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龍門陣

影視藝術雜談,健康養生閑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無問西東
正文

Queen’s Gambit, (後翼棄兵),人生若棋,熱愛可抵歲月

(2020-12-21 08:26:31) 下一個

Queen’s Gambit, 中文名為後翼棄兵,是我最喜歡的2020電視劇之一。這部7集的電視劇,根據Walter Tevis的198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Water  Tevis(1928-1984)是一位美國短篇小說作家,他有四部小說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其中有The Hustler, The Color of Money ,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 和Queen’s Gambit. The Color of Money中文名為金錢本色,Paul Newman 以此劇嬴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該劇故事講述了一個國際象棋的天才少女,從孤兒院走向國際舞台的成長經曆。故事背景在50 和60年代的冷戰時期,少女Beth Harmon年幼成為孤兒,被送入孤兒院生活。孤兒院枯燥又嚴格的管理方式幾乎抺殺了所有孩子們的天真爛漫與對世界和知識的好奇心,但是Beth在一次偶然看到孤兒院的清潔工在地下室獨自對著棋盤與自己下棋時,她的強烈的好奇心與天賦讓她與象棋開始了神奇的旅程,她的人生也完全踏上了不一樣的方向。整部劇講述了Beth從9歲到22歲的成長過程,她的棋盤戰場從孤兒院的地下室,到高中的象棋俱樂部,到地區和全國比賽,最後去俄國與世界最厲害的象棋大師進行比賽,棋盤上的爭鬥卻隻是推動她的成長的一小部份,因為真正的生活和成長是發生在棋賽以外的世界。她在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才是整部劇的靈魂和重點,孤兒院的清潔工是她的象棋啟蒙老師和伯樂,給她寄去20塊錢讓她能參加第一次正式比賽,孤兒院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在她最困難時來到她的身邊,收養她的養母以其獨特的方式給予她母親一般的理解,她在棋場上的對手成為了良師和益友,她在俄國比賽時得到的熱愛象棋的大爺大媽棋迷們的熱情支持。正是這些人與人的溫暖和支持讓這個天才棋手可以在與孤獨,寂寞,酒精和藥物沉迷的不斷掙紮中走出來,成長為一個自信的人,一個心中有熱愛不怕歲月漫長的人。

這部劇中女主角是由24歲的Anya Taylor-Joy扮演,她的表演是整部劇成功的關鍵。她的一雙極為傳神的大眼,各種細微表情,甚至是眼睫毛的抖動都能表達內心的情感,這種麵部表情的極為細膩的表演方式在這部劇中非常重要,因為在象棋比賽中不能講話,生活中她也是一個很沉默少言的人。

這部劇無論是故事,攝影,表演都非常精彩,唯一可以建議的是如果能在片頭注明故事為虛構比較好,因為故事講述得太真實,並且多次比賽有具體的日期和城市,讓人容易以為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但是曆史上其實從未有過女象棋手戰勝頂尖男棋手的比賽。曆史上排名最高的女棋手是Judit Polgar,她曾經與男棋手一起比賽,在2005年的世界棋手榜排名第八。另外在冷戰時期美國最曆害的戰勝過前蘇聯頂級棋手的是有名的Bobby Fischer,他在美國是家喻戶曉的天才級別的象棋大師,他在1972年戰勝前蘇聯的Spassky而奪得世界冠軍,這個故事曾經在2014年的電影Pawn Sacrifice中講述。Queen’s Gambit的故事與這部電影有一點相似,這部小說的原作者承認他借鑒了Bobby Fischer的一些比賽和故事,所以就原創性來說需要給這部劇扣一點點分。另外他把Bobby Fischer的故事轉換性別安在了一個女性角色上,原作者可能主要意在讓故事更加戲劇化,這在文學創作上也是可以的。但是電視劇需要特別標明這些故事純屬虛構,而不應該讓觀眾誤解這是真實發生的故事。

現在美國好萊塢的作品講究政治正確,任何文藝作品都會打上創作時代的烙印,這部劇也不例外,比如原著中在孤兒院時女主與黑人女孩發生過大的衝突,還罵過N word.但是在劇中則把這些刪除了,比較美化和拔高了黑人女孩的形象。對我來說這部劇最大的政治正確在於試圖rewrite history,即重寫曆史。曆史上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男棋手在冷戰時期表現出色,但是該劇中卻是一個女棋手. 雖然原著確實是寫的女棋手,但是現在這本書被選出來改編成電視劇,這個時間段確實讓人比較敏感。

總的來說Queen’s Gambit 這部劇在美國非常成功,尤其是在年輕人中,甚至激勵了更多的孩子們學習國際象棋,尤其是女孩子們對象棋的興趣,許多高中象棋俱樂部在此劇播出後有了更多女生表示出興趣。雖然越來越多的女性下象棋,但是與男性比仍然是少數,2019年隻有14·6%的美國象棋協會會員為女性。從這一點來看,除了藝術性,這部電視劇的社會性也是比較顯著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