十八歲,光緒二十六年夏"。
 
附記: 李在上海稱病期間,密集會晤各國領事,答應鎮壓義和團、極力促和。由於慈禧宣戰、攻擊使館,終未能阻止聯軍北上占領北京,去最後戳破那個"紙糊的房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