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620年9月6日,一群追求理想、良心與自由的清教徒共102人,乘坐一艘他們買下的二手的五月花號(Mayflower)帆船,從英國普利茅斯出發,經過約66天的航行,於1620年11月9日抵達北美,首次停靠在現今馬薩諸塞州普羅溫斯敦(Provincetown)附近。為避免混亂並建立秩序,船上的41名成年男性於1620年11月11日在船上簽署了《五月花號公約》(Mayflower Compact)。形成了他們共通承諾的契約,包括他們的信仰理念,普適價值共識,社會治理原則等。這份簡短的文件確立了殖民者將通過多數同意製定法律,並承諾共同遵守,以維持社會秩序。公約內容強調自治和為“公共利益”服務的原則,是北美殖民地最早的自治協議之一。隨後,他們於1620年12月21日在普利茅斯(Plymouth)登陸,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這就是美國最早形成的雛形。
許多華人,特別是國內華人圈,常會誤解五月花號和普利茅斯登陸的日子是美國的國慶節。其實不然,美國13個殖民地宣布獨立於英國的日子,即7月4日,才是美國的國慶節。美國的國慶節是怎麽來的呢?今天,筆者想跟大家聊聊這個影響深遠的話題。
一、起源:從殖民地到獨立國家
美國國慶節,正式稱為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定於每年7月4日,紀念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通過《獨立宣言》。這份由托馬斯·傑斐遜起草、經委員會修訂的文件,宣布13個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統治,建立美利堅合眾國。盡管大陸會議於7月2日通過了獨立決議,但7月4日因《獨立宣言》的正式采納而成為標誌性日期。(Independence Day - Wikipedia)
1. 曆史背景
早期清教徒來北美的時候,他們的意願還是在當時沒有開化的北美,建立一個接受英國國王統治的殖民地。但到18世紀中期,北美殖民地與英國的關係逐漸緊張。殖民地居民對英國議會未經北美殖民地代表同意的稅收政策(如1765年的《印花稅法》)和貿易限製(如《航海法案》)感到不滿。需要說明的是,清教徒理念建立的北美殖民地人民普遍強調契約精神和信仰、自由,也不能接受一個大政府對人民權力的剝奪。他們不接受“無代表征稅”(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是美國獨立戰爭前夕(18世紀60-70年代)北美殖民地居民對英國政策不滿的核心口號)。簡言之,“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指的是英國政府對北美13個殖民地征收稅款,但殖民地居民在英國議會中沒有代表權,無法參與製定這些稅收政策的決策過程。殖民者認為,稅收必須基於人民同意,而這種同意應通過他們在立法機構中的代表來體現。沒有代表權的稅收被視為不公平和非法的,違背了英國法律傳統中的“自由民權”原則(筆者在下文會專門介紹該理念)。
1775年,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戰役標誌著美國獨立戰爭的開始。由於信仰和政治理念等衝突,北美殖民地人民決定獨立於英國。次年,大陸會議任命由傑斐遜、約翰·亞當斯、本傑明·富蘭克林等人組成的五人委員會起草《獨立宣言》。傑斐遜在費城一棟私人住宅的二樓(現稱“宣言之家”)完成了初稿,經過86次修改後,宣言於7月4日獲批。(History of Independence Day | PBS)
《獨立宣言》摘錄:
“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幹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2. 首次慶祝
1777年7月4日,費城舉行了首次獨立日慶祝活動,包括13聲禮炮、遊行和煙花,象征13個殖民地的團結。此後,慶祝活動逐漸擴展到全國,成為美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The Fourth of July - History)
二、美國獨立日的意義:自由與民主的象征
獨立日不僅是紀念美國脫離英國統治的曆史事件,更是美國核心價值觀的體現。《獨立宣言》宣稱“人人受造而平等”,擁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剝奪權利。這些理念源於啟蒙思想,影響了美國的政治文化。(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 Wikipedia)
1. 國家認同
獨立日強化了美國人的國家認同感,提醒人們自由的來之不易。節日期間,民眾通過各種活動表達對國家的熱愛,同時反思曆史上的犧牲和未完成的事業,如種族平等和全麵自由。(Independence Day | Britannica)
2. 曆史“巧合”
獨立日的意義因一些曆史巧合而更顯深遠。例如,托馬斯·傑斐遜和約翰·亞當斯兩位《獨立宣言》簽署者兼美國總統,於1826年7月4日(獨立50周年)同日去世。另一位總統詹姆斯·門羅也於1831年7月4日去世,這些事件被視為對獨立日神聖性的象征。(From founding fathers to fireworks - Case Western)
曆史注腳:
傑斐遜和亞當斯同日去世,為獨立日增添了神秘而深遠的意義。
三、美國國慶節的傳統慶祝方式
