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新語

追蹤記憶, 分享旅途拾零
個人資料
正文

撤退-馬當戰役和武漢保衛戰 -航空抗戰(6)

(2021-01-16 21:31:50) 下一個
撤退-馬當戰役和武漢保衛戰 -航空抗戰(6)
 
馬當戰役
 
馬當戰役,空軍集中到漢口,前麵還有鳳城等幾個基地。日本人沒有過武漢沿著長江打上去,是因為長江地勢險惡。從長江下遊逆水而上,過了宜昌,就是三陝,沒有公路。艦隊沿長江往重慶方向航行,到宜昌上遊一帶,水淺無法通行。
 
海軍方麵,當時沒有幾個像樣的艦隊。海軍軍艦少噸位低,設備撥款不足,戰鬥力士氣不高。由於日方艦隊十分強大,海軍幾乎是動彈不得。海軍艦載炮威力有限,根本不可能與日艦直接接觸。炮彈口徑不大,無法在長江下遊擊沉日軍巡洋艦,除非使用水雷。日機轟炸海軍一般使用1000磅的炸彈,如果甲板很厚,500磅隻炸一個坑而已。戰爭期間,日軍沒有出動航空母艦到戰區,主要都用在外海。
 
空軍支援馬當戰役,但完全沒有能力保護海軍。海軍很多艦隻,被日軍飛機擊沉。中方海陸空軍種不是不願意合作,但各自都在疲於奔命,根本沒有辦法協同作戰。空軍就是收到求援的請求,也沒有能力派足夠的飛機去支援。
 
海軍剩下的少量部隊,鑿沉艦船阻塞航道,卸下艦炮上山,變成炮隊,所謂“海軍上山”。馬當戰役後,海軍幾乎全軍覆滅,隻能沿長江布置水雷,阻滯日軍由水路入川。
 
馬當6月底失守,接著是湖口。日陸航裝備97式新戰機,對轟炸機威脅很大,以後去炸日本軍艦時,飛機飛得高高的。日軍高射炮射都射不到,更何談轟炸命中率。
 
馬當失守,在南昌也無法待了,隻好撤退。第一次撤到宜昌,這是抗戰第二年。然後漢口被圍,我們又撤到成都。四川周邊叢山峻嶺,日軍重型武器和部隊,無法入川,日本人於是用飛機轟炸。開始還講道理,不炸城市。後來開始濫炸陪都重慶和成都,給重慶的產業和市民造成慘重損失。
 
為了保存空軍前期戰役中幸存戰機,每當日機來襲時,我們提前駕機逃警報,因為當時還無法在機場隱藏飛機。後來開挖地洞,將飛機藏在地下,不過那時空軍飛機已經所剩無幾。國家沒有自己的技術,港口也被日軍阻斷 ,隻有俄國人還願意幫助我們。戰爭開始不久,空軍經過多次激烈空戰,就隻剩下幾種雜牌飛機。我先飛福特機,然後是意大利飛機薩福亞20和30兩種轟炸機。最後飛德國轟炸機漢克。這些老式飛機戰力無法與日本人的飛機相比,不能在機場附近訓練。沒有辦法,我們隻好到宜昌長江河灘上訓練,即在現在葛州壩下遊。
 
陸軍就更差勁,從飛機上我們親眼看到兵敗如山倒的景像。甚至到1945年快終戰的時候,日本人從廣西、雲南向昆明、四川侵入。我親眼看到大批陸軍部隊在前麵拚命逃跑,後麵跟著一群群難民,再後麵才是一點點日本追兵,隻有幾十個人。就是這樣,陸軍要求空軍支援的電話,還是一個接一個發來。說是被日軍追擊,要求提供空中支援。於是空軍就去炸日本追兵,一次炸死十個八個。盡管這樣,陸軍還是照樣撤退,跑得比難民還快,日本人哪裏追得上。
 
陸軍很多士兵是抓壯丁抓來的,士氣不高,待遇又不好,連飯都吃不飽。抗戰前期部隊還抓壯丁,後期思想比較開通,應該沒有了。
 
武漢保衛戰
 
抗戰到達一定階段,已經不憑個人意誌可以控製。雙方對水陸空的爭奪,構成立體戰場,需要強有力的指揮係統,規劃戰術方針和長遠戰略。空軍在武漢保衛戰失利,恰恰是壞在了這一點上。
 
抗戰以前,空軍從來沒有被當做一個軍種對待。那時空軍的作用,被用來偵察或當成空中炮手。空軍創建多年,沒有進行過空戰演練,因為根本沒有對手。抗戰時,忽然來了一個對手,這個對手又是十倍於我們,甚至幾十倍的強大,空軍指揮係統就亂了陣腳。
 
做為高級指揮員,應能製定戰略戰術,受過嚴格訓練,具有指揮統帥能力。但是所有這些,我們空軍指揮部均不具備。空軍戰前甚至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係統。"八一四"空戰後,毛邦初臨時受命,匆匆被任命為前線指揮官,但缺少空軍指揮官的修養和素質。派遣飛機,要麽時機不對,要麽地點不對,…… 前線指揮係統建立後,張廷孟被任命為作戰指揮部參謀主任,相當於副指揮官,自認為是諸葛亮,許多指令讓人不堪。
 
