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天裏看到這樣一條消息:鬆下電器(Panasonic)正準備將在華家用空調產能轉移到日本國內的工廠。
最近幾年,有多個中國人民很熟悉的日本大牌廠家關閉了在中國的生產基地,東芝,佳能,索尼,京瓷,歐姆龍……,他們或回遷到了日本本土,或將產能轉移到了越南和印度等國家。百度一下,這樣的消息很多,議論也很多。
而鬆下走人,具有某種特別的意義。鬆下是第一家進入中國的外企。
1978年10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出訪日本,此行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參觀日本企業現代化的生產麵貌。10月28日,年屆83歲高齡、早已“退居二線”的鬆下幸之助,冒著細雨到大阪茨木工廠大門外迎接鄧小平,並陪同他參觀了鬆下的電視機、高速傳真機、錄像機等產品的生產流水線。鄧小平說:“(為了中國現代化建設)請鬆下老先生和在座諸位幫忙。”鬆下幸之助答道:“無論什麽,我們都將全力相助。”自此以後,鬆下電器開始在中國投資。
中國有今天的發展成就,難道不是打開國門大力引進外資的結果?當年小平同誌說,“老老實實承認落後就有希望”,要“向一切發達國家中的好經驗請教”,是多麽的謙虛謹慎。
不過呢,人容易健忘,還容易嘚瑟。有人在自信中,有意無意地選擇忽視外資在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作用。比如某張姓國師就說了,“外資遷出中國,對我們來說是百年未有的機遇”。
按照張國師的邏輯,外資撤走,倒成了一件值得高興和慶賀的事兒。那麽問題來了,當初為什麽要引他們進來呢?為什麽現在很多地方還在下大力氣招商引資呢?
有些人可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罷了。因為就算是一個普通打工人,也應當感受到了一些不太輕鬆的東西:外企走了,失業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減少了......
國師們深諳語言的藝術,他們一再告訴你我,“外企撤離中國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他們撤離中國的負麵後果不必過分誇大”;“個別外遷案例不必驚慌”,等等。
然則數據不會說謊,以2020年數據為例,中國出口前20的企業,有13家是外企,若這些外企“今日撤五家,明日撤十家”,一會是日韓企業撤退,一會是歐美企業走人,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對號稱世界製造工廠的我們是大為不利的。不知有關領導手裏是否仍有好牌,是否仍能日日安寢……
所以坦白的說,外資撤離對中國絕不是什麽“百年未有的機遇”,對周邊國家才是。越南這幾年的快速發展,還不是因為“近水樓台先得月”,占盡了外企將產能遷出中國的好處?印度也正在使勁撬牆角,努力吸引遷出中國的美企日企......
王菲有首歌唱的好,“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什麽會永垂不朽”。所謂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人家想走就走吧。隻是當在華外企工廠裏的機器逐漸沉寂下來,車間工人漸稀,接下來的日子,你能靠什麽生活呢?還能接著奏樂接著舞嗎?
作者: 雲中有一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