獨立日的慶祝活動豐富多彩,融合了愛國主義、社區團結和娛樂元素。以下是主要傳統:
慶祝形式
描述
煙花表演
煙花是獨立日的標誌,象征革命戰爭的炮火。紐約和華盛頓特區的大型煙花秀常通過電視轉播。(Independence Day 2025 - timeanddate)
遊行
社區組織遊行,包括彩車、軍樂隊和退伍軍人隊伍,展示國家曆史和地方文化。華盛頓特區的國家獨立日遊行尤為盛大。(4th of July - Lewerglobal)
燒烤與野餐
家庭和朋友在戶外聚會,享受燒烤、野餐和傳統美食,如熱狗和西瓜。(American Independence Day celebration ideas - SwagMagic)
愛國裝飾
懸掛美國國旗,穿紅、白、藍三色服飾,約26%的美國人會購買愛國主題的物品。(4th of July - Lewerglobal)
音樂會與體育賽事
各地舉辦音樂會、棒球比賽、拔河等活動,增添節日氣氛。(How to Celebrate Independence Day - WikiHow)
政治演講與儀式
政界人士發表演講,重溫《獨立宣言》內容,強調自由和民主價值。(The History of the 4th of July - Leavitt Group)
這些傳統源於早期殖民者的慶祝方式,如1776年費城首次公開宣讀《獨立宣言》時的鍾聲和篝火,逐漸演變為現代的盛大節日。(History of Independence Day | PBS)
四、清教徒與獨立運動的演變
1. 1620年清教徒的到來
1620年,一群分離派清教徒(Pilgrims)乘“五月花號”抵達北美,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他們因不滿英國國教的宗教迫害,尋求建立自由敬拜的社區。盡管他們希望宗教自由,但仍承認英國國王的統治,殖民地由倫敦公司等機構資助,需向英國輸出資源。(History of the Puritans in North America - Wikipedia)
清教徒的到來奠定了新英格蘭地區的宗教和文化基礎。他們追求的“自由”主要是宗教自由,而非政治獨立。然而,後續的非分離派清教徒(如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的建立者)進一步發展了自治理念,為後來的獨立運動埋下種子。(Puritan migration to New England - Wikipedia)
2. 為何走向獨立
盡管早期清教徒接受英國統治,但18世紀中期,殖民地與英國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終導致獨立運動。主要原因包括:
2.1 無代表征稅
英國議會為彌補法國-印第安戰爭的債務,對殖民地實施一係列稅收政策,如《印花稅法》(1765年)和《湯森法案》(1767年)。這些稅收未經殖民地同意,引發“無代表不納稅”的抗議。(American Revolution - Causes | Britannica)
2.2 貿易限製
英國通過《航海法案》等政策限製殖民地貿易,迫使殖民地隻能與英國交易,阻礙了經濟發展。(American Revolution - Wikipedia)
2.3 自治願望
殖民地居民逐漸發展出自我管理的意識,希望擺脫英國的遙控。地方議會和社區治理的經驗增強了他們的自治信心。(The Root Cause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 ThoughtCo)
2.4 英國在衰落,北美殖民地在冉冉升起
清教徒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到了18世紀已經在經濟條件,社會條件,國民健康,社會教育,政治製度等各方麵遠遠地領先了宗教改革不徹底的英國。比如:研究表明,早在1700年,美國殖民地的人均購買力就比英國高出約38%,到1774年(革命前夕)這一差距擴大到52%。這意味著殖民地居民在物質消費上享有更高的實際收入。殖民地居民(尤其是白人男性)的平均身高比歐洲人高2-3英寸,北美清教徒建立的殖民地居民遠比英國本土居民健康長壽。英國當時社會嚴重貧富不均,而北美殖民地人民社會比較公平。在政治製度方麵,北美殖民地政府小而精,高效、廉潔。而英國政府則腐敗無能貪婪。向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果一個更差的社會,更腐敗的政府要來轄製更加公平富有,朝氣蓬勃的社會和高效廉潔的政府,都是會引起衝突的。北美由此興起了獨立思潮。
2.5 觸發事件
波士頓慘案(1770年)、波士頓茶黨事件(1773年)和《不可容忍法案》(1774年)加劇了緊張局勢,促使殖民地聯合起來反抗英國。(7 Events That Led to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 HISTORY)
這些因素共同將殖民地從尋求宗教自由的移民轉變為追求全麵獨立的政治力量。1775年獨立戰爭爆發,次年《獨立宣言》的通過標誌著美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誕生。
結論
美國國慶節不僅是紀念1776年7月4日的曆史事件,更是美國自由、平等和民主精神的象征。從清教徒為宗教自由來到北美,到殖民地因經濟和政治壓迫走上獨立之路,獨立日的意義貫穿了美國的曆史與文化。通過煙花、遊行和家庭聚會等傳統,美國人表達對國家的熱愛,同時反思自由的代價與未來的責任。
啟示:
獨立日提醒我們,自由與民主來之不易,需以團結與責任守護未來。
作者:張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