一個沒有受過指揮訓練,嗜好鴉片的人,能指望他什麽呢?臨時授命、倉促上任之下,他根本沒有辦法分析與判斷屬下千辛萬苦收集的情報,更談不上製定戰略戰術。在這樣的指揮之下,我們隻能被動跟在日本人後麵,疲於奔命應付。指揮係統的混亂無力,幾乎葬送了空軍的優勢。
 
“馬當”是長江封鎖線中的要塞,長江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時大量的部隊集中在漢口,去阻擋日本海軍、陸軍的聯合進攻。我們進住漢口機場兩個中隊的18架飛機,40名左右的飛航員(飛行員)、領航員,相較於日軍的航空機隊的巨大數量,真是九牛一毛。其時日軍開始用驅逐機(戰鬥機)奪取製空權,在這種情況之下,所能采用的,隻能是機動作戰。但指揮部每天定點定時的發布作戰命令,如此這般沒有幾次,日軍就完全掌握了我們的作戰規律。再後來,當我們再去“襲擊”敵人的時候,日本人的驅逐機,早在高空等著我們了。
 
第一天作戰,我們的飛機被打下4架。第二天,又被打下了4架。漢口機場大廳裏,飛行員的床本來一張張擺得密密麻麻。隨著陣亡人數增加,整個大廳變得空空蕩蕩。就這樣,命令還是照發,我們還是照樣要去送死。作為年輕人,我們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但是這種無謂犧牲,實在不值得。張廷孟還挑戰似的問我們:“你們還敢不敢飛呀?”  這哪裏是敢不敢!問題是值不值得。
 
漢口保衛戰,損失了大量人力、物力,最後也沒有起到保衛戰略要地、阻擋日軍的作用。愚蠢的指揮,更是加速了這場戰役的失敗。我們用的是扇子形布局,從武漢長江拉開,試圖阻止敵人進攻,可笑的是居然沒有人想到日本人會從後麵進攻,我們在後麵一點防衛工作也沒有做。日本人的進攻,簡直是勢如破竹。
 
提到高誌航,他畢業於東北航校。他是第一大隊大隊長,英勇善戰。在接收俄機後在周口機場遇襲犧牲。高的部隊士氣非常高昂,特別是高受傷之後繼續作戰,在敵機轟炸之下,仍然堅持起飛迎戰。這些事,別人沒法做到,因此我們大家都很欽佩他。但像他這樣的人還是太少,在空軍裏起不到什麽作用。
 
抗戰第三年
 
(附記: 空軍戰機數量,開戰前期1937年7月為314架,1938年上半年231架(包括運輸機、教練機),1938年6-12月作戰愈行艱苦尚有161架,1939年隻餘65架。雖有蘇聯航空誌願隊助戰,並援助飛機,仍車水杯薪力有未逮。)
 
有一次日機機群到宜昌機場轟炸,不炸市區,專炸機場,於是大家都拚命往市區方向跑,等我跑到市區,衣服上濺滿了人血。那次日本人用的是銀弧彈,落地一磕就炸,弧度很低,專門用來殺傷人馬。銀弧彈殺傷力很大,被炸死的人都是支離破碎,沒有辦法收屍,烏鴉到處飛著吃人肉,好慘呀。一些人看不過去,就拿著裝油的油筒去收碎屍,可哪裏收得完。那次轟炸炸死了上百個人,有射擊師、學員,還有民工。張學良的一架專用飛機,也被擊中燒毀。
 
後來成立了一個教導總隊,把剩下的飛機集中起來,用於訓練。部隊番號雖沒有變,叫起來還是某某飛行大隊,可每一個大隊裏,也隻剩下一兩架飛機。
 
日本飛機來的時候,空軍都盡量堅持起飛迎戰。但戰鬥機群一來,打不過就隻能跑了。敵轟炸機群轟炸,有多種炸彈,專門用來殺傷人馬的,彈坑較小; 用來炸跑道的,炸彈鑽到地下之後才爆炸,彈坑較大。大的彈坑,直徑20-30米,深2-3米,要花好很多力氣才能填平。
 
空軍抗戰後才安裝雷達。沒有雷達前,發現敵機來襲的方法,現在想起來還有些不可思議,當時我們安排了層層的哨卡,像烽火台那樣傳遞情報。日機一般是沿長江一帶往四川飛。我們在它經常活動的範圍內設有幾條線,每條線上布幾十個哨,每個哨位都有士兵拿著望遠鏡偵察。這樣當敵機剛剛起飛,在經過漢口時,我們已經將情報傳到宜昌。之後,再接力傳到重慶,由重慶接到消息後發布命令,我們一般都可以搶到半個鍾頭的時間。起先是用敲鑼,後來用鳴氣笛的方法來播發敵機到達的警報。
 
