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瑪麗亞曾經是優秀員工,能幹潑辣,被提拔做了項目主管,可是有一段時候,她團隊的同事在辦公室常常找不到她。瑪麗亞一貫要強,處處力爭第一,突然變得丟三落四,心不在焉,實在不像瑪麗亞。
後來才得知,瑪麗亞13歲的女兒得了厭食症。開始她並未察覺,女兒就是吃得少一些,有時候推說不餓,跳過一餐。同時,女兒開始瘋狂鍛煉身體,長跑、跳繩、力量鍛煉。直到女兒學習成績不斷下降,越來越瘦,瑪麗亞才懷疑女兒得了厭食症。
醫生確診後,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吃飯拉鋸戰”。每到用餐時間,瑪麗亞需要去監督女兒吃飯,一個不肯吃,一個逼著吃,這樣的戰爭艱難痛苦。吃完飯後還要跟蹤監視女兒,因為女兒吃了食物後,會想法吐掉。有時候,瑪麗亞還要搞突然襲擊,去監視女兒有沒有在傷害自己,搞得瑪麗亞自己也筋疲力盡。幸虧最後結果不錯,在醫生、心理醫生和其他專業人員的治療幫助下,女兒慢慢開始吃飯了。
從瑪麗亞的女兒,聯想到另一位同事上初中的女兒得了抑鬱症,整日無精打采,動輒就哭或不言不語,無論家長如何寬解安慰,作用都不大,最後隻好吃抗抑鬱藥。
近年來,青少年患焦慮症、抑鬱症、多動症、自閉症、厭食症、強迫症、暴食症等心理疾病的越來越多。根據美國公眾電台報道,2021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差不多有14%的青少年患有抑鬱症。
外部原因可能誘發心理疾病,比如有位年輕女子回憶自己是如何從抑鬱發展到自殘的。她10歲的時候,爺爺奶奶送給她一個iPad,小姑娘很高興,去了社交網站。小姑娘嘛,喜歡別人說她好看,常把她認為最好看的照片掛到網上。令她震驚的是,網上有人罵她醜,有人罵她笨,還有男人給她發裸照。這對10歲的孩子來說太恐怖了,她不知如何應對才好。
這名女孩漸漸變得厭惡自己,不知不覺得了抑鬱,小小年紀,上課會突然頭疼腹疼,無法集中注意力。後來她開始用削尖的鉛筆紮大腿,因為那種疼痛可以讓她把注意力集中在鉛筆上,從而忘卻心理上的疼痛。
因此,網絡世界對孩子並不合適,在真實世界裏,成年人多少可以控製孩子跟誰交往,至少可以擋掉部分醜惡汙穢,但是在網絡上,就像把孩子猛然扔進滿是鯊魚的大海,他們必須麵對各種各樣的人,好人壞人,遠遠超出了他們的社交能力。同時,各種壞消息,槍殺、搶劫、戰爭、火災等等也會讓孩子陷入恐慌和焦慮。
除去外因,先天遺傳和兒童自身的生理發展也可能誘發心理疾病。最近一項研究表明,母親在懷孕期使用大麻,孩子更容易在青春期早期 (9-12歲)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如多動症、富有攻擊性、性格極端等。
究竟是什麽原因造成有心理問題的青少年增多?有專家把原因歸咎於青春期(發育期)的提前。跟100年前相比,青春期提前了1-2歲,現在許多孩子12-13歲就發育了。
十二三歲的孩子,從認知階段來說,正在發展複雜思維的能力,如想得長遠一些,能接受事情有兩個方麵等。同時他們的思維不再隻基於有形物體,開始發展抽象思維的能力,如有了信任、自由、信仰等概念。認知發展是漸進的,十二歲的孩子跟十四歲的相比,自然思維要簡單得多。
青春期突然飆升的激素水平會直接影響到仍在發展的大腦。有些研究發現,早期的大腦對荷爾蒙的變化更敏感,因此青春期較早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焦慮症,對女孩尤其如此。在青春期,女孩患上抑鬱症的可能性是男孩的兩到三倍。
麵對需要心理治療的青少年不斷增加,美國麵臨的巨大挑戰是缺乏心理醫生。不少小兒科和急診室醫生發現,他們要診治的疾病發生了變化。以前孩子來看病,多半是感冒發燒,不小心受了外傷之類的,而現在不少孩子是抑鬱,甚至自殘自殺。遇到有心理問題的小病人,現有的醫生一般隻能治療他們身體上的疾病,對於心理疾病則無能為力。有時候孩子到了急診室,身體的損傷得到處理之後,往往要等待很久才能得到心理治療。因此,培養更多的心理醫生刻不容緩。
心理醫生短缺的危機讓我聯想到後院的鬆鼠。今年加州大旱,生態失衡。這個季節原來是橡樹果成熟的季節,一早起來,往往是樹下落滿了橡樹果,那是鬆鼠的食糧。可是今年,橡樹下滿是醜陋的黑蟲,它們把橡樹葉吃個精光,橡樹果自然也不存在了。以前從不吃寶石花的鬆鼠開始吃起了寶石花。它們很聰明的,先挑最鮮嫩(水分最多)的品種吃,慢慢擴大到下一檔“水分較多”的品種。麵對危機,仍在進化的人類跟其他物種一樣,隻能是根據需要,不斷調整,才能繼續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