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二都時候去了美國,美國高中一共四年,所以算高三(?)。
剛去美國的時候,感覺還挺新奇的,去到一個小鎮,租住在聯排別墅裏,記得剛搬進去的時候有很多蜘蛛。這種房子也和國內的不一樣,不是鋼筋水泥建的。總之這個地方有多鄉村呢,開車一兩個小時都看不到四五層高的樓。
當時剛去美國的時候是暑假,英語不好,別人講話也聽不太懂。媽媽的一個朋友幫我介紹去圖書館做義工,我有時騎著自行車有時走路到在小鎮的中心的圖書館。美國人基本上都是開車的,所以城市規劃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到行人或騎自行車的人。我會穿過都是汽車的馬路還有過一條偶爾有火車的軌道。美國的夏天太陽很大,有時候出門會打傘。美國人會覺得很奇怪,有個路人還問我你打傘不需要點雨嗎?但是有一天真的大晴天打傘打著打著就下雨了。誰知道呢。
家裏沒有網,有的時候就看看存著的電影,看看書,但是一個人太多時間,就經常白天睡覺,做各種各樣的夢。本來想著暑假可以英文進步一點,但是進展也不大。
不知不覺就要開學了,我去高中的高中是公立高中,整個學校幾千個人,不是美國長大的華人一隻手都數的出來。我在英語還很爛的情況下帶著卡西歐的翻譯機去了學校。第一堂英語課覺得非常懵逼,老師玩桌遊,有些不同的問題,比如畫圖猜詞語的遊戲,我單詞都不認識也不知道要怎麽玩。還好運氣比較好,抽了一道簡單的數學題,1+2+3+。。+50是多少。聽到這個問題我舒了口氣,就很快算了出來,老師同學都驚呆了,還問我怎麽解的。我大概解釋了一下首尾相加的道理,沒有想到能用小學學的公式也可以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美國人其實有很大的特點就是崇尚外向,沉默會讓他們覺得很難受。而在高中,特別是這種公立高中,要比較受人歡迎就要夠酷夠拽,學習反而是書呆子做的。高中本身也是沒有學術氛圍的,我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我做數學題,做了一道書上老師沒有要求做的題,去問老師的時候老師說這個不在我們學習範圍內。相比在國內(當然我之前的初中高中算是一線城市裏數一數二的)有問題找老師,老師都很樂意陪你一起解答。這讓我覺得挺失望的。說實話,理科在美國高中我是沒有學到新的知識,學到新的詞匯倒是真的。在最後一年裏,我們的一個物理老師我覺得跟其他老師不太一樣,沒有那種浮躁的感覺。他在教室裏養了魚,大概喜歡聽水泵往魚缸裏注氧的聲音。
第二年的時候,我的英語進步了不少,有讀些經典的作品像莎士比亞,還有一些詩。這是高中最後一學期的英語課,最後的一個課題是要寫自己人生的理念。老師當時說你們可能會對別人分享多少事情感到驚訝,最後也確實讓我覺得很驚訝,這是我在美國高中最難忘的一節課。
臨近學期結尾,離演講的時間也越來越近。有個同學演講說人生並沒有什麽理念,這就是他的人生。還有個同學分享說他以前打冰球,碰到了一個很壞的對手,故意害他頭撞到牆上。因為這個原因,他去體檢結果查出腦部有腫瘤,幸好是在早期。他說這個讓他相信事情發生都是有原因的,最惡劣的對手卻救了他的性命。
另一個平時在課上很開朗經常開玩笑的同學說他哥哥曾經是個小有名氣的紋身師,最後卻自盡。他說,“我記得當時的警笛聲,我站在樓下,我記得一遍一遍地打父母的電話。。。”說到這,他不禁有點哽咽。但說到自殺這個話題,他不是唯一一個,有好幾個同學都有親近的朋友家人自殺的事情。還有一個印象比較深的是一個挺受歡迎的男士(也挺帥的)雖然之前有女朋友,但是慢慢發現自己喜歡男生,走上自我發現的探索之旅。
就像老師說的那樣,有些事情你學期末才知道會覺得有些可惜。在美國,大家都多少有相敬如賓的距離感,從課堂上了解到大家背後的故事,讓每個人都有了厚度。現在回想起來,大家也沒有說些令人難堪的事,比較多的是一些傷心事,不少人一邊講一邊落淚,這讓我覺得很有勇氣。
我呢,我當時寫的人生的三個理念是享受美好的小時光,注重內心而非物質,不忘初心。我的演講在我的英語補習班(給英語是第二語言的學生)的老師的修改下變成來一篇不錯的文章(大概是我高中寫的最好的一篇文章吧)。文章中我擁抱我的過往,講述了我受到的教育與文化的熏陶對我的影響。隻記得演講完,在大家掌聲中我感受到了對我發自內心的肯定。這讓我覺得就算是我,一個在美高有些格格不入的我,一個來自世界另一半的我也有被聽到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