抗戰第三年時,我們參加了長江保衛戰。從江西贛江起飛,到吉安。吉安機場為了阻止飛機降落,擺了很多拒馬在跑道上。我們飛機飛到時,他們才把櫃馬拿開。但還是有一架飛機,不小心落到了機場外麵,飛機摔壞,人也摔死了。
 
這次戰術攻擊,起飛時9架飛機,到四川時,隻剩下3架。3架在戰鬥中被擊落。3架由於機械故障或油量不足,而在中途迫降。迫降飛行員,後來都陸續回到隊裏,但是飛機已經沒辦法再修理。
 
整個戰役中,最困難的任務,是夜間轟炸漢口。我們駕駛的飛機,不具備夜間飛行性能,也沒有夜航設備,根本不適宜夜間飛行作戰。但是命令下達,我們隻能克服困難出發作戰。但作戰效果非常差,幾乎沒有什麽戰績。
 
飛機飛行時,白天看不出發動機噴出火光。但是在夜裏,飛機兩側各有兩條火龍,從駕駛艙裏看非常巨大。晃得飛機員幾乎看不到前麵,特別是地麵目標。飛行已經很困難,更何況還要作戰。當時大家都抱怨飛機設計不合理,但是有什麽辦法。我們國家不能自己設計、生產飛機,隻好去揀別人淘汰品。
 
空軍出擊時,也組成編隊。但是作戰時,因為要時刻注意飛行距離,不能靈活配合。日軍則是兩架一個編隊,機動靈活。我們飛行時保持3或4架一組,還是有道理的。單機火力不足,飛在空中,必須闖破敵人火網才有機會。飛機越多,機會越大。兩架雖然靈活,卻缺少後援,火力不足。三架則即有後援火力也強,雖不夠靈活,也是有利有弊。
 
夜間執行任何,我們希望3架飛機可以並列在一起飛行,但無論如何也並不到一起,因為根本看不清別的飛機在哪。更糟糕的是,返航時,地麵沒有夜航設備,沒有照明設施,靠的都是馬燈。沒有跑道,飛機隻是隨便降落至地上,一切都非常原始,非常落後,不符合標準。有一次,我們因為找不到降落地點,在空中整整飛了幾個小時,累得要死,下飛機時,是被抬著才能下來。那時的俄國飛機,操縱起來要用很大氣力。
 
長途飛行時不容易方便。座位下麵,接有一條長長的橡皮管,末端像漏鬥一樣,用來接小便,但這橡皮造的東西因為在空中太冷的關係,會收縮得很小。我們又因為穿很厚很重的皮製飛行服,動作非常笨拙。所以小便時,常常濺得座位上到處都是尿水,加上機艙不是密封的,尿水很快被凍成一點點的小冰珠。風從四麵八方刮進來,小冰珠也被吹得到處都是。為了減少小便次數,我們盡量少喝水,每個飛行員都有一袋人參,大家就靠嚼參止渴。
 
有一次夜間飛行,往回飛時,突然發現前麵領航員位置空著。領航員不見了。這下可把我們嚇得要死,心想怎麽會突然丟了一個人。著陸後,隔了一天,領航員自己找路返回基地,我們才知道是他自己不小心掉了出去。原來前邊領航員坐椅旁邊,有一個按鈕。如果按下這個按鈕,領航員座位下麵的艙門就會打開。領航員在飛行時,不小心碰到了這個按鈕,所以就把自己掉了出去。幸好他沒有粗心到忘了背降落傘,不然小命就難保了。
 
附記: 1939年後,中國戰區上空已經少見中國戰機,空軍戰時最高指揮官周至柔,曾總結航空抗戰的前四年:
 
八一四大捷後,"最感焦頭爛額的…空軍。他原本沒有多量的儲備,經過了幾場連續不斷的激戰之後,僅有的驅逐霍克轟炸諾斯羅卜之類,已去小半,其餘如可塞、道格拉斯、許來克等更日見凋零,幾乎不能成隊,人員犧牲一天多似一天,器材的補充急切計無所出,真是彷徨悽惘,不知第二個八一四又在哪裏。" (周至柔: 《空軍十年》1945年3月)
 
"第二個八一四及南昌至武漢之線護空大捷後,得了蘇聯的支持,仍傲然奴視倭軍,堅挺如昔。隨後我空軍根據地移轉四川,海口被堵,補充日少,工作重心轉為都市防空,出擊僅於情形許可之下機動而已,這時期的空軍,猶如伏櫪之驥,食不飽,力不足,誌雖千裏,徒喚奈何,於是度著悽慘的第三、四,五個八一四。…… 自八一四江浙上空之抗敵,前後不過四年餘耳,軍力之單薄,準備之未充,可想而知,以之抵禦具有悠久曆史經過積極訓練之敵之空軍,無異毛羽未豐之乳燕,突遇鷙梟之博筮,處境之危,不可言喻。" (周至柔: 《八一四》中央日報1944年8月14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萍蹤新語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榮確' 的評論 : 確實不容易,熬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才看到希望。
大榮確 回複 悄悄話 艱苦卓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