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數據記錄

故事是曆史的演義,邏輯是曆史的抽象,故事與邏輯的統一,是曆史故事的解的最大可能
正文

西方古典哲學02:康德2

(2021-05-12 08:11:28) 下一個

認識如何可能?這不僅是一個問題,還是一個涉及到人和物自身關係的根本性問題。僅對人來說,人物兩分,人的感知器官對物的所感是否是物自身?人所感以及人所感的延伸--儀器對物的測量,隻是物的某一屬性,比如形狀,形態,顏色,硬度,成分等等各種屬性,但這些屬性的疊加是否就是物自身對人所呈現的相?部分的疊加不是整體,那這些屬性的疊加是不是物自身所呈現的整體的相?即便將屬性的疊加等同於物自身對人所呈現的整體的相,此物之相能否等同於物自身?用康德的話來說,人僅能認識人所能感知到的物對人所呈現的現象,至於物自體(物自身)則不能被人所認識。康德所說物的現象,實為物對人呈現的某一屬性,但這些屬性的疊加是否是物對人所呈現的整體的相?康德對此沒有回答,此後黑格爾在邏輯學中宣稱的對物自體的認識問題的解決,本博理解其解決的是:人能認識物自身對人所呈現的整體的相,而不是人能認識到物自身。

物自身對人所呈現的相,跟物自身對其他動物所呈現的相,應該是不同的,人的感知器官及其感知能力跟物自身對人所呈現的相是對應的,動物的感知器官及其感知能力跟物自身對動物所呈現的相是對應的。人的感知器官隻能感知物自身對人所呈現的相,此相背後的物自身則是感知器官無能為力的。

對此問題研究最透徹的非佛學莫屬: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感知器官中的眼,與物自身對眼所呈現的外部現象所感生眼識。此眼所能感的物自身對眼所呈現的現象即為色,色背後的物自身即為空,眼隻能感知到物自身對眼所呈現的色,對物自身則無能為力,到此,方證得佛學究竟的空:此空非空,實有。佛學明了色不是物自身,空才是物自身,但身體的構造導致人隻能感知到色,但人又活在世界中,色是世界對眼的呈現,到此,對人來說才是也隻能是色空不異,即色即空。色是身體構造的宿命,空是對此宿命的究竟。

眼對色的感知,所得為眼識,在眼對色的作用以生成眼識的過程中,比如看一輛車在路上行駛,其間意識或稱為觀念已經介入到眼識的生成中,否則你看到的一連串現象會如嬰兒般的不可名狀。眼識所得的車子行駛的現象,再拿到意識中作用,比如去確定是同一輛車子在移動:車子在不同時刻出現在路上不同的地方,但如何確定不同時刻不同地點行駛的是同一輛車子?這是意識的作用。意識從哪裏來?從阿賴耶識中來,通過末那識中介。

阿賴耶識含有眾生一切意識的種子,通過末那識中介成為人的意識。如何中介?以本博目前的所聞,阿賴耶識的種子在末那識中成長為“我”的意識,阿賴耶識自性清淨,無汙無染,無性無相,比如善惡的種子,在末那識中成長為能起分別心的善惡意識,成為“我”的善惡意識。如證阿賴耶識,參見本公眾號前麵寫的“曆史是什麽2:穿透生命的迷霧”,透過社會認知以可傳承的而萬古長青,可證得阿賴耶識真實不虛。隻是佛學的阿賴耶識更寬更廣,宇宙眾生皆含在內。

人的認識成為可能,還有一潛在的共識:不同人的感知器官對同一物的現象的感知是同構的,比如對於太陽的東升西落,如果有的人看到的現象是太陽滿天亂飛,有的人看到的現象是多個太陽在追逐,有的人甚至看到太陽長在樹上,那人的認識也不可能。說白了,就是所有的眼睛都要能看到有“太陽”這麽個東西,還要能看到“太陽”是在天上“東升西落”的。看似簡單,但這種感知器官和感知能力的同構,是生命億萬年演化才有的結果。精神病為什麽要送到精神病院,就是他們的感知跟共識出現了偏差。

現在人類的出現,一種假說是智人對其他人種施行種族滅絕的結果。可以想象當別的人種的感知共識跟智人的感知共識產生巨大偏差時,一方消滅另一方是多麽的自然。即便到了現代文明,一神教之間的衝突依然不可協調。感知器官及其感知能力的同構,才讓認識的世界為何成為如此的世界得以成立。

對認識如何可能再進一步追問,為什麽感知器官有此感知能力且同構?這是生命億萬年演化的結果,生命演化的過程是生命跟外部世界互動的過程。當生命最終演化出了感知器官,其感知能力必須在某種程度上匹配此世界的運行環境,比如上麵那些感知不到太陽有秩序的東升西落的眼睛,注定要被淘汰掉,隻有跟此世界運行環境匹配的生命才能繼續演化。也正因為人的感知能力跟此世界的運行邏輯在某種程度上是同構的,用孔子的話來說就是與天地和的,人的感知器官才能感知到此世界的現象,人的認識才能成為可能。

 

本文原創版權歸本博和曆史數據記錄所有,歡迎轉載,嚴禁抄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